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尺挠骨骨折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54401发布日期:2022-07-23 06:41阅读:74来源:国知局
用于尺挠骨骨折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尺挠骨骨折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3.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运动损伤或受到外来暴力时均可引起骨折。尺桡骨双骨折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骨折发生后常见短缩、旋转或成角畸形,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等。
4.尺挠骨骨折通常通过手术和正骨两种方式进行治疗,手术治疗尺挠骨骨折会产生创伤,易于出现并发症且治疗成本高,正骨治疗以其无创治疗且成本低成为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首选。
5.正骨治疗尺挠骨骨折时,医生对尺挠骨骨折的位置进行复位,再使用固定装置对患者的前臂进行固定。但是,现有技术中,尺挠骨的固定装置固定在患者前臂的中立位,在康复过程中,患肢活动易于导致骨折处移位,无法保证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如何避免骨折处移位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尺挠骨骨折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
8.直角托板,所述直角托板包括直角相连的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所述第一托板用于承托患肢的前臂,所述第二托板用于抵靠患肢的上臂;
9.夹板组件,所述夹板组件环设在所述前臂的外侧,并且上述夹板组件设置成抵靠在所述前臂上。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尺挠骨骨折的固定装置,当医生对患肢的尺挠骨正骨复位后,将夹板组件环设在患肢的前臂的外侧,并且在前臂的周向对前臂进行夹紧,再将直角托板对患肢进行固定,使得直角托板的第一托板抵靠在夹板组件的外侧且对患肢的前臂进行承托,直角托板的第二托板抵靠在患肢的上臂上。利用夹板组件对患肢的前臂进行夹紧,使得尺挠骨的骨折位置复位后进行位置保持,利用直角托板使得患肢的前臂和上臂位置进行保持,避免上臂与前臂发生相对活动而导致尺挠骨骨折位置出现位移,进而保证了对患者骨折的治疗效果。
11.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尺挠骨骨折的固定装置,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板组件包括:
13.掌侧夹板,所述掌侧夹板抵靠在所述前臂的掌侧,所述掌侧夹板自所述患肢的肘横纹延伸至所述患肢的腕横纹;
14.掌背侧夹板,所述掌背侧夹板抵靠在所述前臂的掌背侧且与所述掌侧夹板相对设置,所述掌背侧夹板的长度大于所述掌侧夹板的长度。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掌侧夹板包括:
16.第一板体;
17.第一柔性层,所述第一柔性层设于所述第一板体且与所述前臂的掌侧接触。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掌背侧夹板包括:
19.第二板体;
20.第二柔性层,所述第二柔性层设于所述第二板体且与所述前臂的掌背侧接触。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板组件还包括:
22.尺骨侧夹板,所述尺骨侧夹板抵靠在所述前臂的尺骨侧,所述尺骨侧夹板的宽度小于所述掌侧夹板的宽度或者小于所述掌背侧夹板的宽度,所述尺骨侧夹板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掌侧夹板的长度;
23.挠骨侧夹板,所述挠骨侧夹板抵靠在所述前臂的挠骨侧,所述挠骨侧夹板的宽度小于所述掌侧夹板的宽度或者小于所述掌背侧夹板的宽度,所述挠骨侧夹板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掌侧夹板的长度。
2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尺骨侧夹板包括:
25.第三板体;
26.第三柔性层,所述第三柔性层设于所述第三板体且与所述前臂的尺骨侧接触。
2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挠骨侧夹板包括:
28.第四板体;
29.第四柔性层,所述第四柔性层设于所述第四板体且与所述前臂的挠骨侧接触。
3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夹设在所述夹板组件和所述前臂之间的绷带组件,所述绷带组件包括:
31.第一绷带,所述第一绷带为设有蜂蜜的绷带且缠设于所述前臂;
32.第二绷带,所述第二绷带缠设于所述第一绷带的外侧;
33.腕部棉垫,所述腕部棉垫设于所述患肢的腕部;
34.肘部棉垫,所述肘部棉垫设于所述患肢的肘部。
3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
36.第一棉垫,所述第一棉垫设于所述第二绷带的外侧,所述第一棉垫位于所述前臂的掌侧且与骨折处对应设置;
37.第二棉垫,所述第二棉垫设于所述第二绷带的外侧,所述第二棉垫位于所述前臂的掌背侧且与骨折处对应设置。
3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扎带,所述扎带缠设于所述夹板组件的外侧,所述扎带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扎带沿所述前臂间隔设置。
附图说明
39.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40.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用于尺挠骨骨折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1.附图标记如下:
42.100为固定装置;
43.10为直角托板;
44.11为第二托板,12为第一托板,13为斜拉带;
45.20为夹板组件;
46.21为掌背侧夹板;
47.211为第一板体,212为第一柔性层;
48.22为掌侧夹板;
49.221为第二板体,222为第二柔性层;
50.23为尺骨侧夹板;
51.231为第三板体,232为第三柔性层;
52.24为挠骨侧夹板;
53.241为第四板体,242为第四柔性层;
54.30为第一棉垫;
55.40为第二棉垫。
具体实施方式
56.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57.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58.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59.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
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
……
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60.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用于尺挠骨骨折的固定装置100,固定装置100包括直角托板10和夹板组件20,直角托板10包括直角相连的第一托板12和第二托板11,第一托板12用于承托患肢的前臂,第二托板11用于抵靠患肢的上臂,夹板组件20环设在前臂的外侧,并且上述夹板组件20设置成抵靠在前臂上。
61.具体地,当医生对患肢的尺挠骨正骨复位后,将夹板组件20环设在患肢的前臂的外侧,并且在前臂的周向对前臂进行夹紧,再将直角托板10对患肢进行固定,使得直角托板10的第一托板12抵靠在夹板组件20的外侧且对患肢的前臂进行承托,直角托板10的第二托板11抵靠在患肢的上臂上。利用夹板组件20对患肢的前臂进行夹紧,使得尺挠骨的骨折位置复位后进行位置保持,利用直角托板10使得患肢的前臂和上臂位置进行保持,避免上臂与前臂发生相对活动而导致尺挠骨骨折位置出现位移,进而保证了对患者骨折的治疗效果。
62.需要理解的是,当直角托板10分别与患肢的前臂和患肢的上臂配合时,患肢屈肘呈90
°
,并且对该位置进行保持,以避免前臂相对上臂活动,进一步避免骨折位置产生位置的情况,使得治疗的效果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63.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托板12和第二托板11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托板12和第二托板11为分体式结构,第一托板12的一端与第二托板11的一端垂直连接且固定,并且在第一托板12和第二托板11之间设有斜拉带13,通过设置斜拉带13以保证第一托板12与第二托板11的连接强度及稳定性。
64.另外,为了保证直角托板10与患肢之间的连接,在直角托板10以及患肢的外侧缠设绷带,以使直角托板10对患肢形成良好的位置保持作用。
65.此外,固定装置100还包括跨带,跨带分别套设在第一托板12和患者的颈部,以进一步实现对患肢的位置进行保持。
66.进一步理解的是,夹板组件20包括掌侧夹板22和掌背侧夹板21,掌侧夹板22抵靠在前臂的掌侧,掌侧夹板22自患肢的肘横纹延伸至患肢的腕横纹,掌背侧夹板21抵靠在前臂的掌背侧且与掌侧夹板22相对设置,掌背侧夹板21的长度大于掌侧夹板22的长度。具体地,在利用夹板组件20对患肢进行固定时,将掌侧夹板22抵靠在患肢的前臂的掌侧,将掌背侧夹板21抵靠在患肢的前臂的掌背侧,利用掌侧夹板22和掌背侧夹板21对前臂进行夹持,使得尺挠骨复位后的骨折位被保持,从而保证了治疗的效果。
67.需要理解的是,掌侧夹板22的长度与患肢的肘横纹至患肢的腕横纹的长度相等,利用掌侧夹板22能够对前臂的整个掌侧形成夹持,增大了与前臂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了对患肢的固定效果。
68.另外,掌背侧夹板21的长度大于掌侧夹板22的长度,掌背侧夹板21的一端延伸至患肢的肘部,另一端凸出于腕横纹位置,利用掌背侧夹板21的结构能够对患肢的腕部进行夹持,以保证对患肢的固定效果。
69.进一步地,掌侧夹板22包括第一板体211和第一柔性层212,第一柔性层212设于第一板体211且与前臂的掌侧接触。具体地,掌侧夹板22在对患肢的前臂进行夹持时,第一板体211对前臂的掌侧进行夹持,以保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第一柔性层212与前臂的表面接触,以免接触位置产生压疮,保证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70.进一步地,掌背侧夹板21包括第二板体221和第二柔性层222,第二柔性层222设于第二板体221且与前臂的掌背侧接触。具体地,掌背侧夹板21在对患肢的前臂进行夹持时,第二板体221对前臂的掌背侧进行夹持,以保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第二柔性层222与前臂的表面接触,以免接触位置产生压疮,保证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71.进一步地,夹板组件20还包括尺骨侧夹板23和挠骨侧夹板24,尺骨侧夹板23抵靠在前臂的尺骨侧,尺骨侧夹板23的宽度小于掌侧夹板22的宽度或者小于掌背侧夹板21的宽度,尺骨侧夹板23的长度小于等于掌侧夹板22的长度,挠骨侧夹板24抵靠在前臂的挠骨侧,挠骨侧夹板24的宽度小于掌侧夹板22的宽度或者小于掌背侧夹板21的宽度,挠骨侧夹板24的长度小于等于掌侧夹板22的长度。具体地,当患肢正骨复位完成后,掌侧夹板22和掌背侧夹板21分别夹持在患肢前臂的掌侧和掌背侧,尺骨侧夹板23和挠骨侧夹板24分别夹持在前臂的尺骨侧和挠骨侧,利用掌侧夹板22、掌背侧夹板21、尺骨侧夹板23和挠骨侧夹板24对前臂的周向形成夹持,从而保证了对尺挠骨骨折复位位置的保持效果,进而提高了对尺挠骨骨折的治疗效果。
72.需要理解的是,尺骨侧夹板23和挠骨侧夹板24的宽度相等,由于尺骨侧以及挠骨侧的宽度均小于掌侧宽度(或掌背侧宽度),通过将尺骨侧夹板23的宽度以及挠骨侧夹板24的宽度设置为小于掌侧夹板22宽度或掌背侧夹板21宽度,从而避免了相邻两个夹板之间产生干涉,进而保证了对患肢的夹持效果。
73.另外,尺骨侧夹板23和挠骨侧夹板24的长度相等,并且两者均与掌侧夹板22的长度相等,即一端至患肢的肘横纹位置,另一端延伸至患肢的腕横纹位置,以增大尺骨侧夹板23和挠骨侧夹板24对前臂夹持的面积,使得患肢位置的保持效果得到了保证。
74.进一步地,尺骨侧夹板23包括第三板体231和第三柔性层232,第三柔性层232设于第三板体231且与前臂的尺骨侧接触。具体地,尺骨侧夹板23在对患肢的前臂进行夹持时,第三板体231对前臂的尺骨侧进行夹持,以保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第三柔性层232与前臂的表面接触,以免接触位置产生压疮,保证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75.进一步地,挠骨侧夹板24包括第四板体241和第四柔性层242,第四柔性层242设于第四板体241且与前臂的挠骨侧接触。具体地,挠骨侧夹板24在对患肢的前臂进行夹持时,第四板体241对前臂的挠骨侧进行夹持,以保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第四柔性层242与前臂的表面接触,以免接触位置产生压疮,保证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76.进一步地,固定装置100还包括夹设在夹板组件20和前臂之间的绷带组件(图中未示出),绷带组件包括第一绷带、第二绷带、腕部棉垫和肘部棉垫,第一绷带为设有蜂蜜的绷带且缠设于前臂,第二绷带缠设于第一绷带的外侧,腕部棉垫设于患肢的腕部,肘部棉垫设于患肢的肘部。具体地,当患肢正骨复位完成后,将第一绷带缠设在前臂上,并且缠设长度自前臂的肘横纹至前臂的腕横纹,再将第二绷带缠设在第一绷带的外侧,并且在前臂的肘关节垫设肘部棉垫,在前臂的腕部垫设腕部棉垫,夹板组件20设于绷带组件的外侧,利用绷带组件将夹板组件20与前臂隔开,以进一步放置压疮的产生。
77.进一步地,固定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棉垫30、第二棉垫40和多个扎带(图中未示出),第一棉垫30设于第二绷带的外侧,第一棉垫30位于前臂的掌侧且与骨折处对应设置,第二棉垫40设于第二绷带的外侧,第二棉垫40位于前臂的掌背侧且与骨折处对应设置。具体地,当患肢正骨复位完成后,将第一绷带缠设在前臂上,并且缠设长度自前臂的肘横纹至前臂的腕横纹,再将第二绷带缠设在第一绷带的外侧,并且在前臂的肘关节和腕关节位置分别设置棉垫,再将掌侧夹板22抵靠在前臂的掌侧,将掌背侧夹板21抵靠在前臂的掌背侧,将尺骨侧夹板23抵靠在前臂的尺骨侧,将挠骨侧夹板24抵靠在前臂的挠骨侧,再将第一棉垫30和第二棉垫40分别设置在骨折位置的掌侧和掌背侧,再利用扎带缠绕在各夹板的外侧,并且保证各扎带沿前臂间隔设置,从而完成夹板组件20与前臂的固定,最后将直角托板10与患肢固定即可。
78.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装置100,能够有效实现尺挠骨骨折复位后的位置的保持,从而保证了对尺挠骨骨折的治疗效果。
79.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扎带的数量为四个,并且扎带在使用过程汇总需要注意松紧度,以提着结头上下移动范围在1cm为宜。
8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