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科的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装置及护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065460发布日期:2022-08-09 20:21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化内科的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装置及护理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动物解剖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化内科的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装置及护理方法。


背景技术:

2.上消化道出血,俗称胃出血,主要是由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疾病导致,工作过度劳累、日常饮食不规律、情绪异常紧张等,日积月累导致上消化道发生病变;其次是急性出血性胃炎导致的胃出血,这两种原因导致的胃出血大部分经过正规治疗后都能得到有效救治。另外是肝硬化导致的胃出血,肝硬化病人一般都会发展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如果再食用粗糙食物、情绪过度刺激,食管胃底的静脉血管爆裂就会发生大出血,胃出血会引发上腹部疼痛、血压降低、呕血和黑便,其死亡率高达10%。
3.现有技术中治疗胃出血的方式,通常通过鼻腔或者口腔,将胃管伸入上呼吸道中,通过胃管吸出上呼吸道内的积液(包括消化液、血液或体内污染物等),同时,配合胃镜找出上消化道出血区域,了解该区域出血情况,并灌注药物至出血的区域进行治疗,为了避免胃管堵塞呼吸道,还要插入氧气管至喉部进行供氧。但是上述治疗方式普遍存在以下缺点:(1)胃管质地相对于上消化道道粘膜而言一般较硬,插管过程中无方向性,容易造成上消化道道粘膜和呼吸道粘膜损伤,形成“二次伤害”;(2)胃管、氧气管、送液管等多根并行插入到呼吸道和消化道中,容易造成患者排异行为和排异心理,且对消化道道粘膜和呼吸道粘膜也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治疗效率较低;(3)拔管和取出胃镜的过程,对于患者来说相当痛苦。因此,如何克服上述技术障碍,使得上消化道出血位置能够得到更好地护理,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为了要克服的上述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难题,提出了一种消化内科的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装置,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5.一种消化内科的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装置,包括导引单元、微型内窥单元、外置单元、胃管单元,其中,所述导引单元一端与微型内窥单元可拆式连接,所述导引单元另一端与外置单元电连接,所述外置单元与微型内窥单元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所述外置单元还与胃管单元液路连接,所述胃管单元通过导引单元进行导引以进入上消化道。
6.所述导引单元用于牵引微型内窥单元进入患者上消化道,所述微型内窥单元用于检测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当检测到消化道出血时,停止导引单元的伸入动作,微型内窥单元将采集的图像信号反馈至外置单元,此时,医生将胃管单元在导引单元上穿引,直至将胃管单元推送至微型内窥单元所在位置时停止,通过胃管单元对上消化道进行“洗胃”、“排液”、“投药”等操作,完成上述操作步骤后,外置单元断电,使导引单元与微型内窥单元分离,将胃管单元抽出,进而完成对上消化道出血部位的检测和治疗。
7.所述导引单元包括软管、导线、球型壳、纳线器、线圈,软管内设置有导线,所述软
管的一端经患者口腔伸入患者的上消化道内,另一端留置在患者的体外;所述软管的一端连接球型壳,所述球型壳与纳线器连接,所述纳线器内具有容纳线圈的空腔,所述纳线器的外部形成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与微型内窥单元进行连接,所述导线经球型壳与线圈连接,在导线通电的情况下,所述线圈周围产生电磁场,进而产生吸合铁磁性基质的作用。
8.所述微型内窥单元包括胶囊外壳、保护壳、透明外罩、铁磁元件、阻隔件以及图像获取子单元,所述外置单元整体呈子弹头状,所述胶囊外壳一端具有凹槽,另一端敞开,且与透明外罩连接,所述胶囊外壳内设置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内设置阻隔件,经阻隔件分隔,所述微型内窥单元的一端为连接铁磁元件的铁磁腔室,另一端为容纳图像获取子单元的容纳腔室。
9.所述图像获取子单元用于采集上消化道出血位置的图像,所述图像获取子单元包括无线发射单元、电池组、舌簧开关、控制单元、电路基板、照明单元、图像获取单元,其中,所述无线发射单元与电池组电连接,所述电池组与舌簧开关电连接,所述舌簧开关与电路基板电连接,所述电路基板分别与照明单元和图像获取单元连接,所述照明单元以图像获取单元为中心呈周向布置,进而可以照亮图像获取单元的四周,实现图像获取单元的无影拍摄。
10.所述保护壳分别与电路基板和阻隔件的外缘密封连接,进而,不仅可以保护微型内窥单元内部的零部件,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单元,从胶囊外壳内可取出。
11.在所述照明单元的照射下,所述图像获取单元获取上消化道内壁面图像,并通过无线发射单元发射将图像数据以无线信号向外置单元传输,在整个过程中,通过线圈提供外部磁场,控制舌簧开关的通/断,通过电池组对电路基板以及无线发射单元进行供电。
12.所述微型内窥单元与胶囊大小相当,患者可口服吞入。
13.所述外置单元设置在体外,用于连接和控制导引单元、微型内窥单元以及胃管单元,所述外置单元包括电源、输电线、显示器、无线接收单元、控制线、药液输送袋、三通阀、微型泵、废液收集筒,其中,所述电源通过输电线分别与导线和显示器电连接,且所述输电线分别与导线为可拆式连接,所述显示器与无线接收单元电连接,所述无线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无线发射单元发射的无线信号,所述显示器用于将无线接收单元传递的无线信号转化还原为图像信号,所述显示器的面板上设置有控制按钮,内部具有plc控制器,可通过控制按钮进行控制。
14.所述显示器通过控制线与三通阀和微型泵连接,所述三通阀和微型泵设置在胃管单元上,具体地,所述三通阀设置在胃管上,所述三通阀的一端通过支管一与药液输送袋连接,所述三通阀的另一端通过支管二与废液收集筒连接,所述微型泵设置在支管二上。
15.优选地,所述药液输送袋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要比胃管的高度高,所述废液收集筒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要比胃管的高度低,当所述显示器控制三通阀的阀向切换到药液输送袋一侧时,所述药液输送袋向胃管单元输送清洗液/药液,当所述显示器控制三通阀的阀向切换到废液收集筒一侧时,所述药液输送袋断开,同时启动微型泵,可将上消化道中的消化液、血液或体内污染物抽吸到废液收集筒中。
16.所述胃管单元用于向患者上消化道内进行插管,以排出上消化道内的积液或向出血部位输送药液,所述胃管单元包括滑动套管、胃管,其中滑动套管为截面呈葫芦形且具有双空腔的结构,滑动套管的上部具有豁口,通过所述豁口可将滑动套管套设在软管上进行
滑动,滑动套管具有胃管,胃管用于排出上消化道内的积液或向出血部位输送药液。除胃囊以外,人体的上消化道大致呈扁圆形,葫芦形截面的滑动套管,其外表面中间位置处具有向内收缩的空隙,进而,当胃管单元插入上消化道后,患者喉部与肺部连接的位置可通过该空隙进行呼吸,而不会造成患者的窒息感,也不需要通过氧气管向患者体内输送氧气,避免了传统的“多管输送”方式造成患者不适甚至消化道粘膜损伤。
17.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的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装置及其出血护理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具有如下优点:
18.1)采用“细绳牵引”的方式进行上消化道内窥和出血护理,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胃镜或插管插入上消化道内的过程,可以降低治疗难度,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体验与口服胶囊过程类似,进而避免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排异行为和排异心理;
19.2)“插管”操作和“拔管”操作均由导引单元进行导引,有效避免了强行插管损伤上消化道粘膜,且葫芦形截面的滑动套管,其外表面中间位置处具有向内收缩的空隙,有利于患者进行呼吸;
20.3)“洗胃”操作、“排液”操作、“投药”操作均可以通过“一根管”来实现,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多根管挤在狭窄的上消化道和呼吸道内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对消化道粘膜的损伤,且上述护理过程通过智能化的控制系统来实现;
21.4)本发明的微型内窥单元,与导引单元可拆式连接,通过通断电可以连接/拆除,而在除去胶囊外壳及透明外罩后,还可以进行重复再利用,不仅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也降低了患者的手术成本。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消化内科的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装置系统图;
23.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导引单元剖面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微型内窥单元结构剖面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导引单元与微型内窥单元连接结构剖面示意图;
26.图5为本发明的外置单元系统示意图;
27.图6为本发明的胃管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发明的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方法示意图;
29.图中,1-导引单元;2-微型内窥单元;3-外置单元;4-胃管单元;5-患者;6-上消化道;7-胃囊;
30.10-软管;11-导线;12-球型壳;13-纳线器;14-线圈;
31.20-胶囊外壳;21-凹槽;22-保护壳;23-透明外罩;24-铁磁元件;25-阻隔件;26-无线发射单元;27-电池组;28-舌簧开关;29-控制单元;291-电路基板;292-照明单元;293-图像获取单元
32.30-电源;31-输电线;32-显示器;33-无线接收单元;34-控制线;35-药液输送袋;36-三通阀;37-微型泵;38-废液收集筒;
33.40-滑动套管;41-胃管;42-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5.实施例1
36.请考察图1,一种消化内科的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装置,包括导引单元1、微型内窥单元2、外置单元3、胃管单元4,其中,导引单元1一端与微型内窥单元2可拆式连接,导引单元1另一端与外置单元3电连接,外置单元3与微型内窥单元2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外置单元3还与胃管单元4连接,微型内窥单元2用于检测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导引单元1牵引微型内窥单元2伸入上消化道内,当检测到消化道出血时,停止导引单元1的伸入动作,微型内窥单元2将采集的图像信号反馈至外置单元3,此时医生胃管单元4通过导引单元1穿引,直至将胃管单元4推送至微型内窥单元2所在位置时停止,通过胃管单元对上消化道进行“洗胃”、“排液”、“投药”等操作,完成上述操作步骤后,外置单元断电,使导引单元与微型内窥单元分离,将胃管单元抽出,进而完成对上消化道出血部位的检测和治疗。
37.请考察图2,导引单元1包括软管10、导线11、球型壳12、纳线器13、线圈14,软管10内设置有导线11,软管10的一端经患者口腔伸入患者的上消化道内,另一端留置在患者的体外;软管10的一端连接球型壳12,球型壳12与纳线器13连接,纳线器13为圆饼形形状,其内具有容纳线圈14的空腔,纳线器13的外部形成有凸起,该凸起用于与微型内窥单元2进行连接,导线11经球型壳12与线圈14连接,在导线11通电的情况下,线圈14周围产生电磁场,进而产生吸合铁磁性基质的作用。
38.请考察图3,微型内窥单元2包括胶囊外壳20、保护壳22、透明外罩23、铁磁元件24、阻隔件25以及图像获取子单元,外置单元3整体呈子弹头状,胶囊外壳20一端具有凹槽21,另一端敞开,且与透明外罩23连接,胶囊外壳20内设置有保护壳22,保护壳22内设置阻隔件25,经过阻隔件25分隔,一端为连接铁磁元件24的铁磁腔室,另一端为容纳图像获取子单元的容纳腔室,图像获取子单元用于采集上消化道出血位置的图像。
39.继续考察图3,图像获取子单元包括无线发射单元26、电池组27、舌簧开关28、控制单元29、电路基板291、照明单元292、图像获取单元293,其中,无线发射单元26与电池组27电连接,电池组27采用纽扣电池串联的形式,电池组27与舌簧开关28电连接,舌簧开关28与电路基板291电连接,电路基板291分别与照明单元292和图像获取单元293连接,照明单元292以图像获取单元293为中心呈周向布置,进而可以照亮图像获取单元293的四周,实现图像获取单元293的无影拍摄,照明单元292可采用电珠或者发光二极管,图像获取单元293为医学上普遍采用的微型摄像头。
40.保护壳22分别与电路基板291和阻隔件25的外缘密封连接,进而,不仅可以保护微型内窥单元2内部的零部件,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单元,从胶囊外壳20内可取出。
41.上述舌簧开关28采用磁性舌簧开关,进一步考察图3,磁性舌簧开关两片端点处重叠的可磁化的簧片密封于一填充惰性气体的玻璃管中,两簧片呈交迭状且间隔有一小段空隙,簧片的触点上镀有铑或钌,可大大提升切换次数及产品寿命。簧片的作用相当与一个磁通导体,在尚未操作时,两片簧片未接触,在通过永久磁铁或通电产生电磁场时,由于两片
簧片产生不同极性,当磁力超过簧片本身的弹力时,触电吸合,电路导通;当外加磁场消失或电路断开后,簧片由于本身的弹性而释放,触点断开,电路断开。
42.在照明单元292的照射下,图像获取单元293获取上消化道内壁面图像,并通过无线发射单元26发射将图像数据以无线信号向外置单元3传输,在整个过程中,通过线圈14提供外部磁场,控制舌簧开关28的通/断,通过电池组27对电路基板291以及无线发射单元26进行供电。
43.微型内窥单元2与胶囊大小相当,患者可口服吞入,软管10外径为1~1.2mm,采用摩擦力小、绝缘性较高的亲水性材料,在治疗时,软管10连接微型内窥单元2的一侧也随之吞入,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直接插胃管或者或者在上消化道内插多根管的方式,可以消除对上消化道以及呼吸道的损伤,提高了患者的医疗体验,降低患者的排异行为和排异情绪。
44.请考察图5,外置单元3设置在体外,用于连接和控制导引单元1、微型内窥单元2以及胃管单元4,外置单元3包括电源30、输电线31、显示器32、无线接收单元33、控制线34、药液输送袋35、三通阀36、微型泵37、废液收集筒38,其中,电源30通过输电线31分别与导线11和显示器32电连接,且输电线31分别与导线11为可拆式连接,显示器32与无线接收单元33电连接,无线接收单元33用于接收无线发射单元26发射的无线信号,显示器32用于将无线接收单元33传递的无线信号转化还原为图像信号,显示器32的面板上设置有控制按钮,内部具有plc控制器,可通过控制按钮进行控制。
45.显示器32通过控制线34与三通阀36和微型泵37连接,三通阀36和微型泵37设置在胃管单元4上,具体地,如图5所示,三通阀36设置在胃管41上,三通阀36的一端通过支管一与药液输送袋35连接,三通阀36的另一端通过支管二与废液收集筒38连接,微型泵37设置在支管二上。药液输送袋35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要比胃管41的高度高,废液收集筒38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要比胃管41的高度低,进而,当显示器32控制三通阀36的阀向切换到药液输送袋35一侧时,药液输送袋35向胃管单元4输送清洗液/药液,当显示器32控制三通阀36的阀向切换到废液收集筒38一侧时,药液输送袋35断开,同时启动微型泵37,可将上消化道中的消化液、血液或体内污染物抽吸到废液收集筒38中。
46.请考察与6,胃管单元4用于向患者上消化道内进行插管,以排出上消化道内的积液(消化液、血液或体内污染物等)或向出血部位输送药液,胃管单元4包括滑动套管40、胃管41,其中滑动套管40为截面呈葫芦形且具有双空腔的结构,滑动套管40的上部具有豁口42,通过豁口42可将滑动套管40套设在软管10上进行滑动,滑动套管40具有胃管41,胃管41用于排出上消化道内的积液或向出血部位输送药液。众所周知,人体的上消化道(除胃部及十二指肠以外)为扁圆形,葫芦形截面的滑动套管40,其外表面中间位置处具有向内收缩的空隙,进而,当胃管单元4插入上消化道后,患者喉部与肺部连接的位置可通过该空隙进行呼吸,而不会造成患者的窒息感,也不需要通过氧气管向患者体内输送氧气,避免了传统的“多管输送”方式造成患者不适甚至消化道粘膜损伤。
47.胃管单元4插管步骤在导引单元1插入步骤之后,图7是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方法示意图,如图7(a)所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首先使护理装置上电,导引单元1与微型内窥单元2吸合,患者口服并咽下微型内窥单元2,微型内窥单元2进入上消化道6内,微型内窥单元2内的舌簧开关28在磁场作用下吸合通电,并实时采集胃囊7内的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传输给外置单元3,此时,可以进入下一步骤;如图7(b)所示,通过豁口42将滑动套管40套设在
软管10上滑动,使胃管单元4伸入上消化道内,当出血部位在胃7内囊时,将胃管单元4一直伸入到胃囊内,在该过程中,需要对导引单元1留置在口腔外部的一端进行点位标记,使得胃管单元伸入上消化道内的距离与导引单元伸入上消化道内的距离相等,此时,可以进入下一步骤;如图7(c)所示,使导引单元1断电,此时微型内窥单元2从导引单元上脱离进入胃囊中,通过胃管单元4向胃囊内注入清洗液进行“洗胃”操作,洗胃完成后,进行“排液”操作,即通过胃管单元4将积液(消化液、血液或体内污染物等)排出患者体内,完成“排液”操作后,进入“投药”操作,即通过胃管单元4将药液输送到出血部位进行点滴治疗,此时,可进入下一步骤;如图7(d)所示,拉动导引单元1,将胃管单元4连同导引单元1一并取出,完成消化内科的上消化道出血护理的过程。
48.实施例2
49.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导引单元1与微型内窥单元2的连接结构不同,具体如下:
50.请考察图4,本实施例中,导引单元1包括软管10、导线11、纳线器13、线圈14,软管10内设置线11,软管10的一端连接纳线器13,纳线器13为圆饼形形状,其内具有容纳线圈14的空腔。
51.微型内窥单元2的一端具有凹槽21,凹槽21的形状与纳线器13的形状相适配,铁磁元件24设置在微型内窥单元2的外周,且沿凹槽21周向设置,铁磁单元具体采用铁圈,微型内窥单元2内不设置阻隔件25,当导引单元1通电时,纳线器13可吸合在凹槽21内。
52.上述结构有利于减少护理装置的零部件,相对于实施例1的方式,纳线器13的外径大大缩小,进而,从上消化道内拔出导引单元1时,可以进一步减小对患者呼吸道的损伤。
53.实施例3
54.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前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护理装置,进一步阐述该护理装置的使用方法。
55.一种用于消化内科的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方法,基于如实施例1或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的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装置,其具体方法如下述步骤s1~s7:
56.步骤s1:系统上电:外置单元3上电,导引单元1与微型内窥单元2吸合,通过导引单元1牵引,使患者口服并咽下微型内窥单元2;
57.步骤s2:图像采集:微型内窥单元2进入上消化道6内,实时采集胃囊7内的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传输给外置单元3,直至检测到上消化道出血位置时导引单元1移动,进入步骤s2;
58.步骤s3:“插管”操作:对导引单元1留置在口腔外部的一端进行点位标记,通过豁口42将滑动套管40套设在软管10上滑动,使胃管单元4伸入上消化道内,直至滑动套管40长度与点位标记处的长度相等时停止操作,进入步骤s4;
59.步骤s4:“洗胃”操作:通过显示器32控制三通阀36的阀向切换到药液输送袋35一侧,药液输送袋35向胃管单元4输送清洗液,对上消化道进行清洗,进入步骤s5;
60.步骤s5:“排液”操作:通过显示器32控制三通阀36的阀向切换到废液收集筒38一侧,同时启动微型泵37,将上消化道中的积液抽吸至废液收集筒38中,显示器32指示积液已被抽吸完全时(显示器32可显示上消化道内的积液液面的高低),进入步骤s6;
61.步骤s6:“投药”操作:通过显示器32控制三通阀36的阀向切换到药液输送袋35一
侧,药液输送袋35向胃管单元4输送药液,对出血部位进行点滴治疗;
62.步骤s7:“拔管”操作:在步骤s6的基础上,外置单元3断电,微型内窥单元2从导引单元上脱离进入胃囊中,抽拉导引单元1,将胃管单元4连同导引单元1一并取出,完成消化内科的上消化道出血护理的过程;
63.上述步骤s1~s7为基于本发明所述装置的上消化道出血护理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降低患者的手术成本,本实施例还包含如下步骤s8。
64.步骤s8:后处理过程:患者如厕后,从排泄物中取出微型内窥单元2,冲洗消毒,将微型内窥单元的透明外罩23与胶囊外壳20拆卸丢弃,取出保护壳22存放保留,以备下次使用。
65.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消化内科的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装置,采用“细绳(软管)牵引”的方式进行上消化道内窥和出血护理,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胃镜以及插管一并放入上消化道内的过程,可以降低治疗难度,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感觉与口服胶囊类似,进而避免了患者的排异行为和排异心理,“洗胃”操作、“排液”操作、“投药”操作均可以通过“一根管(胃管单元4)”来实现,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多根管插入上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过程,可以大大降低对消化道粘膜的损伤;此外,微型内窥单元除去胶囊外壳20及透明外罩23后,还可以进行重复再利用,不仅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也降低了患者的手术成本。
6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