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科取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00792发布日期:2022-07-09 19:41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取环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妇科取环设备。


背景技术:

2.妇科是医疗机构的一个诊疗科目,节育环放入子宫腔后,能够干扰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从而达到避孕的效果,妇女在进入绝经期后需将节育环取出,因此,需要用到取环钳进行手术操作,现有的取环钳由于夹取力度不强,无法保证节育环在取出过程中不会掉落等情况。
3.申请专利号为cn201921344038.5一种妇科取环钳,包括有取环钳本体,取环钳本体的上方设置有衔接板,衔接板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杆块,固定杆块的下表面与取环钳本体相熔接,固定杆块的一侧设置有旋钮,衔接板的上表面一体成型有限位块,限位块的内部开设有孔槽,旋钮共设置有两个,妇科取环钳在进行妇科取环手术之前,可用手转动取环钳本体上方两侧固定杆上的旋钮,使得整个拉簧顺着本身的旋向扭转,该妇科取环钳能够对取环钳家里进行调节,然而该妇科取环钳不能够保证节育环在取出过程中不会晃动,进而对人体造成伤害。
4.因此,现研发一种能够防止节育环在取出过程中进行晃动的妇科取环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妇科取环钳不能够保证节育环在取出过程中不会晃动,进而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节育环在取出过程中进行晃动的妇科取环设备。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妇科取环设备,包括有外框、取环器、手握部、滑杆、夹料部、取环机构和限位机构,外框内设置有取环机构,取环机构的部件上设置有滑杆,滑杆中部转动式设置有两个取环器,取环器右侧均设置有手握部,取环器左侧均设置有夹料部,夹料部左侧设置有限位机构。
7.进一步的,取环机构包括有第一扭簧、第一滑轨、第一弹簧和第一滑套,两个取环器和滑杆之间均设有第一扭簧,第一扭簧绕卷在滑杆表面,外框上下两侧内壁均设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上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套,第一滑套和滑杆连接,第一滑套左侧与第一滑轨左部内侧之间均设有第一弹簧。
8.进一步的,限位机构包括有第二滑套、弹性绳和第二弹簧,夹料部左侧均滑动式设置有第二滑套,两个第二滑套右部外侧之间设置有两个弹性绳,两个第二滑套右部外侧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均绕卷在弹性绳表面。
9.进一步的,还包括消毒机构,消毒机构包括有活塞杆、消毒器、进液管、喷洒管道、第三弹簧、推杆、卡块、第四弹簧和第三滑套,外框内壁右侧设置有两个消毒器,消毒器右侧均滑动式设置有活塞杆,消毒器外侧均设置有进液管,进液管穿过外框,消毒器内侧均设置有喷洒管道,活塞杆右侧均设置有推杆,推杆内侧均滑动式设置有卡块,卡块外侧与推杆内
侧之间均设置有第四弹簧,消毒器上侧中部均设置有第三滑套,第三滑套上部与推杆滑动式连接,第三滑套左侧与推杆左侧之间均设置有第三弹簧。
10.进一步的,还包括夹紧机构,夹紧机构包括有第一拉绳、夹紧板和第五弹簧,手握部前后两侧内部均设置有第一拉绳,相邻两个第一拉绳之间均设置有夹紧板,夹紧板右侧与手握部右侧内壁之间均设置有第五弹簧。
11.进一步的,还包括检查机构,检查机构包括有固定杆、导向轮、旋转杆、导向杆、第二拉绳、内视镜、固定轴和第二扭簧,外框右侧上中部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前侧转动式设置有导向轮,导向轮前侧设置有旋转杆,外框左侧内部设置有固定轴,固定轴上转动式设置有内视镜,固定轴前侧与内视镜前侧之间设置有第二扭簧,内视镜右部下侧与导向轮中部之间设置有第二拉绳,外框内壁上侧设置有导向杆,第二拉绳穿过导向杆内部。
12.进一步的,还包括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有第二滑轨、第六弹簧、防护板和滑块,外框上下两侧前后对称均设置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左侧均滑动式设置有滑块,滑块右侧与外框右侧内部之间均设置有第六弹簧,第六弹簧绕卷在第二滑轨表面,相邻两个滑块之间均设置有防护板。
13.进一步的,手握部为环状。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通过向左侧移动滑杆,使得取环器进入病人体内,然后转动取环器,使得夹料部能够将节育环进行夹取,接着弹性绳能够对取出的节育环进行限位,防止其进行晃动。
15.2、本发明通过向右侧拉动取环器,使得卡块向右侧移动,进而使得活塞杆向右侧移动,接着将消毒液从喷洒管道喷洒出对节育环进行消毒;医护人员将手指放在手握部与夹紧板之间,进而对手指进行夹紧,防止使用设备时滑落。
16.3、本发明通过转动旋转杆,使得第二拉绳被拉伸,进而使得内视镜进行转动,然后医护人员能够对病人体内进行观察;通过向右侧推动防护板,能够防止整个设备进入体内,对人体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的取环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的限位机构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的限位机构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的消毒机构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的消毒机构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发明的消毒机构的第三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发明的消毒机构的第四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本发明的夹紧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1为本发明的检查机构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2为本发明的检查机构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3为本发明的防护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外框,2:取环器,3:手握部,31:滑杆,32:夹料部,4:取环机构,41:第一扭簧,42:第一滑轨,43:第一弹簧,44:第一滑套,5:限位机构,51:第二滑套,52:弹性绳,53:第二弹簧,6:消毒机构,61:活塞杆,62:消毒器,63:进液管,64:喷洒管道,65:第三弹簧,66:推杆,67:卡块,68:第四弹簧,69:第三滑套,7:夹紧机构,71:第一拉绳,72:夹紧板,73:第五弹簧,8:检查机构,81:固定杆,82:导向轮,83:旋转杆,84:导向杆,85:第二拉绳,86:内视镜,87:固定轴,88:第二扭簧,9:防护机构,91:第二滑轨,92:第六弹簧,93:防护板,94: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32.实施例1一种妇科取环设备,如图1-5所示,包括有外框1、取环器2、手握部3、滑杆31、夹料部32、取环机构4和限位机构5,外框1能够用来保护装置不受污染,外框1内连接有取环机构4,取环机构4能够便于医护人员将节育环取出,取环机构4的部件上连接有滑杆31,滑杆31中部转动式连接有两个取环器2,取环器2能够便于医护人员将节育环取出,取环器2右侧均设有手握部3,由于手握部3为环状,能够便于医护人员抓取,手握部3便于人们对取环器2进行操作,取环器2左侧均设有夹料部32,夹料部32能够用来夹取节育环,夹料部32左侧设有限位机构5,限位机构5能够对取出的节育环进行限位,防止节育环在取出过程中晃动。
33.如图3和图2所示,取环机构4包括有第一扭簧41、第一滑轨42、第一弹簧43和第一滑套44,两个取环器2和滑杆31之间均设有第一扭簧41,第一扭簧41绕卷在滑杆31表面,第一扭簧41能够使得取环器2转动复位,外框1上下两侧内壁均设有第一滑轨42,第一滑轨42上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套44,第一滑轨42能够对第一滑套44起到导向作用,第一滑套44和滑杆31连接,第一滑套44左侧与第一滑轨42左部内侧之间均设有第一弹簧43,第一弹簧43能够使得第一滑套44滑动复位。
34.如图4、图5和图1所示,限位机构5包括有第二滑套51、弹性绳52和第二弹簧53,夹料部32左侧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套51,两个第二滑套51右部外侧之间设有两个弹性绳52,弹性绳52能够对夹取出来的节育环进行固定,两个第二滑套51右部外侧之间设有两个第二弹簧53,第二弹簧53能够使得第二滑套51移动复位,第二弹簧53均绕卷在弹性绳52表面。
35.当医护人员需要将病人体内的节育环取出时,可用本设备实现,首先医护人员将设备伸入病人体内,设备外框1左侧的斜面能够使得设备顺利进入病人体内,当设备伸入病人体内后,医护人员用手指抓住手握部3,向左侧推动取环器2,取环器2向左侧移动带动滑杆31向左侧滑动,进而使得第一滑套44在第一滑轨42上向左侧滑动,此时第一弹簧43被压缩,然后向内侧移动手握部3,手握部3向内侧移动带动取环器2右部向内侧转动,此时第一扭簧41被扭转,然后使得两个夹料部32分离,夹料部32向外侧移动使得第二滑套51向外侧滑动,此时弹性绳52和第二弹簧53被拉伸,接着对病人体内的节育环进行夹取,取到后,松开手握部3,此时在第一扭簧41作用下,带动取环器2反向转动复位,同时带动手握部3向外侧摆动打开,然后使得夹料部32反向摆动复位,对节育环进行夹紧,第二滑套51在第二弹簧53作用下向内侧滑动复位,弹性绳52能够对节育环进行限位,防止在取出过程中晃动,接着
第一滑套44在第一弹簧43作用下向右侧滑动复位,第一滑套44向右侧移动带动滑杆31向右侧移动复位,进而使得取环器2、手握部3和夹料部32向右侧移动,然后医护人员将设备取出,重复以上操作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在取出节育环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节育环在取出过程中进行晃动。
36.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还包括有能够对装置进行消毒的消毒机构6,消毒机构6包括有活塞杆61、消毒器62、进液管63、喷洒管道64、第三弹簧65、推杆66、卡块67、第四弹簧68和第三滑套69,外框1内壁右侧设有两个消毒器62,消毒器62能够用来放置消毒液,消毒器62右侧均滑动式连接有活塞杆61,活塞杆61能够在消毒器62内进行活塞运动,使得消毒液被挤出,消毒器62外侧均设有进液管63,进液管63穿过外框1,进液管63能够使得消毒液进入到消毒器62内,消毒器62内侧均设有喷洒管道64,喷洒管道64能够将消毒液喷洒出对取环器2进行消毒,活塞杆61右侧均设有推杆66,推杆66内侧均滑动式连接有卡块67,卡块67外侧与推杆66内侧之间均设有第四弹簧68,第四弹簧68能够使得卡块67移动复位,消毒器62上侧中部均设有第三滑套69,第三滑套69上部与推杆66滑动式连接,第三滑套69能够对推杆66起到导向作用,第三滑套69左侧与推杆66左侧之间均设有第三弹簧65,第三弹簧65能够使得推杆66移动复位。
37.医护人员取出节育环后需要对其进行消毒,首先在使用设备之前将消毒液通过进液管63注入到消毒器62内,接着在设备进入病人体内拿取节育环时,向左侧移动滑杆31,滑杆31经过卡块67时,会使得卡块67向外侧滑动,此时第四弹簧68被压缩,当滑杆31与卡块67分离时,卡块67在第四弹簧68作用下向内侧移动复位,医护人员取到节育环向外侧拿出时,滑杆31向右侧移动,移动到卡块67左侧时,继续右移过程中,会向右侧推动卡块67,卡块67向右侧移动带动推杆66在第三滑套69上向右侧滑动,此时,第三弹簧65被压缩,推杆66向右侧滑动会使得活塞杆61在消毒器62内向右侧滑动,使得消毒器62内的消毒液从喷洒管道64喷出,对节育环进行消毒,消毒完成后,使用辅助工具将卡块67向外侧移动,此时第四弹簧68被压缩,滑杆31向右侧继续运动,当滑杆31和卡块67脱离后,松开卡块67,此时在第四弹簧68作用下使得卡块67移动复位,同时推杆66在第三弹簧65作用下向左侧滑动复位,推杆66向左侧移动带动活塞杆61向左侧移动复位。
38.如图1和图10所示,还包括有便于医护人员抓紧设备的夹紧机构7,夹紧机构7包括有第一拉绳71、夹紧板72和第五弹簧73,手握部3前后两侧内部均设有第一拉绳71,相邻两个第一拉绳71之间均设有夹紧板72,夹紧板72便于医护人员抓取设备,夹紧板72右侧与手握部3右侧内壁之间均设有第五弹簧73,第五弹簧73能够使得夹紧板72移动复位。
39.医护人员在使用设备时,需要将设备抓紧,防止设备滑落,首先医护人员将手指放置在夹紧板72与手握部3之间,夹紧板72向右侧移动,此时第一拉绳71被拉伸,第五弹簧73被压缩,能够将医护人员的手指进行夹紧,防止在使用设备过程中,设备滑落,进而能够对病人进行取出节育环操作,操作完成后,将手指拿出,夹紧板72在第一拉绳71和第五弹簧73作用下向左侧移动复位。
40.如图2、图11和图12所示,还包括有便于医护人员对病人体内进行观察的检查机构8,检查机构8包括有固定杆81、导向轮82、旋转杆83、导向杆84、第二拉绳85、内视镜86、固定轴87和第二扭簧88,外框1右侧上中部设有固定杆81,固定杆81前侧转动式连接有导向轮
82,导向轮82前侧设有旋转杆83,导向轮82能够对旋转杆83进行导向,外框1左侧内部连接有固定轴87,固定轴87上转动式连接有内视镜86,内视镜86能够对病人体内进行观察,固定轴87前侧与内视镜86前侧之间设有第二扭簧88,第二扭簧88能够使得内视镜86转动复位,内视镜86右部下侧与导向轮82中部之间设有第二拉绳85,外框1内壁上侧设有导向杆84,导向杆84能够对第二拉绳85起到导向作用,第二拉绳85穿过导向杆84内部。
41.在医护人员拿取节育环过程中,需要在病人体内进行观察,首先将设备伸入病人体内,然后转动旋转杆83,旋转杆83转动带动导向轮82进行转动,此时第二拉绳85被拉紧,导向杆84对第二拉绳85起到一个导向作用,第二拉绳85被拉紧使得内视镜86向下侧转动,此时,第二扭簧88被扭转,如此医护人员即可对病人体内进行观察,当节育环取出后,内视镜86在第二扭簧88作用下向上侧转动复位,内视镜86转动使得第二拉绳85拉伸复位,然后导向轮82和旋转杆83反向转动,如此即可实现对病人体内进行观察。
42.如图1和图13所示,还包括有能够防止设备全部进入病人体内的防护机构9,防护机构9包括有第二滑轨91、第六弹簧92、防护板93和滑块94,外框1上下两侧前后对称均设有第二滑轨91,第二滑轨91左侧均滑动式连接有滑块94,第二滑轨91能够对滑块94起到导向作用,滑块94右侧与外框1右侧内部之间均设有第六弹簧92,第六弹簧92绕卷在第二滑轨91表面,第六弹簧92能够使得滑块94移动复位,相邻两个滑块94之间均设有防护板93,防护板93能够防止设备全部进入病人体内。
43.医护人员将设备伸入病人体内时,防护板93会被人体挤压向右侧移动,推动防护板93向右侧移动带动滑块94在第二滑轨91上向右侧滑动,此时第六弹簧92被压缩,如此能够防止整个设备进入到病人体内对病人造成伤害,设备使用完成后,将设备取出,然后滑块94在第六弹簧92作用下向左侧滑动复位,滑块94向左侧滑动带动防护板93向左侧移动复位,重复以上操作即可病人进行防护。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