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救科用于手腕快速止血装置

文档序号:31871355发布日期:2022-10-21 19:27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救科用于手腕快速止血装置

1.本发明涉及急救科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急救科用于手腕快速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2.急救即紧急救治的意思,是指当有任何意外或急病发生时,施救者在医护人员到达前,按医学护理的原则,手腕上有大动脉,当手腕上的大动脉割伤时,需要使用到快速止血装置对手腕进行止血,防止血液流失过多,但是由于快速止血装置通过压板进行按压的方式在手腕上挤压止血,每个伤员的手腕的大小不同,并且手腕的幅度不一,伤口的位置也不同,而快速止血装置上的压板形状固定,压板难以与手腕的伤口位置的上方进行紧密贴合挤压,从而降低压板对伤口的有效止血,同时需要在伤口位置的上方施加较大的挤压力,较大的挤压力容易对手腕的下方挤压过度,导致手腕发生压伤。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实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一种急救科用于手腕快速止血装置,其结构包括外框架、挤压机构、保护机构,所述外框架内部上端安装有挤压机构,并且挤压机构位于保护机构正上方,所述保护机构安装在外框架内侧下端,所述挤压机构包括压板机构、支撑杆、滑动块、弹簧杆、滑动框、调节机构,所述压板机构上端中部与支撑杆下端中部相固定,并且支撑杆下端外侧设有滑动块,所述弹簧杆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滑动块内部,所述弹簧杆固定安装在滑动框内部,所述滑动块滑动安装在滑动框内部,所述滑动框固定安装在外框架内壁上,所述调节机构嵌固安装在外框架上端内部,并且调节机构下端与支撑杆中部上端相固定,所述压板机构位于保护机构正上方,所述压板机构位于外框架内侧,所述支撑杆呈十字形结构,并且滑动块、弹簧杆和滑动框均设有两个,两个滑动块分别设在支撑杆的左右两端。
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板机构包括板体、挤压杆、弹簧管套,所述板体上端中部与支撑杆下端中部相固定,并且挤压杆下端与板体上端面外侧相固定,所述挤压杆上端采用间隙配合安装在弹簧管套内部,所述弹簧管套上端固定安装在支撑杆外侧底面,所述板体位于保护机构正上方,所述板体位于外框架内侧,所述板体呈弧形结构,并且采用橡胶材质,具有一定的回弹性力。
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外壳、导轨、推杆、滑块、螺杆、六角套管、转动机构,所述外壳嵌固安装在外框架内部上端,并且外壳内部设有导轨,所述推杆外侧滑动安装在导轨内部,并且推杆下端与支撑杆上端相固定,所述滑块外侧与推杆上端相焊接,所述螺杆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述滑块内部并且螺纹连接,所述螺杆顶部设有六角套管,并且六角套管位于转动机构正下方,所述转动机构采用间隙配合安装在外壳上端内部,所述导轨和推杆均设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滑块和支撑杆的左右两侧,所述螺杆与转动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升降空间。
c、扭力轴-s。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发明一种急救科用于手腕快速止血装置,其结构包括外框架f、挤压机构w、保护机构t,所述外框架f内部上端安装有挤压机构w,并且挤压机构w位于保护机构t正上方,所述保护机构t安装在外框架f内侧下端,所述挤压机构w包括压板机构w4、支撑杆w2、滑动块w6、弹簧杆w9、滑动框w7、调节机构w3,所述压板机构w4上端中部与支撑杆w2下端中部相固定,并且支撑杆w2下端外侧设有滑动块w6,所述弹簧杆w9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滑动块w6内部,所述弹簧杆w9固定安装在滑动框w7内部,所述滑动块w6滑动安装在滑动框w7内部,所述滑动框w7固定安装在外框架f内壁上,所述调节机构w3嵌固安装在外框架f上端内部,并且调节机构w3下端与支撑杆w2中部上端相固定,所述压板机构w4位于保护机构t正上方,所述压板机构w4位于外框架f内侧,所述支撑杆w2呈十字形结构,并且滑动块w6、弹簧杆w9和滑动框w7均设有两个,两个滑动块w6分别设在支撑杆w2的左右两端,确保支撑杆w2带动压板机构w4整体进行平稳的下降对手腕伤口上端处进行挤压止血。
20.其中,所述压板机构w4包括板体4z、挤压杆4g、弹簧管套4c,所述板体4z上端中部与支撑杆w2下端中部相固定,并且挤压杆4g下端与板体4z上端面外侧相固定,所述挤压杆4g上端采用间隙配合安装在弹簧管套4c内部,所述弹簧管套4c上端固定安装在支撑杆w2外侧底面,所述板体4z位于保护机构t正上方,所述板体4z位于外框架f内侧,所述板体4z呈弧形结构,并且采用橡胶材质,具有一定的回弹性力,利于板体4z自身的弧度进行弹性变化,从而与手腕进行较为紧密的贴合挤压。
21.其中,所述调节机构w3包括外壳3s、导轨3q、推杆3e、滑块3f、螺杆3h、六角套管3v、转动机构3r,所述外壳3s嵌固安装在外框架f内部上端,并且外壳3s内部设有导轨3q,所述推杆3e外侧滑动安装在导轨3q内部,并且推杆3e下端与支撑杆w2上端相固定,所述滑块3f外侧与推杆3e上端相焊接,所述螺杆3h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述滑块3f内部并且螺纹连接,所述螺杆3h顶部设有六角套管3v,并且六角套管3v位于转动机构3r正下方,所述转动机构3r采用间隙配合安装在外壳3s上端内部,所述导轨3q和推杆3e均设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滑块3f和支撑杆w2的左右两侧,确保滑块3f滑动推动支撑杆w2进行平稳的升降,所述螺杆3h与转动机构3r之间存在一定的升降空间,确保手腕在伸入板体4z下端时,板体4z能够进行微距的上升调节。
22.其中,所述转动机构3r包括六角转杆r7、转盘r2、导向滑块r9、连动杆组r4、弹力杆r1,所述六角转杆r7位于六角套管3v正上方,并且转盘r2设在六角转杆r7顶部,所述导向滑块r9滑动安装在转盘r2下端内部,并且导向滑块r9与连动杆组r4上端相铰接,所述弹力杆r1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连动杆组r4中端内部,并且连动杆组r4下端与外壳3s上端相铰接,所述六角转杆r7与六角套管3v内部大小相匹配,通过六角转杆r7下压嵌入六角套管3v内部后才能带动螺杆3h进行转动,所述导向滑块r9、连动杆组r4和弹力杆r1均设有两个,并且呈左右对称安装在转盘r2与外壳3s上端之间,通过弹力杆r1施加弹性支撑力,使得连动杆组
r4对转盘r2进行上顶,从而确保六角转杆r7初始状态与六角套管3v之间存在间距。
23.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发明中,在对手腕处伤口进行止血的过程中,往上推动板体4z,这时通过支撑杆w2的支撑上移,这时六角套管3v与六角转杆r7之间还未连接,从而使得两端的滑动块w6顺利的在弹簧杆w9上进行上移,接着将手腕放置在保护机构t上端,接着松开板体4z,通过弹簧杆w9的弹性复位从而使得板体4z往下对手腕伤口进行初步快速的挤压止血,接着通过下压转盘r2,这时连动杆组r4在弹力杆r1的弹力导向下进行连动,带动了六角转杆r7伸入六角套管3v内部,接着转动转盘r2,这时导向滑块r9在转盘r2底部内侧进行转动,确保连动杆组r4保持不动,同时转盘r2带动了六角转杆r7驱动六角套管3v进行转动,这时螺杆3h转动,使得滑块3f在螺杆3h上进行滑动,通过两侧的推杆3e在导轨3q内部进行滑动,从而推动了下端的支撑杆w2平稳的下降,带动板体4z中端对手腕进行挤压,挤压的同时通过外侧两端的挤压杆4g在弹簧管套4c内部进行弹性挤压,从而使得板体4z自身的弧度发生改变与手腕进行挤压,提高与手腕之间的挤压贴合度,从而进行有效的止血工作。
24.实施例2:如附图6至附图7所示:其中,所述保护机构t包括承托机构t2、支撑块t4、伸缩软管t8,所述承托机构t2底部与伸缩软管t8上端相固定并且相贯通,所述支撑块t4设在伸缩软管t8底部,所述支撑块t4焊接于外框架f内侧下端,所述支撑块t4设有连个,并且伸缩软管t8设有三个,两个支撑块t4分别设在外框架f内侧两个之间端,从而使得外侧两端的两个伸缩软管t8呈倾斜角度对承托机构t2底部两侧进行支撑,所述伸缩软管t8呈褶皱型结构,并且采用橡胶材质,具有一定的回弹性,通过挤压使得伸缩软管t8进行收缩,收缩过程中将气压传导至承托机构t2内部。
25.其中,所述承托机构t2包括撑板v、气囊泡c、扭力轴s,所述撑板v底部与伸缩软管t8上端相固定并且相贯通,所述气囊泡c嵌在撑板v上端面内部,并且气囊泡c与伸缩软管t8相贯通,所述撑板v外侧端安装有扭力轴s,所述撑板v共设有三个,并且每两个撑板v之间通过扭力轴s进行弹性扭力连接,形成弧形结构,每个撑板v之间的角度通过扭力轴s能够进行弹性调节,从而提高撑板v与手腕底面的支撑度。
26.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发明中,压板机构w4在对手腕进行挤压止血时,手腕放置在撑板v上端面上,受力挤压的过程中,手腕对三个撑板v施加压力,这时通过扭力轴s产生的弹性扭力,从而使得三个撑板v之间的角度自动改变调节,提高撑板v与手腕底面的支撑度,接着通过支撑块t4对两侧的伸缩软管t8进行倾斜支撑,从而使得三个伸缩软管t8进行同步的挤压收缩,对手腕于撑板v之间的挤压力进行缓冲,同时伸缩软管t8在进行收缩的过程中内部的气压发生改变,伸缩软管t8将气压挤压到撑板v内部,这时撑板v上端设置的气囊泡c得到气压进行鼓起对手腕底面进行弹性气体缓冲,避免手腕发生压伤。
27.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