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儿内科智能雾化装置

文档序号:29437073发布日期:2022-03-30 09:06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儿内科智能雾化装置

1.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儿内科智能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儿童呼吸道疾病是一种常见病,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儿童身体抵抗力弱,因此需要对患有上下呼吸系统疾病的儿童进行及时治疗,否则容易感冒、发热,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在治疗小儿内科呼吸道疾病时,一般都是使用雾化器,医用雾化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上下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哮喘、咽喉肿痛、咽炎、鼻炎、支气管炎、尘肺等气管、支气管、肺泡、胸腔内所发生的疾病。雾化吸入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中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雾化吸入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通过雾化器将药物雾化,喷入到小儿口中,从呼吸道吸入体内,吸收效果好,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局部用药可以减少药物副作用。
3.由于我国医患比例还很低,医务人员需要承担大量的工作,患者在使用一次性雾化器时需要医务人员进行指导安装,以及临时给雾化器注入药液,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因此亟需一种小儿内科智能雾化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儿内科智能雾化装置,包括第一气泵、第一输送组件、第二输送组件、雾化组件、输液组件、泵液组件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气泵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气泵的出气部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所述夹持组件的本体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一输送组件与所述夹持组件连通;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远离第二安装座的一侧;所述雾化组件的进气部卡接在所述第一输送组件上,所述雾化组件的出气部卡接在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上;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处设置有消毒装置;所述输液组件位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远离第一输送组件的一侧;所述输液组件可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上的雾化组件的进液口连通;所述泵液组件的出液端与所述输液组件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泵液组件内设置加热装置。
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座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气泵的上端;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块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泵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出气管的一端,所述第一出气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气阀;所述第一气阀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块上。
7.进一步的,所述雾化组件包括进气部、出气部和面罩;所述进气部与所述出气部通过连接管固定连接且连通;所述面罩固定安装在所述
出气部上,且与所述出气部连通;所述进气部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一气阀卡接。
8.进一步的,所述出气部包括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出气管;所述第三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底端;所述连接管贯穿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连通。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气孔,第二壳体上开设有进液口,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的上端通过扭簧盖合在所述进液口上。
10.进一步的,所述出气部还包括雾化器本体;所述雾化器本体固定卡接在所述第二壳体内,且与所述气孔连通。
11.进一步的,所述输液组件包括第一伸缩组件、进液管和连接杆;所述第一伸缩组件的本体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输送组件远离第一输送组件的一侧;所述伸缩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对接部,所述连接杆内还设置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一端贯穿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二对接部内;所述进液管的另一端与泵液组件连通。
12.进一步的,所述出气部还包括第一对接部;所述第二对接部与所述第一对接部卡接。
13.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二伸缩部、第一电机、安装盘和夹板;所述第二伸缩部的本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二伸缩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本体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一端与所述安装盘传动连接;所述安装盘内设置有滚珠丝杆与第二电机,两组所述夹板移动安装在所述滚珠丝杆上。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使用之前,将若干组雾化组件的进气部卡接在第一输送组件上,将若干组雾化组件的出气部卡接在第二输送组件上;通过输液组件与泵液组件将药液从雾化组件的进液口注入;再通过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使雾化组件运行第一壳体的出口处;启动夹持组件,将雾化组件的进气部安装到第一气泵的出气部;用户拿起雾化组件的出气部即可使用,无需医务人员安装和注入药液,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15.2、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带体表面还设置有若干组第一卡块,所述雾化组件的进气部可卡接在所述第一卡块上,避免雾化组件的进气部从第一传动带上脱离,增加输送的稳定性。
16.3、通过将所述第二对接部与所述第一对接部卡接,使得进液管与进液口的位置对正,使得所述进液管可插接在所述进液口内,并顶起第三挡板,使得进液管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连通。使得经过泵液组件泵出的药液充分混合后进入第二壳体内,实现自动注入药液的功能,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17.4、通过夹持组件拔出雾化组件的进气部,即可雾化组件脱离所述雾化装置,无需医务人员参与,使用更便利。
18.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雾化装置去除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雾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出气部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输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第一壳体;11、第一安装座;2、第一气泵;21、第一出气管;22、第一气阀;3、第二安装座;31、第一安装板;32、第二安装板;33、第一支撑块;4、第一输送组件;41、第一传送带;42、第一卡块;43、第一挡板;5、第二输送组件;51、第二传送带;52、第二卡块;53、第二挡板;6、雾化组件;61、进气部;62、连接管;63、出气部;631、第二壳体;6311、气孔;6312、第三挡板;632、雾化器本体;633、第一对接部;634、第三壳体;635、进液口;636、出气管;64、面罩;7、输液组件;71、第一伸缩组件;72、第二对接部;73、进液管;74、连接杆;8、泵液组件;9、夹持组件;91、第二伸缩部;92、第一电机;93、安装盘;94、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小儿内科智能雾化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气泵2、第一输送组件4、第二输送组件5、雾化组件6、输液组件7、泵液组件8和夹持组件9;示例性的,如图1和2所示。
24.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底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座11,所述第一气泵2、第一输送组件4、第二输送组件5、输液组件7和泵液组件8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座11上。
25.所述第一气泵2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座3;所述第一气泵2的出气部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座3上;所述夹持组件9的本体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座3上。
26.所述第一输送组件4与所述夹持组件9连通;所述第二输送组件5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4远离第二安装座3的一侧;所述雾化组件6的进气部卡接在所述第一输送组件4上,所述雾化组件6的出气部卡接在所述第二输送组件5上。
27.所述输液组件7位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5远离第一输送组件4的一侧;所述输液组
件7可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5上的雾化组件6的进液口连通。
28.所述泵液组件8的出液端与所述输液组件7的输出端连通。
29.示例性的,在使用之前,将若干组雾化组件6的进气部卡接在第一输送组件4上,将若干组雾化组件6的出气部卡接在第二输送组件5上;当需要使用雾化组件6时,启动第一输送组件4和第二输送组件5,使雾化组件6运行到输液组件7处,通过输液组件7与泵液组件8将药液从雾化组件6的进液口注入;之后将输液组件7从雾化组件6的出气部撤离;再通过第一输送组件4和第二输送组件5,使雾化组件6运行第一壳体1的出口处;启动夹持组件9,将雾化组件6的进气部安装到第一气泵2的出气部;用户拿起雾化组件6的出气部即可使用,使用完毕后,夹持组件9拔出雾化组件6的进气部,即可雾化组件6脱离所述雾化装置,患者随身带走丢弃即可,无需医务人员安装,不仅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能减少无关人员的触碰,使用更卫生。
30.优选的,可在第一输送组件4和第二输送组件5处增加消毒装置,对位于第一输送组件4和第二输送组件5上的雾化组件6进行消毒,提高雾化组件6使用时的卫生性;进一步的,还可在泵液组件8内设置加热装置,对药液进行加热,加热到适宜温度再注入雾化组件6的进液口内,提高患者在使用雾化组件6时的舒适性。
31.所述第一气泵2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出气管21的一端,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安装座3包括第一安装板31、第二安装板32和第一支撑块33;所述第一安装板31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气泵2的上端;所述第一安装板31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31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块33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32上;所述第一出气管2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气阀22;所述第一气阀22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块33上。
32.所述第一输送组件4包括第一传送带41,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传送带41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外,所述第一传送带41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内,且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板32的一侧;所述第一传送带4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挡板43,用于避免雾化组件6的进气部从第一传送带41上脱落。所述第一传送带41的带体表面还设置有若干组第一卡块42,所述雾化组件6的进气部可卡接在所述第一卡块42上,避免雾化组件6的进气部从第一传送带41上脱离,增加输送的稳定性。
33.所述第二输送组件5包括第二传送带51,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传送带51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外,所述第二传送带51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内,且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41远离第二安装板32的一侧;所述第二传送带51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挡板53,用于避免雾化组件6的出气部从第二传送带51上脱落。所述第二传送带51的带体表面还设置有若干组第二卡块52,所述雾化组件6的出气部可卡接在所述第二卡块52上,避免雾化组件6的出气部从第二传送带51上脱离,增加输送的稳定性。
34.所述雾化组件6包括进气部61、出气部63和面罩64;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
35.所述进气部61与所述出气部63通过连接管62固定连接且连通;所述面罩64固定安装在所述出气部63上,且与所述出气部63连通。
36.所述进气部61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块42可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槽内,避免进气部61从第一传送带41上在输送时脱离;所述第一气阀22也可卡接在所述第一
卡槽内,用于连通第一气泵2与出气部63。
37.所述出气部63包括第二壳体631、雾化器本体632、第一对接部633、第三壳体634和出气管636,示例性的,如图7和图8所示。
38.所述第三壳体634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631的底端;所述第三壳体634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块52可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槽内;避免出气部63从第二传送带51上在输送时脱离;所述连接管62贯穿所述第三壳体634与所述第二壳体631的内部连通。
39.所述第二壳体631的底部设置有气孔6311,第二壳体631上开设有进液口635,所述第二壳体631的内部设置有第三挡板6312,所述第三挡板6312的上端通过扭簧盖合在所述进液口635上。
40.所述雾化器本体632固定卡接在所述第二壳体631内,且与所述气孔6311连通。
41.示例性的,将若干组雾化组件6的进气部61卡接在第一输送组件4上,将若干组雾化组件6的出气部63卡接在第二输送组件5上;当需要使用雾化器本体632时,启动第一输送组件4和第二输送组件5,使第二壳体631运行到输液组件7处,启动泵液组件8,将药液从雾化组件6的进液口635注入;再通过第一输送组件4和第二输送组件5,使第二壳体631运行第一壳体1的出口处;用户拿起雾化组件6的出气部63,将面罩64对准口鼻即可使用,无需医务人员安装,不仅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能减少无关人员的触碰,使用更卫生。
42.所述输液组件7包括第一伸缩组件71、进液管73和连接杆74,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
43.所述第一伸缩组件71的本体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座11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5远离第一输送组件4的一侧;所述第一伸缩组件71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杆74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连接杆74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对接部72,所述连接杆74内还设置有进液管73,所述进液管73的一端贯穿所述连接杆74位于所述第二对接部72内;所述进液管73的另一端与泵液组件8连通。所述第二对接部72与所述第一对接部633卡接,使得进液管73与进液口635的位置对正,使得所述进液管73可插接在所述进液口635内,并顶起第三挡板6312,使得进液管73与所述第二壳体631的内部连通。使得经过泵液组件8泵出的药液充分混合后进入第二壳体631内,实现自动注入药液的功能,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无需医务人员安装,不仅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能减少无关人员的触碰,使用更卫生。。
44.示例性的,将若干组雾化组件6的进气部61卡接在第一输送组件4上,将若干组雾化组件6的出气部63卡接在第二输送组件5上;当需要使用雾化器本体632时,启动第一输送组件4和第二输送组件5,使第二壳体631运行到输液组件7处,通过启动第一伸缩组件71,第二对接部72会与第一对接部633卡接,使得进液管73插入进液口635内;再启动泵液组件8,将药液从雾化组件6的进液口635注入;之后将进液管73从进液口635撤离,无需医务人员安装,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能减少无关人员的触碰,使用更卫生。
45.所述夹持组件9包括第二伸缩部91、第一电机92、安装盘93和夹板94,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
46.所述第二伸缩部91的本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31上,所述第二伸缩部9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机92的本体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92的输出轴一端与所述安装盘93传动连接。所述安装盘93内设置有滚珠丝杆与第二电机,两组所述夹板94移动安装在所述滚珠丝杆上;通过第二电机控制所述滚珠丝杆转动,带动两组所述夹板94互相靠近或
远离。
47.通过启动第一电机92,使两组夹板94转动至第一输送组件4处,启动第二伸缩部91使两组夹板94的水平位置下降,启动第二电机使两组夹板94夹持住进气部61;再次启动第二伸缩部91,使两组夹板94的水平位置提升,使进气部61脱离第一传送带41;再启动第一电机92,使进气部61底部的第一卡槽对准第一气阀22,启动第二伸缩部91,使得进气部61下降,直至第一卡槽与第一气阀22连通。
48.通过两组夹板94可拔出雾化组件6的进气部61,即可使雾化组件6脱离所述雾化装置,患者随身带走丢弃即可,无需医务人员安装,不仅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能减少无关人员的触碰,使用更卫生。
49.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小儿内科智能雾化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将若干组雾化组件6的进气部61卡接在第一输送组件4上,将若干组雾化组件6的出气部63卡接在第二输送组件5上;当需要使用雾化器本体632时,启动第一输送组件4和第二输送组件5,使第二壳体631运行到输液组件7处,通过启动第一伸缩组件71,第二对接部72会与第一对接部633卡接,使得进液管73插入进液口635内;再启动泵液组件8,将药液从雾化组件6的进液口635注入;之后将进液管73从进液口635撤离;再通过第一输送组件4和第二输送组件5,使第二壳体631运行第一壳体1的出口处;通过启动第一电机92,使两组夹板94转动至第一输送组件4处,启动第二伸缩部91使两组夹板94的水平位置下降,启动第二电机使两组夹板94夹持住进气部61;再次启动第二伸缩部91,使两组夹板94的水平位置提升,使进气部61脱离第一传送带41;再启动第一电机92,使进气部61底部的第一卡槽对准第一气阀22,启动第二伸缩部91,使得进气部61下降,直至第一卡槽与第一气阀22连通,即可开始药液雾化,用户拿起雾化组件6的出气部63,将面罩64对准口鼻即可使用,使用一定时间后,夹持组件9拔出雾化组件6的进气部61,即可雾化组件6脱离所述雾化装置,患者随身带走丢弃即可,无需医务人员安装,不仅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能减少无关人员的触碰,使用更卫生。
50.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