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数字化颌位再定位器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467394发布日期:2023-03-15 07:0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儿童数字化颌位再定位器制作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口腔正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童数字化颌位再定位器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儿童早期干预矫治及口腔正畸得到了家长们的广泛重视,其认可度和需求率都较高,这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口腔医生往儿童早期干预矫治及口腔正畸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从事此工作的医生专业认识度参差不齐,大部分医生只关注牙齿的移动,缺乏对生长发育期儿童下颌位置和咬合关系生长变化的认识,缺乏通过刺激或抑制骨骼发育或改变下颌位置影响矫治策略的认识,临床上缺乏咬合重建技术的实践经验,导致对患儿进行下颌颌位定位治疗时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精确的治疗结果。
3.现有的针对下颌后缩、反颌和偏颌的儿童治疗,有多种形态的矫治器,除了大多数以移动牙齿来处理的矫治器外,也有针对下颌功能性前伸、后退、偏移的功能性矫治器,但均因结构复杂,所以需要技术水平较高和治疗经验较多的医生来使用,故使用的医生较少,尤其是功能性矫正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准确的咬合重建,而咬合重建需要医生有足够的经验以及患儿的配合程度,所以常常使医生难以开展此项治疗。
4.还有部分因为颌位异常而导致颜面部发育异常、关节发育异常的患儿,在适当的生理年龄内,可通过颌位的调整,解决或减轻现有的发育异常,避免导致更严重的畸形。当医生对颌学与正畸的关联认知不足,且没有把握正确治疗患儿时,都不敢轻易接诊,导致此类患儿被医生误诊或拒诊后,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这会导致患儿的畸形发育持续,极大地影响其身心健康。
5.虽然也有医生接诊,但是现有的功能矫治器的颌位重建仍依赖于临床上医生的经验、操作技巧和患儿的配合程度,因操作难度较大、患儿年龄较小和面部肌肉紧张等因素,常常无法取得准确的位置,导致颌位记录不准确,矫治器制作不精准,疗效不佳,患儿也常常因疼痛而依从性较差。
6.综上可知,现有的治疗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容易耽误患儿治疗或造成治疗后的颌位关系未能达到协调和稳定,存在较高的复发风险或需长期保持,未能有预见性的通过改变下颌位置而刺激或抑制其生长改变咬合状况来引导改善患者的面部结构和美观,甚至造成医源性的颞下颌继发疾病。


技术实现要素:

7.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儿童数字化颌位再定位器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儿童早期干预矫治和口腔正畸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9.一种儿童数字化颌位再定位器制作方法,包括:
10.获取患儿检查数据、口腔模型、数字化扫描模型和最大咬合交错位咬合数据,确定
患儿病症;
11.根据患儿病症确定治疗方式和结构;
12.使用面弓结合下颌正中和前伸数据、侧方咬合运动数据和患儿检查数据将患儿下颌位置和运动轨迹转移到数字化颌架上,得到患儿的上下颌数字化的静态和动态状况;
13.根据患儿病症和治疗目标,在颞下颌髁突的可移动范围和能刺激头面部肌肉做功能性适应的范围内,在数字化颌架上向前、向后、向下、左右移动下颌骨,得到合理的下颌位置;
14.在所述下颌位置上得到上下颌的相对关系;
15.根据所述上下颌的相对关系得到儿童数字化颌位再定位器的数字化模型;
16.通过3d打印将所述数字化模型转为实体模型。
17.作为优选,若患儿的病症为功能性下颌后缩,则在数字化颌架上虚拟向前移动下颌并向下移动下颌打开咬合,并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下颌咬合平面;实体模型上,在侧方牙列设置金属球型间隙卡,上前牙区设置金属唇弓,颌面上设置树脂解剖式颌垫,并在前牙腭侧的前功能区设置斜面导板、覆盖下颌尖牙区的解剖式小斜导或连体软硅胶树脂矫治器。
18.作为优选,若患儿的病症为功能性反颌,则在数字化颌架上虚拟向后移动下颌并向下移动下颌打开咬合,并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下颌咬合平面;实体模型上,在侧方牙列设置金属球型间隙卡,下前牙区设置解剖式小斜导和金属唇弓,颌垫设置为解剖式颌垫,并在后牙区及尖牙区设置树脂引导后退斜面或连体软硅胶树脂矫治器。
19.作为优选,在后牙区设置树脂引导后退斜面时需结合解剖式颌垫,覆盖上颌最后一颗后牙的远中面;在尖牙区设置树脂引导后退斜面时需参考上颌尖牙与第一双尖牙的斜面宽度。
20.作为优选,所述斜面宽度大于牙齿斜面宽度一倍。
21.作为优选,若患儿的病症为功能性偏颌,则在数字化颌架上虚拟向对侧移动下颌并向下移动下颌打开咬合;实体模型上,在侧方牙列放置金属球型间隙卡,双侧尖牙区设置同方向的树脂斜面引导,后牙颌面设置为树脂解剖式颌垫,前牙区设置为平面颌垫或连体软硅胶树脂矫治器。
22.作为优选,若患儿的病症为骨性ii类患者,则在实体模型上合并硬质地树脂的肌力训练矫正器,并设置为上下连体结构,上前牙设置金属唇弓,下前牙舌侧设置金属阻挡舌弓或树脂的阻挡舌板,后牙区颌面设置树脂解剖式颌垫,同时在颊侧设置树脂颊盾。
23.作为优选,若患儿的病症为骨性iii类患者,则在实体模型上合并硬质地树脂的肌力矫治器,并设置为上下连体结构,设置上颌腭侧舌上抬金属引导曲,下颌前牙舌侧树脂抬舌板或金属舌栅栏,下颌前牙唇舌设置金属唇弓,后牙区颌面设置树脂解剖式颌垫,同时在颊侧设置树脂颊盾。
24.作为优选,若患儿的病症为功能性偏颌合并骨性偏颌且合并肌力严重异常,则实体模型设置为上下连体结构,设置上颌腭侧连接杆附舌上抬金属引导曲,上下前牙唇侧设置金属唇弓,同时在单侧尖牙区设置侧向引导斜面,后牙区颌面设置树脂解剖式颌垫,同时在颊侧设置树脂颊盾。
25.作为优选,若患儿需要较大量的移动牙齿,则在数字化颌架上根据治疗目标移动下颌位置,在实体模型上设置上下颌相关结构,制作左右侧颊盾,以腭杆和下颌连接丝相
连,同步佩戴隐形矫治器移动牙齿;若患儿需要少量移动牙齿,则在数字化颌架上根据治疗目标移动下颌位置后做排牙设计,在实体模型上在磨牙区设置曲面颌垫结构,制作上下连体的弹性硅胶树脂矫治器。
26.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儿童数字化颌位再定位器制作方法,利用数字化方式,结合儿童颞下颌关节的可改建范围和头面部肌肉功能刺激的可适应范围,在只需采集患儿以上基础信息的前提下,通过数字化颌架进行虚拟咬合重建,在患儿的颞下颌关节允许的范围内调整口腔上下颌咬合关系、颞下颌髁突位置,通过数字化的设备生产制作儿童数字化颌位再定位器。通过本技术制作的儿童数字化颌位再定位器能明显改善患儿颜面美观,减少临床及患儿配合因素上的误差,提高了适应症患儿的治疗率及临床治疗效率、精准率。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直观地说明现有技术以及本技术,下面给出几个示例性的附图。应当理解,附图中所示的具体形状、构造,通常不应视为实现本技术时的限定条件;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技术揭示的技术构思和示例性的附图,有能力对某些单元(部件)的增/减/归属划分、具体形状、位置关系、连接方式、尺寸比例关系等容易作出常规的调整或进一步的优化。
29.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儿童数字化颌位再定位器制作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旨在区别指代的对象,而不具有技术内涵方面的特别意义(例如,不应理解为对重要程度或次序等的强调)。“包括”、“包含”、“具有”等表述方式,同时还意味着“不限于”(某些单元、部件、材料、步骤等)。
32.本技术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通常是为了便于对照附图直观理解,而并非对实际产品中位置关系的绝对限定。在未脱离本技术揭示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这些相对位置关系的改变,当亦视为本技术表述的范畴。
3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儿童数字化颌位再定位器制作方法,利用数字化方式,如数字化颌架、颞颌关节cbct、头颅正位、侧位放射片数据和口腔扫描的结合,结合儿童颞下颌关节的可改建范围和头面部肌肉功能刺激的可适应范围,在只需采集患儿以上基础信息的前提下,通过数字化颌架进行虚拟咬合重建,在患儿的颞下颌关节允许的范围内调整口腔上下颌咬合关系、颞下颌髁突位置,通过数字化的设备生产制作儿童数字化颌位再定位器,促使患者颞下颌髁突处于一个稳定而相对理想的位置并维持足够的时间,等待颞下颌关节结构的改建,并逐渐产生头面部肌肉和口腔内牙弓牙齿结构的适应性改建,能明显改善患儿颜面美观,减少临床及患儿配合因素上的误差,提高适应症患儿的治疗率及临床治疗效率、精准率,为进一步的口腔治疗提供一个良好基础。
34.请参阅图1,具体包括:
35.s1:获取患儿检查数据、口腔模型、数字化扫描模型和最大咬合交错位咬合数据,
确定患儿病症;
36.具体的,患儿检查数据包括患儿相关口腔颜面的照片、关节区域x光片或cbct、头颅正位片和侧位x片。
37.s2:根据患儿病症确定治疗方式和结构;
38.s3:使用面弓结合下颌正中和前伸数据、侧方咬合运动数据和患儿检查数据将患儿下颌位置和运动轨迹转移到数字化颌架上,得到患儿的上下颌数字化的静态和动态状况;
39.具体的,使用电子面弓或物理面弓结合下颌正中和前伸、侧方咬合运动数据记录(使用物理面弓需结合仓扫)、患儿头颅正侧位cbct和口扫数据评估,将患儿下颌位置和运动轨迹转移到数字化颌架上,形成该患儿的个性化的上下颌数字化的静态、动态状况。鉴于临床相当多的医生不会使用个性化的面弓转移颌关系,而儿童的颞下颌关节有较强的生长改建潜力,所以可以结合头颅正位、侧位x光以平均值数据将患儿下颌位置和运动轨迹转移到数字化颌架上,这样可以使的大多数病例得到治疗。
40.s4:根据患儿病症和治疗目标,在颞下颌髁突的可移动范围和能刺激头面部肌肉做功能性适应的范围内,在数字化颌架上向前、向后、向下、左右移动下颌骨,得到合理的下颌位置;
41.具体的,在数字化颌架上向前、向后、向下、左右移动下颌骨时需要检查移动后的关节结构是否合理,若不合理则进行调整,直到得到合理的下颌位置。
42.s5:在下颌位置上得到上下颌的相对关系;
43.s6:根据上下颌的相对关系得到儿童数字化颌位再定位器的数字化模型;
44.s7:通过3d打印将数字化模型转为实体模型。
45.本技术中,若患儿为功能性下颌后缩患者,其主要结构将放置于上颌。具体的,在数字化颌架上虚拟向前移动下颌并向下移动下颌打开咬合,向前、向下移动的量以颞下颌关节的空间范围为限制,参考x光数据设定的治疗目标,确定向前、向下的量分别是多少,确定是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下颌咬合平面,参考面部肌肉的反应,总量控制在8-10mm。在实体模型上,可在侧方牙列放置金属球型间隙卡进行固位,上前牙区可放置金属唇弓限制上前牙的过度唇倾,颌面上需设置树脂解剖式颌垫,同时在前牙腭侧的前功能区,根据治疗需要,设置树脂的斜面导板,或设置覆盖下颌尖牙区的解剖式小斜导或总移动量小于5mm时可制作连体软硅胶树脂矫治器。
46.若患儿为功能性反颌(下颌前伸)的患者,其主要结构将放置于下颌。具体的,在数字化颌架上虚拟向后移动下颌并向下移动下颌打开咬合,向后、向下移动的量以颞下颌关节的空间范围为限制,参考x光数据设定的治疗目标,确定向后、向下的量分别是多少,确定是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下颌咬合平面,参考面部肌肉的反应,总量控制在6-8mm。同样地,在实体模型上,可在侧方牙列放置金属球型间隙卡进行固位,下前牙区可设置解剖式小斜导和金属引导唇弓限制下前牙的过度唇倾,颌垫设置为解剖式颌垫,后牙区及尖牙区需设置树脂引导后退斜面或总移动量小于5mm时可制作连体软硅胶树脂矫治器,同时需注意后牙区引导后退斜面需在结合解剖式颌垫,覆盖上颌最后一颗后牙的远中面,尖牙区引导后退斜面设置时需参考上颌尖牙与第一双尖牙的斜面宽5度,其斜面宽度需大于牙齿斜面宽度一倍。必要时可在矫治器的舌侧面设置树脂突起用于抬舌训练,或加配金属舌刺、舌栅。
47.若患儿为功能性偏颌患者,其主要结构放置于上下颌均可。具体的,在数字化颌架上虚拟向对侧移动下颌并向下移动下颌打开咬合,向对侧、向下移动的量以颞下颌关节的空间范围为限制,参考x光数据设定的治疗目标,确定0向对侧、向下的量分别是多少,参考面部肌肉的反应,总量控制在6-8mm。
48.同样地,在实体模型上,可在侧方牙列放置金属球型间隙卡进行固位,双侧尖牙区需设置同方向的树脂斜面引导,后牙颌面需设置为树脂解剖式颌垫,前牙区为平面颌垫或总移动量小于5mm时可制作连体软硅胶树脂矫治器,同时如佩戴装置在上颌可附金属舌刺、舌栅,如在下颌可附抬舌突起斜面。
49.5若患儿为骨性ii类患者,则针对骨性ii类患者(下颌后缩)的下颌再定位,则在实体模型上合并硬质地树脂的肌力训练矫正器,设置为上下连体结构,设置上颌金属腭弓,可附舌上抬引导曲或腭珠;上前牙设置金属唇弓,下前牙舌侧设置金属阻挡舌弓或树脂的阻挡舌板,后牙区颌面设置树脂解剖式颌垫,同时在颊侧设置树脂颊盾。
50.0若患儿为骨性iii类患者,则针对骨性iii类患者(下颌前伸)的下颌再定位,则在实体模型上合并硬质地树脂的肌力矫治器,设置为上下连体结构,设置上颌腭侧舌上抬金属引导曲,下颌前牙舌侧树脂抬舌板或金属舌栅栏,下颌前牙唇舌需设置金属唇弓,后牙区颌面设置树脂解剖式颌垫,同时在颊侧设置树脂颊盾。
51.5若患儿为功能性偏颌合并骨性偏颌且合并肌力严重异常患者,则实体模型上设置为上下连体结构,设置上颌腭侧连接杆附舌上抬金属引导曲,上下前牙唇侧设置金属唇弓,同时在单侧尖牙区设置侧向引导斜面,后牙区颌面设置树脂解剖式颌垫,同时在颊侧设置树脂颊盾。
52.若患儿需要较大量的移动牙齿,则在数字化颌架上根据治疗目标移动下颌位置,在实体模型上设置上下颌相关结构,制作左右侧颊盾,以腭杆和下颌连接丝相连,同步佩戴隐形矫治器移动牙齿;若患儿需要少量移动牙齿,则在数字化颌架上根据治疗目标移动下颌位置后做排牙设计,在实体模型上在磨牙区设置曲面颌垫结构,制作上下连体的弹性硅胶树脂矫治器。
53.本技术能够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目标,使用金属与树脂切削后粘合或树脂包埋与金属结合的方式、或不需应用金属结构的,利用3d建模技术设置所需的实体模型结构,最后使用硬质、软硬双层树脂膜片真空压模制作成儿童数字化颌位再定位器。
54.本技术对于功能性下颌颌位异常(功能性反颌、偏颌、下颌后缩)的乳牙列或替牙列患者,能够排除严重骨性的手术治疗指征。在颞下颌关节的生理范围内引导颞下颌髁突向前、向后或左右纠偏并稳定颌位,刺激颞下颌关节髁突的生长和关节结构的改建,引导口腔牙列、上下颌咬合关系、下颌骨的结构做适应性改变,治疗下颌功能性位置异常的畸形,对功能性下颌后缩、功能性反颌、功能性偏颌起到明确的治疗作用,避免了现有的下颌颌位异常而导致儿童生长发育中进一步的骨性发育畸形,降低了恒牙列正畸代偿性治疗难度和拔牙率,也降低成年后的正颌手术概率和难度。对于儿童颞下颌关节及颌位发育异常者,利用本技术提供的方法在适当的年龄进行早期干预,利用儿童的生长潜力,顺应生长发育的趋势,可使治疗相对简单、安全、快速、预后稳定,起到预防和早期阻断性治疗、防止畸形加重的作用。
55.综上,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56.(1)利用实体面弓、电子面弓、平均值数据结合头颅正位和侧位数据等多种方式将患儿的下颌静态和动态数据转移到数字化颌架,全面科学的调整口腔咬合关系及颞下颌关系,达到口腔、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动态平衡;
57.(2)使用数字化咬合重建,不需医生临床操作,更便捷、直观和科学,在颞下颌关节解剖空间和面部肌肉适应性范围内,对下颌骨做出向前、向下、向后、左右的旋转移动或平移,在此基础上制作各种形态的颌垫式矫治器或排牙矫治,结合头颅x光影像资料可初步预测治疗结果,脱离对医生临床工作经验的依赖,使口腔临床工作更高效;
58.(3)咬合关系体外的转移和重建,避免了因患儿个人因素(如情绪紧张配合不到位、患儿年龄小理解能力不到位、生理或病理因素如肌肉过度紧张限制重建颌位的记录)而带来的矫治器设计不理想,影响治疗效果;
59.(4)可灵活应用于下颌功能性下颌后缩、反颌、偏颌,因龋病的发病率较高,或口呼吸、不良习惯等病因,此类患者在乳牙列、替牙列人数众多,应用广泛;
60.(5)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方法制作的儿童数字化颌位再定位器结构简单、部件少、体积小、易于生产制作,患儿戴用对口腔空间影响小,舒适不影响发音,不易损坏,设计精准不易产生疼痛不适,依从性良好,不需临床上频繁调改,减少临床医生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61.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这些未明确写出的实施例,也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2.上文中通过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较为具体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基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还可以对这些具体实施例作出若干常规的调整或进一步的创新;但只要未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这些常规的调整或进一步的创新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同样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