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和的亮肤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14159发布日期:2022-10-04 20:58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和的亮肤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亮肤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对皮肤刺激性小、温和的亮肤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护肤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由于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当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果酸类物质帮助皮肤中未及时脱落的角质层剥脱,进而加快皮肤组织的更新换代,促使肌肤平滑、光亮和细腻。然而随着此项应用逐渐普遍,随之而来的肌肤问题也显现出来,例如角质层剥脱后,肌肤屏障功能的损伤甚至肌肤泛红、发痒进而形成敏感性肌肤,这些不良问题影响了果酸类物质在美容护肤领域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和的亮肤组合物,该组合物的有效成分同时含酸类亮肤剂和特定的皮肤调理剂,经实验意外的发现,这两者搭配使用后酸类亮肤剂对皮肤带来的不良影响大大降低,且亮肤、美白的效果也较好,实现了亮肤和皮肤不良刺激之间的良好平衡。
4.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温和的亮肤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酸类亮肤剂和皮肤调理剂,酸类亮肤剂的含量为30-50wt%,例如30wt%、35wt%、40wt%、45wt%、48wt%、50wt%,皮肤调理剂的含量为0.05-1wt%,例如0.05wt%、0.08wt%、0.1wt%、0.2wt%、0.3wt%、0.4wt%、0.5wt%、0.6wt%、0.7wt%、0.8wt%、0.9wt%、1.0wt%。
6.进一步的,所述酸类亮肤剂为甘醇酸、乳酸和水杨酸中的一种或多种,酸类亮肤剂能够细胞的新陈代谢,降低表皮角质细胞间的凝结力,降低角质层的厚度,改善粗糙暗沉的肌肤状态。
7.进一步的,所述酸类亮肤剂优选为甘醇酸、乳酸和水杨酸的混合物。甘醇酸分子量小,渗透快,能够快速打开皮肤通道,促进老化角质剥脱,使肌肤平滑、细腻;乳酸具有极强的水合作用,能够在角质剥脱时保持肌肤水润的环境,减少对肌肤的损伤;水杨酸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能够平衡肌肤油脂分泌,减少粉刺、痤疮的发生。甘醇酸和乳酸单独作为亮肤剂使用时,甘醇酸虽具有较好的亮肤效果但对皮肤会有一定损伤,乳酸虽对皮肤的刺激性较低但亮肤效果欠佳,而水杨酸在护肤品中一般作为祛痘或控油剂使用。但是在该发明中,这三种酸在特定的比例下,能够协同起效,使肌肤焕亮、平滑,比单独使用一种果酸产生的刺激性低,亮肤效果更佳。
8.优选的,甘醇酸、乳酸和水杨酸的质量比为7-10:1-3:1,更优选为8.75:2.25:1。该优选组合的酸类亮肤剂与皮肤调理剂搭配使用后在亮肤和皮肤屏障维持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
9.进一步的,所述皮肤调理剂为银耳多糖、透明质酸钠交联聚合物和鼠李糖中的至
少一种,这些皮肤调理剂能够调整皮肤的整体状态,提高皮肤抵抗能力,维持皮肤屏障不受损,优选为透明质酸钠交联聚合物和银耳多糖的混合物。此外,透明质酸钠交联聚合物还具有很好的维持体系稳定性的作用,含有透明质酸钠交联聚合物的组合物稳定性更强。
10.进一步的,本发明所用的透明质酸钠交联聚合物的要求为:动力粘度为70~100mpa
·
s。
11.进一步的,透明质酸钠交联聚合物和银耳多糖的质量比为2-5:1。
12.进一步的,酸类亮肤剂的含量优选为35-48wt%,皮肤调理剂的含量优选为0.1-0.5wt%。
13.进一步的,本发明温和的亮肤组合物中除了上述酸类亮肤剂和皮肤调理剂外,还包括多元醇、增稠剂和水。其中,多元醇可以为丙二醇、丙三醇、丁二醇和山梨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丙二醇。增稠剂为黄原胶、羟乙基纤维素、阿拉伯树胶和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羟乙基纤维素。
14.进一步的,多元醇的含量为5-15wt%,增稠剂的含量为1-3wt%,水的含量补足100wt%。
15.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温和的亮肤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6.(1)将增稠剂和多元醇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
17.(2)向混合物中加入水,边搅拌边升温至40℃-60℃,并加入皮肤调理剂,在此温度下搅拌直至得到均一的溶液;
18.(3)当溶液溶解完全后降温,加入酸类亮肤剂,即得温和的亮肤组合物。
19.进一步的,步骤(3)中,溶液降温至25-30℃后加入酸类亮肤剂。
20.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的温和的亮肤组合物具有极好的亮肤、平滑肌肤功效,且在酸类亮肤剂含量在低于50%时皮肤屏障损伤小,肌肤泛红或瘙痒等皮肤敏感的问题可以极大的降低甚至避免。同时,通过所有组分的协同搭配,组合物的体系稳定性也较高,长期储存后不会出现变色、分层或析出等问题。
21.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本发明将酸类亮肤剂和皮肤调理剂组合使用,具有较好亮肤、平滑肌肤的功效,且同时能降低或避免酸类亮肤剂频繁使用对皮肤造成的损伤,增强肌肤屏障功能,减少甚至避免肌肤泛红或瘙痒等皮肤敏感的问题。
23.2、本发明对酸类亮肤剂和皮肤调理剂都进行了优选,采用优选的酸类亮肤剂和皮肤调理剂能够实现亮肤和皮肤损伤之间的最佳平衡。
24.3、本发明皮肤调理剂优选为透明质酸钠交联聚合物和银耳多糖,皮肤调理剂选择这两者时,亮肤效果最佳、组合物对皮肤造成的不良影响最低,同时还能使组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长期存储时不会出现变色、分层或析出等问题,延长了产品的保质期。
25.4、本发明组合物能够提升面部肌肤的亮度及光滑度,并能够避免皮肤屏障功能的严重损伤,避免或改善了频繁使用酸类亮肤剂造成的肌肤泛红、发痒的问题,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26.图1为实施例1样品使用前后皮肤粗糙度的变化图。
27.图2为实施例1样品使用前后皮肤白度的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应当理解,实施例仅用于进一步说明和阐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制本技术。
29.除非另外定义,本说明书中有关技术的和科学的术语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意思相同。虽然在实验或实际应用中可以应用与此间所述相似或相同的方法和材料,本文还是在下文中对材料和方法做了描述。在相冲突的情况下,以本说明书包括其中定义为准,另外,材料、方法和例子仅供说明,而不具限制性。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30.下述实施例中,所用透明质酸钠交联聚合物购自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动力粘度为70~100mpa
·
s。
31.实施例1
32.一种组合物,其配方如下表1所示,由以下成分组成:甘醇酸35g,乳酸9g,水杨酸4g,透明质酸钠交联聚合物0.15g,银耳多糖0.05g,丙二醇10g,羟乙基纤维素1.5g,纯化水补足至100g。
33.制备方法为:将增稠剂(羟乙基纤维素)和多元醇(丙二醇)混合均匀;然后向混合物中加入水,升温至40-60℃,加入皮肤调理剂(透明质酸钠交联聚合物、银耳多糖),溶解至完全,降温至25-30℃,加入酸类亮肤剂(甘醇酸、乳酸、水杨酸),搅拌至完全溶解,得组合物。
34.实施例及对比例
35.按照下表1的配方,改变组合物中增稠剂、多元醇、皮肤调理剂、酸类亮肤剂的组分和含量,然后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得不同的组合物。
36.表1
37.[0038][0039]
验证例1
[0040]
1.皮肤屏障功能检测
[0041]
1.1志愿者招募
[0042]
有效志愿者30人。
[0043]
1.2志愿者要求
[0044]
年龄在25-45周岁之间,皮肤健康者。有以下情况者应予排除:
[0045]
a)近三个月内接受过可能影响皮肤测试指标的美容手术或其它美容方式者;
[0046]
b)近两个月内受试部位应用过任何外用药物者;
[0047]
c)近一周使用抗组胺药或近一个月内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0048]
d)患有炎症性皮肤病临床未愈者;
[0049]
e)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
[0050]
f)正在接受治疗的哮喘或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0051]
g)近六个月内接受抗癌化疗者;
[0052]
h)免疫缺陷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实施例814.62
±
3实施例915.01
±
2实施例1016.51
±
3实施例1116.10
±
3实施例1215.87
±
2实施例1315.01
±
3实施例1415.01
±
3实施例1513.98
±
2实施例1613.70
±
1对比例116.99
±
3对比例216.40
±
3对比例318.91
±
4对比例418.01
±
3对比例517.57
±
3对比例617.64
±
4对比例718.43
±
3对比例812.98
±3[0075]
由表2可知,各实施例的样品均均匀较低的经皮水分散失量,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1-7的对比看,本发明酸类亮肤剂和皮肤调理剂的组合使用具有更好的保护皮肤屏障功能。
[0076]
3.2角质层剥脱测试
[0077]
人的皮肤角质层以前臂为例,每平方厘米表皮在每小时会有1300个角质层细胞脱落,会脱落的角质层外层又称为分离层。角质层是表皮最外层,由已死亡的无核角质细胞组成。这些无核的角质细胞层中包含很多由黑色素细胞输送的黑色素颗粒。使用实施例及对比例样品后,这些死亡的角质细胞会被剥离,测定可剥脱的角质细胞的量,可体现样品对角质层的剥脱程度。
[0078]
表3实施例及对比例样品对角质层剥脱的影响
[0079][0080][0081]
由表3可知,各实施例的样品对角质层的剥脱效果明显优于各对比例的样品(对比例7除外),其中实施例1的样品对角质层的剥脱效果最好。
[0082]
验证例2人体功效验证
[0083]
1.志愿者招募
[0084]
有效志愿者30人。
[0085]
2.志愿者要求
[0086]
年龄在25-55周岁之间,皮肤偏暗者。有以下情况者应予排除:
[0087]
a)近三个月内接受过可能影响皮肤测试指标的美容手术或其它美容方式者;
[0088]
b)近两个月内受试部位应用过任何外用药物者;
[0089]
c)近一周使用抗组胺药或近一个月内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0090]
d)患有炎症性皮肤病临床未愈者;
[0091]
e)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
[0092]
f)正在接受治疗的哮喘或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0093]
g)近六个月内接受抗癌化疗者;
[0094]
h)免疫缺陷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0095]
i)哺乳期或妊娠妇女;
[0096]
j)双侧乳房切除及双侧腋下淋巴结切除者;
[0097]
k)在皮肤待测量区域由于瘢痕、色素、萎缩、鲜红斑痣或其它瑕疵而影响试验结果的判定者;
[0098]
l)参加其它的临床试验研究者;
[0099]
m)体质高度敏感者;
[0100]
n)非志愿参加者或不能按试验要求完成规定内容者。
[0101]
3.测试前准备
[0102]
实验前受试者需要统一用洁面产品清洁面部,用干的面巾纸擦干后在测试环境中静坐20分钟,然后用visia cr面部图像分析系统(canfield,美国)拍摄左、右半脸照片。
[0103]
4.测试
[0104]
全脸涂抹实施例1样品,保持2.5分钟后用面巾纸擦干后温水洗净,保持面部暴露,测试使用后2h数值。同一受试者的测试必须由同一仪器同一测试人员完成。
[0105]
5.结果分析
[0106]
用ipp软件处理照片。
[0107]
毛孔面积百分比(%)=毛孔面积百分比平均值
[0108]
皮肤粗糙度=sd值平均值
[0109]
皮肤白度ita

={arc tangent[(l*-50)/b*]}*180/π,其中l值表示亮度坐标,b值表示色度坐标。
[0110]
6.实验结果
[0111]
6.1对毛孔的影响
[0112]
表4实施例1样品使用后与使用前相比毛孔面积显著减少。
[0113]
样品毛孔面积百分比使用前8.92
±
3实施例1使用后6.43
±
3*
[0114]
6.2对皮肤粗糙度的影响
[0115]
表5实施例1样品使用后与使用前相比皮肤粗糙度显著降低。
[0116]
样品sd值(μm)使用前13.43
±
4实施例1使用后10.46
±
3*
[0117]
6.3对皮肤白度的影响
[0118]
表6实施例1样品使用后与使用前相比皮肤白度显著增加。
[0119]
样品ita值使用前67.79
±
3实施例1使用后69.86
±
4*
[0120]
验证例3组合物稳定性验证
[0121]
将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各组合物放置在60℃稳定性实验箱中,观察组合物外观发生变化时的天数。外观变化包括变色、分层或析出等。外观发生变化的天数越长,说明组合物的稳定性越佳。
[0122]
实验结果如下表7所示。
[0123]
表7
[0124]
样品60℃下外观发生变化时的天数实施例128天实施例221天实施例327天实施例427天实施例526天实施例628天实施例728天实施例828天实施例927天实施例1027天实施例1127天实施例1224天实施例1325天实施例1427天实施例1527天实施例1627天对比例120天对比例220天对比例315天对比例415天对比例515天对比例615天对比例715天
对比例8
‑‑
观察期内无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