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床专用自动更换床单装置

文档序号:33561670发布日期:2023-03-22 14:49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CT床专用自动更换床单装置
ct床专用自动更换床单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ct床专用自动更换床单装置。


背景技术:

2.ct扫描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和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和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
3.ct检查设备是多种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使用频率较高,且由于ct设备价格昂贵,很多医疗机构只有一台,难以避免不同人群共用,为了避免病人将病菌、汗液、皮屑和血滴等污物沾染在同一张床单上,从而引起交叉传染,一个病人使用完ct检查床后,需要先更换床单,床单更换完成后才允许另一个病人使用,不但耗时长,而且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大,此外,医护人员因需要更换床单而频繁进出ct室,导致交叉感染的概率升高,因此市面上设计出了一种可以自动更换床单的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4.现有技术中,申请号:cn202110132667.7,申请日:2021-01-31,名称为一种ct检查床用可自动更换床单的装置,公开了一种ct检查床用可自动更换床单的装置,包括ct检查床,所述ct检查床包括上床板,还包括前安装架、前滚轴、床单、后安装架、后滚轴、电机和导向托辊组;前安装架设置于上床板的前端;前滚轴转动安装于前安装架上,所述前滚轴的轴向方向沿着上床板的左右方向;后安装架设置于上床板的后端;后滚轴转动安装于后安装架上,所述后滚轴的轴向方向沿着上床板的左右方向;电机安装于后安装架,带动后滚轴转动;所述床单部分卷绕在前滚轴上,部分卷绕在后滚轴上;导向托辊组用于对床单的高度位置进行限位调节;本发明不需要医护人员进入ct室进行床单的更换,床单更换方便,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小,而且减小了交叉感染的概率。
5.上述专利虽然不需要医护人员进入ct室进行床单的更换,床单更换方便,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小,而且减小了交叉感染的概率,但是再将使用过的床单回收进长方体盒内后,沾染在床单上的病菌、汗液、皮屑和血滴等污物可能会在盒体内进行繁殖扩散,当医护人员需要对盒体内回收的床单进行取出时,可能会对医护人员造成感染,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ct床专用自动更换床单装置。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ct床专用自动更换床单装置,包括ct床体,所述ct床体的床头和床尾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还包括:竖板,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板的两端上;前辊筒,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竖板之间;回收箱,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板上,其中,所述回收箱上端靠近ct床体的一侧开设有矩形贯通口,所述回收箱靠近矩形贯通口的位置转动连接有箱盖;后辊筒,转动连接在所述回收箱
内;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回收箱的一侧,且输出端与所述后辊筒相邻的一端相连接;储液箱,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板远离ct床体的一侧;分流箱,固定连接在所述箱盖靠近矩形贯通口的位置,且靠近所述矩形贯通口的一侧等间距分布有多个喷头;用于将所述储液箱内的消毒液输送进分流箱的抽吸组件,安装在所述回收箱靠近储液箱的上方;用于驱动所述抽吸组件工作的传动组件,安装在所述后辊筒的两侧;第一导向辊筒,对称转动连接在所述ct床体的前后两端。
8.进一步地,所述回收箱的两侧对称转动连接有连接轴,靠近所述驱动电机一端的连接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轴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u型槽,所述后辊筒的两端卡接在连接轴的u型槽内,所述连接轴与后辊筒之间通过连接螺栓可拆卸连接。
9.更进一步地,所述抽吸组件包括抽吸筒以及带有活塞的连杆,所述抽吸筒,对称固定连接在回收箱靠近储液箱的一侧上方,所述连杆滑动连接在抽吸筒内,所述抽吸筒的进液口通过抽液管与储液箱相连通,所述抽吸筒的出液口通过输液管与分流箱的进液口相连通,所述抽吸筒的进出液口内均设有单向阀。
10.再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偏心轮、t型块以及连接杆,所述偏心轮固定连接在连接轴上,所述偏心轮上开设有一圈t型环槽,所述t型块滑动连接在t型环槽内,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t型块和连杆固定连接。
11.为了便于对前辊筒产生一定的阻力,进一步地,所述竖板的上端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前辊筒的两端滚动在弧形槽内,所述竖板靠近弧形槽的位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弧形限位板,所述弧形限位板卡接在前辊筒的两端,所述弧形限位板远离转轴的一端与竖板之间通过限位螺栓连接,所述弧形限位板与前辊筒相接触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层摩擦垫。
12.为了便于完成床单更换后,对床单起到张紧的效果,从而避免躺在ct床体上的患者在翻身时,使床单发生移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板上固定连接有凹型板,所述凹型板的两侧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支板上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两端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所述竖板对称固定连接在滑板的两侧,所述滑板的两侧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竖杆,两个所述竖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固定板,所述滑板内远离ct床体的一侧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横杆,所述竖杆与横杆之间呈l型设计,所述竖杆与横杆相邻的一端分别设有相匹配的斜面,所述凹型板位于横杆的正对面固定连接有通电磁环,所述横杆上套接有铁环,所述铁环与滑板之间固定连接。
13.为了便于更换床单时,弧形固定板快速地与前辊筒分离,更进一步地,所述竖杆上套接有拉力弹簧,所述拉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板和弧形固定板固定连接。
14.为了便于避免床单与回收箱发生相对摩擦,从而导致床单破裂,进一步地,所述ct床体靠近回收箱的位置转动连接有张紧辊筒,所述回收箱的矩形贯通口内转动连接有防磨导向辊筒。
15.为了便于对床单起到一个限位的效果,避免床单出现横向褶皱,提高该装置进行铺床单时,床单的平整度,更进一步地,所述ct床体位于两个第一导向辊筒之间的两侧对称内嵌安装有多个电动吸气盘。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传动组件、抽吸筒、带有活塞的连杆、储液箱、分流箱以及在分流箱靠近床单的一侧设置多个
喷头,当驱动电机通过连接轴带动后辊筒对床单进行收卷回收时,可以同时对床单进行均匀的喷洒消毒液,从而对床单进行全面的消毒,避免了床单上的细菌与病毒繁殖扩散,进一步较减小了交叉感染的概率,安全性更高。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18.附图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19.在附图中:
20.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ct床专用自动更换床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ct床专用自动更换床单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22.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ct床专用自动更换床单装置中凹型板、滑板、通电磁环、铁环、竖杆、横杆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ct床专用自动更换床单装置中第一支板、凹型板、竖板、前辊筒、弧形限位板、拉力弹簧的结构示意图一;
24.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ct床专用自动更换床单装置中第一支板、凹型板、竖板、前辊筒、弧形限位板、拉力弹簧的结构示意图二;
25.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ct床专用自动更换床单装置图5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ct床专用自动更换床单装置中回收箱、驱动电机、抽吸筒、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ct床专用自动更换床单装置图7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ct床体;101、第一支板;102、第二支板;103、前辊筒;104、第一导向辊筒;105、张紧辊筒;106、后辊筒;107、电动吸气盘;2、凹型板;201、滑槽;202、滑板;203、竖杆;204、拉力弹簧;205、弧形固定板;207、横杆;208、通电磁环;209、铁环;3、回收箱;301、箱盖;302、驱动电机;303、连接轴;304、偏心轮;305、t型块;306、连接杆;307、抽吸筒;308、连杆;309、储液箱;3010、分流箱;3011、防磨导向辊筒;4、竖板;401、弧形限位板;402、摩擦垫。
29.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31.实施例1:
32.参照图1-图8,ct床专用自动更换床单装置,包括ct床体1,ct床体1的床头和床尾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板101和第二支板102,还包括:竖板4,对称设置在第一支板101的两端上;前辊筒103,转动连接在两个竖板4之间;回收箱3,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板102上,其中,
回收箱3上端靠近ct床体1的一侧开设有矩形贯通口,回收箱3靠近矩形贯通口的位置转动连接有箱盖301;后辊筒106,转动连接在回收箱3内;驱动电机302,固定连接在回收箱3的一侧,且输出端与后辊筒106相邻的一端相连接;储液箱309,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板102远离ct床体1的一侧;分流箱3010,固定连接在箱盖301靠近矩形贯通口的位置,且靠近矩形贯通口的一侧等间距分布有多个喷头;用于将储液箱309内的消毒液输送进分流箱3010的抽吸组件,安装在回收箱3靠近储液箱309的上方;用于驱动抽吸组件工作的传动组件,安装在后辊筒106的两侧;第一导向辊筒104,对称转动连接在ct床体1的前后两端;
33.回收箱3的两侧对称转动连接有连接轴303,靠近驱动电机302一端的连接轴303与驱动电机30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两个连接轴303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u型槽,后辊筒106的两端卡接在连接轴303的u型槽内,连接轴303与后辊筒106之间通过连接螺栓可拆卸连接;
34.抽吸组件包括抽吸筒307以及带有活塞的连杆308,抽吸筒307,对称固定连接在回收箱3靠近储液箱309的一侧上方,连杆308滑动连接在抽吸筒307内,抽吸筒307的进液口通过抽液管与储液箱309相连通,抽吸筒307的出液口通过输液管与分流箱3010的进液口相连通,抽吸筒307的进出液口内均设有单向阀,
35.传动组件包括偏心轮304、t型块305以及连接杆306,偏心轮304固定连接在连接轴303上,偏心轮304上开设有一圈t型环槽,t型块305滑动连接在t型环槽内,连接杆306的两端分别与t型块305和连杆308固定连接。
36.当医生需要使用ct设备对患者进行检查之前,此时首先将缠绕有床单的前辊筒103安装在两个竖板4之间,然后再手持床单端部的两角,拉动床单,并使床单依次穿过ct床体1前后两端的第一导向辊筒104,从而便可使床单可以贴合在ct床体1的表面,然后再打开回收箱3的箱盖301,接着再将床单的端部穿过矩形贯通口,并固定在后辊筒106上,然后医生便可引导患者躺在铺有床单的ct床体1上进行ct项目的检查,当病人ct检查完毕,需要进行更换床单时,此时启动驱动电机302,驱动电机302便会通过连接轴303带动后辊筒106进行转动,然后便可带动铺在ct床体1上的床单进行移动,并将其卷绕在后辊筒106上,同时前辊筒103上卷绕的未使用的床单便会铺在ct床体1上,如此,即方便地完成ct床体1上床单的自动更换,不需要医护人员进入ct室内进行床单的更换,床单更换方便,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小,而且减小了交叉感染的概率;
37.当前辊筒103上的床单全部回收到后辊筒106上后,此时打开箱盖301,并拧动连接螺栓,将连接螺栓拧下,然后便可将后辊筒106从连接轴303上取下,从而便可对使用后的床单进行回收处理,接着再将取下废弃床单的后辊筒106重新安装在连接轴303上便可继续使用;
38.当驱动电机302带动连接轴303转动,连接轴303带动后辊筒106进行转动时,此时连接轴303还会同时带动偏心轮304进行转动,偏心轮304再通过t型块305带动连接杆306进行左右往复移动,然后连接杆306便可打动连杆308上的活塞在抽吸筒307内进行左右往复移动,从而便可将储液箱309内的消毒液输送进分流箱3010内,然后再通过喷头喷洒向床单上,从而便可对床单进行消毒,避免床单上的细菌与病毒繁殖扩散,进一步较减小了交叉感染的概率,安全性更高;
39.进一步地,其中两个连接轴303上的偏心轮304呈交错设置,因此当一个抽吸筒307
对储液箱309内的消毒液进行抽吸时,另一个抽吸筒307便会将消毒液输送进分流箱3010内,从而便可向分流箱3010内持续的进行输送消毒液,从而保证了喷头可以持续的向床单上喷洒消毒液,有效地提高了对床单吸毒的均匀性。
40.实施例2:
41.参照图1-图8,ct床专用自动更换床单装置,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竖板4的上端开设有弧形槽,前辊筒103的两端滚动在弧形槽内,竖板4靠近弧形槽的位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弧形限位板401,弧形限位板401卡接在前辊筒103的两端,弧形限位板401远离转轴的一端与竖板4之间通过限位螺栓连接,弧形限位板401与前辊筒103相接触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层摩擦垫402,当将缠绕有床单的前辊筒103放置在两个竖板4上后,此时通过限位螺栓将弧形限位板401卡接在竖板4上,然后弧形限位板401上的摩擦垫402便会与前辊筒103的两端紧密贴合,从而对前辊筒103产生一定的阻力,一是可使得床单被铺在ct床体1上时可以处于被张紧状态,二是可以使得病人在床板上时不易通过铺在上床板上的床单带动前辊筒103转动,造成前辊筒103上未使用床单的浪费,可有效降低更换前辊筒103上缠绕的床单的频率;三是电机停止后,前辊筒103便可立即停止。
42.实施例3:
43.参照图1-图8,ct床专用自动更换床单装置,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第一支板101上固定连接有凹型板2,凹型板2的两侧内壁开设有滑槽201,第一支板101上滑动连接有滑板202,滑板202的两端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201内,竖板4对称固定连接在滑板202的两侧,滑板202的两侧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竖杆203,两个竖杆20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固定板205,滑板202内远离ct床体1的一侧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横杆207,竖杆203与横杆207之间呈l型设计,竖杆203与横杆207相邻的一端分别设有相匹配的斜面,凹型板2位于横杆207的正对面固定连接有通电磁环208,横杆207上套接有铁环209,铁环209与滑板202之间固定连接,当驱动电机302带动后辊筒106对床单进行张铺时,此时通电磁环208便会断电,然后对铁环209的磁吸便会消失,然后前辊筒103便会在拉力的作用下向远离通电磁环208的移动,从而竖杆203便会带动弧形固定板205向下移动,从而便会对前辊筒103解开束缚,然后便可进行床单的张铺,当完成床单的张铺后,此时对通电磁环208进行通电,然后通电磁环208便会对铁环209一个吸力,然后便会通过滑板202带动前辊筒103向远离ct床体1的一侧移动,当横杆207与凹型板2相抵时,此时横杆207便会抵动竖杆203,然后竖杆203便会带动弧形固定板205向上移动,从而便可对前辊筒103进行限位固定,对床单进行张紧,从而使床单可以紧密的贴合在ct床体1上,避免躺在ct床体1上的患者在翻身时,使床单发生移位,有效地提高了床单张铺的稳定性;
44.竖杆203上套接有拉力弹簧204,拉力弹簧204的两端分别与滑板202和弧形固定板205固定连接,通过拉力弹簧204的设置的设置,当滑板202向靠近ct床体1的一侧移动时,弧形固定板205会在拉力弹簧204的拉动下,快速地与前辊筒103分离,从而便可使前辊筒103进行转动。
45.实施例4:
46.参照图1-图8,ct床专用自动更换床单装置,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ct床体1靠近回收箱3的位置转动连接有张紧辊筒105,回收箱3的矩形贯通口内转动连接有防磨导向辊筒3011,通过张紧辊筒105的设置,可以对床单起到一个张紧的效果,从而进一
步提高张铺床单的平整度,通过防磨导向辊筒3011的设置,可以避免床单与回收箱3发生相对摩擦,从而导致床单破裂,有效地提高了对床单回收的稳定性;
47.ct床体1位于两个第一导向辊筒104之间的两侧对称内嵌安装有多个电动吸气盘107,通过在ct床体1位于两个第一导向辊筒104之间的两侧对称内嵌安装有多个电动吸气盘107,当驱动电机302通过后辊筒106带动床单进行移动时,此时启动电动吸气盘107,电动吸气盘107便会对床单的两侧产生吸力,从而便可对床单起到一个限位的效果,避免床单出现横向褶皱,有效地提高了该装置进行铺床单时,床单的平整度,由于电动吸气盘107只是对床单起到限位作用,因此该电动吸气盘107的吸力不用很大,使床单能够移动,从而保证了该装置的正常运行。
48.本发明通过传动组件、抽吸筒307、带有活塞的连杆308、储液箱309、分流箱3010以及在分流箱3010靠近床单的一侧设置多个喷头,当驱动电机302通过连接轴303带动后辊筒106对床单进行收卷回收时,可以同时对床单进行均匀的喷洒消毒液,从而对床单进行全面的消毒,避免了床单上的细菌与病毒繁殖扩散,进一步较减小了交叉感染的概率,安全性更高。
49.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5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