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评估模型的规模猪场疫病关键控制点识别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351911发布日期:2022-03-22 22:05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基于风险评估模型的规模猪场疫病关键控制点识别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规模化养殖猪场病毒性疫病关键控制点识别方法,具体的 说,涉及一种基于风险评估模型的规模猪场疫病关键控制点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2.非洲猪瘟、猪圆环病毒病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病毒性疫病大多没有特 效药,还可造成猪群免疫抑制,引发多种疾病混合感染,加快病程,增加死亡 率,给猪场造成巨大损失。一些人畜共患病,如伪狂犬病、猪戊型肝炎和猪口 蹄疫等还会威胁人类健康。因此防范重要疫病在猪场中的感染和流行显得至关 重要。
3.在防控工作中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猪群三个基本防控重点充斥在生产 的方方面面,使得防控程序非常复杂,导致很多猪场出现防控主次难分、计划 难以落实及疫情反复出现等问题。因此在猪场疫病防控过程中对各种关键风险 因子识别并确定关键控制点,对于控制和防范病毒性疫病有着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风险评估模型的 规模猪场疫病关键控制点识别方法,对猪场所有涉及疫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 覆盖,并以影响因素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制定风险因子评价标准;并基于风险 因子评价标准进行风险评估,得出关键风险因子,并根据疫病核酸监测,确定 关键控制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对猪场的病毒性疫病进行有效控制或避免 猪场疫情的发生,降低疫病在猪场内感染率,提高规模猪场生产和社会效益。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所述的基于风险评估模型的规模猪场疫病关键控制点识别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
7.(1)选取病原释放事件,构建病毒性疫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8.(2)建立风险因子评价标准,对步骤(1)中的指标进行评价;
9.(3)根据评价结果计算步骤(1)中各指标的风险指数r值,确定疫病感染关 键风险因子;
10.(4)对步骤(3)确定关键风险因子进行病原检测确定关键控制点。
11.(5)通过病原检测确定关键控制点。
12.进一步的,步骤(1)所述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从规模猪场的猪群、饲养管 理、环境因子及病媒生物4方面进行,对猪场所有涉及病疫的影响因素进行全 面覆盖,共包括12项风险因素和27项风险因子,如下表所示:
[0013][0014][0015]
进一步的,步骤(2)所述的风险评价标准如下所示:
[0016][0017]
进一步的,步骤(3)所述的r值按照公式为
[0018]
进一步的,将r值≥3的风险因子定为关键风险因子。
[0019]
进一步的,步骤(4)中,根据步骤(3)得到的关键风险因子,于猪场采 集对应事件相关主体的样品,进行疫病核酸检测,进行关键控制点确定;对于 饲养管理类无法采集相
关样品的关键风险因子(如风险因子4.1、5.2、5.3、5.4、 7.4、7.5、9.1、10.2项)依据步骤(2)的评分标准进行第二轮关键风险因子评 价,根据r值,确定饲养管理类关键风险因子是否为关键控制点。
[00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1]
本发明针对目前猪的病毒性疫情,没有特效药,只有靠预防为主的现状, 通过建立风险识别方法,能有效预防并控制猪的病毒性疫情的发生;针对规模 化猪场养殖,对猪场致病因素进行全面覆盖,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根据 风险因子主体为病原保持活力提供的条件、携带病原可能性、接触猪数、接触 方式、病媒对主体的趋向性及事件可识别性,建立评价体系,所建立的评价体 系含盖病原释放的各个环节;并通过风险评价标准,计算得出关键风险因子; 通过关键风险因子的检测,确定关键控制点,针对规模猪场病毒性疫病,能准 确确定关键控制点,快速而准确对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实施控制,保障生猪健康 养殖。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 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0023]
所述的基于风险评估模型的规模猪场疫病关键控制点识别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
[0024]
(1)选取病原释放事件,构建病毒性疫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所述的风险 评估指标体系从规模猪场的猪群、饲养管理、环境因子及病媒生物4方面进行, 对猪场所有涉及病疫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覆盖,共包括12项风险因素和27项 风险因子,如下表所示:
[0025]
表1猪场重要疫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0026][0027][0028]
(2)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在综合评价结果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为了使评价的结论更具有客观性和可信性,对每一个评价指标赋以不同的权重。 参照as/nzs4360中“2004矩阵评估指数表”和风险分析内容,将风险因子的 地位评价按不同类型的危害来构造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如表2所述的风险因子 评价标准。
[0029]
表2半定量风险评分表
[0030]
[0031]
(3)风险因子根据表2中主体为病原保持活力提供的条件(a)、携带病原可能 性(b)、接触猪数(c)、接触方式(d)、病媒对主体的趋向性(e)及事件可 识别性(f),评价方法以风险因子“1.1本场存有健康带毒猪”进行猪圆环病毒 2型(pcv2)病毒病风险评估为例:其主体为“带毒猪”,研究表明猪是pcv2 的典型宿主,主体条件(a)项评6分;带毒猪一定是传染源,携带病原可能性 (b)项评6分;有研究表明pcv2带毒猪可在两周时通过气溶胶传播给隔壁圈 舍的猪群,若存在pcv2带毒猪没有及时发现感染猪数可大于30头,接触猪数 (c)评3分;同圈舍猪群可以直接接触带毒猪鼻腔粘液,接触方式(d)评5 分;带毒猪若发病会精神不振带有污物,若不发病属于洁净动物,根据取高分 项原则,病媒趋向性(e)评4分;带毒猪若不发病要通过实验室检测并排查才 能发现,若发病要通过病原检测才能发现,根据取高分项原则,事件可识别性 (f)评5分。
[0032]
(4)根据评价体系计算风险因子的风险指数r值,确定疫病感染关键风险因子; 步骤(4)所述的r值按照公式为将r值≥3的风险因子 定为关键风险因子。例:根据(3)的评价结果“1.1”项风险指数 r>3,“1.1”项确定为猪圆环病毒2型(pcv2) 病毒病的关键风险因子。
[0033]
(5)根据步骤(4)得到的关键风险因子,于猪场采集对应事件相关主体的样 品,进行疫病核酸检测,进行关键控制点确定;对于饲养管理类无法采集相关 样品的关键风险因子(如风险因子4.1、5.2、5.3、5.4、7.4、7.5、9.1、10.2项) 依据步骤(2)的评分标准进行第二轮关键风险因子评价,根据r值,确定饲养 管理类关键风险因子是否为关键控制点。
[0034]
实施例1(规模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关键控制点确定及防控)
[0035]
a猪场送检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场有猪圆环病毒2型(pcv-2)疫情,根据 实际调查结果和pcv2病毒病原学特性,对该养殖场进行pcv2释放风险半定量 评估:根据“猪场重要疫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该场存在的风险因子进行打 分,不存在的因子则不评分,评分标准参照“半定量风险评分表”,同时根据公 式计算各项风险指数。评估结果见表3。
[0036]
表3a猪场pcv2释放风险半定量评估结果
[0037][0038]
注释:
“‑”
代表该场不存在相关释放风险事件;风险指数≥3.0000视为关键风险因子。
[0039]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该场27项风险因子中有11项被评定为关键风险因子, 其中。其中可采样风险因子7项,分别为“本场存在pcv2带毒猪”、“患有其它 重要疫病”、“死猪未无害化处理”、“消毒频率小于1周/次”、“苍蝇蚊虫活跃”、“未 定期消灭苍蝇、蚊虫”、“未定期灭鼠”,现对养殖场a中的猪群、环境、苍蝇、 蚊子、老鼠进行随机采样,立即送回实验室进行病原核酸检测。管理制度类风 险因子4项,分别为“发病不检测”、“未定期监测重要疫病”、“免疫操作不规范”、
ꢀ“
免疫程序不合理”。
[0040]
根据确定的7项可采样关键风险因子,对这7项关键风险因子的病毒载体 可能出现的位置进行样品采样,并对载体样品进行疫病核酸检测,最终a养殖 场动物、环境样本采集数量及pcv2病原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病原检测结果 表明猪群、苍蝇和环境中检测出pcv2核酸阳性,确定为该场的关键控制点; 对确定的4项管理制度型风险因子进行第二轮评价,第二轮评分表明病原监测 和免疫程序是该场的关键控制点。
[0041]
表4养殖场a动物、环境阳性样本采集和检测结果
[0042][0043]
注:苍蝇、蚊子50只/份
[0044]
关键控制点确定及防控:
[0045]
关键控制点1、2:猪群和病原检测。措施:定期抽检30%种猪群、10%育 肥猪群进行抗体、抗原检测,抗体水平合格率低于70%要求及时补免,pcv2抗 原阳性猪进行接种疫苗,虽然该猪场未引种,但猪场为了提高种猪繁殖效率和 猪群性能,3年之内必然会涉及引种问题,所以对该猪场引种环节作出逐头检测 引入种猪或使用pcv2抗原阴性精液的要求;饲养分区,减少猪群移动,逐渐过 渡形成全进全出制。
[0046]
关键控制点3:免疫程序。措施:要求定期进行pcv2疫苗免疫,并规范免 疫操作;
[0047]
关键控制点4:环境。措施:清洁消毒猪圈地面、排污道、猪栏、工具,2 次/周;无害化处理死猪、粪便;规范生产工具的使用范围;
[0048]
关键控制点5:病媒生物。措施:定期消杀猪舍内外苍蝇;灭鼠1次/月; 禁止犬猫进入生产区。各项内容由员工执行、记录,场长核查。
[0049]
防控效果:在防控方案实施的5个月后,抽检20头猪进行pcv2病原检测, 猪群pcv2病原检测结果显示感染率从30%降至10%。
[0050]
实施例2(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关键控制点确定及防控)
[0051]
b猪场送检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场有猪伪狂犬病(pr)疫情,根据实际调查 结果和伪狂犬病毒病原学特性,对该养殖场进行猪伪狂犬病毒(prv)感染风险 半定量评估:根据“猪场重要疫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该场存在的风险因子 进行打分,不存的因子则不评分,评分标准参照“半定量风险评分表”,同时根 据公式计算各项风险指数。评估结果见表5。
[0052]
表5b养殖场prv感染风险定量评估结果
[0053][0054][0055]
注释:
“‑”
代表该场不存在相关释放风险事件;风险指数≥3.0000视为关键风险因子。
[0056]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该场27项风险因子中有8项被评定为关键风险因子, 其中可采样风险因子6项,分别为“本场存在pcv2带毒猪”、“患有其它重要疫 病”、“消毒频率小于1周/次”、“苍蝇蚊虫活跃”、“未定期消灭苍蝇、蚊虫”、“未 定期灭鼠”,现对养殖场a中的猪群、环境、苍蝇、蚊子、老鼠进行随机采样。 管理制度类风险因子2项,分别为“引种未隔离饲养”、“未定期监测重要疫病”。
[0057]
对这8项关键风险因子的病毒载体可能出现的位置进行样品采样,并对载 体样品进行疫病核酸检测,最终a养殖场养殖场动物、环境、苍蝇、蚊子、老 鼠样本数量及检测结果如表6所示。病原检测结果表明猪群和环境为该场的关 键控制点;对确定的2项制度缺陷型风险因子进行第二轮评分表明引种和病原 监测是该场的关键控制点。
[0058]
表6养殖场b动物、环境阳性样本采集和检测结果
[0059]
[0060]
注:苍蝇、蚊子50只/份
[0061]
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关键控制点1、2:猪群和引种。措施:定期抽检30% 种猪群、10%育肥猪群进行抗体、抗原检测,抗体水平合格率低于70%要求及时 补免,pcv2抗原阳性猪进行接种疫苗,引种环节逐头检测引入种猪和使用pcv2 抗原阴性精液;饲养分区,减少猪群移动,逐渐过渡形成全进全出制。
[0062]
关键控制点2:环境。措施:清洁消毒猪圈地面、排污道、猪栏、工具,2 次/周。各项内容由员工执行、记录,场长核查。
[0063]
在防控方案实施的5个月后,抽检养殖场b 20头猪进行prv病原检测,病 原检测结果显示prv感染率由10%降至0。
[0064]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 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 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