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野外作业环境的人员健康监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31073发布日期:2022-11-25 22:11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对野外作业环境的人员健康监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野外作业环境的人员健康 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野外作业是很多行业需要面对的作业环境,野外作业由于作业环境 恶劣、通信信号较差,所以,野外作业人员的安全保证是非常重要的。
3.由于野外环境中的网络信号较差,所以很难对野外作业环境人员的健康进 行及时监测,处于野外作业环境的人员发生意外时不容易得到及时的救治,这 就需要一款产品来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对野外作业环境的人员健康监测设备,能够对 野外作业环境人员健康进行及时监测,使得处于野外作业环境的人员发生意外 时更容易得到及时的救治。具体方案如下:
5.本技术提供过了一种针对野外作业环境的人员健康监测设备,包括:
6.外壳,所述外壳为可开合结构;
7.可穿戴设备,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可穿戴设备用于从所述外 壳内取出并被穿戴在待监测人员身上,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相互通信连接的健 康监测器件和第一通信器件,所述健康监测器件用于进行健康监测;
8.控制设备,安装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控制设备包括第二通信器件和控制器, 所述第二通信器件能够与所述第一通信器件进行信号传输,所述控制器用于通 过所述第二通信器件接收所述健康监测器件监测到的健康信息,并根据接收到 的所述健康信息确定所述待监测人员的健康状况信息。
9.可选地,所述监测设备还包括:
10.通信设备,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外壳内,所述通讯设备用于进行数据传输。
11.可选地,所述监测设备还包括:
12.电池组件,安装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控制设备电连接,以 为所述控制设备供电;
13.所述可穿戴设备包含可穿戴主体和第一充电电池,所述第一充电电池为所 述可穿戴主体供电,所述电池组件用于在所述可穿戴设备安装在所述外壳内时 为所述第一充电电池充电,所述可穿戴主体包括所述健康监测器件和所述第一 通信器件。
14.可选地,所述通信设备包含通信主体和第二充电电池,所述第二充电电池 为所述通信主体供电,所述电池组件还用于在所述通信设备安装在所述外壳内 时为所述第二充电电池充电。
15.可选地,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池主体和充电板,所述电池主体与所述充电 板电连
接,所述电池主体通过所述充电板为所述第一充电电池、所述第二充电 电池充电。
16.可选地,所述健康监测设备还包括:
17.显示设备,安装在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显示设备 用于将从所述控制器接收到的健康状况信息进行显示。
18.可选地,所述显示设备为led显示器、lcd显示器、oled显示器中的任 意一种。
19.可选地,所述外壳内安装有安装胶圈,所述安装胶圈被配置为:将所述可 穿戴设备可拆卸地塞入所述胶圈内。
20.可选地,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一层或者多层结构部件,所述结构部件被配置 为安装功能设备,所述功能设备为所述可穿戴设备、所述控制设备、所述通信 设备、所述电池组件中的至少一种。
21.可选地,所述外壳内还设有设备充电器,所述设备充电器与所述电池主体 电性连接,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上设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口与所述设备充电器电 性连接。
22.可选地,所述健康监测器件包括多个,且各所述健康监测器件呈阵列分布, 相邻两个所述健康监测器件之间通过柔性结构连接。
2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针对野外作业环境的人员健康监测设备在使用时,可 以将可穿戴设备从外壳内拆卸下来并穿戴在待监测的野外作业人员身上,可穿 戴设备的监测器件可以进行健康监测,并通过可穿戴设备的第一通信器件与控 制设备的第二通信器件电连接,健康监测器件监测到的健康信息发送给控制设 备后,可以使得位于控制设备端的人员及时获知野外作业人员的作业情况,其 中,位于控制设备端的人员可以是医护人员、监控人员等,这些人员可以及时 或者野外作业人员的健康情况,从而对野外作业环境人员的健康进行及时监测, 使得处于野外作业环境的人员发生意外时更容易得到及时的救治。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种针对野外作业环境的人员健康监测设备的整体结构 示意图;
25.图2为图1所示的种针对野外作业环境的人员健康监测设备的分解图。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
26.图中标号分别为:
27.10、外壳;11、结构部件;20、可穿戴设备;21、健康监测器件;30、控 制设备;40、通信设备;51、电池主体;52、充电板;60、显示设备;70、安 装胶圈;71、卡扣;80、设备充电器;90、充电口。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 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 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 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 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 此,限定有“第一”、“第
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 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 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 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 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 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 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
ꢀ“
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 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 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 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上”、“底”、
ꢀ“
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若有的话)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 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 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 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2.为了对野外作业环境人员健康进行及时监测,使得处于野外作业环境的人 员发生意外时更容易得到及时的救治,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针对野外作业环境的 人员健康监测设备。
33.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针对野外作业环境的人员健康监测设备包括: 外壳10、可穿戴设备20和控制设备30。
34.所述外壳10为可开合结构。可穿戴设备20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外壳10内, 所述可穿戴设备20用于从所述外壳10内取出并被穿戴在待监测人员身上,所 述可穿戴设备20包括相互通信连接的健康监测器件21和第一通信器件,所述 健康监测器件21用于进行健康监测。控制设备30安装在所述外壳10内,所述 控制设备30包括第二通信器件和控制器,所述第二通信器件能够与所述第一通 信器件进行信号传输,所述控制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通信器件接收所述健康监 测器件21监测到的健康信息,并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健康信息确定所述待监测人 员的健康状况信息。
35.上述外壳10可以为可开合的箱体结构。具体的,外壳10可以包括相互盖 合的上壳体、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可拆卸连接。具体的,上壳体与下壳体 可以一侧铰接,另一侧卡接或其他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外壳10整体可以呈 立方体形,也可以为其他能够容纳物体的形状。
36.本技术实施例中,外壳10可以为三防材质的壳体,即具有防霉菌、防潮湿、 防盐雾等的功能。上壳体与下壳体的连接位置处可以设置有密封圈等密封部件, 提高壳体的密封性。
37.可穿戴设备20可以通过卡设、螺接、磁吸固定等的可拆卸方式安装在外壳 10内。上述健康监测器件21可以包括:心率监测器、血压监测器、体温监测器 中的至少一种,也还可以包括其他任意进行健康监测的器件。
38.第一通信器件可以是卫星发射器件或者其他在野外能够发送信号的器件。
39.上述第二通信器件是能够在野外与第一通信器件进行信号传输的器件。例 如,第
二通信器件也为卫星发射器件。
40.上述控制器可以是处理器、微型计算机等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器件。
41.控制设备30可以固定在外壳10内,也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外壳10内。
4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针对野外作业环境的人员健康监测设备在使用时,可 以将可穿戴设备20从外壳10内拆卸下来并穿戴在待监测的野外作业人员身上, 可穿戴设备20的监测器件可以进行健康监测,并通过可穿戴设备20的第一通 信器件与控制设备30的第二通信器件电连接,健康监测器件21监测到的健康 信息发送给控制器后,可以使得位于控制设备30端的人员及时获知野外作业人 员的作业情况,其中,位于控制设备30端的人员可以是医护人员、监控人员等, 这些人员可以及时或者野外作业人员的健康情况,从而对野外作业环境人员的 健康进行及时监测,使得处于野外作业环境的人员发生意外时更容易得到及时 的救治。
4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监测设备还可以包括:通信设备40,通信设备40 可拆卸地安装在外壳10内,通讯设备用于进行数据传输。
44.通信设备40可以是卫星电话或者其他能够在野外进行数据传输的设备。
45.通信设备40可以包括多个,这样,野外作业人员和位于控制设备30端的 人员可以分别使用不同的通信设备40进行数据传输,以使得野外作业人员能够 及时将自己的健康状况报告给控制设备30端的人员。
4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监测设备还可以包括:电池组件,电池组件安装 在所述外壳10内,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控制设备30电连接,以为所述控制设 备30供电。
47.通过上述电池组件为控制设备30供电,可以使得健康监测设备的实用性更 强。
4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穿戴设备20包含可穿戴主体和第一充电电池, 第一充电电池为可穿戴主体供电,电池组件用于在可穿戴设备20安装在外壳10 内时为第一充电电池充电,可穿戴主体包括上述健康监测器件21和所述第一通 信器件。
49.上述第一充电电池可以为蓄电池、锂电池或者铅酸电池,也可以为其他可 充电电池。本实施方式当可穿戴设备20安装在外壳10内时,电池组件可以为 第一充电电池充电,这样,可以很方便第为可穿戴设备20充电。
5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40包含通信主体和第二充电电池,所述 第二充电电池为所述通信主体供电,所述电池组件还用于在所述通信设备40安 装在所述外壳10内时为所述第二充电电池充电。本实施方式以很方便第为通信 设备40充电。
5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池主体51和充电板52,所述电池 主体51与所述充电板52电连接,所述电池主体51通过所述充电板52为所述 第一充电电池、所述第二充电电池充电。
52.上述充电板52可以为pcb板,也可以是其他能够控制充电的电路板。
53.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健康监测设备还可以包括:显示设备60,显示 设备60安装在所述外壳10内,并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显示设备60用 于将从所述控制器接收到的健康状况信息进行显示。
54.所述显示设备60可以为led显示器、lcd显示器、oled显示器中的任 意一种但不限于此。
55.显示设备可以通过与结构部件11螺纹连接、卡接、超声波焊接或灌胶粘接 等方式
与外壳10连接。
56.显示设备60可以安装在上壳体或者下壳体内,并朝向上壳体或下壳体的外 侧,以便于将外壳10打开后能够方便地查看到显示设备60。
57.通过设置显示设备60可以使监测设备端的人员及时、清楚、准确地获知野 外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
5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健康监测设备还可以包括:提示器,提示器安装 在所述外壳10内,并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显示设备60用于在所述控 制器检测到所述健康状况信息存在异常时,发出提示信息。以使得监测设备端 的人员及时获知野外作业人员处于危险状况。
5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10内安装有安装胶圈70,所述安装胶圈70 被配置为:将所述可穿戴设备20可拆卸地塞入所述胶圈内。安装胶圈70的形 状可以与可穿戴设备20的形状相匹配,以使得可穿戴设备20能够塞入该胶圈 内。这样,基于胶圈良好的缓冲性能,可以使得可穿戴设备20在外壳10内被 胶圈更好地保护而不容易受损。
6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10内设置有一层或者多层结构部件,所述结 构部件被配置为安装功能设备,所述功能设备为所述可穿戴设备20、所述控制 设备30、所述通信设备40、所述电池组件中的至少一种。当包括多层结构部件 时,可以安装更多的功能设备,使得监测设备的功能更多、结构更合理、紧凑, 各部件的安装更方便。
6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10内还设有设备充电器80,所述设备充电器 80与所述电池主体51电性连接,所述外壳10的外表面上设有充电口90,所述 充电口90与所述设备充电器80电性连接,以便于进行充电。
6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健康监测器件21包括多个,且各所述健康监测器 件21呈阵列分布,相邻两个所述健康监测器件21之间通过柔性结构连接。这 样,在柔性结构的弹性作用下,健康监测器件21由于能够通过弹性变形而与作 业人员贴合,所以更便于佩戴在作业人员身上。
63.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胶圈与所述健康监测器件21的数量对应, 各所述健康监测器件21一一对应安装在各安装胶圈内。
64.可选地,安装胶圈的周缘设有向安装胶圈一侧延伸的卡扣71,所述健康监 测器件21安装在所述安装胶圈内且被所述卡扣71卡接,从而使得所述健康监 测器件21被所述卡扣71卡住。
65.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 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申 请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 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 请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技术的宗旨,也 应属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66.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 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 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