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填充物输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08562发布日期:2022-09-23 18:13阅读:57来源:国知局
骨填充物输送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骨填充物输送器。


背景技术:

2.椎体成形术中,需要向椎体内灌注骨填充物,通过骨填充物流注填充骨缝和空隙的医疗技术,可以起到稳固椎体的作用,缓解或消除疼痛。
3.目前,一般采用带有中心通孔的导管将骨填充物注入锥体内。其灌注过程如下:
4.先将穿刺管插入外导管内,通过穿刺管在骨体上进行穿孔,穿孔完成后,将穿刺管从外导管内取出;再将内管体插入外导管内,并通过内管体向骨体内灌注骨填充物。
5.现有的骨填充物输送器包括三大部件:内管体、外导管及穿刺管,在整个灌注过程中,穿刺完成后需要先将穿刺管取出,再插入内管体进行灌注;骨填充物输送器结构更复杂,其灌注过程也更长,增加灌注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填充物输送器,本实用新型结构更简单,减少灌注的步骤,可以降低灌注的风险。
7.其技术方案如下:
8.骨填充物输送器,包括:
9.外导管,在外导管内设有导入通道,在外导管的后端设有插入口,在外导管的前端侧部设有外管侧口,在外导管的前端端部设有端部出口,插入口通过所述导入通道与所述外管侧口相通;
10.内管体,在内管体的前端端部设有尖锥,在内管体内设有输送通道,在内管体的后端设有输入口,在内管体的前端侧部设有内管侧口;
11.外导管与内管体相匹配,且内管体套于外导管之内时,内管体的尖锥从端部出口伸出,所述内管侧口与所述外管侧口相匹配。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管侧口位于所述外导管的不同周向和/或纵向位置。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管侧口为至少两个,沿所述外导管侧部的不同周向和/或纵向方向排列;或者,所述外管侧口为条孔,分布于所述外导管侧部的不同纵向方向。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管侧口位于所述内管体的不同周向和/或纵向位置。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管侧口为至少两个,沿所述内管体侧部的不同周向和/或纵向方向排列;或者,所述内管侧口为条孔,分布于所述内管体侧部的不同周向和/或纵向方向。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外导管的后端设有柄部,在所述内管体的后端设有周向调节件,该周向调节件与柄部配合且能相对于柄部周向旋转。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柄部与所述周向调节件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周向定位部,该周向定位部位于所述外导管的周向外侧。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周向定位部为设于所述柄部的至少两个定位凹部及设于所述周向调节件上的定位凸部,定位凹部与定位凸部相对应;或者,
19.所述周向定位部为设于所述柄部的至少两个定位凸部及设于所述周向调节件上的定位凹部,定位凹部与定位凸部相对应。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柄部设有弧形的限位槽,在所述周向调节件上设有限位凸部,限位凸部卡入限位槽内;或者,
21.在所述周向调节件设有弧形的限位槽,在所述柄部上设有限位凸部,限位凸部卡入限位槽内。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柄部包括柄主体及盖件,柄主体与盖件之间设有相应的扣合件,所述盖件通过该扣合件与所述柄主体连接;在所述柄主体及盖件相对应的其中一侧设有相匹配的防反凸部及防反凹部;所述周向调节件设于所述柄主体与盖件之间。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柄主体的中部设有凹槽,在所述盖件的中部设有套环,所述周向调节件包括旋转盘及位于旋转盘后端的连接头,所述内管体、旋转盘及连接头同轴;旋转盘的前端与所述凹槽匹配,连接头卡于套环内。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件包括手柄盖及后盖,后盖的中部设有定位环,后盖通过该定位环套设于所述套环的后端。
2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26.本实施例所述骨填充物输送器包括外导管及内管体,该内管体的前端端部设有尖锥,使用时,将内管体通过插入口插入外导管的导入通道内,通过该内管体即可实现对骨体的穿刺,外导管起到提高刚度及加强支撑的作用,并且可以使灌注通道封闭,在完成穿刺之后,骨填充物通过内管体的输入口输入,并依次通过内管体的输入口、内管体的输送通道、内管体的内管侧口、外导管的外管侧口灌注至骨体内。本实用新型所述骨填充物输送器结构更简单,灌注时所需的步骤更少,同时具有将骨填充物定向导出的功能,减少对人体的损伤,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27.此处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具体实例,并与具体实施方式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原理及效果。
28.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骨填充物输送器第一方向的结构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骨填充物输送器第二方向的结构图;
3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骨填充物输送器的爆炸图;
3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所述内管体与周向调节件的连接结构图;
33.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所述外导管与柄主体的连接结构图;
34.图6是图5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35.图7是所述柄盖的结构图;
36.图8是所述后盖的结构图;
37.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所述外导管的外管侧口与内管体的内管侧口的结
构图;
38.图10是图9中所述外管侧口与内管侧口的对应关系图;
39.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所述外导管的外管侧口与内管体的内管侧口的结构图;
40.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所述外导管的外管侧口与内管体的内管侧口的结构图;
41.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所述骨填充物输送器的爆炸图;
42.附图标记说明:
43.10、外导管,12、外管侧口,13、端部出口,
44.20、内管体,21、内管侧口,22、输入口,23、尖锥,
45.30、柄部,31、柄主体,32、定位凹部,33、限位槽,34、防反凹部,35、凹槽,36、卡缺,
46.40、柄盖,41、扣合件,42、防反凸部,43、套环,
47.50、后盖,51、定位环,
48.60、周向调节件,61、旋转盘,62、连接头,63、定位凸部,64、限位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49.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50.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结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现实场景的情况下,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也可以具有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相对应的含义。
51.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
…”
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
52.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5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是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安装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安装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54.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述”、“该”为相应位置之前所提及或描述的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该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与其所提及的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相似的。
55.毫无疑义,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相违背,或者明显矛盾的技术内容或技术特征,应被排除在外。
56.实施例一
57.如图1至图8所示,骨填充物输送器,包括外导管10、内管体20、手柄及与手柄活动连接的周向调节件60。
58.在外导管10内设有导入通道,在外导管10的后端设有插入口,在外导管 10的前端侧部设有外管侧口12,插入口通过所述导入通道与所述外管侧口12 相通;在内管体20的前端端部设有尖锥23,在内管体20内设有输送通道,在内管体20的后端设有输入口22,在内管体20的前端侧部设有内管侧口21;外导管10与内管体20相匹配,且内管体20套于外导管10之内时,内管体20 的尖锥23从端部出口13伸出,所述内管侧口21与所述外管侧口12相匹配。
59.本实施例所述骨填充物输送器包括外导管10及内管体20,该内管体20 的前端端部设有尖锥23,在穿刺前,将内管体20从插入口处导入外导管10 内,外导管10起到提高刚度及加强支撑的作用,并且可以使灌注通道封闭,通过该内管体20前端的尖锥23即可实现对骨体的穿刺,在完成穿刺之后,骨填充物通过输入口22输入内管体20,并依次通过内管体20的输入口22、内管体20的输送通道、内管体20的内管侧口21、外导管10的外管侧口12灌注至骨体内(灌注通道的打开与关闭在后续描述中,会结合图9、图10、图11 进行说明)。本实施例所述骨填充物输送器结构更简单,灌注时所需的步骤更少,同时具有将骨填充物定向导出的功能,减少对人体的损伤,安全性更高。
60.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管侧口12为两个,沿所述外导管10侧部的不同纵向位置设置。所述内管侧口21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设置于所述内管体20前端的侧壁上,且沿所述内管体20不同的纵向方向及周向方向设置。对于外管侧口12与内管侧口21之间的位置匹配,将在后续进行说明。
61.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外导管10的后端设有柄部30,在所述内管体20的后端设有周向调节件60,该周向调节件60与柄部30配合且能相对于柄部30周向旋转。其中,所述柄部30包括柄主体31及盖件,所述盖件包括手柄盖40 及后盖50,在所述柄主体31上设有两个卡缺36,在所述手柄盖40上设有两扣合件41,扣合件41与卡缺36相对应,所述手柄盖40通过该扣合件41与所述柄主体31扣合连接;为避免扣合位置错误,在所述柄主体31及盖件相对应的其中一侧设有相匹配的防反凸部42及防反凹部34。
62.所述周向调节件60设于所述柄主体31与手柄盖40之间,且在所述柄主体31的中部设有凹槽35,在所述盖件的中部设有套环43,所述周向调节件60 包括旋转盘61及位于旋转盘61后端的连接头62,该连接头62为快速接头,所述内管体20、旋转盘61及连接头62同轴;旋转盘61的前端与所述凹槽35 匹配,连接头62卡于套环43内,所述后盖50的中部设有定位环51,后盖50 通过该定位环51套设于所述套环43的后端。
63.在使用时,先取下后盖50,将内管体20从插入口处导入外导管10内,再将手柄盖40通过两侧的扣合件41与所述柄主体31进行扣接,再将后盖50盖在手柄盖40上。敲击后盖50可以将力传递至外导管10前端的尖锥23上,用于对骨体进行穿刺,外导管10起到提高刚度及加强支撑的作用,并且可以使灌注通道封闭,穿刺完成后,取下后盖50,通过连接头62(即快速接头)与外界的骨填充物输送装置进行快速的对接,外界的骨填充物通过输入口22注入内管体20进行灌注,通过旋转周向调节件60可以调节内管体20的角度,可以对灌注的位置进行调节,其调节方式详见图9所示:
64.图9包括两幅位置图,其中第一幅图为外导管10上的外管侧口12的位置示意,其中,a、b、c分别为外管侧口12在不同周向位置的示意;第二幅图为内管体20上的内管侧口21的位置示意,其中,a、b、c分别为内管侧口21 在不同周向位置的示意;图中点划线所示方向
为所述外导管10及内管体20的纵向方向;
65.在旋转周向调节件60时,内管体20转动,内管体20上的内管侧口21会与外导管10上不同的外管侧口12进行叠加,当内管侧口21与外管侧口12重合时,可以实现骨填充物的输出,通过旋转周向调节件60,可以实现骨填充物的不同灌注位置,如在图10的第三幅图中:
66.在图10的第一幅图中,c与c重合时,上方的外管侧口12与内管侧口21 重叠,上方的侧部开口打开(其中,画“x”表示关闭,以下相同);
67.在图10的第二幅图中,内管体旋转,c与a重合时,下方的外管侧口12 与内管侧口21重叠,下方的侧部开口打开;
68.在图10的第三幅图中,内管体再旋转,c与b重合时,下方的外管侧口 12与内管侧口21完全错开,所有的侧部开口关闭。
69.在进行穿刺时,可以使所有的侧部开口关闭,在侧部开口打开时,可以通过对应的侧部开口进行骨填充物的灌注。
70.在所述柄主体31与所述周向调节件60之间设有多个周向定位部,本实施例中,所述周向定位部为设于所述柄主体31凹槽35部位的六个定位凹部32 及设于所述周向调节件60上的定位凸部63,定位凹部32与定位凸部63相对应;
71.可以通过定位凸部63及定位凹部32,可以增强角度调节时的手感,也可以调节角度调节时的精度,可以保证内管侧口21与外管侧口12的有效重合或有效避开;
72.在所述柄主体31设有弧形的限位槽33,在所述周向调节件60上设有限位凸部64,限位凸部64卡入限位槽33内;在周向调节件60旋转时,限位凸部 64仅可以在限位槽33内滑动,通过该限位槽33可以对周向调节件60的旋转位置进行限定,以限制周向调节件60的旋转范围。
73.实施例二
74.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设于所述内管体20上的所述内管侧口21采用条孔,周向调节件60旋转时,该条孔会与不同周向位置的外管侧口12重合或避开,进而调节骨填充物的灌注位置。
75.实施例三
76.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设于所述外导管10上的所述外管侧口12采用条孔,设于所述内管体20上的所述内管侧口21为多个,沿所述内管体20 不同的周向及纵向方向设置;周向调节件60旋转时,该条孔会与不同周向位置的外管侧口12重合或避开,进而调节骨填充物的灌注位置。
77.通过前述实施例可知,设于所述外导管10上的所述外管侧口12及设于所述内管体20上的所述内管侧口21,其结构及设置位置可以有多种变化,可以根据使用的不同需要进行设置,通过内管体20周向角度的调节,可以实现骨填充物的不同灌注位置即可。
78.实施例四
79.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周向调节件60包括旋转盘61及位于旋转盘61后端的连接头62,该连接头62为螺型接头,本实施例中,通过该连接头62上的连接螺纹与外界的骨填充物输送装置进行对接,其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80.以上实施例的目的,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的再现与推导,并以
此完整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及效果,其目的是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81.以上实施例也并非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穷尽性列举,在此之外,还可以存在多个未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