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抑菌,吸湿,抗炎作用的外用伤口敷料的制备

文档序号:32384367发布日期:2022-11-30 05:10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具有抑菌,吸湿,抗炎作用的外用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煅石膏(gypsum ustum)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gypsum fibrosum)的炮制品(按照药典来源),功能为收湿,生肌,敛疮,止血。临床上外治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3.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煅石膏的制备方法为取石膏本品,照明煅法(通则0213)煅至酥松。煅制后的煅石膏为白色的粉末或酥松块状物,表面透出微红色的光泽,不透明。体较轻,质软,易碎,捏之成粉。煅石膏外用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效果良好
1.,参与伤口的凝血过程,促进伤口愈合
2.。
4.创伤修复过程中创伤感染及引起的并发症是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伤口形成后,会受到大肠杆菌等细菌的感染,伤口感染后会形成伤口脓肿,导致伤口发炎,产生大量的积液,从而延缓了伤口愈合。目前医疗机构中用于包扎伤口的主要是脱脂纱布和脱脂棉球,而纱布的覆盖面敷盖在患者伤口处,容易粘连患者的创伤口,对创伤口造成二次伤害。同时纱布包扎也不能及时吸附伤口渗出物。渗出物的提供的是一个湿润环境,也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而煅石膏对于烫伤创面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但目前尚未有文献报道煅石膏的吸水特性,抗炎作用和抑菌活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抑菌,吸湿,抗炎作用的外用伤口敷料的制备。该敷料可用于烫伤创面修复的,可以直接撒在烫伤创面。该敷料为具有良好的抑菌,抗炎和吸湿作用的固体粉末敷料。
6.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方案实现如下:
7.一种具有抑菌,吸湿,抗炎作用的外用伤口敷料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8.(1)选用石膏粉末(200目)10g,放入坩埚中。
9.(2)将含有石膏粉末的坩埚放于温度达到350℃的马弗炉中,煅制1.5h。
10.(3)将得到步骤(2)中的煅石膏粉末,储藏在干燥器中,以免吸水潮解本发明相比临床愈合伤口敷料存在如下优势:1、敷料的原材料石膏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易得。2、不需要再加入抗生素或银类抑菌成分,有效减小对创面的刺激。3、敷料本身是无毒的材料。4、相比临床使用的敷料,本发明制备的敷料材料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5、本发明制备的敷料材料具有很好的抑菌作用。6、敷料制备操作步骤简单方便,便于产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11.图1为煅石膏的抑菌率结果图。
12.图2为煅石膏的水化作用图。
13.图3为煅石膏抑制no释放作用图
14.图4为煅石膏对烫伤皮肤的愈合作用的病理切片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6.实施例1:抑菌实验
17.(1)大肠杆菌的培养将大肠杆菌(atcc 8739)放入含100ml l-b肉汤培养基的三角形烧瓶中,37℃恒温振荡培养20h。
18.(2)抑菌效果检测将20g石膏和煅石膏样品粉末分别加入4个装有100ml液体培养基的三角形瓶中,置于高压灭菌锅中,在121℃下灭菌时间为21min。灭菌后,将培养物冷却至室温。在含有样品的4个培养基中各加入1ml的菌悬液,在37℃恒温振荡培养箱中以150r/min的速度培养20h。从4个培养三角瓶各取1ml菌液,梯度稀释至10-8。取100μ稀释液体,置于固体琼脂培养基,涂布均匀,放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24h。观察大肠杆菌的菌落生长情况。抑菌率结果见图1。
19.施例2:水化实验
20.(1)样品测定
21.分别称取生石膏和煅石膏样品2g,放于7ml色谱瓶中,加入4ml蒸馏水,直接放入核磁管中每隔1.5min测定1次t2谱。
22.(2)实验条件参数
23.cpmg序列:射频频率的主值(mhz)=18,射频频率的偏移量(hz)=178007.8,硬脉冲90度脉宽(us)=5.2,硬脉冲180度脉宽(us)=10.64,采样频率(khz)=50,重复采样间隔时间(ms)=6000,rfd(ms)=0.08,模拟增益(db)=20,数字增益=3,累加采样次数=2,te=1ms,前置放大增益=3。nech:回波个数;得到的水化实验结果见图2。
24.实施例3:细胞抗炎实验
25.(1)细胞培养与传代
26.raw264.7巨噬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1%青链霉素混合的dmem培养基放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经过1-2天培养后,细胞生长至对数期时,弃去旧的培养基,用移液枪加入3ml培养基,用细胞刮刀轻轻刮下,吹打混悬均匀,用移液枪按1∶3的比例传代,放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27.(2)mtt细胞活力实验
28.取对数期生长的raw264.7细胞,用细胞刮刀轻轻刮下后,收集细胞悬液,调整细胞
密度为1
×
105个/ml,取100ul于96孔板中,每组设置4个复孔,边缘孔用无菌pbs填充,放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贴壁后,弃去培养基,加入不同浓度石膏和煅石膏样品粉末水煎液的培养基,培养24h后,加入mtt 20ul,培养4h后,吸去培养基,每孔加入dmso150ul,置摇床上低速震荡10分钟,结晶充分溶解,用酶标仪在490nm下测定各孔吸光度。细胞存活率=(实验孔/空白孔)
×
100%。
29.(3)no含量测定
30.取对数期生长的raw264.7细胞,用细胞刮刀轻轻刮下后,收集细胞悬液,调整细胞密度为1
×
105个/ml,取100ul于96孔板中,每组设置4个复孔,边缘孔用无菌pbs填充,放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贴壁后,弃去培养基,加入不同浓度石膏和煅石膏样品粉末水煎液的培养基,培养24h后,取细胞上清液50ul置于新的96孔板中,分别加入griess试剂i、ii各50ul,室温下避光放置10min,用酶标仪在540nm下测定各孔吸光度,并计算其ic50值,结果见图3。
31.实施例4:烫伤愈合实验
32.(1)造模和给药方法为观察石膏,煅石膏对烫伤创面愈合过程的影响,以km小鼠背部烫伤创面为实验材料。背部毛发剃光,剩余的毛发用脱毛膏去除。剃须后,用温蒸馏水和70%乙醇擦拭背部表面。使用可调温便捷式烙印机制作烫伤创面。温度设定在200℃,在背部表面停留3秒,引起二级烫伤伤口,直径约1.5厘米。烫伤后,老鼠被随机分配到6组(模型组、煅石膏组和阳性药组,n=18,分别)24小时后。每天早晚各给小鼠烫伤面涂药一次。各组在造模后的第5、10、15天各取6个样本皮肤,被收集的皮肤样本固定在10%福尔马林缓冲液中保存,用于组织学观察。结果见图4。具体分析如下:
33.抑菌实验与对照组相比,石膏组菌落数无明显差异。石膏对大肠杆菌的生长无抑制作用。煅石膏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率为91.26
±
7.33%。结果表明,石膏煅制品具有抑菌活性,而生石膏无抑菌活性。
34.水化实验由图2曲线结果可知,前20min内,各个样品的总峰面积变化明显,根据总峰面积减少的量可以看出水化作用强弱的顺序为煅石膏>石膏。
35.细胞抗炎实验抗炎作用如下:煅石膏的抗炎效果强于石膏。
36.伤口愈合实验在第5天的时候,切片结果表明,相比于正常组,模型组和生石膏组的外皮组织的损伤较为严重,大量坏死组织碎片、脓细胞、脂肪细胞空洞和渗出液形成的痂皮结构覆盖,具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多有出血现象。煅石膏和阳性药组坏死的外皮组织恢复较快,可见微小的结痂,周围散在着少量的炎症细胞,可见少量纤维细胞和新生的毛细血管,也可以看到成熟的肉芽组织增生修复,可见较多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产生。第10天的时候,相比于正常组,模型组和生石膏组的皮肤恢复较好,模型组和生石膏组出现早期的毛囊组织产生。煅石膏和阳性药组皮肤恢复更好,已经有大量的成熟毛囊
组织产生,同时也有大量脂肪空泡产生,肌层组织生长完好,且整齐排列。第15天的时候,各组均有较成熟的肉芽组织增生修复,可见较多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产生,出现大量的成熟毛囊组织。与其他各组相比,煅石膏组和阳性药组的新生新生毛囊组织较多。组织排列有序,血管复原良好。综上所述,阳性药和煅石膏组对于烫伤组织的伤口愈合更好。
37.从上述实验结果数据显示,本工艺条件得到的煅石膏具有很好的抑菌,抗炎,吸湿作用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38.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