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康复科安全型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07543发布日期:2021-08-10 14:13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康复科安全型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康复科安全型助行器。



背景技术:

康复科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能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会,康复不仅针对疾病而且着眼于整个人,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及经济能力进行全面康复,助行器是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行走的器具,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正确的模式刺激肌肉运动,达到刺激神经的目的,同时运动使肌肉拉伸压缩,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减少痉挛,使肢体变的更软和,保持或恢复行走能力。

在患者小腿部位骨折后,需要借助助行器进行康复训练,从而使小腿恢复正常的行走能力,而目前的单拐助行器对患者腿部没有支撑,且多设置为一条单杠,在患者动作不协调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较大的力度反射到患者腿部,易引起二次伤害,同时在康复训练时,需要患者自行支撑住腿部进行腿部康复训练,在训练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患者容易出现体力不支,导致身体支撑平衡性较差而摔倒,不利于实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康复科安全型助行器,通过设置了上肢支撑机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球型铰接块和缓冲性气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康复科安全型助行器,包括上肢支撑机构,所述上肢支撑机构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部铰接有腿部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杆和腿部支撑机构的外壁均固定安装有腿部固定机构,所述腿部支撑机构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圆形支撑底座,所述腿部支撑机构的外壁分别固定安装有脚部支撑机构和缓冲减震机构;

所述腿部支撑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型固定座,所述第一连接型固定座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半圆形连接座,所述半圆形连接座的内部铰接有球型铰接块,所述腿部固定机构包括球型固定座,所述球型固定座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尼龙固定带,所述尼龙固定带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尼龙固定带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支撑型插接框架和支撑型插块,所述缓冲减震机构包括缓冲性气囊,所述缓冲性气囊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橡胶型密封圈,所述橡胶型密封圈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座固定座。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球型铰接块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杆的底部,所述支撑型插接框架与支撑型插块均呈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支撑型插块插接在支撑型插接框架的内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脚部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型套管,所述支撑型套管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的一侧焊接有环形卡扣,所述支撑型套管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多个环形限位板,所述脚踏板的内部通过粘合剂固定安装有多个防滑胶条。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型套管与缓冲性气囊均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杆的外壁,所述缓冲性气囊设置在支撑型套管的底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脚踏板通过环形卡扣卡接在支撑型套管的外壁,所述脚踏板设置在两个相应的环形限位板之间。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肢支撑机构包括腕部支撑架,所述腕部支撑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肩部支撑架,所述肩部支撑架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横置支撑板,所述横置支撑板的外壁包覆有橡胶垫,所述横置支撑板与橡胶垫均呈一一对应设置。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腕部支撑架与肩部支撑架的交接处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球型万向连接块,所述腕部支撑架与第一支撑杆的交接处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球型三角连接件,所述腕部支撑架的顶部通过粘合剂固定安装有耐磨橡胶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上肢支撑机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球型铰接块,在患者前期平衡力较差的情况下,利用手部力量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提起进行移动,从而带动患者腿部活动,同时在患者体力充沛的情况下,患者可分别利用大腿和小腿晃动球型铰接块,使患者在不同时期可利用不同的支撑部位进行康复训练,在一定程度下节省患者体力,还通过设置了缓冲性气囊,训练进行支撑时,由地面反射上来的力度经缓冲性气囊缓冲后减小,从而避免了外力刺激到患者腿部神经,避免了二次伤害,更加利于实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b部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为:1上肢支撑机构、101腕部支撑架、102肩部支撑架、103横置支撑板、104橡胶垫、105球型万向连接块、106球型三角连接件、107耐磨橡胶圈、2第一支撑杆、3腿部支撑机构、301第二支撑杆、302第一连接型固定座、303半圆形连接座、304球型铰接块、4腿部固定机构、401球型固定座、402尼龙固定带、403支撑型插接框架、404支撑型插块、5圆形支撑底座、6脚部支撑机构、601支撑型套管、602脚踏板、603环形卡扣、604环形限位板、605防滑胶条、7缓冲减震机构、701缓冲性气囊、702橡胶型密封圈、703第二连接座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说明书附图1-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康复科安全型助行器,可包括上肢支撑机构1,上肢支撑机构1的设置用于支撑患者的上肢,上肢支撑机构1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2,第一支撑杆2的底部铰接有腿部支撑机构3,第一支撑杆2和腿部支撑机构3的外壁均固定安装有腿部固定机构4,腿部固定机构4的设置,用于固定患者受伤的腿,腿部支撑机构3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圆形支撑底座5,圆形支撑底座5的设置,提升整体支撑稳定性,腿部支撑机构3的外壁分别固定安装有脚部支撑机构6和缓冲减震机构7,脚部支撑机构6的设置用于调节脚部落脚点高度,缓冲减震机构7的设置起到缓冲外力,防止二次伤害患者腿部的作用,腿部支撑机构3包括第二支撑杆301,第二支撑杆3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型固定座302,第一连接型固定座302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半圆形连接座303,半圆形连接座303的内部铰接有球型铰接块304,球型铰接块304的设置,便于旋转调动对应的第二支撑杆301的角度,使患者在进行助行康复训练时,带动其小腿部位进行晃动训练,腿部固定机构4包括球型固定座401,球型固定座40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尼龙固定带402,尼龙固定带402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尼龙固定带402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支撑型插接框架403和支撑型插块404,尼龙固定带402的设置,用于包覆患者腿部,分别将其大腿和小腿与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01保持固定,在晃动球型铰接块304时,可达到分别活动大腿或者小腿的作用,缓冲减震机构7包括缓冲性气囊701,缓冲性气囊701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橡胶型密封圈702,橡胶型密封圈702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座固定座703,缓冲性气囊701的设置,减缓外力反射力度,防止腿部受到外力反弹而会发生二次伤害。

球型铰接块304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杆2的底部,支撑型插接框架403与支撑型插块404均呈一一对应设置,支撑型插块404插接在支撑型插接框架403的内部,脚部支撑机构6包括支撑型套管601,支撑型套管60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脚踏板602,脚踏板602的设置,用于患者支撑脚部,脚踏板602的一侧焊接有环形卡扣603,环形卡扣603的设置,便于将脚踏板602固定在支撑型套管601上,支撑型套管601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多个环形限位板604,环形限位板604的设置,起到限制环形卡扣603位置的作用,脚踏板602的内部通过粘合剂固定安装有多个防滑胶条605,防滑胶条605的设置,起到增大摩擦力的作用,防止患者滑倒,支撑型套管601与缓冲性气囊701均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杆301的外壁,缓冲性气囊701设置在支撑型套管601的底部,脚踏板602通过环形卡扣603卡接在支撑型套管601的外壁,脚踏板602设置在两个相应的环形限位板604之间,上肢支撑机构1包括腕部支撑架101,腕部支撑架101的设置,用于患者将其支撑在大臂下,腕部支撑架1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肩部支撑架102,肩部支撑架102的设置,用于患者腕部支撑,提升身体平衡力,肩部支撑架102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横置支撑板103,横置支撑板103的外壁包覆有橡胶垫104,橡胶垫104的设置,提升患者使用的舒适感,防止长期使用下横置支撑板103磨损到患者大臂支撑部位,横置支撑板103与橡胶垫104均呈一一对应设置,腕部支撑架101与肩部支撑架102的交接处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球型万向连接块105,腕部支撑架101与第一支撑杆2的交接处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球型三角连接件106,腕部支撑架101的顶部通过粘合剂固定安装有耐磨橡胶圈107,耐磨橡胶圈107的设置防止患者手滑,而失去平衡力摔倒。

工作原理:在小腿骨折患者进行助行康复训练时,首先握住耐磨橡胶圈107,使橡胶垫104支撑在大臂与身体之间,同时根据患者腿长调整脚踏板602的高度,将脚放置在脚踏板602上后,分别将对应的尼龙固定带402、支撑型插接框架403和支撑型插块404固定在患者的大腿和小腿,在患者前期平衡力较差的情况下,利用手部力量将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01提起进行移动,从而带动患者腿部活动,同时在患者体力充沛的情况下,患者可分别利用大腿和小腿晃动球型铰接块304,从而带动腿部关节进行活动,在将圆形支撑底座5支撑到地面时,由地面反射上来的力度经缓冲性气囊701缓冲后减小,从而避免了二次伤害。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