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113985发布日期:2023-02-01 02:34阅读:31来源:国知局
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2.血管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是指动脉100%闭塞且闭塞超过3个月的病变,具有再发病率高和再闭塞率高的发病特征,治疗难度大。其介入治疗平均成功率大约为40%-60%,是动脉介入治疗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cto可发生在任何血管性组织周边,被誉为是“未被攻克的最后的堡垒”。
3.对于cto血管病变的任何治疗,包括药物及介入治疗,例如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都需要先将堵塞的血管打通,而这也是cto病变治疗的难点。因为cto病变时血管完全闭塞,血流无法通过,导致无法明确血管正确走行。术者无法知道血管走行方向,就好比从一个地方向另外一个地方开隧道,工人却不知道具体的方向,这种情况下如果盲目选用穿刺力较强的导丝,易引起“血管夹层、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4.目前cto介入治疗的方法包括球囊扩张、电动旋磨及激光消融等。球囊扩张治疗时需先将一根金属导丝穿过堵塞的病变,然后将球囊通过导丝置于狭窄的地方。导丝穿越的方法包括正向开通或逆向开通。所谓正向开通,是通过一些影像指引,比如对侧造影、微通道、钙化影等明确血管的大致走行;而逆向开通,则是指经过其他血管为闭塞血管提供的侧枝循环,到达闭塞远端,逆正常血管走行方向尝试输送导丝通过闭塞病变。这个过程就好比开隧道,既可以从一边直接挖到另一边,也可以两边同时挖直到开通为止。
5.球囊扩张手术的成功率取决于手术的经验与技术。对于通路的选择、不同硬度导丝的选择以及导丝头端的方向等等,需要术者“审时度势”,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样的器械,什么时候需要调整穿刺的方向,都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对于cto病变的头端,一般较为坚硬,需要使用硬度较大的导丝,但是一旦突破了头端坚硬部分,就需要降低导丝硬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此外,在开通血管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不同的体位观察导丝头端的方向,从而及时地调整穿刺的角度和路径,这需要术者有较快的3d思维等等。
6.电动旋磨,在导管远端安装旋磨头,通过近端的电动装置带动该旋磨头从而磨削狭窄组织。血管内高速转动的旋磨头,不易控制,容易造成血管破裂等并发症;旋磨的深度与进度不能精准控制,同样增加了手术的风险。
7.激光消融,通过激光来消融钙化堵塞的组织,激光参数与汽化组织很难控制,临床使用不便。
8.当血管开通并且建立可靠的轨道后,需要根据现有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植入策略,当前cto开通后的植入策略常有:1)即刻药物洗脱支架植入;2)药物包被球囊;3)旷置病变后行二期pci;4)药物洗脱支架和药物包被球囊的杂交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其能够改善血管闭塞
开通操作难度高的问题。
10.本发明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全闭塞血管再通方法,其能够改善血管闭塞开通操作难度高的问题。
11.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12.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包括导管组、切割刀片、固定球囊以及操作手柄;所述切割刀片以及所述固定球囊固定在所述导管组的远端,所述操作手柄与所述导管组的近端连接,所述操作手柄用于驱动所述导管组带动所述切割刀片往复移动,以对血管闭塞组织进行反复切割;所述操作手柄设置有冲压口,所述冲压口通过所述导管组与所述固定球囊连通,所述冲压口用于向所述固定球囊内鼓入膨胀介质,以使膨胀后的所述固定球囊支撑固定在血管内,从而使所述切割刀片始终位于血管内壁之间。
13.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14.可选地,所述导管组包括外管以及内管,所述外管设置有中心腔道以及球囊腔道,所述内管活动设置在所述中心腔道内;所述切割刀片固定在所述内管的远端;所述固定球囊固定在所述外管的远端,且所述固定球囊与所述球囊腔道的远端连通;所述操作手柄与所述内管以及所述外管的近端连接,所述冲压口与所述球囊腔道连通;所述操作手柄用于反复驱动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相对移动,以使所述内管的远端相对所述外管的远端反复伸出,从而驱动所述切割刀片对血管闭塞组织进行反复切割。
15.可选地,所述内管的内壁围成内腔道,所述切割刀片设置有与所述内管的所述内腔道连通的刀片通道,所述刀片通道与所述内腔道共同用于供导丝穿过,或者共同用于对所述切割刀片切割下来的血管闭塞组织碎片进行抽吸;所述操作手柄设置有与所述内腔道连通的抽吸导丝口。
16.可选地,所述切割刀片包括绕所述刀片通道的中心间隔设置且能够闭合或者张开的至少两个叶片,所述至少两个叶片用于在容置于所述中心腔道内的情况下呈闭合状态,或者所述至少两个叶片用于在伸出所述中心腔道的情况下释放呈张开状态。
17.可选地,所述切割刀片的远端呈圆柱形或者呈尖角状。
18.可选地,所述外管包括第一导管以及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套设在所述内管的外部,所述第二导管套设在所述第一导管的外部;所述第一导管的内壁围成所述中心腔道,所述第一导管的外壁与所述第二导管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球囊腔道。
19.可选地,所述外管的内壁围成所述中心腔道,所述外管的内壁与外壁之间开设所述球囊腔道。
20.可选地,所述内管的外壁与所述中心腔道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形成抽吸腔道,所述抽吸腔道用于对所述切割刀片切割下来的血管闭塞组织碎片进行抽吸;所述操作手柄设置有与所述抽吸腔道连通的抽吸口。
21.可选地,所述操作手柄包括手柄外壳、手柄推杆以及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手柄外壳内,所述手柄推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手柄外壳的远端,且所述手柄推杆与所述弹簧抵接;所述外管的近端与所述手柄外壳固定,所述内管的近端与所述手柄推杆固定;所述手柄推杆用于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手柄外壳移动,以推动所述内管的远端相对所述外管的远端伸出,或者所述手柄推杆用于在所述弹簧的恢复力作用下复位,以带动所述内管的
远端相对所述外管的远端缩回。
22.可选地,所述手柄推杆设置有推动块;所述操作手柄还包括按压模块,所述按压模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手柄外壳上,且所述按压模块具有推动面;所述推动面与所述推动块滑动配合;所述按压模块用于在外力按压作用下通过所述推动面推动所述推动块以及所述手柄推杆移动,以使所述内管的远端相对所述外管的远端伸出,或者所述按压模块用于在所述弹簧的恢复力作用下复位的所述推动块的推动下复位,以带动所述内管的远端相对所述外管的远端缩回。
23.可选地,所述操作手柄还包括应力释放管;所述应力释放管套设在所述外管的外部,且所述应力释放管与所述手柄外壳的远端转动连接;所述应力释放管用于在相对所述手柄外壳转动的过程中使所述球囊腔道的近端与外界连通,以使所述固定球囊进行泄压。
24.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全闭塞血管再通方法,采用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实施,所述全闭塞血管再通方法还包括:
25.通过所述操作手柄操作所述固定球囊膨胀后支撑固定在血管闭塞组织前方的第一位置,以使所述切割刀片始终位于血管内壁之间;
26.通过所述操作手柄操作所述切割刀片对血管闭塞组织进行反复切割,直到所述第一位置的切割完成,通过所述操作手柄操作所述固定球囊膨胀泄压,然后移动到下一个位置;
27.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血管闭塞组织开通完成。
28.本发明实施例的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及方法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29.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包括导管组、切割刀片、固定球囊以及操作手柄;切割刀片以及固定球囊固定在导管组的远端,操作手柄与导管组的近端连接,操作手柄用于驱动导管组带动切割刀片往复移动,以对血管闭塞组织进行反复切割;操作手柄设置有冲压口,冲压口通过导管组与固定球囊连通,冲压口用于向固定球囊内鼓入膨胀介质,以使膨胀后的固定球囊支撑固定在血管内,从而使切割刀片的切割路径在切割刀片切割过程中始终位于血管内壁之间。
30.通过固定球囊固定、定位以及调整切割刀片的位置,避免切割刀片在切割过程中发生血管穿孔或者夹层的情况,从而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整体结构操作简单,又能安全有效打通血管堵塞。
31.全闭塞血管再通方法,采用上述的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实施,能够改善血管闭塞开通操作难度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3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的轴侧视图;
3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的第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的第二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36.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的第一视角的俯视图;
37.图5为图4中a-a的剖视图;
38.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的第二视角的俯视图;
39.图7为图6中b-b的剖视图;
40.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的第一种结构中切割刀片未伸出的结构示意图;
41.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的轴侧视图;
42.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43.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的俯视图;
44.图12为图11中c-c的剖视图;
45.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的第二种结构中切割刀片伸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6.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的第二种结构中切割刀片未伸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7.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的轴侧视图;
48.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49.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的第一视角的俯视图;
50.图18为图17中d-d的剖视图;
51.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的第二视角的俯视图;
52.图20为图19中e-e的剖视图;
53.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的第三种结构中切割刀片伸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54.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切割血管闭塞组织的示意图。
55.图标:10-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100-导管组;110-外管;111-第二导管;112-球囊腔道;113-第一导管;114-中心腔道;115-抽吸腔道;120-内管;121-内腔道;200-切割刀片;210-叶片;300-固定球囊;400-操作手柄;410-手柄外壳;411-三通外壳;412-冲压口;420-远端外壳;421-抽吸口;430-近端外壳;440-第一外壳;450-第二外壳;500-手柄推杆;510-前推杆;511-推动块;520-后推杆;521-抽吸导丝口;600-弹簧;700-按压模块;710-推动面;800-应力释放管;900-连接扣;910-前螺母;920-后螺母;930-不锈钢管;940-o型圈卡盘;950-o型圈;11-血管闭塞组织;12-血管。
具体实施方式
56.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57.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5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60.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6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62.下面结合图1至图22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10进行详细描述。
63.请参照图1以及图2,结合图22,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10,包括导管组100、切割刀片200、固定球囊300以及操作手柄400;切割刀片200以及固定球囊300固定在导管组100的远端,操作手柄400与导管组100的近端连接,操作手柄400用于驱动导管组100带动切割刀片200往复移动,以对血管闭塞组织11进行反复切割;操作手柄400设置有冲压口412,冲压口412通过导管组100与固定球囊300连通,冲压口412用于向固定球囊300内鼓入膨胀介质,以使膨胀后的固定球囊300支撑固定在血管12内,从而使切割刀片200始终位于血管12内壁之间。也就是切割刀片200在切割过程中能够与血管12内壁始终保持近似平行,不会发生穿孔。
64.需要说明的是:全文中,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10在使用过程中,导管组100的前端用于伸入血管12内,导管组100的后端由医生操作。因此,相对地,每个零部件靠近导管组100的前端的部分称为该零部件的远端,该零部件靠近导管组100的后端的部分称为该零部件的近端。其中,导管组100的前端即为导管组100的远端,导管组100的后端即为导管组100的近端。以图1中的相对位置进行介绍,导管组100的左端为导管组100的远端,导管组100的右端为导管组100的近端,同理,操作手柄400的左端为操作手柄400的远端,操作手柄400的右端为操作手柄400的近端。切割刀片200、固定球囊300、导管组100以及操作手柄400从左到右依次设置。
65.切割刀片200、导管组100以及操作手柄400依次连接,导管组100的远端以及切割刀片200用于伸入血管12内的血管闭塞组织11的前方,操作手柄400通过导管组100驱动切割刀片200往复伸缩,切割刀片200对血管闭塞组织11进行切割。逐渐移动切割刀片200的位置,逐渐将血管闭塞组织11打通。
66.固定球囊300、导管组100以及操作手柄400上的冲压口412依次连通,导管组100的远端带着切割刀片200以及固定球囊300伸入血管闭塞组织11的前方,然后通过冲压口412以及导管组100向固定球囊300内充气,使固定球囊300充气膨胀,膨胀后的固定球囊300能够支撑固定在血管12内壁内,从而使切割刀片200能够与切割刀片200前方的血管段近似平行,保证切割刀片200在切割过程中不会偏离血管12的外壁,避免穿透血管12或者损伤血管12。通过调整固定球囊300的位置可以调整切割刀片200位于始终位于血管12内壁之间。固定球囊300具有固定、定位及调直切割刀片200的作用。另一方面,固定球囊300加压膨胀后,封堵血管12,在血管闭塞组织11与固定球囊300之间形成一密闭的空间,切割刀片200切下的组织碎片被留存在该密闭的空间,然后抽吸排除,从而避免了血管闭塞组织11打通后,组织碎片流向远端,造成远端血管12的二次堵塞。
67.操作过程如下,结合图22,通过固定球囊300膨胀后固定位置,然后通过操作手柄400操作切割刀片200对血管闭塞组织11进行切割,该位置的血管闭塞组织11开通后,固定球囊300泄压,然后移动到下一个位置后,继续对固定球囊300进行充气膨胀后固定位置,再进行切割。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将血管闭塞组织11完全打通。
68.参照图4、图5、图6以及图7,本实施例中,导管组100包括外管110以及内管120,外管110设置有中心腔道114以及球囊腔道112,内管120活动设置在中心腔道114内;切割刀片200固定在内管120的远端;固定球囊300固定在外管110的远端,且固定球囊300与球囊腔道112的远端连通;操作手柄400与内管120以及外管110的近端连接,冲压口412与球囊腔道112连通;操作手柄400用于反复驱动内管120与外管110相对移动,以使内管120的远端相对外管110的远端反复伸出,从而驱动切割刀片200对血管闭塞组织11进行反复切割。
69.切割刀片200、内管120以及操作手柄400依次连接,操作手柄400驱动内管120以及切割刀片200同步移动。初始状态,切割刀片200位于内管120的远端与外管110的远端之间,也就是位于中心腔道114的远端,操作手柄400驱动内管120的远端伸出外管110的远端,使切割刀片200释放到外管110的外部,对血管闭塞组织11进行切割。以图5中的相对位置进行介绍,操作手柄400驱动切割刀片200向左移动,使切割刀片200暴露在外管110的左端。参照图5,切割刀片200伸出外管110的远端,参照图8,切割刀片200缩回到中间腔道内。
70.参照图6以及图7,本实施例中,内管120的内壁围成内腔道121,切割刀片200设置有与内管120的内腔道121连通的刀片通道,刀片通道与内腔道121共同用于供导丝穿过,或者共同用于对切割刀片200切割下来的血管闭塞组织11碎片进行抽吸;操作手柄400设置有与内腔道121连通的抽吸导丝口521。
71.参照图6,刀片通道与内腔道121同轴设置。在切割刀片200将血管闭塞组织11切割下来后,通过刀片通道与内腔道121抽吸到外部。固定球囊300加压膨胀封堵血管12后,固定球囊300与血管闭塞组织11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切割刀片200切下的组织碎片被留存在该密闭的空间,然后通过刀片通道与内腔道121抽吸排除。
72.操作手柄400上对应设置抽吸导丝口521,刀片通道、内腔道121以及抽吸导丝口521依次连通,刀片通道、内腔道121以及抽吸导丝口521可以穿导丝,引导导管组100的移动方向,也可以用于抽吸碎片组织。
73.参照图3、图6以及图7,本实施例中,外管110包括第一导管113以及第二导管111,第一导管113套设在内管120的外部,第二导管111套设在第一导管113的外部;第一导管113
的内壁围成中心腔道114,第一导管113的外壁与第二导管111的内壁之间形成球囊腔道112。
74.具体的,内管120、第一导管113以及第二管道从内到外依次套设。第一导管113以及第二管道之间形成球囊通道。第一导管113的远端以及第二管道的远端密封设置,球囊通道的远端密封,球囊通道的近端与操作手柄400上的冲压口412连通。第二导管111的远端开设有与球囊通道连通的连通孔,固定球囊300包裹在第二导管111的远端,且固定球囊300包裹在连通孔的外部,并与连通孔连通。具体的,第一导管113的外壁与第二导管111的内壁之间形成球囊腔道112呈圆环状。
75.在其他实施例中,外管110的内壁围成中心腔道114,外管110的内壁与外壁之间开设球囊腔道112。还可以是外管110的外壁凸起形成球囊通道。具体的,外管110的内壁与外壁之间开设的球囊腔道112可以是环绕外管110的周向设置的环形状,也可以仅设置在外管110周向的部分区域。
76.参照图6以及图7,本实施例中,内管120的外壁与中心腔道114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形成抽吸腔道115,抽吸腔道115用于对切割刀片200切割下来的血管闭塞组织11碎片进行抽吸;操作手柄400设置有与抽吸腔道115连通的抽吸口421。
77.除了上文提到的刀片通道、内腔道121以及抽吸导丝口521能够抽吸组织,在内管120与外管110之间也可以形成抽吸腔道115,具体的是内管120的外壁与第一导管113的内壁之间形成的抽吸腔道115,抽吸腔道115与抽吸口421连通,通过抽吸腔道115与抽吸口421也可以抽吸碎片组织,能够提高组织碎片抽吸的效率,避免组织碎片堆积或者阻挡切割刀片200切割,提高血管闭塞组织11的开通效率。操作手柄400设置有抽吸导丝口521以及抽吸口421,具有两个抽吸组织碎片的口。
78.参照图3、图4以及图5,本实施例中,操作手柄400包括手柄外壳410、手柄推杆500以及弹簧600;弹簧600设置在手柄外壳410内,手柄推杆500可滑动地设置在手柄外壳410的远端,且手柄推杆500与弹簧600抵接;外管110的近端与手柄外壳410固定,内管120的近端与手柄推杆500固定;手柄推杆500用于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手柄外壳410移动,以推动内管120的远端相对外管110的远端伸出,或者手柄推杆500用于在弹簧600的恢复力作用下复位,以带动内管120的远端相对外管110的远端缩回。
79.弹簧600以及手柄推杆500依次设置在手柄外壳410内,切割刀片200、内管120以及手柄推杆500依次连接,外管110与手柄外壳410连接。参照图5,手动推动手柄推杆500向左移动,推动内管120以及切割刀片200向左移动,使切割刀片200向左伸出外管110,同时压缩弹簧600。撤去推动力后,弹簧600恢复力复位,向右推动手柄推杆500向右移动,带动内管120以及切割刀片200向右移动,切割刀片200缩回到外管110内。
80.具体的,参照图5,手柄外壳410包括依次设置的三通外壳411、远端外壳420以及近端外壳430,三通外壳411设置有冲压口412,三通外壳411与远端外壳420的远端固定,远端外壳420的一端与近端外壳430的一端固定,弹簧600活动设置在远端外壳420与近端外壳430内,手柄推杆500可滑动地设置在近端外壳430的近端,手柄推杆500的远端伸入近端外壳430内,且与弹簧600抵接。
81.参照图5,手柄推杆500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推杆510以及后推杆520,前推杆510位于远端外壳420以及近端外壳430内,且前推杆510与弹簧600抵接,后推杆520的远端伸入近端
外壳430内,且与前推杆510连接,内管120的近端与后推杆520固定。手动推动后推杆520,后推杆520推动前推杆510向前移动,前推杆510压缩弹簧600,同时后推杆520推动内管120向前移动。后推杆520设置有抽吸导丝口521,抽吸导丝口521与导管连通。
82.参照图3,手柄还包括不锈钢管930,不锈钢管930套设在内管120的外部,弹簧600套设在不锈钢管930外部。不锈钢管930用于作为弹簧600的滑动轨道,具有支撑和减小磨损的效果。
83.参照图9、图10、图11以及图1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结构的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10。与上文提到的实施例的操作手柄400有一些不同。
84.远端外壳420上设置有抽吸口421,与后推杆520设置的抽吸导丝口521,一起用于抽吸组织碎片。操作手柄400设置抽吸口421,则内管120与外管110之间具有间隙,形成抽吸腔道115,若操作手柄400不设置抽吸口421,则内管120与外管110之间近能够相对移动,不设置间隙。
85.操作手柄400还包括o型圈卡盘940以及o型圈950,o型圈卡盘940设置在远端外壳420内,o型圈950设置在o型圈卡盘940与远端外壳420之间,弹簧600设置在o型圈卡盘940与前推杆510之间。
86.参照图13以及图14,为同时设置抽吸导丝口521以及抽吸口421的结构。其中,图13中,则是按压后推杆520后,切割刀片200伸出外管110。图14中,则是后推杆520未按压,切割刀片200未伸出外管110。
87.参照图15、图16、图17、图18、图19以及图1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结构的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10。本实施例中,手柄推杆500设置有推动块511;操作手柄400还包括按压模块700,按压模块700可滑动地设置在手柄外壳410上,且按压模块700具有推动面710;推动面710与推动块511滑动配合;按压模块700用于在外力按压作用下通过推动面710推动推动块511以及手柄推杆500移动,以使内管120的远端相对外管110的远端伸出,或者按压模块700用于在弹簧600的恢复力作用下复位的推动块511的推动下复位,以带动内管120的远端相对外管110的远端缩回。
88.按压模块700在外力按压作用下,朝向手柄外壳410的内部移动,推动面710与推动块511配合,推动面710推动推动块511、手柄推杆500以及内管120向前移动,同时手柄推杆500压缩弹簧600。在外力撤去后,弹簧600恢复力推动手柄推杆500复位,同时通过推动块511推动推动面710移动,使按压模块700复位。
89.不需要电动或激光等有源驱动,也不需造影,超声等引导,单手操作手柄400上的按钮模块即可控制刀片的伸出与缩回,极大方便了临床使用。
90.参照图16以及图18,推动面710呈斜面,推动块511位于推动面710的左侧,按压模块700沿手柄外壳410的径向设置,手动按压按压模块700沿竖直向下方向移动,推动面710推动推动块511向左移动,带动手柄推杆500以及内管120向左移动,使切割刀片200伸出外管110。外力撤去,手柄推杆500以及推动块511在弹簧600作用下向右移动,带动切割刀片200缩回。
91.本实施例中,手柄外壳410包括第一外壳440以及第二外壳450,第一外壳440的一侧与第二外壳450的一侧固定。手柄外壳410还包括前螺母910以及后螺母920,第一外壳440与第二外壳450的前端通过前螺母910套设固定在一起,第一外壳440与第二外壳450的后端
通过后螺母920套设固定在一起,从而将第一外壳440与第二外壳450固定。三通外壳411的近端与第一外壳440与第二外壳450的前端固定。
92.后推杆520的形状与上文提到的后推杆520形状不同。前推杆510的长度更长。操作手柄400还包括连接扣900,连接扣900设置在第一外壳440以及第二外壳450之间,前推杆510的近端与连接扣900螺纹连接,后推杆520的远端与连接扣900卡接。
93.参照图2、图9以及图15,操作手柄400还包括应力释放管800;应力释放管800套设在外管110的外部,且应力释放管800与手柄外壳410的远端转动连接;应力释放管800用于在相对手柄外壳410转动的过程中使球囊腔道112的近端与外界连通,以使固定球囊300进行泄压。
94.参照图21,本实施例中,切割刀片200包括绕刀片通道的中心间隔设置且能够闭合或者张开的至少两个叶片210,至少两个叶片210用于在容置于中心腔道114内的情况下呈闭合状态,或者至少两个叶片210用于在伸出中心腔道114的情况下释放呈张开状态。切割刀片200采用记忆金属,切割刀片200被推出中心腔道114后,叶片210自动张开。
95.具体的,切割刀片200呈漏斗状,切割刀片200的远端外径与第一导管113的内径相同或大于,切割刀片200的近端内径与内管120的内径相同,并固定于内管120的远端。
96.本实施例中,切割刀片200的远端呈圆柱形或者呈尖角状。尖角状类似于三角形。
97.本实施例中,外管110的远端还设置有显影标记,显影标记由丝缠绕而成。
98.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10,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10的工作原理是:
99.将导管组100的远端带着切割刀片200以及固定球囊300在影像下送到血管闭塞组织11的前方,给固定球囊300加压膨胀,导管组100与血管12壁平行,同时阻断局部的血流。
100.按压操作手柄400,切割刀片200伸出中心腔道114,向前切割血管闭塞组织11,放开操作手柄400,切割刀片200自动回缩的中心腔道114,每次掘进的深度通过切割刀片200的控制实现,每次掘进的深度范围为0.1-10mm。通过内腔道121以及抽吸腔道115抽吸切下的组织碎片。给固定球囊300泄压,将导管组100推送进新打通的隧道内。再次给固定球囊300加压,固定并调直切割刀片200始终位于血管12内壁之间。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堵塞组织全部打通。
10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1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02.固定球囊300冲压膨胀后,能够支撑固定在血管12内,通过固定球囊300能够定位、固定以及调整切割刀片200的位置,使切割刀片200切割时始终始终位于血管12内壁之间,避免穿孔的发生,降低血管闭塞组织11开通的难度,提高开通效率。
103.切割下来的组织碎片留存于固定球囊300与血管闭塞组织11的腔内,通过内管120以及抽吸腔道115直接被抽走,避免打通后组织碎片进入远端,血管12发生二次栓塞。
10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10适用于所有血管12闭塞,例如心血管12、脑血管12、周边血管12内的完全堵塞型病变。
105.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全闭塞血管再通方法,采用全闭塞血管再通装置10实施,全闭塞血管再通方法还包括:通过操作手柄400操作固定球囊300膨胀后支撑固定在血管闭塞组织11前方的第一位置,以使切割刀片200始终位于血管12内壁之间;通过操作手柄400操作切割刀片200对血管闭塞组织11进行反复切割,直到第一位置的切割完成,通过
操作手柄400操作固定球囊300膨胀泄压,然后移动到下一个位置;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血管闭塞组织11开通完成。例如,将导管组100在光机下,插入到猪周边血管12内,充盈固定球囊300,然后通过操作手柄400操作切割刀片200,堵塞的血管12被打开。改善血管12闭塞开通操作难度高的问题。
10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