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外科手术用锚定骨钉

文档序号:31797356发布日期:2022-10-14 17:5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脊柱外科手术用锚定骨钉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脊柱外科手术用锚定骨钉。


背景技术:

2.脊柱外科植入锚定骨钉是用于在脊柱外科椎体成形手术中对椎体进行骨水泥填充时经同一通路植入椎体内的,通过锚定骨钉增加骨水泥稳定性,达到预防与治疗i、ii期kummell病的目的。
3.首先,骨水泥本身没有解决椎体内因血管损伤缺血而引起的椎体缺血性坏死的问题,也没有影响到骨折愈合中终板下骨的暂时性吸收,加之术后患者疼痛减轻,增加活动,影响了椎体的稳定性。其次,骨水泥注入时间不佳导致骨水泥成团块状,无明显毛刺形成,与周围松质骨的结合能力差,进而形成骨水泥-骨界面,也促进了骨折不愈合及无菌性炎症的产生,甚至在患者下地活动后出现骨水泥松动,将周围骨小梁挤开,造成伤椎微骨折,进一步加剧了裂隙样改变,因此,单纯骨水泥锚定技术无法做到预防与治疗i、ii期kummell病。
4.而现有锚定骨钉结构为实芯结构,由于在椎体成形术这一类微创手术中,术者往往通过一极小通路进行操作,而实芯骨钉在术中难以把持,无法实现精细操作,想要精准植入则需进一步增加创伤,现有骨钉无螺纹等增加把持力的设计,仅仅提供涂层以达到骨-钉的融合的稳定,而骨的生长,这不仅需要时间,更对大多数骨质疏松患者来讲是个极大挑战。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可进行微创操作,加强骨水泥与人体自体骨融合固定的一种脊柱外科手术用锚定骨钉。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柱外科手术用锚定骨钉,在脊柱外科手术时,可进行微创操作,铆接骨水泥与人体骨,并使得注入人体的骨水泥与人体自体骨融合固定,以达到稳定的目的,具有易于操作、微创以及与人体自体骨融合的优点。
6.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脊柱外科手术用锚定骨钉,包括锚定骨钉本体,所述锚定骨钉本体包括沿长度方向一体成型的操作段、异形螺纹段和连接螺纹段,所述异形螺纹段位于所述连接螺纹段和所述操作段之间,所述操作段、连接螺纹段和异形螺纹段的外侧覆盖有羟基磷灰石涂层。
8.优选的,所述锚定骨钉本体的中部开设有贯穿的、且平行长度方向的操作孔。
9.优选的,所述异形螺纹段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结合槽,所述结合槽沿异形螺纹段的圆周方向等角度均匀设置有若干。
10.优选的,所述异形螺纹段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连接螺纹段的外径,且小于所述操作段的外径。
11.优选的,所述锚定骨钉本体的长度为3.0-4.0cm。
12.优选的,所述操作孔直径为1.4-1.6mm。
13.优选的,所述操作段沿平行所述锚定骨钉本体长度方向的截面为“等腰梯形”形状,且外径为5.0-7.0mm。
14.优选的,所述连接螺纹段直径为3.0-4.0mm。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脊柱外科手术用锚定骨钉,在脊柱外科椎体成形手术时,可以在导针的帮助下,通过操作孔控制锚定骨钉本体植入骨水泥填充同一通路内,实现原通路内操作,避免了二次创伤。植入后,通过连接螺纹段与人体自体骨组织结合,异形螺纹段提供了一定强度的把持力,可与注入人体内的骨水泥相结合,在自体骨与锚定骨钉本体未融合时进一步提供稳定,最后通过设置于外侧羟基磷灰石涂层,其与人体自体骨组织发生化学性结合后可保证长期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脊柱外科手术用锚定骨钉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脊柱外科手术用锚定骨钉的正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脊柱外科手术用锚定骨钉的半剖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脊柱外科手术用锚定骨钉突出异形螺纹段的剖视图。
20.图中附图标记:
21.100、锚定骨钉本体;110、操作段;120、异形螺纹段;121、结合槽;130、连接螺纹段;140、羟基磷灰石涂层;150、操作孔。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脊柱外科手术用锚定骨钉,参见图1-图4,包括锚定骨钉本体100,锚定骨钉本体100包括沿长度方向一体成型的操作段110、异形螺纹段120和连接螺纹段130,异形螺纹段120位于连接螺纹段130和所述操作段110之间,操作段110、连接螺纹段130和异形螺纹段120的外侧覆盖有羟基磷灰石涂层140。
25.在脊柱外科椎体成形手术中对椎体进行骨水泥填充时经同一通路植入锚定骨钉本体100,在植入过程中,控制操作段110,将连接螺纹段130、异形螺纹段120、操作段110依次植入通路内。连接螺纹段130与人体自体骨连接,异形螺纹段120、操作段110同通路内骨水泥结合,在植入后,通过设置于外侧的羟基磷灰石涂层140与人体自体骨组织发生化学性结合。
26.具体的,在锚定骨钉本体100的中部开设有贯穿的,且平行长度方向的操作孔150。在手术时,可以借用导针,通过操作孔150进行操作,控制锚定骨钉本体100沿着原通路植入,以微创方式不产生二次创伤,避免了脊柱钉棒系统固定的较大创伤与昂贵费用。其中,
操作孔150直径为1.4-1.6mm。优选的,直径可以为1.5mm。
27.异形螺纹段120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结合槽121,结合槽121沿异形螺纹段120的圆周方向等角度均匀设置有若干。在植入后,通过该异形螺纹段120可以增加锚定骨钉本体100的把持力,在植入后,可与注入人体内的骨水泥相结合,在自体骨与锚定骨钉未融合时进一步提供稳定,达到预防与治疗i、ii期kummell病的目的。
28.具体的,异形螺纹段120的最大直径大于连接螺纹段130的外径,且小于操作段110的外径。锚定骨钉的长度为3.0-4.0cm。操作段110沿平行锚定骨钉长度方向的截面为"等腰梯形"形状,且外径为5.0-7.0mm。连接螺纹段130直径为3.0-4.0mm。
29.锚定骨钉本体100采用的主要材质为钛合金材料制成。
3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脊柱外科手术用锚定骨钉,具体使用过程如下:在脊柱外科椎体成形手术时,在导针的帮助下,通过操作孔150控制锚定骨钉本体100植入骨水泥填充同一通路内,实现原通路内操作,避免了二次创伤。植入后,通过连接螺纹段130与人体自体骨组织结合,异形螺纹段120提供一定强度的把持力,可与注入人体内的骨水泥相结合,在自体骨与锚定骨钉本体100未融合时进一步提供稳定,最后通过设置于外侧的羟基磷灰石涂层140,与人体自体骨组织发生化学性结合后可保证长期的治疗效果。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3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