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88902发布日期:2022-06-22 01:06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垫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中医内科临床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垫。


背景技术:

[0002]“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
[0003]
脑卒中早期患者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因此,采取什么样的体位非常重要,良肢位摆放对抑制痉挛模式、预防肩关节半脱位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一般患者的体位应2小时变换一次,以后当患者能在床上翻身或主动移动时,间隔时间可延长,前期需要医护人员去帮助患者完成良肢位的摆放和更换,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垫,有效的解决了医护人员为脑卒中患者更换良肢位时费时费力的问题。
[0005]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上端开口的箱体,箱体内经两个前后轴向的圆柱杆滑动连接有一个矩形框,两个圆柱杆上设有一个位于矩形框内且可前后滑动的滑块,圆柱杆前后两侧分别套装有位于滑块与矩形框之间的压簧,箱体内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左右相对的固定块,固定块上端开设有凹槽,箱体内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一摆杆,第一摆杆可随滑块滑动而上下摆动,第一摆杆上端铰接有第二摆杆,第二摆杆与第一摆杆呈v型,两个第二摆杆上端铰接有一个位于箱体开口正上方的背板,背板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左右轴向的转轴,转轴可位于左右相对的两个凹槽内;所述的背板右侧铰接有两个前后相对的l型板,l型板上端转动连接有开口朝上的u型板,矩形框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两个左右相对的l型杆,l型杆上端可位于在其对应侧的转轴上方,背板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推块,两个推块可随滑块滑动而相对或相背滑动,两个推块相背端分别经推杆与其对应侧的l型板下端铰接连接,背板左端铰接有两个前后相对且l形的腿板,腿板可随矩形框滑动而上下摆动。
[0006]
本发明构思巧妙、使用方便,医护人员只需转动丝杠上的手轮,即可改变患者的良肢位,减小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不仅可以活动患者的手臂和腿部关节,抑制肢体肌肉痉挛,而且可以有效避免患者身体产生压疮,加快患肢的康复速度。
附图说明
[0007]
图1是本发明的轴测图。
[0008]
图2是本发明的左视剖切轴测图。
[0009]
图3是本发明中箱体的俯视轴测图。
[0010]
图4是本发明中箱体的阶梯剖主视轴测图。
[0011]
图5是本发明中背板的仰视轴测图。
[0012]
图6是本发明中背板的全剖右视轴测图。
[0013]
图7是本发明中背板的阶梯剖仰视轴测图。
[0014]
图8是本发明中背板的仰视剖切轴测图。
[0015]
图9是本发明的全剖右视轴测图。
[0016]
图10是本发明图8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
由图1至图10给出,包括上端开口的箱体1,箱体1内经两个前后轴向的圆柱杆2滑动连接有一个矩形框3,两个圆柱杆2上设有一个位于矩形框3内且可前后滑动的滑块4,圆柱杆2前后两侧分别套装有位于滑块4与矩形框3之间的压簧5,箱体1内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左右相对的固定块,固定块上端开设有凹槽6,箱体1内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一摆杆7,第一摆杆7可随滑块4滑动而上下摆动,第一摆杆7上端铰接有第二摆杆8,第二摆杆8与第一摆杆7呈v型,两个第二摆杆8上端铰接有一个位于箱体1开口正上方的背板9,背板9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左右轴向的转轴10,转轴10可位于左右相对的两个凹槽6内;所述的背板9右侧铰接有两个前后相对的l型板11,l型板11上端转动连接有开口朝上的u型板12,矩形框3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两个左右相对的l型杆13,l型杆13上端可位于在其对应侧的转轴10上方,背板9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推块14,两个推块14可随滑块4滑动而相对或相背滑动,两个推块14相背端分别经推杆15与其对应侧的l型板11下端铰接连接,背板9左端铰接有两个前后相对且l形的腿板16,腿板16可随矩形框3滑动而上下摆动。
[0019]
为了使滑块4可前后滑动,所述的箱体1内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丝杠17,丝杠17贯穿矩形框3且与滑块4螺纹连接,丝杠17前端贯穿箱体1内设有手轮18。
[0020]
为了使第一摆杆7可随滑块4滑动而上下摆动,所述的第一摆杆7下端设有左右轴向的第一齿轮19,滑块4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可与其对应侧的第一齿轮19啮合的第一齿条20,两个第一齿条20的齿向相反。
[0021]
为了使两个推块14可随滑块4滑动而相对或相背滑动,所述的背板9下端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且位于两个推块14之间的短轴21,短轴21上同轴设有位于推块14下方的圆盘22,圆盘22上左右两侧分别偏心开设有弧形槽23,推块14下端设有上下轴向且位于其对应侧的弧形槽23内的插柱24,背板9上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长轴25,长轴25右端与右侧的第二摆杆8固定连接,长轴25左端经一对锥齿轮26与短轴21啮合。
[0022]
为了使腿板16可随矩形框3滑动而上下摆动,所述的背板9前后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螺杆27,背板9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与螺杆27螺纹连接的螺块28,螺块28前后两侧分别经连杆29与其对应侧的腿板16下端铰接连接,螺杆27右端同轴设有第二齿轮30,矩形框3上设有位于第二齿轮30下方且可与第二齿轮30啮合的第二齿条31,第二齿条31上远离第二齿轮30的地方分布有齿牙。
[0023]
为了便于腿板16带动患者腿部复位,所述的两个腿板16相对端分别设有倒l形的挡板32。
[0024]
为了增加患者身体的舒适度,所述的箱体1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软垫33,背板9位于两个软垫33之间。
[0025]
为了增加患者腿部的舒适度,所述的腿板16上端设有柱形垫34。
[0026]
本发明在使用时,设置两个转轴10均位于其对应侧的凹槽6内的初始状态,两个l型板11和两个腿板16上端均处于水平的初始状态,此时背板9与箱体1上端面平行,医护人员可将箱体1放置在病床上,然后使患者平躺在背板9上,使患者的大臂卡在其对应侧的u型板12内,使患者的大腿卡在其对应侧的腿板16与挡板32之间,此时患者大腿与柱形垫34接触,柱形垫34可使患者膝部保持微曲,有助于患侧腿部的康复;当患者平躺一端时间后,医护人员可顺时针转动手轮18,手轮18带动丝杠17顺时针转动,丝杠17带动滑块4沿着两个圆柱杆2向后滑动,滑块4经后侧的两个压簧5带动矩形框3向后移动,矩形框3带动第二齿条31向后移动,第二齿条31前侧的齿牙带动前侧的第二齿轮30正向转动,前侧的第二齿条31通过螺杆27带动前侧的螺块28向左滑动,前侧的螺块28经两个连杆29推动前侧的腿板16下端向左摆动,由于腿板16为l形,故左侧的腿板16上端带动患者左大腿向上摆动,患者左腿的膝关节逐渐弯曲,患者右腿则保持微曲的状态;矩形框3向后移动时将带动多个l型杆13向后移动,当后侧的两个l型杆13移动至后侧的转轴10上方时,l型杆13不能继续向后移动,即矩形框3不能继续向后移动,此时患者左腿的膝关节弯曲至90
°
,滑块4左侧的第一齿条20与左侧的第一齿轮19啮合,医护人员需要继续转动手轮18,滑块4继续向后滑动并压缩后侧的两个压簧5,前侧的两个压簧5逐渐恢复原长,滑块4带动两个第一齿条20向后移动,左侧的第一齿条20通过第一齿轮19带动左侧的第一摆杆7向上摆动,左侧的第一摆杆7通过第二摆杆8带动背板9绕后侧的转轴10向上摆动,背板9带动前侧的转轴10离开前侧的凹槽6,背板9带动患者身体向后翻动;右侧的第二摆杆8和第一摆杆7随背板9向上摆动,右侧的第二摆杆8向上摆动时将带动长轴25转动,长轴25通过一对锥齿轮26带动短轴21转动,短轴21带动圆盘22转动,圆盘22带动两个弧形槽23转动,两个位于弧形槽23内的插柱24开始朝相背方向移动,两个插柱24带动两个推块14朝相背方向滑动,推块14开始经推杆15推动其对应侧的l型板11下端,l型板11上端则带动u型板12向上摆动,u型板12带动患者手臂向上摆动;当背板9摆动至于箱体1上端面垂直时,患者身体姿势变为右侧卧位,患者的左腿和左臂均摆动至后侧的软垫33上,当患者需要再次更换体位时,医护人员可逆时针转动手轮18,手轮18带动丝杠17逆时针转动,丝杠17带动滑块4向前滑动,后侧的两个压簧5逐渐伸长,前侧的两个压簧5逐渐被压缩,此时矩形框3不随滑块4滑动而移动;滑块4向前移动时带动左侧的第一齿条20向前移动,左侧的第一齿条20通过第一齿轮19带动左侧的第一摆杆7向下变动,左侧的第一摆杆7通过第一摆杆7带动背板9绕后侧的转轴10向前摆动,医护人员可嘱咐患者将背部与背板9贴合,右侧的第二摆杆8随背板9向下摆动,右侧的第二摆杆8带动长轴25反向转动,长轴25经一对锥齿轮26带动短轴21转动,短轴21通过圆盘22和插柱24带动两个推块14朝相对方向摆动,推块14经推杆15拉动其对应侧的l型板11摆动,l型板11通过u型板12带动患者手臂摆动;当前侧的转轴10进入前侧的凹槽6时,背板9摆动至于箱体1上端面平行,患者身体变为仰卧状态,挡板32带动患者左腿摆动至初始位置,u型板12带动患者手臂摆动至水平状态,此时患者左腿依然处于90
°
弯曲状态,前侧的第二齿轮30与第二齿条31前侧的齿牙啮
合,左侧的第一齿轮19与第一齿条20脱离啮合,医护人员继续逆时针转动手轮18,滑块4将通过前侧的两个压簧5带动矩形框3向前移动,矩形框3通过第二齿条31带动前侧的第二齿轮30方向转动,前侧的第二齿轮30通过螺杆27带动前侧的螺块28向右移动,前侧的螺块28通过两个连杆29带动前侧的腿板16向下摆动,前侧的腿板16带动患者左腿摆动至初始状态;矩形框3向前移动时将带动多个l型杆13向前移动,后侧的两个l型杆13从后侧的转轴10上方离开,当医护人员继续逆时针转动手轮18时,可使患者身体由仰卧状态变为左侧卧状态,不仅可以使患者身体处于良肢位,而且可通过体位的更换防止患者身体产生压疮。
[0027]
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操作方便,实用性强,设置的背板和转轴,可带动患者身体向前或向后翻动,便于医护人员帮助患者更换良肢位,有效避免患者身体产生压疮,设置的l型板和u型板,可带动患者手臂摆动至与背板垂直,从而活动患者的肩部关节,且u型板与l型板为转动连接关系,患者手臂在u型板上可在水平方向活动,防止患者手臂因长时间静止而产生不适,设置的腿板,可在翻身前带动患者一侧的膝关节弯曲,从而活动患者的膝关节和髋关节,抑制肌肉痉挛,有助于患肢的康复,且医护人员只需通过丝杠来控制滑块前后滑动,即可完成患者良肢位的更换,减小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0028]
可见,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垫,可以有效解决医护人员为脑卒中患者更换良肢位时费时费力的问题,此结构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减小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