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泵转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02631发布日期:2022-05-31 07:44阅读:57来源:国知局
血泵转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泵转轴。


背景技术:

2.血泵可以支持患者心脏功能,在短期应用(几天或几周)或长期应用(几周或几个月)中为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提供血流动力支持。已知血泵具有多种类型,例如轴流血泵、离心血泵或混合型血泵,其结构包括泵壳和叶轮,泵壳的空腔中设有电动机。电动机的转子为永磁体,布置在转轴上并耦合至叶轮,定子上设有线圈绕组并与转子同轴布置,通入电流后,绕组和永磁体之间会形成相互作用的电磁场,产生轴向力和/或径向力致使转子和叶轮构成周向同步转动,以将心室中的血液泵入动脉中实现血液流动。
3.血泵中,转子的近端和远端通过轴承实现支撑,当轴承选用滚珠轴承时,转轴与轴承之间需要通过胶黏连接。受间隙尺寸限制,转轴与轴承之间的胶涂量有限,导致转轴与轴承之间连接不够牢固。当血泵在运行时,叶轮在向血液提供作用力的同时,血液也向与叶轮相连的转轴提供反作用力,致使转轴与轴承脱落,使血泵停止工作,如此会损害患者健康,甚至出现严重医疗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泵转轴,包括柱状轴身,以及与轴身连接的轴承,所述轴身与轴承连接处设有凹槽或螺纹,凹槽内或螺纹处涂覆有胶水。
5.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轴身上有自远端向近端沿其轴向延伸布置的第一、二、三、四轴径段,所述第一轴径段插置于叶轮的轮毂内与叶轮构成紧配合,所述第二轴径段上套设第一轴承并与第一轴承构成间隙配合,所述第三轴径段上套设转子并与转子构成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轴径段上设置第二轴承并与第二轴承构成固定连接。
6.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轴径段与第二轴径段的衔接处设有第一台阶,第一台阶与叶轮轮毂的肩部相抵构成轴向限位配合。
7.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轴径段的周身上设有第二台阶,第二台阶将第一轴径段分隔成轴径存在差异的小轴径段和大轴径段,小轴径段位于第一轴径段悬伸的自由端上。
8.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大轴径段上设有滚花。
9.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四轴径段上设置有沿其周向布置的凹槽或螺纹。
10.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凹槽的槽口正对轴身与第二轴承的连接面。
11.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凹槽为环形凹槽或沿轴身周向布置的矩形凹槽或圆形凹槽或菱形凹槽。
12.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凹槽为随轴身一体成型或在轴身上车削加工而成。
13.本实用新型定义所述“近端”为介入医疗器械距离操作者更近的一端,定义“远端”为介入医疗器械距离操作者更远的一端。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血泵转轴,通过增加凹槽或螺纹设计,提高了转轴对胶水的盛载量或胶水分布的均匀程度,进而提高了转轴与第二轴承的连接牢靠度,保证血泵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轴承、转子、叶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2中f-f面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介绍,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性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9.一种血泵转轴,参阅图1-3,包括柱状轴身10以及与轴身10连接的轴承,所述轴身10与轴承连接处设有凹槽141或螺纹,凹槽141内或螺纹处涂覆有胶水。
20.上述技术方案中,在轴身10与轴承配合位置处设置的凹槽141结构,可以用来容纳更多的胶水,为轴身10与轴承的连接提供有利的介质支持。凹槽141的尺寸以不影响/伤害转轴对血泵内其他零件的转动支撑为准,同时其凹面面积不应大于轴承的截面面积,即在使用时,轴承周面应完全覆盖凹槽141部分,以避免出现缝隙使胶水外渗,影响到轴身10与轴承的连接牢靠性。此外,在轴身10与轴承连接位置处也可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内、外螺纹,并在螺纹上涂覆胶水,如此,在向轴身10上旋接轴承时,胶水可以在轴承行进过程中因被挤压分配而得以实现均匀分布,避免胶水的过度集中,保障了轴身10与轴承的连接牢靠性。
21.转轴的结构可以多样,举例来说,所述轴身10上有自远端向近端沿其轴向延伸布置的第一、二、三、四轴径段11,12,13,14,所述第一轴径段11插置于叶轮a的轮毂内与叶轮a构成紧配合,所述第二轴径段12上套设第一轴承b并与第一轴承b构成间隙配合,所述第三轴径段13上套设转子c并与转子c构成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轴径段14上设置第二轴承d并与第二轴承d构成固定连接。
22.为适于装配叶轮a,所述第一轴径段11与第二轴径段12的衔接处设有第一台阶111,第一台阶111与叶轮a轮毂的肩部相抵构成轴向限位配合。第一台阶111不仅用于限制叶轮a的进深位置,同时保证转轴与叶轮a的同轴度。
23.为进一步适于装配叶轮a,所述第一轴径段11的周身上设有第二台阶112,第二台阶112将第一轴径段11分隔成轴径存在差异的小轴径段113和大轴径段114,小轴径段113位于第一轴径段11悬伸的自由端上。小轴径段113和大轴径段114的设计与叶轮a轮毂的渐变式轮径形状相适应,以使转轴的外表面与与叶轮a轮毂的内周面紧密贴合。
24.为保证转轴与叶轮a的连接牢靠度,所述大轴径段114上设有滚花,以增大接触面的摩擦力。
25.具体的,所述第四轴径段14上设置有沿其周向布置的凹槽141或螺纹,凹槽141内或螺纹上涂覆有胶水。
26.为保证胶水适用于连接转轴与第二轴承d,所述凹槽141的槽口正对轴身10与第二轴承d的连接面。
27.为提高胶水的盛载量并适于加工,所述凹槽141为环形凹槽或沿轴身周向布置的矩形凹槽或圆形凹槽或菱形凹槽,所述凹槽141的数量≥1个,以便牢靠连接转轴与第二轴承d。
28.具体的来说,所述凹槽141为随轴身10一体成型或在轴身10上车削加工而成。
2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或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血泵转轴,包括柱状轴身(10)以及与轴身(10)连接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身(10)与轴承连接处设有凹槽(141)或螺纹,凹槽(141)内或螺纹处涂覆有胶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泵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身(10)上有自远端向近端沿其轴向延伸布置的第一、二、三、四轴径段(11,12,13,14),所述第一轴径段(11)插置于叶轮(a)的轮毂内与叶轮(a)构成紧配合,所述第二轴径段(12)上套设第一轴承(b)并与第一轴承(b)构成间隙配合,所述第三轴径段(13)上套设转子(c)并与转子(c)构成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轴径段(14)上设置第二轴承(d)并与第二轴承(d)构成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泵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径段(11)与第二轴径段(12)的衔接处设有第一台阶(111),第一台阶(111)与叶轮(a)轮毂的肩部相抵构成轴向限位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泵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径段(11)的周身上设有第二台阶(112),第二台阶(112)将第一轴径段(11)分隔成轴径存在差异的小轴径段(113)和大轴径段(114),小轴径段(113)位于第一轴径段(11)悬伸的自由端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泵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轴径段(114)上设有滚花。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泵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轴径段(14)上设置有沿其周向布置的凹槽(141)或螺纹。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泵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41)的槽口正对轴身(10)与第二轴承(d)的连接面。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6或7所述的血泵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41)为环形凹槽或沿轴身(10)周向布置的矩形凹槽或圆形凹槽或菱形凹槽。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血泵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41)为随轴身(10)一体成型或在轴身(10)上车削加工而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泵转轴;所述血泵转轴包括柱状轴身以及与轴身连接的轴承,所述轴身与轴承连接处设有凹槽或螺纹,凹槽内或螺纹处涂覆有胶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血泵转轴,通过增加凹槽或螺纹设计,提高了转轴对胶水的盛载量或胶水分布的均匀程度,进而提高了转轴与第二轴承的连接牢靠度,保证血泵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欢 解启莲 李帅康 巩郑 冯启涛 万传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通灵仿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4
技术公布日:2022/5/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