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物安全柜的利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64270发布日期:2022-02-12 02:40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用于生物安全柜的利器盒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生物安全柜的利器盒。


背景技术:

2.利器盒也叫锐器盒,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主要用于放置废弃的针头、安瓿、导丝等具有尖锐边缘或者尖端的医疗废弃物,避免引起误刺伤。此外,利器盒的另一个特点上一旦关闭后就会锁死,很难再次打开,这样作的目的上防止医疗废弃物被非法的取出二次使用。
3.一般,利器盒放在操作台面上,医护人员一边操作,一般将操作中产生的废弃物放入利器盒中,当利器盒装满后,将利器盒的盖子锁死。对于常规药物而言,这样的操作并无不当。但是对于生物毒性的药物而言,需要严格控制其扩散到空气中。因此,生物毒性的药物经常是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配置。这样,在配置过程中扩散到空气中的药物,会被生物安全柜的风机抽走。
4.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药物配置时,利器盒也放置在生物安全柜中,随手产生的安瓿等就顺手丢弃在利器盒中。但是,由于利器盒仅仅是上部形成开口,不利于其内部的空气流通,尤其是其内部存放了相对较多的利器时,内部空气更是不容易被抽出,而沾在安瓿等内壁的药物的扩散过程非常缓慢,因此,生物安全柜的风机关上后,利器盒中的废弃的安瓿中的药物会慢慢地扩散到生物安全柜中。这样,在操作者打开生物安全柜的闸板向其内部进行取放物品时,生物安全柜中的空气就会逸出到生物安全柜外部,容易被操作者呼吸入体内。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通风性好的利器盒,使其适于在生物安全柜中使用,利用生物安全柜中的空气流动,将利器盒内部的空气较为彻底地抽走;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便于临时封闭的利器盒,使得在暂时不需要使用利器盒时,利器盒的开口可以被封闭,尽可能地将扩散的药物保持在利器盒内。
6.本技术的用于生物安全柜的利器盒,其包括:外筒、内筒、顶盖;
7.外筒形成为圆筒,其上端开口,下端封闭;外筒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口,第一通风口靠近外筒的底部;外筒的底部的上侧固定地安装有螺旋弹簧;外筒的上端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部;外筒的上端同心地形成有套圈,套圈的下端固定在外筒的外侧;套圈与外筒形成预定间隔,且覆盖所述外螺纹部的下部;套圈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挡块,挡块形成有倾斜于套圈的引导面和垂直于套圈的止挡面;
8.内筒形成为圆筒,其上端形成上端盖,其下端由下端盖封闭;上端盖上开设有供锐器投入的多个投入口;内筒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二通风口;第二通风口上形成有硅胶帘片,位于内筒内;硅胶帘片的上端固定在第二通风口的上端,硅胶帘片的下端可分离地抵靠在第二通风口的下端;内筒安装在外筒内部;内筒的下端盖支撑在外筒的底部的螺旋弹簧上;
9.顶盖包括向下延伸的环形侧壁,环形侧壁的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部,以与外筒上端的外周面上的外螺纹部啮合;环形侧壁的外周面的下端倾斜地形成有片状弹性塑料挡齿;
10.外筒未被顶盖封闭时,受螺旋弹簧的支撑内筒的上端延伸到外筒的上端的外部;外筒的第一通风口与内筒的第二通风口正对;外筒被顶盖封闭时,随着顶盖被旋下,内筒的上端紧紧抵靠在顶盖的内表面,内筒被顶盖封闭,所述螺旋弹簧被压缩,内筒部分地向外筒内收缩,外筒的第一通风口与内筒的第二通风口上下错位且不具有交叠部分;顶盖进一步向下旋紧时,顶盖的片状弹性塑料挡齿越过套圈的挡块的引导面,抵靠在套圈的挡块的止挡面上,顶盖被锁死。
11.优选地,外筒的内周设置有密封圈,用于在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密封;在外筒的第一通风口与内筒的第二通风口上下错位且不具有交叠部分时,密封圈位于第一通风口与第二通风口之间。
12.优选地,内筒内壁上形成有护板,护板用于遮挡第二通风口,以保护第二通风口上的硅胶帘片;护板上端固定在内筒上,下端向下延伸,与内筒的侧壁和下端盖之间形成预定间隔。
13.优选地,所述螺旋弹簧形成在所述外筒底部的中心位置。
14.优选地,所述螺旋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内筒的下端盖上。
15.本技术的用于生物安全柜的利器盒,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改善利器盒内部的通风性,使得在生物安全柜的风机工作期间,利器筒内部的安瓿内的残留药物尽可能地被抽走;本技术的用于生物安全柜的利器盒,另一方面通过内筒和外筒的设置,使得可以临时封闭内筒,尽可能地保证丢弃在其中的安瓿中的残留药物在风机没有工作期间被封闭在利器盒中,避免向外扩散。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技术的用于生物安全柜的利器盒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的用于生物安全柜的利器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1的用于生物安全柜的利器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1的用于生物安全柜的利器盒的取下顶盖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图4的用于生物安全柜的利器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技术的用于生物安全柜的利器盒的外筒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图6的外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图6的外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本技术的用于生物安全柜的利器盒的内筒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5.图10为图9的内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6.图11为图9的内筒的水平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12为图9的内筒的竖直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28.图13为本技术的用于生物安全柜的利器盒的顶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9.图14为本技术的用于生物安全柜的利器盒的顶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用于生物安全柜的利器盒进行详细说明。
31.本技术的用于生物安全柜的利器盒,其包括:外筒10、内筒20、顶盖30。
32.外筒10形成为圆筒,其上端开口,下端封闭;外筒10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口11,第一通风口11靠近外筒的底部;外筒10的底部的上侧固定地安装有螺旋弹簧13;外筒10的上端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部;外筒10的上端同心地形成有套圈12,套圈12的下端固定在外筒10的外侧;套圈12与外筒10形成预定间隔,且覆盖外螺纹部的下部;套圈12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挡块12a,挡块12a形成有倾斜于套圈12的引导面和垂直于套圈12的止挡面。
33.内筒20形成为圆筒,其上端形成上端盖21,其下端由下端盖封闭;上端盖21上开设有供锐器投入的多个投入口;内筒20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二通风口22;第二通风口22上形成有硅胶帘片22a,位于内筒20内;硅胶帘片22a的上端固定在第二通风口22的上端,硅胶帘片22a的下端可分离地抵靠在第二通风口的下端22b;内筒20安装在外筒内部;内筒20的下端盖支撑在外筒10的底部的螺旋弹簧13上。
34.顶盖30包括向下延伸的环形侧壁,环形侧壁的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部,以与外筒10上端的外周面上的外螺纹部啮合;环形侧壁的外周面的下端倾斜地形成有片状弹性塑料挡齿31。
35.外筒10的内周设置有密封圈14,用于在内筒20与外筒10之间形成密封;在外筒10的第一通风口11与内筒20的第二通风口22上下错位且不具有交叠部分时,密封圈14位于第一通风口11与第二通风口22之间,使得第一通风口11与第二通风口22被隔开,不能形成连通。
36.外筒10未被顶盖30封闭时,如图4-5所示,受螺旋弹簧13的支撑内筒20的上端延伸到外筒10的上端的外部;外筒10的第一通风口11与内筒20的第二通风口22正对;外筒10被顶盖30封闭时,随着顶盖30被旋下,内筒20的上端紧紧抵靠在顶盖30的内表面,内筒20被顶盖30封闭,螺旋弹簧13被压缩,内筒20部分地向外筒10内收缩,外筒10的第一通风口11与内筒20的第二通风口22上下错位且不具有交叠部分,此时形成临时封闭。顶盖30进一步向下旋紧时,顶盖30的片状弹性塑料挡齿31越过套圈12的挡块12a的引导面,抵靠在套圈12的挡块12a的止挡面上,反向旋转被阻止,顶盖30被锁死,形成永久封闭。
37.内筒20内壁上形成有护板23,护板23用于遮挡第二通风口22,以保护第二通风口22上的硅胶帘片22a,避免其被锐器刺穿而妨碍硅胶帘片22a在生物安全柜的抽风机的作用下的开闭;护板23上端固定在内筒上20,下端向下延伸,与内筒20的侧壁和下端盖之间形成预定间隔,以供空气流通。
38.螺旋弹簧13形成在外筒10底部的中心位置。螺旋弹簧13的上端固定在内筒20的下端盖上,这样可以尽量放置临时封闭内筒20时,内筒20相对于外筒10发生旋转。
39.使用本技术的用于生物安全柜的利器盒时,备用状态时,顶盖是被取下的,如图4-5所示,此时第一通气孔与第二通气孔对齐;生物安全柜中的抽风机形成的气流经由第一通气口、第二通气口进入内筒,自下而上流出内筒,从而将内筒中扩散出的药物抽走;临时性封闭时,将顶盖盖在内筒上后向下压顶盖,使得顶盖与外筒螺旋结合,此时第一通气口与第二通气口错开,第一通气口与第二通气口被外筒的密封圈隔断,内筒与外部的连通被封闭;需要再次使用利器盒时,旋下顶盖即可,又恢复到图4-5所示的状态。需要完全锁死或完全
封闭时,例如利器盒已经装满,完全旋下顶盖,使得顶盖外侧的片状弹性塑料挡齿沿着套圈的内周面的挡块的引导面滑过后,抵靠在挡块的止挡面上,顶盖不能被反向旋转而打开,由此形成锁死,整个利器盒被完全封闭。
40.本技术的用于生物安全柜的利器盒,在使用时具有良好的通风性,利于利器盒内部扩散的药物被抽出;暂时不使用时,可以形成临时封闭,避免利器盒内药物扩撒到生物安全柜中;使用完后,顶盖可以锁死在外筒的套圈上,形成永久封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