一种过氧化氢闪蒸汽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78168发布日期:2021-06-08 17:20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氧化氢闪蒸汽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消毒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过氧化氢闪蒸汽化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医药、食品等行业,通常需要对一定空间内的物品和空间环境进行消毒、灭菌, 用以保证产品质量及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汽化过氧化氢,是一种在常温状态下将液态过氧化氢转换成气态过氧化氢的灭菌消毒方法,是利用过氧化氢在常温下气体状态比液体状态更具杀灭细菌芽孢能力的优点,经生成游离的氢氧基,用于进攻细胞成分,包括脂类、蛋白质和dna组织,达到完全灭菌的要求的一种技术。采用汽化过氧化氢灭菌的优点主要有干燥、作用快速、无毒无残留。
3.在过氧化氢溶液汽化的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闪蒸技术,即利用高压状态下沸点提高的原理,将高温高压过氧化氢溶液输入至闪蒸罐中,使其沸点降低,此时,过氧化氢溶液的温度大于当前压力下的沸点,溶液在闪蒸罐中迅速沸腾汽化。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实际使用时,高温高压的过氧化氢溶液在闪蒸的过程中,表面部分过氧化氢溶液会首先汽化,但是内部的液态过氧化氢会因表面部分的溶液汽化吸热,导致其温度降至沸点以下,残余的液态过氧化氢滞留在闪蒸罐内,过氧化氢汽化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过氧化氢闪蒸汽化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过氧化氢闪蒸汽化装置,包括闪蒸罐、输入泵机以及雾化组件,所述闪蒸罐内形成汽化腔,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安装接头和雾化喷头,所述安装接头设于闪蒸罐上端,所述安装接头内开设有进液通道和进气通道,所述进液通道一端连通汽化腔,所述进液通道另一端通过输入管连通至输入泵机,所述进气通道连通进液通道,所述雾化喷头安装于进液通道连通汽化腔的一端,所述闪蒸罐上设有出气管。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过氧化氢溶液进行汽化时,过氧化氢溶液通过蠕动泵输入至进液通道内,压缩气体从进气通道进入进液通道,将过氧化氢溶液冲散并混合后,从雾化喷嘴中喷出于汽化腔中,喷出于汽化腔中的溶液压力减小,沸点降低,部分溶液迅速沸腾,并形成汽化的过氧化氢,从出气管排出。通过雾化组件的设置,使过氧化氢溶液进入汽化腔时,呈微小液滴状,过氧化氢溶液经雾化后,其表面积大大增加,每一单一的微小液滴状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汽化率提高,从而提高了过氧化氢整体的汽化效果。
8.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加热汽化腔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安装于闪蒸罐底部的加热底座和设于加热底座内的加热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热件对加热底座进行加热,受到加热后的加热底座均匀的将热能传递至汽化腔内,使汽化腔内保持一定的温度,雾化后的过氧化氢溶液在进入到汽化腔中,受到汽化腔高温的加热,提高了汽化效率。
10.优选的,所述加热件包括若干沿加热底座周向排列的加热棒,所述加热底座上沿其径向对应开设有若干嵌槽,每一所述加热棒嵌设且可拆卸连接于一个嵌槽中。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加热件设置为若干个单独放置的加热棒,在对加热底座进行加热时,可根据所需的温度调节加热棒的数量,提高了加热件的适用性。
12.优选的,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隔热套,所述隔热套套设于加热底座外表面。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隔热套的设置,能够防止检修人员在检修测试过程中出现烫伤的危害发生,而且减少了加热底座外表面直接与空气接触时损失的热能,提高加热效率。
14.优选的,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嵌设于加热底座的中心位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温度传感器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监测汽化腔内的温度并进行调节。
16.优选的,所述安装接头上设有用于检测是否存在积液的积液电极,所述积液电极下端穿设于安装接头且延伸至汽化腔底部。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过氧化氢汽化过程中,部分液体未汽化并积存于汽化腔底部难以汽化,通过积液电极的设置,其下端延伸至汽化腔底部的积液中,积液作为导体会使积液电极之间产生电流,通过检测积液电极上的电流,控制输入泵机的启闭或进料速率,防止汽化腔底部积液过多影响过氧化氢溶液的汽化效率。
18.优选的,所述汽化腔底部内壁呈向下凹陷的凹面,所述积液电极下端位于凹面内。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底部的凹面的设置,汽化腔内的积液会主动向中间汇集,方便积液电极检测。
20.优选的,所述闪蒸罐外套设有用于加热汽化腔的加热套。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热套的设置,能够对闪蒸罐各部位进行均匀加热,提高了汽化腔内温度的一致性,提高了汽化效果。
22.优选的,所述输入泵机为蠕动泵,所述闪蒸罐上端设有用于安装蠕动泵的支架。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蠕动泵的设置,可通过调节蠕动泵的转速来控制过氧化氢的进料速率,从而调节释放出的气态过氧化氢的浓度,提高了释放过氧化氢浓度的可控制性。
24.优选的,所述支架上还设有连通输入泵机管路的气泵。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气泵的设置,当过氧化氢溶液供应停止时,通过气泵向蠕动泵的管路中通气,可将残余在管路中过氧化氢溶液输入至闪蒸罐中,提高资源利用率。
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7.通过雾化组件的设置,使过氧化氢溶液进入汽化腔时,呈微小液滴状,过氧化氢溶液经雾化后,其表面积大大增加,每一单一的微小液滴状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汽化率提高,从而提高了过氧化氢整体的汽化效果;
28.通过加热组件和加热套的设置,能够对闪蒸罐以及汽化腔进行稳定、均匀且可调节性的加热;
29.通过积液电极的设置,检测汽化腔底部是否存在积液,以控制输入泵机的启闭或
进料速率,防止汽化腔底部积液过多影响过氧化氢溶液的汽化效率。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闪蒸罐;11、罐体;12、端盖;121、上盖;122、底盖;123、安装环;124、通槽;125、安装槽;13、汽化腔;131、凹面;14、连接环;2、蠕动泵;3、出气管;4、雾化组件;41、安装接头;411、连接盘;412、限位盘;413、接头部;414、进液通道;415、进气通道;416、固定槽;42、雾化喷头;5、积液电极;51、正极端子;52、负极端子;53、电极护套;6、加热组件;61、加热底座;611、嵌槽;612、定位槽;62、隔热套;621、补偿槽;63、温度传感器;64、加热棒;7、加热套;8、支架;81、限位板;9、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过氧化氢闪蒸汽化装置。参照图1,汽化装置包括闪蒸罐1、输入泵机、用于供汽化后的过氧化氢输出的出气管3、用于将溶液雾化的雾化组件4、用于检测闪蒸罐1内积液的积液电极5以及用于对闪蒸罐1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6和加热套7。
36.在对过氧化氢溶液进行汽化时,过氧化氢溶液通过输入泵机输入至雾化组件4中,通过向雾化组件4中注入压缩气体,将溶液冲散,并形成雾化,雾化后的溶液因为其自身为小颗粒水珠,在进入闪蒸罐1中时,压力降低,部分雾化后的溶液瞬间沸腾汽化,分离出的液态溶液落于闪蒸罐1内的底部时,接触到被加热组件6加热后高温的闪蒸罐1内壁时,也同样被汽化。若液态溶液积存于闪蒸罐1内时,被积液电极5检测出,并控制输入泵机的启闭或进料速率,使积存于闪蒸罐1内的积液能够及时汽化。
37.闪蒸罐1上端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有支架8,输入泵机为蠕动泵2,蠕动泵2的管路(图中未示出)一端连通用于储存过氧化氢溶液的储液罐(图中未示出),另一端连通至雾化组件4。支架8上设有限位板81,限位板81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支架8,蠕动泵2机身通过限位板81安装于支架8。
38.支架8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气泵9,气泵9为正压隔膜气泵9。气泵9的管路(图中未示出)连通蠕动泵2的管路,当过氧化氢溶液供应停止时,通过气泵9向蠕动泵2的管路中通气,可将残余在管路中过氧化氢溶液输入至闪蒸罐1中,提高资源利用率。
39.参照图2,闪蒸罐1包括罐体11和端盖12,罐体11内形成用于将溶液汽化的汽化腔13,汽化腔13下端内壁呈向下凹陷的凹面131,使汽化腔13内的积液会主动向中间汇集。端盖12包括上盖121、底盖122以及用于安装雾化组件4的安装环123。
40.参照图3,上盖121和底盖122沿闪蒸罐1轴向开设有通槽124,安装环123设于通槽124内且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于底盖122,安装环123沿其轴向开设有安装槽125,安装槽125内壁开设有内螺纹。
41.参照图3,雾化组件4包括安装接头41和雾化喷头42。
42.安装接头41包括连接盘411、限位盘412以及接头部413。连接盘411和限位盘412均
嵌设于通槽124内。连接盘411外周壁上设有外螺纹,连接盘411螺纹连接于安装环123,限位盘412沿一体成型于连接盘411上端,限位盘412抵接于安装环123上表面,限位盘412上表面与上盖121上表面平齐。
43.安装接头41内开设有进液通道414和进气通道415,进液通道414呈竖直设置且与罐体11同轴,进液通道414一端连通汽化腔13,雾化喷头42固定安装于进液通道414连通汽化腔13的一端,进液通道414另一端通过输入管连通至输入泵机。进气通道415呈水平开设且连通进液通道414,进气通道415轴线垂直于进液通道414。
44.参照图3,积液电极5包括正极端子51、负极端子52以及用于分别安装正极端子51和负极端子52的两个电极护套53。正极端子51和负极端子52沿进液通道414轴线对称设置。安装接头41上对应正极端子51和负极端子52的位置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固定槽416,电极护套53套设于对应的正极端子51或负极端子52外,电极护套53嵌设于固定槽416中,将正极端子51和负极端子52安装于安装接头41上,正极端子51和负极端子52下端均穿设于安装接头41且延伸至汽化腔13凹面131的底部,当汽化腔13底部有积液时,则会作为导体,使正极端子51和负极端子52之间产生电流,通过检测正极端子51和负极端子52之间是否存在电流,即可知晓汽化腔13底部是否存在积液,从而对进料速率进行控制。
45.参照图2,加热组件6包括安装于闪蒸罐1底部的加热底座61、设于加热底座61内的加热件、隔热套62和温度传感器63。
46.闪蒸罐1下部分沿其周向通过焊接固定设有连接环14,加热底座61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连接环14。隔热套62套设于加热底座61的周面和下底面,隔热套62上开设有供加热件穿设的补偿槽621。
47.加热底座61上沿其径向开设有若干嵌槽611,加热件包括若干加热棒64,加热棒64为单头加热棒64,每一加热棒64均穿设于补偿槽621且嵌设于一个嵌槽611中,本实施例中,加热棒64设以六只为例,但不限于六只。在使用时,可根据实际所需的温度增减加热棒64的数量。
48.加热底座61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定位槽612,温度传感器63嵌设于定位槽612中且位于加热底座61的中心位置。
49.参照图2,出气管3沿罐体11径向设于罐体11上,且连通于汽化腔13。加热套7套设于罐体11外,且避开出气管3,加热套7两端位于出气管3两侧,加热套7两端通过螺栓进行固定。
50.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51.在对过氧化氢溶液进行汽化前,首先通过加热棒64对加热底座61进行加热,使加热底座61对罐体11底部进行加热,并辅以加热套7对罐体11进行加热,使罐体11受热均匀,等到罐体11达到所需温度时,过氧化氢溶液通过蠕动泵2及其管路进入安装接头41内的进液通道414中,压缩气体从进气通道415进入进液通道414,将过氧化氢溶液冲散并混合后,从雾化喷头42中喷出于汽化腔13中,喷出于汽化腔13中的溶液压力减小,沸点降低,部分溶液迅速沸腾汽化,剩余液态过氧化氢落于汽化腔13内壁上,并被罐体11的高温汽化。
52.当液态过氧化氢过多,堆积于罐体11底部时,会影响液态过氧化氢的汽化效率,多余的液态过氧化氢通过汽化腔13底部的凹面131汇集于中间位置,并被积液电极5检测出来,即可对液态过氧化氢的进料效率做出适用性调节,以保证其汽化效率。
53.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