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口疮的中药组合物

文档序号:25951257发布日期:2021-07-20 17:07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特别是一种治疗口疮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口疮是中医诊断分类的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口腔溃疡和牙龈炎。口腔溃疡和牙龈炎是口腔疾病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常见、复发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口腔溃疡和牙龈炎不易根治,临床上可供选择的效果好的治疗药物不多,经前期调研,本类疾病在研药物较少。目前治疗口腔溃疡和慢性牙龈炎,往往是治标不治本,而且治疗成本较高,难治愈,易复发,同时易产生耐药性,有些局部使用的西药对正常组织也有损伤作用,存在一定的局部刺激或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不好,少数西药可能还有致癌的潜在危险,祖国医学的使用和疗效也不近人意,目前临床上尚无系统的治疗方法和根治药物。总之,现有的治疗药物,存在治疗效果慢、成本较高、易复发、副作用大的问题,故研制有效治疗口疮的新药物势在必行。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口疮的中药组合物,可有效解决口疮的用药问题。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芩10-15份、黄连6-12份、党参15-30份、黄芪15-45份、桔梗9-15份、石膏15-50份、川木通0-10份、竹叶6-12份、肉桂2-4份、生甘草6-12份。本发明治疗口疮的中药组合物针对脾胃郁热之实热症,组分丰富,价格低廉,组方科学、合理,互相支持,诸药共奏清热解毒、泻火止痛、益气健脾之功效,有效用于口疮的治疗,疗效好,用药安全,是治疗口疮药物上的创新。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芩12份、黄连10份、党参15份、黄芪30份、桔梗10份、石膏30份、竹叶6份、肉桂2份和生甘草6份。实施例2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还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芩12份、黄连10份、党参15份、黄芪30份、桔梗10份、石膏45份、川木通2份、竹叶6份、肉桂2份、生甘草6份。实施例3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还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芩15份、黄连12份、党参20份、黄芪45份、桔梗12份、石膏30份、竹叶6份、肉桂2份、生甘草6份。实施例4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还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芩12份、黄连10份、党参15份、黄芪30份、桔梗12份、石膏50份、川木通5份、竹叶6份、肉桂2份、生甘草6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可根据临床实际的需要,用常规制剂方法制成汤剂、粉剂、片剂、丸剂或胶囊等适于应用的各种剂型,下边给出常规方法制成的汤剂,具体是:先将黄芩、黄连、党参、黄芪、桔梗、石膏、川木通、竹叶、肉桂、生甘草混合在一起,放入药罐中,加水浸没,浸泡30-60min,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用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滤液,滤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用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即得。本发明中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三者共为君药。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川木通清热利尿、通经下乳;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肉桂引火下行,虽为热药,但可制大队清热解毒药苦寒之性,祛邪而不上正,对于口疮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疗效更佳,此五者共为臣药。甘草、桔梗配伍既可以清热解毒止痛,又可载药上行、直达病所,为佐使。本发明中,黄芪、党参、甘草相配伍益气健脾。在现代医学研究看来,黄芪、党参、甘草能调节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功能。本发明以实施例1所给出的数据进行了临床疗效追踪,疗效汇总如下:一、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医口疮诊断标准:(1)以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数个直径3~5mm的溃疡,灼热疼痛为主要症状。(2)起病较快,一般7d左右愈合,若此起彼伏,则病程延长。愈后常易复发。(3)口腔检查:口腔黏膜溃疡较表浅,圆形或椭圆形,数量少则1~2个,多则10余个,表面有淡黄色分泌物附着,溃疡周围黏膜大多充血。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复发性口腔溃疡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的圆形或者椭圆形溃疡,溃疡表面覆盖黄色假膜、周围有红晕带、中央凹陷、疼痛明显;(2)具有发作期、愈合期、间歇期的周期特性;(3)具有不治自愈的自限性。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中西诊断标准的患者;(2)年龄在18~65岁;(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其他溃疡性疾病;(2)其他口腔黏膜病和心、肝、肺、肾等明显全身器质性疾病;(3)内分泌及生殖系统疾病;(4)白塞病,其他自身免疫性或炎症性疾病;(5)精神病患者或者研究者认为无法配合完成调研的。二、治疗方案凡对确诊的患者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进行治疗,每日按配伍组方为1剂,均分为两次服用,早晚各1次,每次200-250ml,连续服药一周为一疗程,两个疗程统计疗效。同时设对照组,对照组为西瓜霜片,每日3次,每次2片含化,连续服药一周为一疗程,两个疗程统计疗效。三、症状疗效判定标准(1)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积分减少≥95%;(2)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积分减少≥70%;(3)有效:症状、体征减轻,积分减少≥30%;(4)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积分减少不足30%。注:症状积分参照《中药新药研究指南》复发性口疮症状分级量化表,对治疗前后的溃疡面积、红肿面积、疼痛指数、烧灼感、烦热、面色红热、口干口渴、便干便秘、溃疡个数等9项指标分别评分,分为轻(1分)、中(2分)、重(3分),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四、统计学处理一般资料:从2017年3月-2020年9月门诊确诊的为口疮患者100人。随机分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组(kks方组)和西瓜霜片组。kks方组(即本发明组,以下同)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最大者71岁,最小者14岁。西瓜霜片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最大者69岁,年龄最小者16岁。表1zyt方组与西瓜霜片组总有效率比较组别例数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kks方组5025(50%)16(32%)7(14%)2(4%)96%西瓜霜片组507(14%)10(20%)16(32%)17(34%)66%注:p<0.05kks方组总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西瓜霜片组总有效率(66%),特别是显效率大大高于西瓜霜片组,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在对实施例1进行实验时,同时还对其它实施例进行了实验,均取得了相同或相似的疗效,这里不再一一列举。而且在实验中未发现不良反应、药物刺激,表明用药安全,疗效稳定可靠。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