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99201发布日期:2022-09-21 08:08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孕妇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孕妇双腿抬起露出产道,使医生更加清晰的看见胎儿的位置进行助产,但有些产妇由于虚弱使不上力气,所以需要用到助产装置将孕妇双腿架起,配合医生促使胎儿顺利生产。
3.现有技术中的助产装置在使用时只能简单的将孕妇的腿架起,不便于对孕妇双腿的张合角度进行调节,不利于医生观察产道,增加了医生助产时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具有对孕妇双腿的张合角度进行调节,便于医生观察产道,降低医生助产时的难度。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包括床体;所述床体内部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侧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顶部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侧壁上固接有导杆;所述导杆外部套设有一对支撑块;一对所述支撑块与第一滑槽内侧壁滑动配合,支撑块顶部固接有托板;所述第一滑板顶部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推块;所述推块靠近支撑块的侧壁上铰接有一对连接杆;一对所述连接杆远离推块的端部分别与一对所述支撑块靠近推块的侧壁铰接;所述推块远离连接杆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推块沿着第二滑槽滑动的挤压组件;一对所述支撑块靠近导杆端部的侧壁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一滑槽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一滑板底部设置有驱动第一滑板沿着第一空腔内侧壁滑动的升降机构;所述第一空腔顶端内侧壁上设有用于支撑块伸至第一空腔外的第一开口。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初始状态下支撑块和托板处于第一空腔内部,当孕妇躺在床体表面后,通过升降机构推动第一滑板上滑,第一滑板带动支撑块和托板从第一开口处伸出将孕妇的双腿抬起;为便于医生观察产道再通过挤压机构挤压推块沿着第二滑槽滑动,推块滑动过程中带动连接杆摆动,使得导杆上套设的一对支撑块沿着导杆向着相互背离的方向滑动并压缩第一弹簧,促使孕妇的双腿张开,便于医生观察产道,降低医生助产时的难度。
7.优选的,所述第一空腔内侧壁上设有第二开口;所述挤压组件包括直板;所述直板固接在第一滑板顶部,直板侧壁上设有第一螺纹通孔;所述第一螺纹通孔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靠近推块的端部与推块远离连接杆的侧壁接触。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第一螺纹杆使得第一螺纹杆挤压推块沿着第二滑槽滑动,推块在滑动过程中对一对连接杆的张开角度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孕妇双腿张开角度的调节,待孕妇双腿的张开角度调整至合适位置时,停止转动第一螺纹杆,使支撑块保持稳定。
9.优选的,所述第一空腔底端内侧壁上设有第三开口;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齿条;所述齿条滑动连接在第三开口内侧壁上,齿条顶部与第一滑板底部固接;所述第三开口内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侧壁上固接有与齿条啮合的直齿轮,第一转轴一端贯穿床体侧壁伸至床体外,第一转轴伸至床体外的端部固接有手轮,第一转轴远离手轮的端部设置有可阻止第一转轴旋转的固定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孕妇躺在床体上后,转动手轮带动第一转轴和直齿轮转动,直齿轮转动过程中带动齿条和第一滑板上滑,使得支撑块和托板伸出第一空腔抬起孕妇的双腿,便于医生进行助产工作促使胎儿顺利生产;待支撑板和托板上升至合适位置后通过固定件对第一转轴进行固定,使得齿条和第一滑板保持稳定。
11.优选的,所述床体远离手轮的侧壁上设有卡孔;所述第一转轴远离手轮的端部贯穿床体侧壁伸至卡孔内,第一转轴远离手轮的端部设有矩形孔;所述固定件包括矩形块;所述矩形块滑动连接在矩形孔内部,矩形块远离手轮的端部可伸至矩形孔外,矩形块伸出矩形孔外的端部固接有可卡设在卡孔内的卡块;所述卡块截面形状为与所述卡孔截面形状配合的正方形。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始状态下卡块卡设在卡孔内对第一转轴进行固定,使得第一转轴不易转动,当需要抬起孕妇的双腿时,将卡块从卡孔中抽出,使得第一转轴能够进行转动;待旋转手轮推动齿条上滑至合适位置后推动卡块卡入卡孔中对第一转轴进行固定,使得齿条保持稳定,通过矩形块和矩形孔的配合使得第一转轴与卡块件不易发生相对转动。
13.优选的,所述托板外侧壁设有毛面魔术贴,托板远离毛面魔术贴的侧壁上固接有绑带;所述绑带侧壁上设置有勾面魔术贴。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托板将孕妇的双腿抬起后,将绑带绕过孕妇双腿外部后使得勾面魔术贴粘贴在毛面魔术贴上进行固定,通过绑带对孕妇的双腿进行固定,使得孕妇的双腿不易从托板上脱落。
15.优选的,所述床体底部固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内部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侧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底部设置有滚轮,第二滑板底部通过第二弹簧与第二空腔底端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二空腔侧壁上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部设置有驱使第二滑板下移的驱动组件;所述第二空腔底端内侧壁上设有用于滚轮伸出支撑腿外的第四开口。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进行床体的移动时,通过驱动组件推动第二滑板沿着第二空腔内侧壁下滑,使得滚轮通过第四开口伸出支撑腿外部将床体抬起,便于床体的整体移动,提升床体的灵活性。
17.优选的,所述第三滑槽远离第二空腔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螺纹通孔;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三滑槽内部,滑块靠近第二滑板的侧壁上设有圆角;所述第二滑板靠近滑块的侧壁上设有与圆角配合的斜面;所述第二螺纹通孔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靠近滑块的端部与滑块远离圆角的侧壁接触;所述滑块远离圆角的侧壁通过第三弹簧与第三滑槽内侧壁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第二螺纹杆使得第二螺纹杆推动滑块沿着第三滑槽滑动,在圆角与斜面的配合工作下,滑块推动滑板下滑,使得滚轮伸出支撑腿外部,便于进
行床体的移动,待床体移动至指定位置时,反向转动第二螺纹杆,滑块在第三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回滑,第二滑板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带动滚轮进入第二空腔内,使得支撑腿对床体进行支撑。
19.优选的,所述支撑腿底部固接有防滑垫。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腿底部设置的防滑垫增大了支撑腿与接触地面间的摩擦力,使得床体的置的平稳不易滑动,提升床体的稳定性。
21.优选的,所述床体顶部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置有海绵垫。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槽中设置的海绵垫提升了孕妇躺在床体上的舒适度,当孕妇躺在海绵垫上时,海绵垫受压变形,使得孕妇在海绵垫上不易滑动。
23.优选的,所述床体顶部固接有扶手。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床体顶部设置的扶手用于孕妇双手进行持握住,用于孕妇进行借力支撑。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托板将孕妇的双腿抬起便于医生进行助产工作,当对孕妇双腿的张开角度进行调节时,旋转第一螺纹杆使得第一螺纹杆挤压推块向靠近支撑块的方向滑动,推块在滑动过程中带动连接杆摆动,使得两个连接杆间的夹角逐渐增大,在连接杆的带动下两个支撑块沿着导杆22向着相互背离的方向滑动并压缩第一弹簧,促使孕妇的双腿张开,待孕妇双腿张开至合适位置时,停止转动第一螺纹杆使得支撑块保持稳定,便于医生观察产道,降低了助产难度;2.初始状态时托板和支撑块位于第一空腔内部,方便孕妇躺在床体上,当需要将孕妇的双腿抬起时,将卡块从卡孔中抽出,使得卡块失去对第一转轴的固定作用,再转动手轮带动第一转轴和直齿轮转动,使得齿条推动第一滑板推动支撑块和托板伸出床体顶部将孕妇的双腿抬起,便于医生进行助产工作,待支撑块和托板上升至适宜位置后,将卡块插入卡孔中对第一转轴进行固定,使得齿条和第一滑板保持稳定;3.通过旋转第二螺纹杆挤压滑块,滑块拉伸第三弹簧后伸出第三滑槽外挤压第二滑板,在圆角与斜面的配合工作下滑块推动第二滑板沿着第二空腔内侧壁下滑,使得滑板底部的滚轮伸出支撑腿外部与地面接触,便于推动床体进行移动,提升了床体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26.图1是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升降机构、第一滑板、挤压组件和支撑块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中床体上卡孔所在侧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支撑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床体;11、第一空腔;12、第一开口;13、第二开口;14、第三开口;15、卡孔;16、放置槽;161、海绵垫;17、扶手;2、第一滑板;21、第一滑槽;22、导杆;23、支撑块;24、托板;241、毛面魔术贴;242、绑带;243、勾面魔术贴;25、第二滑槽;251、推块;252、连接杆;26、第一弹簧;3、挤压组件;31、直板;32、第一螺纹通孔;33、第一螺纹杆;4、升降机构;
41、齿条;42、第一转轴;421、矩形孔;43、直齿轮;44、手轮;45、固定件;451、矩形块;452、卡块;5、支撑腿;51、第二空腔;52、第二滑板;521、斜面;53、滚轮;54、第二弹簧;55、第三滑槽;551、第二螺纹通孔;552、第二螺纹杆;56、驱动组件;561、滑块;562、圆角;563、第三弹簧;57、第四开口;6、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
ꢀ“
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28.本发明公开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床体1;床体1顶部设置有放置槽16;放置槽16内设置有海绵垫161;床体1底部固接有一组支撑腿5;一组支撑腿5分别位于床体1底部四角处;支撑腿5底部固接有防滑垫6,防滑垫6的材质为橡胶材质,床体1顶部固接有一对扶手17,一对扶手17分别位于床体1顶部靠近两侧壁的位置处。
29.在进行助产工作时,让孕妇平躺在床体1顶部的海绵垫161上,海绵垫161的设置使得孕妇不易滑动,并且提升了孕妇躺在床体1上的舒适度,支撑腿5底部设置的防滑垫6增大了支撑腿5与接触地面的摩擦力,使得床体1不易滑动,床体1顶部设置的扶手17用于孕妇双手进行持握,便于孕妇借力支撑。
30.如图2和图3所示,床体1内部设有第一空腔11;第一空腔11内侧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板2;第一滑板2顶部设有第一滑槽21;第一滑槽21内侧壁上固接有导杆22;导杆22外部套设有一对支撑块23;一对支撑块23与第一滑槽21内侧壁滑动配合,支撑块23顶部固接有托板24;第一空腔11顶端内侧壁上设有用于支撑块23伸至第一空腔11外的第一开口12,第一滑板2底部设置有驱动第一滑板2沿着第一空腔11内侧壁滑动的升降机构4。
31.初始状态下支撑块23和托板24位于第一空腔11内部,待孕妇在床体1上躺好后,通过升降机构4推动第一滑板2沿着第一空腔11内侧壁上滑,第一滑板2带动支撑块23和托板24通过第一开口12后伸出床体1外,通过托板24将孕妇的双腿抬起,便于配合医生进行助产促使胎儿顺利生产。
32.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空腔11底端内侧壁上设有第三开口14;升降机构4包括第一转轴42、齿条41和直齿轮43;第一转轴42转动连接在第三开口14内侧壁上,第一转轴42一端贯穿床体1侧壁伸至床体1外部,第一转轴42伸至床体1外的端部固接有手轮44,齿条41固接在第一滑板2底部,齿条41与第三开口14内侧壁滑动配合;直齿轮43固接在第一转轴42外侧壁上,直齿轮43与齿条41啮合。
33.转动手轮44带动第一转轴42和直齿轮43转动,使得直齿轮43带动齿条41沿着第三开口14内侧壁上滑,齿条41上滑过程中带动第一滑板2上移,从而使得第一滑板2顶部的支撑块23和托板24通过第一开口12伸出床体1外部对孕妇的双腿进行抬起。
34.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床体1远离手轮44的侧壁上设有卡孔15;卡孔15与第一转轴42位于同一轴线上,第一转轴42远离手轮44的端部贯穿床体1侧壁伸至卡孔15内,第一转轴42远离手轮44的端部设有矩形孔421;第一转轴42远离手轮44的端部设置有可阻止第一转轴42旋转的固定件45,固定件45包括矩形块451和卡块452;矩形块451滑动连接在矩形孔
421内部,矩形块451远离手轮44的端部可伸至矩形孔421外,卡块452固接在矩形块451伸出矩形孔421外的端部;卡块452截面形状为与卡孔15截面形状配合的正方形。
35.在矩形块451与矩形孔421的配合工作下,卡块452与第一转轴42之间不易发生相对转动,在初始状态下卡块452卡设在卡孔15内部,第一转轴42不易转动;当需要进行第一转轴42的转动时,将卡块452从卡孔15中抽出,此时卡块452对第一转轴42失去固定作用;待第一滑板2上滑至适宜位置后,将卡块452再次卡设进卡孔15中对第一转轴42进行固定,使得第一滑板2保持稳定。
36.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空腔11内侧壁上设有第二开口13;第一滑板2顶部设有第二滑槽25;第二滑槽25内滑动连接有推块251;推块251靠近支撑块23的侧壁上铰接有一对连接杆252;一对连接杆252远离推块251的端部分别与一对支撑块23靠近推块251的侧壁铰接,一对支撑块23靠近导杆22端部的侧壁上固接有第一弹簧26,第一弹簧26远离支撑块23的端部与第一滑槽21内侧壁固接;推块251远离连接杆252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推块251沿着第二滑槽25滑动的挤压组件3;挤压组件3包括直板31和第一螺纹杆33;直板31固接在第一滑板2顶部,直板31侧壁上设有第一螺纹通孔32;第一螺纹杆33转动连接在第一螺纹通孔32内部,第一螺纹杆33与第一螺纹通孔32螺纹配合;第一螺纹杆33靠近推块251的端部与推块251远离连接杆252的侧壁接触。
37.在进行孕妇双腿张开角度的调节时,转动第一螺纹杆33使得第一螺纹杆33挤压推块251沿着第二滑槽25向靠近支撑块23的方向运动,推块251在运动过程中带动连接杆252摆动,使得两个连接杆252张开,在连接杆252的带动下两个支撑块23沿着导杆22向着相互背离的方向滑动并压缩第一弹簧26,促使孕妇的双腿张开,待孕妇双腿张开至合适位置时,停止转动第一螺纹杆33使得支撑块23保持稳定,便于医生观察产道。
38.如图5所示,托板24外侧壁设有毛面魔术贴241,托板24远离毛面魔术贴241的侧壁上固接有绑带242;绑带242侧壁上设置有勾面魔术贴243;将绑带242绕过孕妇双腿外部后使得勾面魔术贴243粘贴在毛面魔术贴241上进行固定,通过绑带242对孕妇的双腿进行固定,使得孕妇的双腿不易从托板24上脱落。
39.如图2和图6所示,一组支撑腿5内部设有第二空腔51;第二空腔51内侧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板52;第二滑板52底部转动连接有滚轮53,第二滑板52底部固接有一对第二弹簧54,一对第二弹簧54远离第二滑板52的端部与第二空腔51底端内侧壁固接;第二空腔51侧壁上设有第三滑槽55;第三滑槽55内部设置有驱使第二滑板52下移的驱动组件56;第二空腔51底端内侧壁上设有用于滚轮53伸出支撑腿5外的第四开口57。
40.在进行床体1的移动时,通过驱动组件56推动第二滑板52沿着第二空腔51内侧壁下滑,使得第二滑板52底部的滚轮53通过第四开口57伸出支撑腿5外部与地面接触,便于床体1的整体移动,提升了床体1整体的灵活性。
41.如图6所示,第三滑槽55远离第二空腔51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螺纹通孔551;驱动组件56包括滑块561和第三弹簧563;滑块561滑动连接在第三滑槽55内部,滑块561靠近第二滑板52的侧壁上设有圆角562;第三弹簧563一端固接在滑块561远离圆角562的侧壁上,第三弹簧563远离滑块561的端部与第三滑槽55上第二螺纹通孔551所在内侧壁固接,第二滑板52靠近滑块561的侧壁上设有与圆角562配合的斜面521;第二螺纹通孔551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552;第二螺纹杆552靠近滑块561的端部与滑块561远离圆角562的侧壁接
触。
42.旋转第二螺纹杆552,使得第二螺纹杆552挤压滑块561拉伸第三弹簧563后伸出第三滑槽55外,在圆角562与斜面521的配合工作下,滑块561挤压第二滑板52沿着第二空腔51内侧壁下滑,使得滚轮53伸出支撑腿5外部。
43.工作原理:先让孕妇平躺在床体1的海绵垫161上,海绵垫161的设置提升了孕妇躺在床体1上的舒适度,并且使得孕妇在床体1上不易滑动;当进行孕妇的助产工作时,将卡块452从卡孔15中抽出,使得卡块452失去对第一转轴42的固定效果,转动手轮44带动第一转轴42和直齿轮43转动,齿条41推动第一滑板2沿着第一空腔11上滑,使得支撑块23和托板24从第一开口12处伸出并将孕妇的双腿抬起,便于医生进行助产工作促使胎儿顺利生产,待支撑块23和托板24上升至适宜位置后,将卡块452插入卡孔15中对第一转轴42进行固定,使得第一转轴42不易转动,从而使得齿条41和第一滑板2保持稳定,通过矩形块451与矩形孔421的配合工作使得卡块452与第一转轴42之间不易发生相对转动;当托板24将孕妇的双腿抬起后,将绑带242绕在孕妇双腿外部后使得勾面魔术贴243粘贴在毛面魔术贴241上进行固定,通过绑带242对孕妇的双腿进行固定,使得孕妇的双腿不易从托板24上脱落;当对孕妇双腿的张开角度进行调节时,旋转第一螺纹杆33使得第一螺纹杆33挤压推块251向靠近支撑块23的方向滑动,推块251在滑动过程中带动连接杆252摆动,使得两个连接杆252间的夹角逐渐增大,在连接杆252的带动下两个支撑块23沿着导杆22向着相互背离的方向滑动并压缩第一弹簧26,促使孕妇的双腿张开,待孕妇双腿张开至合适位置时,停止转动第一螺纹杆33使得支撑块23保持稳定,便于医生观察产道,降低了助产难度;床体1顶部设置的扶手17用于孕妇双手进行持握,便于孕妇借力进行支撑;在床体1不需要移动时,支撑腿5对床体1进行支撑,支撑腿5底部设置的防滑垫6增大了支撑腿5与接触地面的摩擦力,使得支撑腿5不易滑动;当需要进行床体1的移动时,旋转第二螺纹杆552,使得第二螺纹杆552挤压滑块561拉伸第三弹簧563后伸出第三滑槽55外挤压第二滑板52,在圆角562与斜面521的配合工作下滑块561推动第二滑板52沿着第二空腔51内侧壁下滑,使得滑板底部的滚轮53伸出支撑腿5外部与地面接触,便于推动床体1进行移动,提升了床体1的灵活性;待床体1移动至适宜位置后,反向转动第二螺纹杆552,滑块561在第三弹簧563的弹力作用下逐渐滑回第三滑槽55中,第二滑板52在第二弹簧54的弹力作用下带动滚轮53上移,使得支撑腿5再次对床体1进行支撑保持床体1的稳定。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