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应力位拍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99940发布日期:2022-07-09 19:20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膝关节应力位拍片装置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膝关节应力位拍片装置。


背景技术:

2.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当患者罹患膝关节病,在手术过程中,通常需要对患者膝关节的关节位进行拍片以便医生进行病理分析。
3.目前,进行膝关节应力拍片通常需要第二个人帮助患者,具体而言,使用一个方型木条工具,对准患者的膝关节处用力压住,另外一只手抓住患者脚踝处用力拉,形成两个相反方向的力,使膝关节内翻和外翻,协助患者完成拍片。这样做的目的是观察膝关节开口的大小,帮助临床判断膝关节受损情况,以便对符合做单膝或者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做手术前的测量。然而,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第一、辅助的人也要受到辐射;第二、由于是人工施力,会导致膝关节移动和图像不合格;第三、不同的人使用的力度不一样,导致患者膝关节开口没有达到最大水平,影响测量准确度。
4.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膝关节应力位拍片装置,其通过分别转动第一调节螺杆、第二调节螺杆对第一推块、第二推块进行前后移动,使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的内侧端分别朝向外侧端转动,进而分别实现应力测试位前、后角度的调整以适应膝关节前后不同角度,并且,其能适用不同小腿、大腿宽度,同时利用限位夹板调整高度起到很好地夹紧作用,还可依需调整适应使用者的膝关节洞,其结构简单、易于生产。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膝关节应力位拍片装置,包括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以及分别连接于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的调整机构,并且,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调整机构设置于基台上,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分别设置于调整机构的前后两端,并且,所述调整机构的下端分别前后设置有第一推块、第二推块,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的外侧端枢接于基台上,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的内侧端枢接于第一推块,以及,所述第二夹持机构的外侧端枢接于基台上,所述第二夹持机构的内侧端枢接于第二推块,其中,所述第一推块连接于第一调节螺杆,所述第二推块连接于第二调节螺杆,使得:转动所述第一调节螺杆,所述第一调节螺杆带动第一推块进行前/后移动,同时,所述第一推块带动第一夹持机构的内侧端围绕第一夹持机构的外侧端转动;以及,转动所述第二调节螺杆,所述第二调节螺杆带动第二推块进行前/后移动,同时,所述第二推块带动第二夹持机构的内侧端围绕第二夹持机构的外侧端转动;
而且,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的上端设置有可升/降调节的第一限位夹板,所述第二夹持机构的上端设置有可升/降调节的第二限位夹板,所述第一夹持机构下端的左右两对侧分别设有可向对侧移动靠近或者背向移动远离的第一可活动夹板,所述第二夹持机构下端的左右两对侧分别设有可向对侧移动靠近或者背向移动远离的第二可活动夹板,所述调整机构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有均可行左/右移动调节的第一夹紧板、第二夹紧板,所述第一夹紧板、第二夹紧板之间形成有应力测试位。如此,分别通过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的内侧端分别朝向外侧端转动,进而分别实现应力测试位前、后角度的调整,以适应膝关节前后位置不同角度,并且,其能适用不同小腿、大腿宽度,同时利用限位夹板调整高度起到很好地夹紧作用,还可依需调整适应使用者的膝关节洞,从而,其能够适应不同的使用者。
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限位夹板连接有第一丝杆,使得:通过转动第一丝杆带动第一限位夹板进行升/降运动,以及,所述第二限位夹板连接有第二丝杆,使得:通过转动第二丝杆带动第二限位夹板进行升/降运动。分别通过第一限位夹板、第二限位夹板对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进行调节以分别夹紧使用者的小腿、大腿。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夹持机构上还设置有第三调节螺杆,左、右两对侧的第一可活动夹板分别连接于第三调节螺杆上,使得:通过转动第三调节螺杆,左、右两对侧的第一可活动夹板分别向对侧移动靠近或者背向移动远离,进而对左、右两对侧的第一可活动夹板进行宽度调整,使其适应使用者的小腿宽度。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夹持机构还包括有第四调节螺杆,左、右两对侧的第二可活动夹板分别连接于第四调节螺杆上,使得:通过转动第四调节螺杆,左、右两对侧的第二可活动夹板分别向对侧移动靠近或者背向移动远离,进而对左、右两对侧的第二可活动夹板进行宽度调整,使其适应使用者的大腿宽度。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夹紧板的外侧连接有第五调节螺杆,使得:通过转动所述第五调节螺杆,所述第一夹紧板进行左/右移动,以及,所述第二夹紧板的外侧连接有第六调节螺杆,使得:通过转动所述第六调节螺杆,所述第二夹紧板分别进行左/右移动。通过第五调节螺杆、第六调节螺杆分别对第一夹紧板、第二夹紧板的左右位置进行调整使其适应使用者膝关节洞左右两侧的应力。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整机构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夹紧板、第二夹紧板分别可活动连接于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上,以便使用者调节第一夹紧板、第二夹紧板的位置。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为龙门架结构,以及,所述第一夹紧板、第二夹紧板的外侧分别连接有活动板,位于第一夹紧板、第二夹紧板外侧的活动板分别装设于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内,位于第一夹紧板、第二夹紧板外侧的活动板分别连接于第七调节螺杆、第八调节螺杆,使得:通过分别转动第七调节螺杆、第八调节螺杆,位于第一夹紧板、第二夹紧板外侧的活动板分别在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内进行升/降活动,并且,位于第一夹紧板、第二夹紧板外侧的活动板分别带动第一夹紧板、第二夹紧板进行升/降运动,以调整第一夹紧板、第二夹紧板的上下位置,以适应使用者膝关节的位置。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调节螺杆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调节螺杆
通过第一换向模组连接于第一驱动丝杆,第一驱动丝杆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推块的下端通过第一滑块的内螺纹孔套接于第一驱动丝杆;当第一调节螺杆转动时,第一驱动丝杆转动,所述第一滑块沿第一驱动丝杆前/后移动;以及,所述第二调节螺杆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调节螺杆通过第二换向模组连接于第二驱动丝杆,第二驱动丝杆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推块的下端通过第二滑块的内螺纹孔套接于第二驱动丝杆;当第二调节螺杆转动时,第二驱动丝杆转动,所述第二滑块沿第二驱动丝杆前/后移动。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台上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滑槽,所述第一滑块的左端和/或右端被限位于其滑槽内,并且,所述第一滑块沿第一滑轨可前后移动,以及,所述基台上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滑槽,所述第二滑块的左端和/或右端被限位于其滑槽内,并且,所述第二滑块沿第二滑轨可前后移动,保证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分别沿其滑槽进行限位移动。
1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膝关节应力位拍片装置设置有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以及分别连接于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的调整机构,其中,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的内侧端分别枢接于调整机构的第一推块、第二推块,并且,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的外侧端分别枢接于基台,以及,第一推块连接于第一调节螺杆,第二推块连接于第二调节螺杆,通过分别转动第一调节螺杆、第二调节螺杆对第一推块、第二推块进行前后移动,进而使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的内侧端分别朝向外侧端转动,进而分别实现应力测试位前、后角度的调整,以适应膝关节前后位置不同角度;而且,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的上端分别设置有可升/降调节的第一限位夹板、第二限位夹板,第一夹持机构下端的左右两对侧分别设有可向对侧移动靠近或者背向移动远离的第一可活动夹板,第二夹持机构下端的左右两对侧分别设有可向对侧移动靠近或者背向移动远离的第二可活动夹板,以及,调整机构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有均可行左/右移动调节的第一夹紧板、第二夹紧板,所述第一夹紧板、第二夹紧板之间形成有应力测试位,如此,分别通过第一可活动夹板、第二可活动夹板能适用不同小腿、大腿宽度,同时利用第一限位夹板、第二限位夹板调整高度起到很好地夹紧作用,还可依需调整第一夹紧板、第二夹紧板适应使用者的膝关节洞,从而,其能够适应不同的使用者。
16.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第一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第二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的立体图;图4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调整机构的立体图;附图标识说明:10、第一夹持机构11、第一固定轴
12、第二固定轴13、第三调节螺杆14、第一可活动夹板15、第一连接板16、第一限位夹板17、第一丝杆20、第二夹持机构21、第三固定轴22、第四固定轴23、第四调节螺杆24、第二可活动夹板25、第二连接板26、第二限位夹板27、第二丝杆30、调整机构31、第一推块311、第一调节螺杆312、第一换向模组313、第一驱动丝杆314、第一滑块315、第一滑轨32、第二推块321、第二调节螺杆322、第二换向模组323、第二驱动丝杆324、第二滑块325、第二滑轨33、第一夹紧板331、第五调节螺杆34、第二夹紧板341、第六调节螺杆35、第一固定架36、第二固定架37、活动板371、第七调节螺杆372、第八调节螺杆40、基台41、第一固定块42、第二固定块a、应力测试位。
具体实施方式
18.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19.一种膝关节应力位拍片装置,包括第一夹持机构10、第二夹持机构20以及分别连接于第一夹持机构10、第二夹持机构20的调整机构30。图1及图2所示,其分别显示了膝关节应力位拍片装置的第一立体图、第二立体图。所述第一夹持机构10、第二夹持机构20、调整机构30设置于基台40上,所述第一夹持机构10、第二夹持机构20分别设置于调整机构30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一夹持机构10对应小腿位置,而第二夹持机构20对应大腿位置。膝关节应力位拍片装置通过调整机构30分别对第一夹持机构10、第二夹持机构20进行角度调节,以调整膝关节应力位前后位置的不同角度。
20.参照图2所示,所述调整机构30的下端分别前后设置有第一推块31、第二推块32,其中,所述第一夹持机构10的外侧端枢接于基台40上,所述第一夹持机构10的内侧端枢接于第一推块31,以及,所述第二夹持机构20的外侧端枢接于基台40上,所述第二夹持机构20的内侧端枢接于第二推块32。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机构10的前端下方设置有第一固定轴11,所述第一固定轴11枢接于基台40的前端,所述第一夹持机构10的后端
下端设置有第二固定轴12,所述第二固定轴12枢接于第一推块31。另外,所述第二夹持机构20的前端下方设置有第三固定轴21,所述第三固定轴21枢接于第二推块32,以及,所述第二夹持机构20的后端下端设置有第四固定轴22,所述第四固定轴22的两端分别枢接于基台40的后端。其中,所述第一推块31连接于第一调节螺杆311,所述第二推块32连接于第二调节螺杆321,使得:转动所述第一调节螺杆311,所述第一调节螺杆311带动第一推块31进行前/后移动,同时,所述第一推块31带动第一夹持机构10的内侧端围绕第一夹持机构10的外侧端转动(也指绕第一固定轴11所在直线转动),以调整第一夹持机构10相对基台40的角度;以及,转动所述第二调节螺杆321,所述第二调节螺杆321带动第二推块32进行前/后移动,同时,所述第二推块32带动第二夹持机构20的内侧端围绕第二夹持机构20的外侧端转动(也指绕第四固定轴22所在直线转动),以调整第二夹持机构20相对基台40的角度。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调节螺杆311、第二调节螺杆321均是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而第一推块31、第二推块32均是沿前/后移动,其是通过第一换向模组312、第二换向模组322来获得换向后的旋转动力,具体而言:所述第一调节螺杆311通过第一换向模组312连接于第一驱动丝杆313,第一驱动丝杆313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推块31的下端通过第一滑块314的内螺纹孔套接于第一驱动丝杆313,因此,当第一调节螺杆311转动时,第一驱动丝杆313转动,所述第一滑块314沿第一驱动丝杆313前/后移动,优选地,在基台40上设置有第一滑轨315,所述第一滑轨315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滑槽,所述第一滑块314的左端和/或右端被限位于其滑槽内,并且,所述第一滑块314沿第一滑轨315可前后移动。
21.同样地,所述第二调节螺杆321通过第二换向模组322连接于第二驱动丝杆323,第二驱动丝杆323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推块32的下端通过第二滑块324的内螺纹孔套接于第二驱动丝杆323,因此,当第二调节螺杆321转动时,第二驱动丝杆323转动,所述第二滑块324沿第二驱动丝杆323前/后移动,优选地,在基台40上设置有第二滑轨325,所述第二滑轨325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滑槽,所述第二滑块324的左端和/或右端被限位于其滑槽内,并且,所述第二滑块324沿第二滑轨325可前后移动。
22.图3所示,其显示了第一夹持机构10、第二夹持机构20的立体图。所述第一夹持机构10与第二夹持机构20分别设置于基台40的前、后两端。参照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台40的前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块41,所述基台40的后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固定块42。其中,所述第一夹持机构10的前端下方设置有第一固定轴11,所述第一固定轴11的两端分别枢接于基台40前端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块41,以及,所述第一夹持机构10的后端下端设置有第二固定轴12,所述第二固定轴12枢接于第一推块31。所述第一推块31连接于第一调节螺杆311。在第一夹持机构10中,通过基台40前端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块41分别对第一固定轴11进行限位,进而对第一夹持机构10的前端进行限位,同时,第二固定轴12枢接于第一推块31,通过转动第一调节螺杆311能够对第一推块31进行前后位置调整,进而对第一夹持机构10的后端进行上/下位置调节,保证第一夹持机构10的后端能够围绕第一固定轴11进行转动,进行膝关节应力位拍片装置前端的角度调节。
23.参照图3所述,所述第一夹持机构10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夹板16,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夹板16连接于第一丝杆17,使得:通过转动第一丝杆17带动第一限位夹板16进行升/降运动,以调整第一限位夹板16的高度。以及,所述第一夹持机构10下端的左右两对侧分别
设有第一可活动夹板14,以及,所述第一夹持机构10上还设置有第三调节螺杆13,左、右两对侧的第一可活动夹板14分别连接于第三调节螺杆13上,使得:通过转动第三调节螺杆13,左、右两对侧的第一可活动夹板14分别向对侧移动。在实际设计制作时,可以将第三调节螺杆13设计成左、右两段不同螺旋方向的外螺纹,同时左、右两对侧的第一可活动夹板14的内螺纹孔与相应左、右两段的外螺纹相匹配,如此,在转动第三调节螺杆13时,左、右两对侧的第一可活动夹板14沿左/右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且同步的,即:相向或背向移动。
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调节螺杆13位于第一固定轴11与第二固定轴12之间,并且,左、右两对侧的第一可活动夹板14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5,第一连接板15的下端分别贯穿于第一固定轴11、第三调节螺杆13、第二固定轴12,如此,通过转动第三调节螺杆13,第一连接板15分别带动第一可活动夹板14向对侧进行移动,进而调整左、右两对侧的第一可活动夹板14之间的宽度。
25.另外,参照图2所示,所述第二夹持机构20的前端下方设置有第三固定轴21,所述第三固定轴21枢接于第二推块32,以及,所述第二夹持机构20的后端下端设置有第四固定轴22,所述第四固定轴22的两端分别枢接于基台40后端左、右两侧的第二固定块42。所述第二推块32连接于第二调节螺杆321。在第二夹持机构20中,通过基台40后端左、右两侧的第二固定块42分别对第四固定轴22进行限位,进而对第二夹持机构20的后端进行限位,同时,第三固定轴21枢接于第二推块32,通过转动第二调节螺杆321能够对第二推块32进行前后位置调整,进而对第二夹持机构20的前端进行上/下位置调节,保证第二夹持机构20的前端能够围绕第四固定轴22进行转动,进行膝关节应力位拍片装置后端的角度调节。
26.参照图3所述,所述第二夹持机构20的上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夹板26,其中,所述第二限位夹板26连接于第二丝杆27,使得:通过转动第二丝杆27带动第二限位夹板26进行升/降运动,以调整第二限位夹板26的高度。以及,所述第二夹持机构20下端的左右两对侧分别设有第二可活动夹板24,以及,所述第二夹持机构20上还设置有第四调节螺杆23,左、右两对侧的第二可活动夹板24分别连接于第四调节螺杆23上,使得:通过转动第四调节螺杆23,左、右两对侧的第二可活动夹板24分别向对侧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调节螺杆23位于第三固定轴21与第四固定轴22之间,并且,左、右两对侧的第二可活动夹板24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板25,第二连接板25的下端分别贯穿于第三固定轴21、第四调节螺杆23、第四固定轴22,如此,通过转动第四调节螺杆23,第二连接板25分别带动第二可活动夹板24向对侧进行移动,进而调整左、右两对侧的第二可活动夹板24之间的宽度。
27.图4所示,其显示了调整机构30的立体图。所述调整机构30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有第一夹紧板33、第二夹紧板34,所述第一夹紧板33、第二夹紧板34之间形成有应力测试位a。在调整机构30中,第一夹紧板33、第二夹紧板34分别对左右两侧进行位置调节,以对膝关节洞的左右两侧分别进行左右位置调整。所述第一夹紧板33的外侧连接有第五调节螺杆331,使得:通过转动所述第五调节螺杆331,所述第一夹紧板33进行左/右移动。以及,所述第二夹紧板34的外侧连接有第六调节螺杆341,使得:通过转动所述第六调节螺杆341,所述第二夹紧板34分别进行左/右移动。
28.所述调整机构3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架35、第二固定架36,所述第一夹紧板33、第二夹紧板34分别可活动连接于第一固定架35、第二固定架36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架35、第二固定架36为龙门架结构,所述第一固定架35、第二固定架36的
下端分别固定于基台40中部的左右两侧。以及,所述第一夹紧板33、第二夹紧板34的外侧分别连接有活动板37,位于第一夹紧板33、第二夹紧板34外侧的活动板37分别装设于第一固定架35、第二固定架36内,位于第一夹紧板33、第二夹紧板34外侧的活动板37分别连接于第七调节螺杆371、第八调节螺杆372,使得:通过分别转动第七调节螺杆371、第八调节螺杆372,位于第一夹紧板33、第二夹紧板34外侧的活动板37分别在第一固定架35、第二固定架36内进行升/降活动,并且,位于第一夹紧板33、第二夹紧板34外侧的活动板37分别带动第一夹紧板33、第二夹紧板34进行升/降运动,进而调整第一夹紧板33、第二夹紧板34的高度,以适应膝盖的高度。
29.本发明的设计重点在于,主要是膝关节应力位拍片装置设置有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以及分别连接于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的调整机构,其中,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的内侧端分别枢接于调整机构的第一推块、第二推块,并且,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的外侧端分别枢接于基台,以及,第一推块连接于第一调节螺杆,第二推块连接于第二调节螺杆,通过分别转动第一调节螺杆、第二调节螺杆对第一推块、第二推块进行前后移动,进而使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的内侧端分别朝向外侧端转动,进而分别实现应力测试位前、后角度的调整,以适应膝关节前后位置不同角度;而且,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的上端分别设置有可升/降调节的第一限位夹板、第二限位夹板,第一夹持机构下端的左右两对侧分别设有可向对侧移动靠近或者背向移动远离的第一可活动夹板,第二夹持机构下端的左右两对侧分别设有可向对侧移动靠近或者背向移动远离的第二可活动夹板,以及,调整机构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有均可行左/右移动调节的第一夹紧板、第二夹紧板,所述第一夹紧板、第二夹紧板之间形成有应力测试位,如此,分别通过第一可活动夹板、第二可活动夹板能适用不同小腿、大腿宽度,同时利用第一限位夹板、第二限位夹板调整高度起到很好地夹紧作用,还可依需调整第一夹紧板、第二夹紧板适应使用者的膝关节洞,从而,其能够适应不同的使用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