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方解数字化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32691352发布日期:2022-12-27 18:26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藏药方解数字化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数字化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藏药方解数字化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


背景技术:

2.藏医药学历史悠久,理论体系完整,文化理念独特,诊疗手段丰富,疗效显著。藏药材纯净无污染,入药成分广泛,有效成分含量高,生物活性强,药力强劲。藏药方剂组方科学、炮制方法独特,对于众多常见病和疑难杂症具有显著疗效。
3.藏药方剂是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藏医药典籍中对于药物的药味、药性、药效的记载和描述多是定性和模糊判定,临床应用以经验配药见长,缺少定量化的分析,因而大部分藏药缺乏按现代医药标准建立的、国内外公认的现代化质量控制体系,市场占有率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藏医药的快速、健康发展。
4.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藏医药面临重大的发展契机。在现代科学大发展的当代,如何吸收先进的科学方法、技术和成果来解码藏医药学规律,设计符合藏医药学自身规律的检测方式和鉴定标准,丰富和发展藏医药理论与实践,是藏医药研究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5.近年来,许多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和技术开始应用于藏药用药规律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6.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藏药方解数字化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能够实现藏药方解的数字化、可视化、标准化,有益于藏药发展和进步。
7.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藏药方解数字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藏药的五源体系数学模型;根据所述藏药的特性构建所述藏药的药效量化计算模型;构建方剂的味性化味随着药物增减的可视化对比分析结果。
8.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构建藏药的五源体系数学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9.设五元加法循环群s={s1,s2,s3,s4,s5},其中s1,s2,s3,s4,s5分别表示土、水、火、风、空;
10.将五源相生关系表示为
11.将五源相克关系表示为
12.将五源相侮关系表示为
13.将五源被生关系表示为其中表示映射操作。
14.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藏药的特性包括六味、三化味、八性和十七效;所述六味包括甘、酸、咸、苦、辛、涩;所述三化味是指甘味和咸味被消化后变为甘化味,酸味消化后
仍为酸化味,苦、辛、涩味消化后成为苦化味;所述八性是指藏药药物具有的八种属性,包括重、润、凉、热、轻、糙、钝、锐;所述十七效是指藏药所具有的对治疾病的十七种功效,包括寒、热、温、凉、干、稀、润、糙、轻、重、稳、动、钝、锐、柔、燥和软;三因是指人体的生理功能的三大因素,包括隆、赤巴和培根,所述隆用于在人体中的功能是维持生命、气血运行、肢体的活动和分解食物,所述赤巴用于产生和调节体温、保持气色、生智慧、助消化,所述培根用于供营养、长脂肪、调皮肤、正常睡眠。
15.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根据藏药的特性构建所述藏药的药效量化计算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16.设六味与三化味的关系矩阵为r
6味v.s.3化味
,三化味与八性之间的关系矩阵为 r
3化味v.s.8性
,八性与十七效之间的关系矩阵为r
8性v.s.17效
,十七效与二十特性的关系矩阵为r
17效v.s.20特性
,二十特性与三因的关系矩阵为r
20特性v.s.3因
;其中,二十特性是指疾病三因的二十种特性;
17.所述藏药的六味、三化味、八性与所对治疾病三因的关系矩阵分别如下:
18.r
8性对治3因
=r
8性v.s.17效
·r17效对治3因
=r
8性v.s.17效
·r17效v.s.20特性
·r20特性v.s.3因

19.r
3化味对治3因
=r
3化味v.s.8性
·r8性对治3因
20.=r
8性v.s.17效
·r8性v.s.17效
·r17效v.s.20特性
·r20特性v.s.3因

21.r
6味对治3因
=r
6味v.s.3化味
·r3化味对治3因
22.=r
6味v.s.3化味
·r3化味v.s.8性
·r8性v.s.17效
·r17效v.s.20特性
·r20特性v.s3.因

23.其中r
17效对治3因
=r
17效对治20特性
·r20特性v.s.3因

24.本发明提供一种藏药方解数字化系统,包括第一构建模块、第二构建模块和第三构建模块;
25.所述第一构建模块用于构建藏药的五源体系数学模型;
26.所述第二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藏药的特性构建所述藏药的药效量化计算模型;
27.所述第三构建模块用于构建方剂的味性化味随着药物增减的可视化对比分析结果。
28.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构建模块构建藏药的五源体系数学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29.设五元加法循环群s={s1,s2,s3,s4,s5},其中s1,s2,s3,s4,s5分别表示土、水、火、风、空;
30.将五源相生关系表示为
31.将五源相克关系表示为
32.将五源相侮关系表示为
33.将五源被生关系表示为其中表示映射操作。
34.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藏药的特性包括六味、三化味、八性和十七效;所述六味包括甘、酸、咸、苦、辛、涩;所述三化味是指甘味和咸味被消化后变为甘化味,酸味消化后仍为酸化味,苦、辛、涩味消化后成为苦化味;所述八性是指藏药药物具有的八种属性,包括重、润、凉、热、轻、糙、钝、锐;所述十七效是指藏药所具有的对治疾病的十七种功效,包括寒、热、温、凉、干、稀、润、糙、轻、重、稳、动、钝、锐、柔、燥和软;三因是指人体的生理功能的
三大因素,包括隆、赤巴和培根,所述隆用于在人体中的功能是维持生命、气血运行、肢体的活动和分解食物,所述赤巴用于产生和调节体温、保持气色、生智慧、助消化,所述培根用于供营养、长脂肪、调皮肤、正常睡眠。
35.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构建模块根据藏药的特性构建所述藏药的药效量化计算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36.设六味与三化味的关系矩阵为r
6味v.s.3化味
,三化味与八性之间的关系矩阵为 r
3化味v.s.8性
,八性与十七效之间的关系矩阵为r
8性v.s.17效
,十七效与二十特性的关系矩阵为r
17效v.s.20特性
,二十特性与三因的关系矩阵为r
20特性v.s.3因
;其中,二十特性是指疾病三因的二十种特性;
37.所述藏药的六味、三化味、八性与所对治疾病三因的关系矩阵分别如下:
38.r
8性对治3因
=r
8性v.s.17效
·r17效对治3因
=r
8性v.s.17效
·r17效v.s.20特性
·r20特性v.s.3因

39.r
3化味对治3因
=r
3化味v.s.8性
·r8性对治3因
40.=r
8性v.s.17效
·r8性v.s.17效
·r17效v.s.20特性
·r20特性v.s.3因

41.r
6味对治3因
=r
6味v.s.3化味
·r3化味对治3因
42.=r
6味v.s.3化味
·r3化味v.s.8性
·r8性v.s.17效
·r17效v.s.20特性
·r20特性v.s3.因

43.其中r
17效对治3因
=r
17效对治20特性
·r20特性v.s.3因

44.本发明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藏药方解数字化方法。
45.本发明提供一种藏药方解数字化终端,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器;
46.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47.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藏药方解数字化终端执行上述的藏药方解数字化方法。
48.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藏药方解数字化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9.(1)对藏药的五源体系进行了研究,利用群论构建了五源的生克乘侮关系,能够实现藏药方解的数字化和可视化,有益于藏药的发展和进步;
50.(2)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为藏药药性研究和应用提供深刻的洞解,有助于推进藏医药标准化建设和藏医药的标准体系建成。
附图说明
51.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藏药方解数字化方法于一实施例中的流程图;
52.图2显示为本发明的藏药味性化味于一实施例中的理论示意图;
53.图3显示为本发明的藏药于一实施例中的量效曲线示意图;
54.图4显示为本发明的五鹏丸的味性效数据于一实施例中的可视化示意图;
55.图5显示为本发明的八味獐牙菜散的味性效数据于一实施例中的可视化示意图;
56.图6显示为本发明的十二味石榴散的味性效数据于一实施例中的可视化示意图;
57.图7显示为本发明的二十味沉香丸的味性效数据于一实施例中的可视化示意图;
58.图8显示为本发明的二十五味马宝丸的味性效数据于一实施例中的可视化示意图;
59.图9显示为本发明的藏药方解数字化系统于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60.图10显示为本发明的藏药方解数字化终端于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61.元件标号说明
62.91
ꢀꢀꢀꢀꢀꢀꢀꢀ
第一构建模块
63.92
ꢀꢀꢀꢀꢀꢀꢀꢀ
第二构建模块
64.93
ꢀꢀꢀꢀꢀꢀꢀꢀ
第三构建模块
65.101
ꢀꢀꢀꢀꢀꢀꢀ
处理器
66.102
ꢀꢀꢀꢀꢀꢀꢀ
存储器
具体实施方式
67.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68.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69.本发明的藏药方解数字化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够实现藏药方解的数字化和可视化,有益于藏药的发展和进步。
70.如图1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藏药方解数字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1.步骤s1、构建藏药的五源体系数学模型。
72.具体地,藏医药学以“土水火风空”五源学说和“隆、赤巴、培根”三因学说为理论核心。从病因病理到诊断治疗,从药物到方剂,治疗原则,疾病分类等都有详细的叙述。《四部医典》记载,万物之生机来自于五源(即土、水、火、风、空),药物的生长亦来自于五源。土水火风空分别为药物生长提供本源基础、汁液、热源、动力、空间,五源缺一,则药物不能生长。藏医学认为,药物的特性,包括六味、三化味、八性、十七效也来自于五源。
73.在藏医理论中,三因法是核心内容之一。藏医学把人体的生理功能概括为“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隆在人体中的功能是维持生命、气血运行、肢体的活动和分解食物等。赤巴用于产生和调节体温、保持气色、生智慧、助消化等。培根用于供营养、长脂肪、调皮肤、正常睡眠等。藏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失调所致,三因和则健,偏则病。三因的失调则是由饮食起居或其它外因所造成的。若三因机能在人体内不能维持平衡,如增盛、衰减、紊乱,就会导致各种疾病。
74.六味,即甘、酸、咸、苦、辛、涩,是指药物在人的味蕾中的感觉。药物的味来源于五源,是由四大中偏盛的两两组合所形成的。土水火风四大的两两组合共有c
42
=6种,因而形成六味。具体地,若土水偏盛,则药物生甘;火土偏盛,生酸;水火偏盛,生咸味;水风偏盛,生苦味;火风偏盛,生辛味;土风偏盛,生出涩味,具体如表1所示。药味不同,其性、效也不同。一般而言,甘、酸、咸、辛对治隆病;甘、苦、涩对治赤巴病;辛、酸、咸对治培根病。
75.表1、四大生六味
[0076] 土水火风土0甘酸涩水甘0苦咸火酸苦0辛风涩咸辛0
[0077]
三化味即药物服下后,与胃火相遇、消化后所形成的三种化味,甘味和咸味被消化后变为甘化味,酸味消化后仍为酸化味;苦、辛、涩味消化后,成为苦化味。
[0078]
八性是指藏药具有的四对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属性:轻-重、润-糙、凉-热、锐-钝。药性重、润、寒、钝可对治隆病、赤巴病;药性轻、糙、热、锐可治培根病。
[0079]
十七效是指藏药所具有的对治疾病的十七种功效,包括寒、热、温、凉、干、稀、润、糙、轻、重、稳、动、钝、锐、柔、燥和软。
[0080]
所谓对治,就是采用药性与病性两两相对或相反的方法进行治疗。寒性病用热性药治之,热性病用寒性药治之。同理,温以凉、轻以重、柔以燥等进行对治,这就是用药的指导理论和原则。藏药对治疾病的十七效是由其自身物质产生的。量越大,所含的寒或热数量就越多。
[0081]
五源体系是藏药药性理论的基础,药物的六味直接产生于五源的组合,不同的五源组合产生不同的六味比例,从而导致不同的性能和功效,因此对五源体系的量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本发明通过构建藏药五源体系的数学模型,使其能够较好地吻合药物的对治功效,此外,还通过收集临床用药的数据,以其效果来对模型加以验证。
[0082]
如图2所示,藏药理论体系具有多层面、多维度的特点。藏药的“味性化味”理论可以分为“味性能”和“本质性能”,其中“味性能”可分为六味、三化味、八性、凉温、十七效、最终功效等多个层次,由十七效所确定的最终功效则对应疾病三因的二十种特性。
[0083]
藏药方剂配伍分为味配伍、化味配伍、性质功效等三种配伍原则。汤剂要求起效快,主要根据味配伍,味道刺激口腔和淋巴系统分泌增加,起到降温和调理的效果,主治赤巴病;散剂起效中等,主要是化味配伍,于十二指肠起效,主治隆病;丸剂于血液中起效,起效慢一些,主要是性质功效,主治培根病。
[0084]
藏药药性的数字化研究中,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分别描述如下:
[0085]
(1)单方药的六味判定。藏药的六味以往都是通过主观标尺与主观基准来判定。电子舌的检测将极大提高单方药味判定的准确率,有助于提高药效计算的准确率。
[0086]
(2)显味和隐味的顺序及比例。土水火风空均存在于每一种物质之中,因而六味存在于每一种藏药之中。如果显味和隐味的顺序及比例不能准确判定,药物的属性就不能准确刻画。例如,蜂蜜和白糖同属于甜味药物,但它们的药性不同。究其原因,虽然显味都是甜味,但所占比例不同且隐味的顺序不同,因而造成不同的药性。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六味分割开来独立计算,而应对六味组合的增减效果加以考虑。藏药经典中记载,酸增强甜对治隆的功能,苦增强甜对治赤巴的功能,涩增强甜的功能,酸、咸稀释甜的功能、苦、辣减弱甜的功能等。因此,为提高药性计算的准确度,可考虑将每一味进行细分,如甜味细分为甜酸、甜咸、甜辛、甜苦、甜涩。
[0087]
(3)复方药性的量化主要采用各味药物量化值加权求和的方式进行。
[0088]
为了简化,六味、三化味、八性、十七效和疾病的二十种特性之间都是以线性关系来刻画的。然而,由于配伍原则的不同,藏医药理论中存在药物的六味与十七效相反的情况。若某一药物的味与功效相符,则其“味功效”偏盛;若味与功效相反,则其“性质功效”偏盛;不符合以上两种,则“化味功效偏盛”。因此,需要根据药物的形态(汤剂、散剂、丸剂)及配伍原则不同的配伍原则应采用六味、三化味、八性、本质性能等不同的输入来构建相应的药效量化计算模型。
[0089]
藏医药学认为,每一种药物都能对治某一种疾病,但服用过量时,能诱发另一种疾病。比如酸味药物能生胃火,但用量过多,则会产生赤巴病;苦味药物能治赤巴病,但应用过量时会诱发隆病和培根病。因此需要对这种既对治又诱发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建模。目前的大多数研究中,药效与药物剂量多采用线性关系进行建模。实际上,药物剂量与其效用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用药的剂量太小往往无效,剂量太大又会出现中毒症状。在反应系统中,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强度也随之增加,当效应增强到最大程度后虽再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继续增强。根据药理学的量-效关系,药物浓度和其效应强度关系呈现典型的s形曲线(通常称作量效曲线)。如图3所示,药物的效应为纵坐标,药物的剂量或浓度的对数值为横坐标。因此,针对藏药,构建个性差异的量效关系,有助于了解药物作用的性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0090]
易经学说中的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所形成的概念模型,表达了5种势力生克关系。《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记载“一地土色身大。二水汁血精大。三火气灵温大。四风木动息大。五空金虚气大”。因此,本发明将利用易经五行和藏药五源的对应:土-土,金-空,木-风,火-火,水-水来研究五源体系的建模和性质。从宇宙全息学的角度,五行学说以此构建了全息模型,成为诊断五色诊、脉诊的依据。而从数字的角度,只有五边形的结构具备表达依序生克关系的能力,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及以上的多边形皆不可能。五源学说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高度抽象的哲学概括以相生和相克来阐述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平衡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同时以相乘和相侮来描述事物之间协调平衡被破坏后的相互影响。五行之间由于具有同一性而相生,由于具有对立性而相克。生有促进之义风生火、火生土、土生空、空生水、水生风。克表抑制。风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空、空克木。此外,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一旦出现太过与不及两种异常情况,以至于正常的生克关系遭到破坏,就出现相乘和相侮的异常克制现象。相乘就是相克太过,相侮则为反克的意思。
[0091]
设集合s={s1,s2,s3,

,sn},其中s1,s2,s3,

,sn分别表示满足正向邻位相生、正向隔一位相克、生克关系构成循环关系的元素或状态。根据有序数对的图论表示,可以证明n=5。换言之,由土水火风空所构成的五源体系,是满足生克有序循环的条件下,所用元素最少、最简练的体系。
[0092]
令s={s1,s2,s3,s4,s5},并考虑笛卡尔积s
×
s。于是相生r1、相克r2、相侮r3关系都是 s上的二元关系:
[0093]r生
={(x,y)∈s
×
s|x生y},r

={(x,y)∈s
×
s|x克y}
[0094]
进一步,r

和r

的矩阵分别表示为
[0095][0096][0097]
根据矩阵乘法,可以证明,r

=r
生2
,r

=r
生3
,r
被生
=r
生4
。若规定r
生0
=i5,即5阶单位矩阵,则有r
生4
=i5=r
生0
。因此,关于矩阵乘法构成一个5阶循环群。特别地,r

与r
生4
互为逆元,r
生2
与r
生3
互为逆元。
[0098]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构建藏药的五源体系数学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0099]
设五元加法循环群s={s1,s2,s3,s4,s5},其中s1,s2,s3,s4,s5分别表示土、水、火、风、空;
[0100]
将五源相生关系表示为
[0101]
将五源相克关系表示为
[0102]
将五源相侮关系表示为
[0103]
将五源被生关系表示为
[0104]
其中表示映射操作,则有r

与r
生4
互为逆元,r
生2
与r
生3
互为逆元。
[0105]
因此,互为逆元。因此,无论是从加法循环群还是乘法循环群,都可以很好地刻画五源的生克乘侮关系。
[0106]
步骤s2、根据所述藏药的特性构建所述藏药的药效量化计算模型。
[0107]
具体地,根据四大、六味、三化味、八性、十七效、二十特性、三因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线性建模。首先,确定四大与六味、六味与三化味、三化味与八性、八性与十七效,十七效与二十特性、二十特性与三因之间的关系,以变换矩阵来刻画;进一步,可以分别得到药物的四大、六味、三化味、八性与疾病三因的关系,从而为不同配伍原则的藏药方剂的药效计算提供基础。
[0108]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根据藏药的特性构建所述藏药的药效量化计算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0109]
设六味与三化味的关系矩阵为r
6味v.s.3化味
,三化味与八性之间的关系矩阵为 r
3化味v.s.8性
,八性与十七效之间的关系矩阵为r
8性v.s.17效
,十七效与二十特性的关系矩阵为r
17效v.s.20特性
,二十特性与三因的关系矩阵为r
20特性v.s.3因
;其中,二十特性是指疾病三因的二十种特性。
[0110]
所述藏药的六味、三化味、八性与所对治疾病三因的关系矩阵分别如下:
[0111]r8性对治3因
=r
8性v.s.17效
·r17效对治3因
=r
8性v.s.17效
·r17效v.s.20特性
·r20特性v.s.3因

[0112]r3化味对治3因
=r
3化味v.s.8性
·r8性对治3因
[0113]
=r
8性v.s.17效
·r8性v.s.17效
·r17效v.s.20特性
·r20特性v.s.3因

[0114]r6味对治3因
=r
6味v.s.3化味
·r3化味对治3因
[0115]
=r
6味v.s.3化味
·r3化味v.s.8性
·r8性v.s.17效
·r17效v.s.20特性
·r20特性v.s3.因

[0116]
其中r
17效对治3因
=r
17效对治20特性
·r20特性v.s.3因

[0117]
步骤s3、构建藏药方剂的味性化味随着药物增减的可视化对比分析结果。
[0118]
在现有研究中,六味的计算是按照土水火风等比例组合而产生的。如,1份土与1份水形成1份酸味,1份土与1份火形成1份酸味,依次类推。对土水火风的权重进行了实验,发现土水火风的不同权重组合将影响药性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0119]
八味獐牙菜散清热、消炎,主治胆囊炎和初期黄疸型肝炎。结合卫生部标准和青海藏药标准,收集了八味獐牙菜散的组方药物的显味及剂量,如表2所示。
[0120]
表2、八味獐牙菜散的组成药物、显味和剂量
[0121]
no药物六味剂量(克)1獐牙菜苦3002兔耳草苦甘2003波棱瓜子苦804角茴香苦2005苦甘辛2006苦甘辛1607苦甘辛2408辛苦涩200
[0122]
根据上述的六味到十七效关系,计算得到八味獐牙菜散对治隆、赤巴、培根病的比例分别为15.1%、22.1%、62.8%,表明其功效主要对治赤巴病。
[0123]
对土水火风的不同权重组合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大多数的权重组合将导致药效计算结果偏重于对治培根病或赤巴病,而对治隆病药物的计算准确率较低。例如,土水火风的权重设置为相同或依次上升,药效计算结果倾向于对治培根病。表3的权重设置为相同或依次上升,药效计算结果倾向于对治培根病。表3中列出了按照土水火风的权重之比分别为为 1:1:1:1和4:2:8:1的药效计算结果,其中带“*”的数据表示计算结果与实际药效不符。计算结果表明,土水火风的权重比为4:2:8:1的结果优于权重比为1:1:1:1。
[0124]
表3、藏药方剂药性计算结果
[0125]
[0126][0127]
另外,针对十味以下的五鹏丸与八味獐牙菜散、十至二十味的十二味石榴散与二十味沉香丸、二十五味马宝丸,利用python中的两个可视化工具matplotlib和pyecharts对方剂的三因、三化味、八性、十七效整体数据进行了可视化展示,如图4-8所示。基于以上对多个藏药复方的药效分析结果,验证了本课题的量化及可视化模型是十分有效的。
[0128]
如图9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藏药方解数字化系统包括第一构建模块91、第二构建模块92和第三构建模块93。
[0129]
所述第一构建模块91用于构建藏药的五源体系数学模型。
[0130]
所述第二构建模块92用于根据所述藏药的特性构建所述藏药的药效量化计算模型。
[0131]
所述第三构建模块93用于构建藏药方剂的味性化味随着药物增减的可视化对比分析结果。
[0132]
其中,第一构建模块91、第二构建模块92和第三构建模块93的结构和原理与上述藏药方解数字化方法中的步骤一一对应,故在此不再赘述。
[0133]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装置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x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x模块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
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0134]
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简称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简称soc)的形式实现。
[0135]
本发明的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藏药方解数字化方法。所述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u盘、存储卡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136]
如图10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藏药方解数字化终端包括:处理器101及存储器 102。
[0137]
所述存储器1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0138]
所述存储器102包括:rom、ram、磁碟、u盘、存储卡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139]
所述处理器101与所述存储器102相连,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102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藏药方解数字化终端执行上述的藏药方解数字化方法。
[0140]
优选地,所述处理器1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 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0141]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藏药方解数字化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对藏药的五源体系进行了研究,利用群论构建了五源的生克乘侮关系,能够实现藏药方解的数字化和可视化,有益于藏药的发展和进步;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为藏药药性研究和应用提供深刻的洞解,有助于推进藏医药标准化建设和藏医药的标准体系建成。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0142]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