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翻身医用病床

文档序号:26349910发布日期:2021-08-20 20:22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化翻身医用病床

本发明涉及医用病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翻身医用病床。



背景技术:

压力性损伤又称作压疮或褥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局部皮肤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或坏死结果。压疮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是局部和全身因素综合作用所引起的皮肤组织的变性和坏死,目前公认引起压疮的主要因素包括有垂直压力和体温升高,而对局部组织的持续性垂直压力是引起压疮的最重要原因。压疮通常发生在骨隆突处,尤其是肩部和骶髋部。一旦损伤形成,可增加患者痛苦、降低其生活质量、增加其医疗费用,轻者伤口拖延数周及至数月才能愈合;重者可能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导致败血症,甚至截肢或死亡。长期卧床不能自主翻身的重危病人、昏迷病人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非常高,因此目前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常采用人工频繁地为患者翻身以预防压疮的发生,也是临床护理人员常规的护理操作。

而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临床实践经验发现,人工翻身不仅会大量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患者局部皮肤组织受压到何种程度即可进行翻身一次,目前尚没有能客观、实时检测和分析患者局部皮肤组织受压过程压力参数的相关设施装置,因此不能较好地帮助长期卧床患者根据皮肤组织受压情况及时进行翻身。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采用人工翻身不仅会大量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同时皮肤组织受压到何种程度即可翻身一次,目前尚没有客观、实时检测和分析患者受压过程压力参数的相关装置,因此不能较好地帮助长期卧床患者根据皮肤组织受压情况及时进行翻身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化翻身医用病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化翻身医用病床,包括中空床体,所述中空床体底部的四个角落固定连接有支撑腿,四个支撑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平板,所述中空床体的内部设置有左固定板、右固定板和活动转板,所述左固定板与中空床体的左右侧床体固定连接并邻接后侧床体,所述左固定板的右侧边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右固定板与中空床体的左右侧床体固定连接并邻接前侧床体,所述右固定板的左侧边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活动转板配置于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之间的中空区域内,所述活动转板的左侧边固定连接有左扣接套,所述左扣接套与第一支撑杆可拆卸扣接,所述活动转板的右侧边固定连接有右扣接套,所述右扣接套与第二支撑杆可拆卸扣接,所述活动转板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安全带,所述活动转板上部埋设有与活动转板表面平齐的肩部散热水管,所述活动转板中部埋设有与活动转板表面平齐的骶髋部散热水管,所述肩部散热水管和骶髋部散热水管的进水口伸出活动转板侧壁连接有进水接口,所述肩部散热水管和骶髋部散热水管的出水口伸出活动转板侧壁连接有出水接口,所述平板表面靠近左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上端通过铰接座上的销轴与活动转板底部靠近左固定板一侧活动铰接,所述平板表面靠近右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上端通过铰接座上的销轴与活动转板底部靠近右固定板一侧活动铰接;所述病床还配置有压力检测装置和控制器,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包括骶尾压力检测模块、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髋部压力检测模块和肩峰压力检测模块,所述骶尾压力检测模块对应于骶尾部位置设置,适于对骶尾部与接触板面的压力进行检测处理,所述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对应于肩胛骨位置设置,适于对肩胛骨处与接触板面的压力进行检测处理,所述髋部压力检测模块对应于髋部位置设置,适于对髋部与接触板面的压力进行检测处理,所述肩峰压力检测模块对应于肩峰位置设置,适于对肩峰处与接触板面的压力进行检测处理,所述控制器固定设置于平板上,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骶尾压力检测模块、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髋部压力检测模块和肩峰压力检测模块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化翻身医用病床使用时,先让患者平躺在活动转板上用安全带系绑,并将骶尾压力检测模块、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髋部压力检测模块和肩峰压力检测模块分别对应置于患者受压严重部位骶尾部、肩胛骨、髋部和肩峰处,进而可对患者骶尾部、肩胛骨、髋部和肩峰处的体表压力进行检测,由于患者预先是平躺在活动转板上的,因而此时只有骶尾压力检测模块和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执行工作,接着控制器对骶尾压力检测模块和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压力数据进行分析,并在骶尾或/和肩胛骨压力数据达到预先得到的预设压力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推杆长于第二电动推杆伸出,由此带动活动转板向右翻转倾斜,待由平躺翻转至合适位置如右侧卧位45度时停止,使得患者身体处于倾斜状态,此时髋部压力检测模块和肩峰压力检测模块将开始执行工作,之后控制器对髋部压力检测模块和肩峰压力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压力数据进行分析,并在髋部或/和肩峰压力数据达到预先得到的预设压力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收缩,带动活动转板向左翻转复位,使得患者身体处于初始平躺状态,然后骶尾压力检测模块和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再次执行工作,控制器对骶尾压力检测模块和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压力数据进行分析,并在骶尾或/和肩胛骨压力数据达到预先得到的预设压力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二电动推杆长于第一电动推杆伸出,带动活动转板向左翻转倾斜,待由平躺翻转至合适位置如左侧卧位45度时停止,使得患者身体处于倾斜状态,此时髋部压力检测模块和肩峰压力检测模块将再次执行工作,控制器对髋部压力检测模块和肩峰压力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压力数据进行分析,并在髋部或/和肩峰压力数据达到预先得到的预设压力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收缩,带动活动转板向向右翻转复位,使得患者身体再次处于平躺状态,如此平躺→右侧卧位→平躺→左侧卧位→平躺依次循环,即可实现翻身(左右翻)护理自动化和智能化,由此不但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通过骶尾压力检测模块、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髋部压力检测模块、肩峰压力检测模块和控制器,实现了对患者局部皮肤组织受压过程中多种压力参数的客观、实时检测和分析,进而能很好地帮助长期卧床患者根据皮肤组织受压情况及时进行自动翻身,从而避免了局部皮肤组织长期受压后导致压力性损伤(压疮);同时,通过进水接口与外部冷却水源连接,将冷水经过肩部散热水管和骶髋部散热水管后从出水接口流出,利用流动冷水将患者体温升高传导在散热水管内的热量带走实现散热,即采用局部散热法对长期受压的位置进行散热,因而避免了由于体温升高引发压疮的情况发生;另外,在左固定板的右侧边设置第一支撑杆,右固定板的左侧边设置第二支撑杆,并在活动转板的左右侧边对应设置可与第一和第二支撑杆可拆卸扣接的左右扣接套,由此可以保证活动转板在翻转倾斜时,能够在与左右固定板连接的基础上转动,进而避免了长期卧床患者处于侧卧时与左右固定板之间有间隙引起不适感,有效提升了病床使用时的舒适感。

进一步,所述左固定板的右侧边形成有第一l型台阶,所述第一支撑杆为圆形杆且一体成型于第一l型台阶的阶面上;所述左扣接套包括一体成型于活动转板左侧边的左延伸部,所述左延伸部的底部设有与第一支撑杆可拆卸扣接的左弧形沟槽。

进一步,所述左固定板的右侧边两端向外一体成型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杆为圆形杆且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左扣接套包括一体成型于活动转板左侧边的左延伸部,所述左延伸部的底部设有与第一支撑杆可拆卸扣接的左弧形沟槽。

进一步,所述右固定板的左侧边形成有第二l型台阶,所述第二支撑杆为圆形杆且一体成型于第二l型台阶的阶面上;所述右扣接套包括一体成型于活动转板右侧边的右延伸部,所述右延伸部的底部设有与第二支撑杆可拆卸扣接的右弧形沟槽。

进一步,所述右固定板的左侧边两端向外一体成型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支撑杆为圆形杆且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右扣接套包括一体成型于活动转板右侧边的右延伸部,所述右延伸部的底部设有与第二支撑杆可拆卸扣接的右弧形沟槽。

进一步,所述左扣接套间隔设置于活动转板的左侧边,所述右扣接套间隔设置于活动转板的右侧边。

进一步,所述肩部散热水管和骶髋部散热水管为金属水管。

进一步,所述平板表面靠近右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电动推杆,所述两个第二电动推杆的上端分别对应与患者背部和臀部位置右外侧的活动转板底部活动铰接。

进一步,所述平板表面靠近左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电动推杆,所述两个第一电动推杆的上端分别对应与患者背部和臀部位置左外侧的活动转板底部活动铰接。

进一步,所述骶尾压力检测模块、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髋部压力检测模块和肩峰压力检测模块均包括可粘贴于皮肤表面的模块本体,设置于所述模块本体上可将压力转换为模拟电压信号的压力传感器,以及将所述模拟电压信号进行模数转换的模数转换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化翻身医用病床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化翻身医用病床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活动转板与第一和第二电动推杆连接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左固定板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左固定板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压力检测装置和控制器原理示意图。

图中,1、中空床体;2、支撑腿;3、平板;4、左固定板;41、第一l型台阶;42、第一连接部;5、右固定板;51、第二l型台阶;6、活动转板;7、第一支撑杆;8、第二支撑杆;9、左扣接套;91、左延伸部;92、左弧形沟槽;10、右扣接套;101、右延伸部;102、右弧形沟槽;11、安全带;12、肩部散热水管;13、骶髋部散热水管;14、第一电动推杆;15、第二电动推杆;16、控制器;17、骶尾压力检测模块;18、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19、髋部压力检测模块;20、肩峰压力检测模块;21、模块本体;22、压力传感器;23、模数转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化翻身医用病床,包括中空床体1,所述中空床体1底部的四个角落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四个支撑腿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平板3,通过平板3能增强四个支撑腿2之间的连接强度,所述中空床体1的内部设置有左固定板4、右固定板5和活动转板6,所述左固定板4与中空床体1的左右侧床体固定连接并邻接后侧床体,所述左固定板4的右侧边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7,所述右固定板5与中空床体1的左右侧床体固定连接并邻接前侧床体,所述右固定板5的左侧边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8,所述活动转板6配置于左固定板4和右固定板5之间的中空区域内,即所述左固定板4、活动转板6和右固定板5从左至右设置于中空床体1内部,所述活动转板6的左侧边固定连接有左扣接套9,所述左扣接套9与第一支撑杆7可拆卸扣接,所述活动转板6的右侧边固定连接有右扣接套10,所述右扣接套10与第二支撑杆8可拆卸扣接,即所述活动转板6通过左右侧边设置的扣接套与第一支撑杆7和第二支撑杆8可拆卸连接,所述活动转板6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安全带11,所述安全带11在使用时拉出用于固定卧床患者,所述活动转板6上部埋设有与活动转板表面平齐的肩部散热水管12,所述活动转板6中部埋设有与活动转板表面平齐的骶髋部散热水管13,具体可通过在所述活动转板6表面开设水管旋置槽后铺设散热水管来实现,所述肩部散热水管12和骶髋部散热水管13的进水口伸出活动转板6侧壁连接有进水接口,通过进水接口可与外部冷却水源连接,所述肩部散热水管12和骶髋部散热水管13的出水口伸出活动转板6侧壁连接有出水接口,通过出水接口可将热交换后的水流排出,所述平板3表面靠近左固定板4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14,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4的上端通过现有铰接座上的销轴与活动转板6底部靠近左固定板4一侧活动铰接,所述平板3表面靠近右固定板5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15,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5的上端通过现有铰接座上的销轴与活动转板6底部靠近右固定板一侧活动铰接;所述病床还配置有压力检测装置和控制器16,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包括骶尾压力检测模块17、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18、髋部压力检测模块19和肩峰压力检测模块20,所述骶尾压力检测模块17对应于骶尾部位置设置,适于对患者骶尾部与接触板面的压力进行检测处理,所述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18对应于肩胛骨位置设置,适于对患者肩胛骨处与接触板面的压力进行检测处理,而所述骶尾压力检测模块17和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18只有在患者处于平躺时才与活动转板6接触,因此骶尾压力检测模块17和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18只有在平躺时才检测执行工作,所述髋部压力检测模块19对应于髋部位置设置,适于对患者髋部与接触板面的压力进行检测处理,所述肩峰压力检测模块20对应于肩峰位置设置,适于对患者肩峰处与接触板面的压力进行检测处理,而患者可能处于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因而所述髋部压力检测模块19和肩峰压力检测模块20可能会与左固定板4或右固定板5接触,因此髋部压力检测模块19和肩峰压力检测模块20在患者处于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时都会检测执行工作,对应在患者左右髋部均需设置一个髋部压力检测模块19及在患者左右肩峰处均需设置一个肩峰压力检测模块20来进行检测,所述控制器16固定设置于平板3上,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4、第二电动推杆15、骶尾压力检测模块17、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18、髋部压力检测模块19和肩峰压力检测模块20分别与控制器16电连接,所述控制器16用于对各压力检测模块检测的压力数据进行分板,并在压力数据达到预设压力值时控制电动推杆伸缩,具体所述控制器可选用现有的stm32系列单片机来实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化翻身医用病床使用时,先让患者平躺在活动转板上用安全带系绑,并将骶尾压力检测模块、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髋部压力检测模块和肩峰压力检测模块分别对应置于患者受压严重部位骶尾部、肩胛骨、髋部和肩峰处,进而可对患者骶尾部、肩胛骨、髋部和肩峰处的体表压力进行检测,由于患者预先是平躺在活动转板上的,因而此时只有骶尾压力检测模块和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执行工作,接着控制器对骶尾压力检测模块和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压力数据进行分析,并在骶尾或/和肩胛骨压力数据达到预先得到的预设压力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推杆长于第二电动推杆伸出,由此带动活动转板向右翻转倾斜,待由平躺翻转至合适位置如右侧卧位45度时停止,使得患者身体处于倾斜状态,此时髋部压力检测模块和肩峰压力检测模块将开始执行工作,之后控制器对髋部压力检测模块和肩峰压力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压力数据进行分析,并在髋部或/和肩峰压力数据达到预先得到的预设压力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收缩,带动活动转板向左翻转复位,使得患者身体处于初始平躺状态,然后骶尾压力检测模块和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再次执行工作,控制器对骶尾压力检测模块和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压力数据进行分析,并在骶尾或/和肩胛骨压力数据达到预先得到的预设压力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二电动推杆长于第一电动推杆伸出,带动活动转板向左翻转倾斜,待由平躺翻转至合适位置如左侧卧位45度时停止,使得患者身体处于倾斜状态,此时髋部压力检测模块和肩峰压力检测模块将再次执行工作,控制器对髋部压力检测模块和肩峰压力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压力数据进行分析,并在髋部或/和肩峰压力数据达到预先得到的预设压力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收缩,带动活动转板向向右翻转复位,使得患者身体再次处于平躺状态,如此平躺→右侧卧位→平躺→左侧卧位→平躺依次循环,即可实现翻身(左右翻)护理自动化和智能化,由此不但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通过骶尾压力检测模块、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髋部压力检测模块、肩峰压力检测模块和控制器,实现了对患者局部皮肤组织受压过程中多种压力参数的客观、实时检测和分析,进而能很好地帮助长期卧床患者根据皮肤组织受压情况及时进行自动翻身,从而避免了局部皮肤组织长期受压后导致压力性损伤(压疮);同时,通过进水接口与外部冷却水源连接,将冷水经过肩部散热水管和骶髋部散热水管后从出水接口流出,利用流动冷水将患者体温升高传导在散热水管内的热量带走实现散热,即采用局部散热法对长期受压的位置进行散热,因而避免了由于体温升高引发压疮的情况发生;另外,在左固定板的右侧边设置第一支撑杆,右固定板的左侧边设置第二支撑杆,并在活动转板的左右侧边对应设置可与第一和第二支撑杆可拆卸扣接的左右扣接套,由此可以保证活动转板在翻转倾斜时,能够在与左右固定板连接的基础上转动,进而避免了长期卧床患者处于侧卧时与左右固定板之间有间隙引起不适感,有效提升了病床使用时的舒适感。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请参考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左固定板4的右侧边形成有第一l型台阶41,所述第一支撑杆7为圆形杆且一体成型于第一l型台阶41的阶面上,由此圆形第一支撑杆与第一l型台阶的阶壁之间,构成有便于左扣接套9扣接避让沟槽;所述左扣接套9包括一体成型于活动转板6左侧边的左延伸部91,所述左延伸部91的底部设有与第一支撑杆7可拆卸扣接的左弧形沟槽92。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支撑杆7及与第一支撑杆7连接的左扣接套9的左弧形沟槽92均设置成圆弧形,由此一方面便于左扣接套9与第一支撑杆7可拆卸连接,另一方面便于活动转板6绕着第一支撑杆7转动连接。

作为另一种具体实施例,请参考图5所示,所述左固定板4的右侧边两端向外一体成型有第一连接部42,所述第一支撑杆7为圆形杆且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部42固定连接;所述左扣接套9包括一体成型于活动转板6左侧边的左延伸部91,所述左延伸部91的底部设有与第一支撑杆7可拆卸扣接的左弧形沟槽92。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左固定板4右侧边两端增设第一连接部42来连接第一支撑杆7,由此同样能达到上一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效果。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请参考1和图3所示,所述右固定板5的左侧边形成有第二l型台阶51,所述第二支撑杆8为圆形杆且一体成型于第二l型台阶51的阶面上,由此圆形第二支撑杆与第二l型台阶的阶壁之间,构成有便于右扣接套10扣接避让沟槽;所述右扣接套10包括一体成型于活动转板6右侧边的右延伸部101,所述右延伸部101的底部设有与第二支撑杆8可拆卸扣接的右弧形沟槽102。本实施例中将第二支撑杆8及与第二支撑杆8连接的右扣接套10的右弧形沟槽102均设置成圆弧形,由此一方面便于右扣接套10与第二支撑杆8可拆卸连接,另一方面便于活动转板6绕着第二支撑杆8转动连接。

作为另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右固定板5的左侧边两端向外一体成型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支撑杆8为圆形杆且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右扣接套10包括一体成型于活动转板6右侧边的右延伸部101,所述右延伸部101的底部设有与第二支撑杆8可拆卸扣接的右弧形沟槽102。本实施例中采用与前述左固定板4相同的结构方式,通过在右固定板5右侧边两端增设第二连接部来连接第二支撑杆8,由此同样能达到上一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效果。

作为具体实施例,请参考图1所示,所述左扣接套9间隔设置于活动转板6的左侧边,所述右扣接套10间隔设置于活动转板6的右侧边,由此在降低活动转板6加工制作难度的同时,还便于活动转板6与第一支撑杆7和第二支撑杆8之间的扣接及拆卸。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肩部散热水管12和骶髋部散热水管13为金属水管,由此可以较好地进行热量传导,从而改善患者体温升高的散热条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材质的散热水管来实现。

作为具体实施例,请参考图2所示,所述平板3表面靠近右固定板5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电动推杆15,所述两个第二电动推杆15的上端分别对应与患者背部和臀部位置右外侧的活动转板6底部活动铰接,即在活动转板6的宽度方向上,一个第二电动推杆15的上端与患者背部位置相对应,另一个第二电动推杆15的上端与患者臀部位置相对应,由此可以保证活动转板6在向左侧倾斜时实现平稳翻转,进而提升了患者的舒适感。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平板3表面靠近左固定板4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电动推杆14,所述两个第一电动推杆14的上端分别对应与患者背部和臀部位置左外侧的活动转板6底部活动铰接,即在活动转板6的宽度方向上,一个第一电动推杆14的上端与患者背部位置相对应,另一个第一电动推杆14的上端与患者臀部位置相对应,由此本实施例在采用与前述第二电动推杆15相同的设计方式上,对应可以保证活动转板6在向右侧倾斜时能实现平稳翻转,同样提升了患者的舒适感。

作为具体实施例,请参考图6所示,所述骶尾压力检测模块17、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18、髋部压力检测模块19和肩峰压力检测模块20均包括可粘贴于皮肤表面的模块本体21,设置于所述模块本体21上可将压力转换为模拟电压信号的压力传感器22,以及将所述模拟电压信号进行模数转换的模数转换器23,所述压力传感器22具体可选用现有的fsr408型压力传感器来实现。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前述压力检测模块的基础上,还可以在压力检测装置中设置枕部压力检测模块和足跟压力检测模块,来分别对患者枕部和足跟与接触板面的压力进行检测处理,从而更加全面的对患者长时间卧床身体容易受压部位的压力进行检测,以更好地帮助长期卧床患者根据皮肤组织受压情况及时进行翻身。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