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型介入医疗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83488发布日期:2021-06-01 17:31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菌型介入医疗器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菌型介入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器械的选用会越来越先进,其产品结构会不断调整,功能更加多样化,市场容量会不断扩大。而介入医疗器械是近二十年来新兴的医疗器械技术,在减少对病人的创伤,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不可忽视的是通过医用器件产生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已经成为临床各科室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不仅发生率高,更重要的是,发生感染后,会引起愈合不良,甚至导致死亡。介入医疗器械是指通过外科手段插入人体或自然腔口中,进行短时间的治疗或检查,治疗或检查完毕即取出。

目前的介入医疗器械在每次用药结束后,介入医疗器械的内壁会附着药物残留,此时需要取出介入医疗器械对其内壁进行清洗消毒,而介入医疗器械频繁的取放不仅操作繁琐,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病人细菌感染,也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抗菌型介入医疗器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的介入医疗器械在每次用药结束后,介入医疗器械的内壁会附着药物残留,此时需要取出介入医疗器械对其内壁进行清洗消毒,而介入医疗器械频繁的取放不仅操作繁琐,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病人细菌感染,也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等缺点,而提出一种抗菌型介入医疗器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菌型介入医疗器械,包括固定式导管和可介入式导管,所述可介入式导管限位固定于固定式导管的内侧;

所述固定式导管的底部连接有引导头,所述固定式导管的内壁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槽;

所述可介入式导管的外壁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的端头处连接有充气头,所述充气头内连有气针塞,所述限位管中间均匀间隔连接有多处胀气管。

优选的,所述固定式导管整体采用软性橡胶材质,引导头整体采用硬性pvc材质;其中,固定式导管与引导头之间为膨接固定。固定式导管主要是通过外科手段插入人体或自然腔口中长时间放置,由于固定式导管较软,在引导头的作用下便于固定式导管的引导及插入。

优选的,所述可介入式导管通过其外壁两侧的限位管与固定式导管内壁两侧的限位槽限位配合;其中,限位管与限位槽之间为间隙配合。可介入式导管主要用于输送药物进行治疗,由于可介入式导管通过其外壁两侧的限位管与固定式导管内壁两侧的限位槽限位配合,而每次用药结束后,可介入式导管的内壁会附着药物残留,此时可取出可介入式导管对其内壁进行清洗消毒,以此防止细菌感染,提高了使用的灵活性,有效降低了病人的痛苦。

优选的,所述可介入式导管以及两处限位管均采用软性橡胶材质;其中,可介入式导管与两处限位管为一体成型结构。限位管主要用于提高可介入式导管在固定式导管内放置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以防止可介入式导管在固定式导管内乱动。

优选的,所述充气头采用硬性pcv材质;其中,充气头与限位管一端头之间为膨接固定,限位管的另一端头密封。充气头主要用于辅助向限位管内充气。

优选的,所述气针塞采用硬性pvc材质;其中,气针塞与充气头密封配合。气针塞主要用于封堵充气头,放置限位管内的气体扩散。

优选的,所述胀气管的中间采用薄的橡胶材质,膨胀管的两端头采用硬性pvc材质;其中,膨胀管的两端头与限位管之间为膨接固定。可介入式导管限位配合于固定式导管内后,通过充气头向限位管内充气,此时限位管中间的几处胀气管会膨胀,使得限位管整体与限位槽过盈配合,能有效提高可介入式导管在固定式导管内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为一种抗菌型介入医疗器械,主要通过外科手段将介入医疗器械插入人体或自然腔口中,进行短时间的治疗或检查,治疗或检查完毕即取出,每次用药结束后,介入医疗器械的内壁会附着药物残留,此时可取出介入医疗器械对其内壁进行清洗消毒,以此防止细菌感染,提高了使用的灵活性,有效降低了病人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可介入式导管与固定式导管限位配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b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可介入式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4中e-e处的剖视图。

图中:1-固定式导管,2-可介入式导管,3-引导头,4-限位槽,5-限位管,6-充气头,7-气针塞,8-胀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抗菌型介入医疗器械,包括固定式导管1和可介入式导管2,所述可介入式导管2限位固定于固定式导管1的内侧;

所述固定式导管1的底部连接有引导头3,所述固定式导管1的内壁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槽4;

所述可介入式导管2的外壁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管5,所述限位管5的端头处连接有充气头6,所述充气头6内连有气针塞7,所述限位管5中间均匀间隔连接有多处胀气管8。

所述固定式导管1整体采用软性橡胶材质,引导头3整体采用硬性pvc材质;其中,固定式导管1与引导头3之间为膨接固定。固定式导管1主要是通过外科手段插入人体或自然腔口中长时间放置,由于固定式导管1较软,在引导头3的作用下便于固定式导管1的引导及插入。

所述可介入式导管2通过其外壁两侧的限位管5与固定式导管1内壁两侧的限位槽4限位配合;其中,限位管5与限位槽4之间为间隙配合。可介入式导管2主要用于输送药物进行治疗,由于可介入式导管2通过其外壁两侧的限位管5与固定式导管1内壁两侧的限位槽4限位配合,而每次用药结束后,可介入式导管2的内壁会附着药物残留,此时可取出可介入式导管2对其内壁进行清洗消毒,以此防止细菌感染,提高了使用的灵活性,有效降低了病人的痛苦。

所述可介入式导管2以及两处限位管5均采用软性橡胶材质;其中,可介入式导管2与两处限位管5为一体成型结构。限位管5主要用于提高可介入式导管2在固定式导管1内放置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以防止可介入式导管2在固定式导管1内乱动。

所述充气头6采用硬性pcv材质;其中,充气头6与限位管5一端头之间为膨接固定,限位管5的另一端头密封。充气头6主要用于辅助向限位管5内充气。

所述气针塞7采用硬性pvc材质;其中,气针塞7与充气头6密封配合。气针塞7主要用于封堵充气头6,放置限位管5内的气体扩散。

所述胀气管8的中间采用薄的橡胶材质,膨胀管8的两端头采用硬性pvc材质;其中,膨胀管8的两端头与限位管5之间为膨接固定。可介入式导管2限位配合于固定式导管1内后,通过充气头6向限位管5内充气,此时限位管5中间的几处胀气管8会膨胀,使得限位管5整体与限位槽4过盈配合,能有效提高可介入式导管2在固定式导管1内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首先,将固定式导管1通过外科手段插入人体或自然腔口中长时间放置,由于固定式导管1较软,在引导头3的作用下便于固定式导管1的引导及插入。

其次,将可介入式导管2通过其外壁两侧的限位管5与固定式导管1内壁两侧的限位槽4限位配合。

最后,可介入式导管2限位配合于固定式导管1内后,通过充气头6向限位管5内充气,此时限位管5中间的几处胀气管8会膨胀,使得限位管5整体与限位槽4过盈配合,然后通过气针塞7将充气头6封堵,能有效提高可介入式导管2在固定式导管1内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可介入式导管2主要用于输送药物进行治疗,由于可介入式导管2通过其外壁两侧的限位管5与固定式导管1内壁两侧的限位槽4限位配合,而每次用药结束后,可介入式导管2的内壁会附着药物残留,此时可打开气针塞7,放出限位管5内的气体,可轻松将可介入式导管2取出,并对其内壁进行清洗消毒,以此防止细菌感染,提高了使用的灵活性,有效降低了病人的痛苦。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