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稳定性的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2746559发布日期:2022-12-30 22:26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稳定性的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化妆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稳定性的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抗坏血酸又称维生素c,能够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具有抗氧化和抑制黑色素形成的性能。但抗坏血酸极容易受到光、热、水分和氧气的影响,进而氧化变质,影响其效果的发挥。因此,在本领域中,通常会使用抗坏血酸衍生物来替代抗坏血酸进行使用。
3.抗坏血酸衍生物包括抗坏血酸磷酸酯类、抗坏血酸乙基醚、抗坏血酸糖类化合物、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其中,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和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属于油溶性化合物,这类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在行业中主要是通过添加乳化剂做成乳剂的形式运用于化妆品或其他类似产品中。抗坏血酸衍生物虽然在稳定性相比抗坏血酸有所提高,但在实际应用中却也并非能令人满意。抗坏血酸衍生物在化妆品上的实际运用中仍无法完全规避稳定性差的问题,使其在产品中效果发挥不稳定,影响产品的使用感受和效果。
4.因此,开发一种能够显著提高化妆品体系,尤其是乳剂性化妆品无乳化剂体系中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稳定性的方法对于抗坏血酸衍生物类美妆产品的开发及行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提高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稳定性的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稳定性的组合物,通过向含有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的体系中加入这种组合物能够在无乳化剂的情况下极好的提高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的稳定性,使其在极端环境下仍能保持较好的活性。
6.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提高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稳定性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油相凝胶剂和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
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为油相凝胶剂和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
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油相凝胶剂和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的质量比为0.1~15:0.01~2。
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油相凝胶剂包括:蓖麻油/ipdi共聚物、hdi/三羟甲基己基内酯交联聚合物、聚酰胺-8、山嵛酸甘油酯、山嵛醇山嵛酸酯、硬脂醇硬脂酸酯、甘油山嵛酸酯/二十烷二酸酯、山嵛醇、糊精棕榈酸酯的至少一种。
1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油相凝胶剂包括:蓖麻油/ipdi共聚物、hdi/三羟甲基己基内酯交联聚合物、聚酰胺-8、山嵛酸甘油酯、山嵛醇山嵛酸酯、硬脂醇硬脂酸酯、
甘油山嵛酸酯/二十烷二酸酯、山嵛醇、糊精棕榈酸酯的一种或两种。
1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油相凝胶剂为蓖麻油/ipdi共聚物和聚酰胺-8的组合、hdi/三羟甲基己基内酯交联聚合物和聚酰胺-8的组合、山嵛醇山嵛酸酯、硬脂醇硬脂酸酯。
1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发明人发现,根据选择加入的油相凝胶剂的不同,其最终得到的产品的肤感质地和延展性也会有所差异,从而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油相凝胶剂来调整粒子的肤感,以实现对于不同类型化妆品的有效适应性,提高特定类型化妆品的有效性。
13.在本发明中,发明人发现,只有在同时使用油相凝胶剂和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后,产品能够很好的形成油珠粒子,而缺乏其中任意一种的对比例中的产品则无法形成油珠粒子,其油相会凝结在一起,从而无法达到无乳化剂添加的情况下仍能实现形成稳定油珠粒子的效果。
14.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所述的组合物在制备化妆品中的应用。
1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化妆品以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为活性成分。
1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在化妆品中的质量百分比为0.11~17%。
1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组合物中,所述油相凝胶剂和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的质量比为0.1~15:0.01~2。
1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化妆品的原料包括油相部分和水相部分。
1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在所述化妆品的油相部分中。
2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化妆品中,油相中的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0.005%~0.2%。
2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化妆品中,油相中的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0.005%~0.1%。
22.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提高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稳定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含有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的体系中加入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所述的组合物。
2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与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所述的组合物的质量比为0.1~10:0.11~17。
2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组合物中,所述油相凝胶剂和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的质量比为0.1~15:0.01~2。
25.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以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为活性物质的化妆品,所述化妆品中包括:
26.油相: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所述的组合物、硅油、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
27.水相:卡波姆;
28.和水。
2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化妆品中还包括:其他活性物质和/或辅料。
3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其他活性物质包括植物提取物、活性肽。
3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其他活性物质为植物提取物。
3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植物提取物包括迷迭香叶提取物、马齿苋提取物、柑橘果提取物。
3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其他活性物质也可以包括具有特定功效性的成分,包括但不限于舒缓剂(如甘草酸二钾、柑橘果提取物、红没药醇、泛醇、马齿苋提取物、芦荟提取物)、美白剂(如烟酰胺、熊果苷、光甘草定、曲酸、传明酸)。
3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辅料包括抗氧化剂、ph调节剂、保湿剂、润肤剂。
3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抗氧化剂包括维生素e、丁羟甲苯、叔丁基氢醌、迷迭香叶提取物、对羟基苯乙酮。加入抗氧化剂可以更加有效的增强化妆品中的抗坏血酸衍生物的活性。
3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湿剂包括甘油、双丙甘醇、丁二醇、pca钠、透明质酸钠、银耳多糖。
3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润肤剂为与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所述的组合物中的油相凝胶剂兼容的润肤剂,包括但不限于: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甘油三(乙基己酸)酯、季戊四醇四异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四(乙基己酸)酯、碳酸二辛酯。
3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化妆品的组分为:按质量百分比计,油相: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所述的组合物0.11~17%、润肤剂2~20%、硅油0.2~15%、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0.1~10%、抗氧化剂、0.05~10%;水相:保湿剂2~30%、卡波姆0.05~1%、其他活性物质0.1~10%、适量ph调节剂;余量为水。
3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化妆品的组分为:按质量百分比计,油相:油相凝胶剂0.1~15%、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0.01~2%、润肤剂2~20%、硅油0.2~15%、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0.1~10%、抗氧化剂、0.05~10%;水相:保湿剂2~30%、卡波姆0.05~1%、其他活性物质0.1~10%、适量ph调节剂;余量为水。
40.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化妆品的组分为:按质量百分比计,油相:辛酸/癸酸甘油三酯5%,聚二甲基硅氧烷0.8%,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0.08%,蓖麻油/ipdi共聚物0.8%,聚酰胺-8 1%,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2%,生育酚乙酸酯0.8%;水相:甘油10%,丁二醇3%,烟酰胺2%,泛醇1%,卡波姆0.2%,苯氧乙醇0.5%,edta-2na 0.02%,氢氧化钠适量以将ph调整至5.5;余量为水。
41.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化妆品的组分为:按质量百分比计,油相:季戊四醇四(乙基己酸)酯8%,聚二甲基硅氧烷1%,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0.1%,hdi/三羟甲基己基内酯交联聚合物1.2%,聚酰胺-8 1%,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5%,生育酚乙酸酯1.5%;水相:甘油10%,丁二醇3%,烟酰胺2%,泛醇1%,卡波姆0.2%,苯氧乙醇0.5%,edta-2na 0.02%,氢氧化钠适量以将ph调整至6;余量为水。
42.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化妆品的组分为:按质量百分比计,油相:辛酸/癸酸甘油三酯10%,聚二甲基硅氧烷2.5%,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0.12%,硬脂醇硬脂酸酯2%,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4%,迷迭香叶提取物0.4%;水相:透明质酸钠0.1%,丁二醇5%,甘草酸二钾0.2%,马齿苋提取物5%,卡波姆0.3%,苯氧乙醇0.5%,氢氧化钠适量以将ph调整至6.5;余量为水。
43.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化妆品的组分为:按质量百分比计,油相:甘油三(乙基己酸)酯15%,聚二甲基硅氧烷6%,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
聚合物0.2%,山嵛醇山嵛酸酯3.5%,抗坏血酸棕榈酸酯4%,叔丁基氢醌0.02%;水相:熊果苷0.5%,双丙甘醇8%,尿囊素0.2%,柑橘果提取物2%,卡波姆0.15%,苯氧乙醇0.5%,氢氧化钠适量以将ph调整至5.5;余量为水。
4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化妆品的制备方法为:将油相中除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外的其他所有成分在80℃~90℃条件下混合至完全溶解,加入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混合均匀后马上倒入去离子水中,搅拌降温至混合液中出现油珠粒子后,加入水相,混合均匀即得。
4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油珠粒子的粒径为0.1mm~2mm。
4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油珠粒子的粒径为0.1mm~1mm。
47.发明人发现,采用本领域常规的普通乳化型体系容易出现室温和高温环境下产品变黄、变稀等稳定性变差的现象,且添加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对体系的架构以及ph要求较为严格,这极大的限制了抗坏血酸衍生物在化妆品中的运用。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发明人发明一种无乳化剂的油珠悬浮体系,该体系具有独特的外观质地,通过将油溶性的抗坏血酸衍生物包裹在油珠粒子中,可以减少其直接与水等成分的接触,提高抗坏血酸衍生物的稳定性,从而使抗坏血酸衍生物发挥更好的功效。
4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49.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稳定性的方法,其通过不同油相凝胶剂与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的复配,形成具有良好视觉感受的油珠粒子,使得体系能够在没有添加乳化剂的情况下依然能有效保持稳定,减少乳化剂带来的刺激。
50.2.本发明中的油珠粒子体系依靠油相凝胶剂的低凝固点和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的微亲水亲油特性得到,通过调整油相凝胶剂的类型和加入量,能够有效调节成品的硬度和粘度,从而实现适应于不同类型化妆品的要求,提高使用体验感。
51.3.本发明中的方法能够使油溶性的抗坏血酸衍生物包裹在油珠粒子中,减少其直接与水等成分的接触,从而提高抗坏血酸衍生物的稳定性,使抗坏血酸衍生物发挥更好的功效。
附图说明
5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产品外观图片,其中,白色物质为油珠粒子。
具体实施方式
53.为了使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非为了限定本发明。
54.所使用的实验材料和试剂,若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可从商业途径所获得的耗材和试剂。
55.在下述实施例中,迷迭香叶提取物购自广州家化化学有限公司;马齿苋提取物购自广东省禾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柑橘果提取物购自上海珈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56.实施例1
57.一种含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的化妆品,按质量百分比计,含有:
58.油相:辛酸/癸酸甘油三酯5%,聚二甲基硅氧烷0.8%,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0.08%,蓖麻油/ipdi共聚物0.8%,聚酰胺-8 1%,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2%,生育酚乙酸酯0.8%;
59.水相:甘油10%,丁二醇3%,烟酰胺2%,泛醇1%,卡波姆0.2%,苯氧乙醇0.5%,edta-2na0.02%,氢氧化钠适量以将ph调整至5.5;和
60.去离子水适量;其中,去离子水的加入量为将体系补至100%。
61.制备方法为:将油相中除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在本实施例中为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外的其他所有成分在80℃~90℃(在本实施例中为85℃)条件下混合至完全溶解,然后加入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在本实施例中为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混合均匀后马上倒入去离子水中,搅拌降温至混合液中出现油珠粒子后,加入水相,混合均匀即得。
62.其中,得到的产品外观如图1所示,其中,白色球形物质即为油珠粒子。
63.实施例2
64.一种含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的化妆品,按质量百分比计,含有:
65.油相:季戊四醇四(乙基己酸)酯8%,聚二甲基硅氧烷1%,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0.1%,hdi/三羟甲基己基内酯交联聚合物1.2%,聚酰胺-8 1%,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5%,生育酚乙酸酯1.5%。
66.水相:甘油10%,丁二醇3%,烟酰胺2%,泛醇1%,卡波姆0.2%,苯氧乙醇0.5%,edta-2na0.02%,氢氧化钠适量以将ph调整至6;和
67.去离子水适量;其中,去离子水的加入量为将体系补至100%。
68.制备方法为:将油相中除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在本实施例中为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外的其他所有成分在80℃~90℃(在本实施例中为85℃)条件下混合至完全溶解,然后加入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在本实施例中为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混合均匀后马上倒入去离子水中,搅拌降温至混合液中出现油珠粒子后,加入水相,混合均匀即得。
69.实施例3
70.一种含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的化妆品,按质量百分比计,含有:
71.油相:辛酸/癸酸甘油三酯10%,聚二甲基硅氧烷2.5%,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0.12%,硬脂醇硬脂酸酯2%,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4%,迷迭香叶提取物0.4%;
72.水相:透明质酸钠0.1%,丁二醇5%,甘草酸二钾0.2%,马齿苋提取物5%,卡波姆0.3%,苯氧乙醇0.5%,氢氧化钠适量以将ph调整至6.5;
73.去离子水适量;其中,去离子水的加入量为将体系补至100%。
74.制备方法为:将油相中除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在本实施例中为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外的其他所有成分在80℃~90℃(在本实施例中为85℃)条件下混合至完全溶解,然后加入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在本实施例中为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混合均匀后马上倒入去离子水中,搅拌降温至混合液中出现油珠粒子后,加入水相,混合均匀即得。
75.实施例4
76.一种含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的化妆品,按质量百分比计,含有:
77.油相:甘油三(乙基己酸)酯15%,聚二甲基硅氧烷6%,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0.2%,山嵛醇山嵛酸酯3.5%,抗坏血酸棕榈酸酯4%,叔丁基氢醌0.02%;
78.水相:熊果苷0.5%,双丙甘醇8%,尿囊素0.2%,柑橘果提取物2%,卡波姆0.15%,苯氧乙醇0.5%,氢氧化钠适量以将ph调整至5.5;
79.去离子水适量;其中,去离子水的加入量为将体系补至100%。
80.制备方法为:将油相中除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在本实施例中为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外的其他所有成分在80℃~90℃(在本实施例中为85℃)条件下混合至完全溶解,然后加入油溶性抗坏血酸衍生物(在本实施例中为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混合均匀后马上倒入去离子水中,搅拌降温至混合液中出现油珠粒子后,加入水相,混合均匀即得。
81.对比例1
82.成分组成、含量及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对比例1中采用等量的去离子水替代实施例1中的蓖麻油/ipdi共聚物和聚酰胺-8。
83.对比例2
84.成分组成、含量及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对比例2中采用等量的去离子水替代实施例1中的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
85.对比例3
86.成分组成、含量及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区别在于:对比例3中采用等量的去离子水替代实施例2中的hdi/三羟甲基己基内酯交联聚合物和聚酰胺-8。
87.对比例4
88.成分组成、含量及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区别在于:对比例4中采用等量的去离子水替代实施例2中的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
89.对比例5
90.成分组成、含量及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区别在于:对比例5中采用等量的去离子水替代实施例3中的硬脂醇硬脂酸酯。
91.对比例6
92.成分组成、含量及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区别在于:对比例6中采用等量的去离子水替代实施例3中的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
93.对比例7
94.成分组成、含量及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区别在于:对比例7中采用等量的去离子水替代实施例4中的山嵛醇山嵛酸酯。
95.对比例8
96.成分组成、含量及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区别在于:对比例8中采用等量的去离子水替代实施例4中的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
97.测试例
98.(1)感官及肤感检测:
99.按照实施例1~4和对比例1~8配制对应的产品,配制完成后观察其油珠粒子形成情况。
100.结果如表1所述。
101.表1实施例与对比例的油珠粒子形成情况
102.检测对象产品情况实施例1形成可悬浮的油珠粒子对比例1无法形成可悬浮的油珠粒子对比例2无法形成可悬浮的油珠粒子实施例2形成可悬浮的油珠粒子对比例3无法形成可悬浮的油珠粒子对比例4无法形成可悬浮的油珠粒子实施例3形成可悬浮的油珠粒子对比例5无法形成可悬浮的油珠粒子对比例6无法形成可悬浮的油珠粒子实施例4形成可悬浮的油珠粒子对比例7无法形成可悬浮的油珠粒子对比例8无法形成可悬浮的油珠粒子
103.可以发现,添加了油相凝胶剂(如蓖麻油/ipdi共聚物、聚酰胺-8、hdi/三羟甲基己基内酯交联聚合物、硬脂醇硬脂酸酯、山嵛醇山嵛酸酯)和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后,产品能够很好的形成油珠粒子,而缺乏其中任意一种的对比例中的产品则无法形成油珠粒子,其油相会凝结在一起,从而无法达到无乳化剂添加的情况下仍能实现形成稳定油珠粒子的效果。
104.进一步对可形成油珠粒子的实施例1~4进行肤感测试:取少量实施例1~4中的产品涂抹于手背处,感受并比较不同实施例的涂抹感受。
105.结果如表2所示。
106.表2实施例的肤感及延展性
107.检测对象产品情况实施例1粒子肤感偏软,好铺展实施例2粒子肤感适中,好铺展实施例3粒子肤感偏硬实实施例4粒子肤感偏硬实
108.可以发现,采用不同的油相凝胶剂对于粒子的肤感存在一定的影响,基于此,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油相凝胶剂来调整粒子的肤感,以实现对于不同类型化妆品的有效适应性,提高特定类型化妆品的有效性。
109.(2)稳定性测试:
110.测试方法:分别将形成的油珠粒子的实施例1~4分别贮藏在低温(-15℃)、高温(45℃)、光照(常温,自然光)、冷热循环(40℃/-10℃循环交替,持续时间各1天)、常温等不同储存条件下各4周,以4℃贮存样品作为对照,观察油珠粒子外观变化情况。
111.结果如表3~7所示。
112.表3低温条件下的稳定性
[0113][0114]
其中,

表示相对于4℃贮存样品无明显变化,x表示相对于4℃贮存样品,外观出现变化,如油珠破裂、形变或乳剂状态发生明显改变。
[0115]
表4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
[0116][0117][0118]
其中,

表示相对于4℃贮存样品无明显变化,x表示相对于4℃贮存样品,外观出现变化,如油珠破裂、形变或乳剂状态发生明显改变。
[0119]
表5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
[0120][0121]
其中,

表示相对于4℃贮存样品无明显变化,x表示相对于4℃贮存样品,外观出现变化,如油珠破裂、形变或乳剂状态发生明显改变。
[0122]
表6冷热循环条件下的稳定性
[0123]
[0124]
其中,

表示相对于4℃贮存样品无明显变化,x表示相对于4℃贮存样品,外观出现变化,如油珠破裂、形变或乳剂状态发生明显改变。
[0125]
表7常温条件下的稳定性
[0126][0127]
其中,

表示相对于4℃贮存样品无明显变化,x表示相对于4℃贮存样品,外观出现变化,如油珠破裂、形变或乳剂状态发生明显改变。
[0128]
通过上述结果可以发现,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备得到的产品(油珠粒子)在各种极端环境下均表现出了极好的稳定性,其能够显著耐热耐寒,并可以在光照、冷热循环等特殊环境下稳定保存4周,并维持其外观、气味和性能的稳定性。且该产品ph适用范围较广,肤感及涂抹性可自由调控,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0129]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