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吸收骨折固定网孔螺钉系统

文档序号:32307533发布日期:2022-11-23 10:29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吸收骨折固定网孔螺钉系统

1.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具体是一种可吸收骨折固定网孔螺钉系统。


背景技术:

2.骨折是最常见的外伤之一,而粉碎性骨折(骨碎片达3片以上)是骨折中最多见的类型。当前医学治疗粉碎性骨折多用传统钢板螺钉系统,但粉碎性骨折手术时骨碎片的复位和维持复位是骨科多年来面临的一大难题。
3.专利cn106691567a公布了一种高强度可吸收骨折内固定骨板,该固定古板采用可吸收材料制成,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螺纹孔,钉孔的固定位置也更加的灵活。但是该固定板并未公布固定螺钉的相关结构,传统的固定方式还是通过外部器械对螺钉进行旋拧固定,这种固定方式螺钉与外部固定器械相对分离,在操作时不便捷,增加螺钉固定时的难度。
4.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吸收骨折固定网孔螺钉系统,通过将螺钉与旋拧部设置成一体可分离式结构,能够有效的增加螺钉固定网孔板时的便捷性,同时解决传统的固定方式螺丝刀与螺钉之间容易产生滑丝,导致固定过程耗时,易增加患者的出血量和手术的风险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吸收骨折固定网孔螺钉系统,旨在解决传统的骨折固定网孔螺钉系统固定不便捷,容易增加手术风险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可吸收骨折固定网孔螺钉系统,包括一体式固定螺钉构件以及网孔板元件;
8.所述一体式固定螺钉构件包括螺钉固定端以及安装在螺钉固定端一端部上的可分离组件,所述螺钉固定端一端部上设置有螺帽,所述可分离组件包括固定部及拉板,所述螺帽上设置有结合凸起及多个适配槽,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分离固定杆,所述分离固定杆的锥形前端与结合凸起的锥形前端固定连接,所述拉板上设置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多个活动连接杆,多个所述活动连接杆的一端部分别滑动贯穿固定部且多个活动连接杆的一端部分别滑动安装在多个适配槽内侧壁上,多个所述活动连接杆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分别设置有柔性垫;
9.所述网孔板元件包括固定网板,所述固定网板上设置有多个下沉固定孔,所述螺钉固定端包括螺纹部及止退部,所述螺纹部设置成拉力螺纹,所述螺钉固定端、螺帽及固定网板均由可吸收材料组成。
10.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固定网板与止退部之间设置有沉头配合部,所述结合凸起及螺帽均与所述适配槽内侧壁相贴合,且所述螺帽端部与所述固定网板侧壁齐平。
11.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固定网板与碎骨接触面设置为卡槽状。
12.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止退部上设置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多个倒刺。
13.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固定部外侧壁上设置有与之固定连接的防滑垫。
14.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活动连接杆侧壁上设置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固定凸起,所述柔性垫设置在固定凸起与固定部内侧壁之间。
15.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的优点为:
16.1.本发明中设置有一体式固定螺钉构件,其中一体式固定螺钉构件将螺钉的固定部与外部旋拧部设置为一体式结构,在对螺钉进行旋拧固定的过程中,省去了螺钉与外部旋拧结构进行结合的过程,螺钉固定完成之后,外部旋拧部可与螺钉进行分离,避免了传统用螺丝刀拧动螺钉时,容易产生滑丝,导致固定过程耗时,易增加患者的出血量和手术的风险,相较于传统的方式,本发明的结构更加巧妙,使用更加便捷,稳定性及安全性更佳。
17.2.整个螺钉上外部旋拧部及拉力螺纹,增加了网孔板固定时的稳定性;
18.3.固定网板与骨质接触面设计为卡槽状,增加固定网板固定时的摩擦力避免滑动,固定网板与骨面留有空隙,方便骨膜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21.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网孔板元件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注释:螺纹部1、止退部2、倒刺3、沉头配合部4、螺钉固定端5、螺帽6、活动连接杆7、分离固定杆8、防滑垫9、固定部10、拉板11、固定凸起12、柔性垫13、结合凸起14、适配槽15、固定网板16、下沉固定孔17。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在附图或说明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各部件的形状、厚度或高度可扩大或缩小。本发明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对本发明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都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24.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吸收骨折固定网孔螺钉系统,包括一体式固定螺钉构件以及网孔板元件;
25.所述一体式固定螺钉构件包括螺钉固定端5以及安装在螺钉固定端5一端部上的可分离组件,所述螺钉固定端5一端部上设置有螺帽6,所述可分离组件包括固定部10及拉板11,所述螺帽6上设置有结合凸起14及多个适配槽15,所述固定部10上设置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分离固定杆8,所述分离固定杆8的锥形前端与结合凸起14的锥形前端固定连接,所述拉板11上设置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多个活动连接杆7,多个所述活动连接杆7的一端部分别滑动贯穿固定部10且多个活动连接杆7的一端部分别滑动安装在多个适配槽15内侧壁上,多个所述活动连接杆7与所述固定部10之间分别设置有柔性垫13;
26.所述网孔板元件包括固定网板16,所述固定网板16上设置有多个下沉固定孔17,所述螺钉固定端5包括螺纹部1及止退部2,所述螺纹部1设置成拉力螺纹,所述螺钉固定端5、螺帽6及固定网板16均由可吸收材料组成;
27.整个装置投入使用时,螺钉固定端5、螺帽6及固定网板16均由可吸收材料组成,使
用时,可根据患者骨折的实际情况将固定网板16剪裁至合适的大小,将整个固定网板16覆于患者的骨碎片上,手持固定部10将螺钉固定端5端部的螺纹部1与下沉固定孔17相配合,并通过拧动固定部10带动整个螺钉固定端5运动,从而将整个固定网板16固定于患者的碎骨处,螺钉固定端5上的止退部2一端部与骨碎片连接,其另一部分与固定网板16连接,从而有效的防止整个螺钉固定端5及固定网板16与患者的碎骨分离,同时螺纹部1设置成拉力螺钉型,整个螺钉固定端5旋紧后对骨碎片有上抬拉力作用,避免骨碎片下陷,螺钉固定端5拧紧固定完成之后,可拉动拉板11,使多个活动连接杆7与多个适配槽15分离,由于分离固定杆8端部与结合凸起14端部的接触面较小,当多个活动连接杆7与多个适配槽15分离之后,可施力使分离固定杆8与结合凸起14分离,从而使整个螺钉固定端5单独固定于固定网板16上,这种一体式固定螺钉构件,操作更加便捷,在固定时可减少外部器具的使用,从而大大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使医务人员的工作更加的便捷;
28.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固定网板16与止退部2之间设置有沉头配合部4,所述结合凸起14及螺帽6均与所述适配槽15内侧壁相贴合,且所述螺帽6端部与所述固定网板16侧壁齐平;
29.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整个螺钉固定端5拧紧固定之后,螺钉固定端5上的结合凸起14及螺帽6呈下沉状安装在适配槽15内侧壁中,从而增加固定效果,防止固定网板16与碎骨固定不稳固的问题;
30.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网板16与碎骨接触面设置为卡槽状;
31.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固定网板16与骨质接触面设计为卡槽状,增加固定网板16固定时的摩擦力避免滑动,固定网板16与骨面留有空隙,方便骨膜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
32.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止退部2上设置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多个倒刺3;
33.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整个螺钉固定端5固定完成之后,多个倒刺3与患者的骨质及固定网板16接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防止固定网板16与患者的骨质脱离;
34.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部10外侧壁上设置有与之固定连接的防滑垫9;
35.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防滑垫9能够增加操作者与固定部10之间的作用力,从而方便整个固定过程的进行;
36.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活动连接杆7侧壁上设置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固定凸起12,所述柔性垫13设置在固定凸起12与固定部10内侧壁之间;
37.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柔性垫13能够保持活动连接杆7在固定部10上位置的相对稳定,在操作者不拉动拉板11使活动连接杆7与适配槽15分离时,使活动连接杆7与固定部10保持相对稳定;
38.所述固定网板16的厚度约设置为2mm。
39.发明的具体工作效果如下:
40.整个装置投入使用时,螺钉固定端5、螺帽6及固定网板16均由可吸收材料组成,使用时,可根据患者骨折的实际情况将固定网板16剪裁至合适的大小,将整个固定网板16覆于患者的骨碎片上,手持固定部10将螺钉固定端5端部的螺纹部1与下沉固定孔17相配合,
并通过拧动固定部10带动整个螺钉固定端5运动,从而将整个固定网板16固定于患者的碎骨处,整个螺钉固定端5固定完成之后,多个倒刺3与患者的骨质及固定网板16接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防止固定网板16与患者的骨质脱离,同时螺纹部1设置成拉力螺钉型,整个螺钉固定端5旋紧后对骨碎片有上抬拉力作用,避免骨碎片下陷,螺钉固定端5拧紧固定完成之后,可拉动拉板11,使多个活动连接杆7与多个适配槽15分离,由于分离固定杆8端部与结合凸起14端部的接触面较小,当多个活动连接杆7与多个适配槽15分离之后,可施力使分离固定杆8与结合凸起14分离,从而使整个螺钉固定端5单独固定于固定网板16上,这种一体式固定螺钉构件,操作更加便捷,在固定时可减少外部器具的使用,从而大大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使医务人员的工作更加的便捷。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