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公藤多苷片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09621发布日期:2023-03-31 23:08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中药制剂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雷公藤多苷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雷公藤多苷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部提取精制而成的一种极性较大的脂溶性成分混合物,包括雷公藤总萜内酯、雷公藤内酯醇、雷公藤氯内酯醇、雷公藤总甙、生物碱等多种成分协同发挥药效。
3.目前,雷公藤多苷片是一种雷公藤多苷的常见制剂,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其见效快、疗效确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雷公藤多苷片有明显毒性反应,尤其在剂量较大时,对心、肝、肾、造血系统、胃肠道有很大损害,临床表现多为急性,似急性病毒性肝炎,有食欲不振、乏力、恶心、呕吐、肝脏肿大、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升高等症状,近年来已引起临床、药学等学科的高度重视。
4.因此,亟需提出一种雷公藤多苷片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的雷公藤多苷片的副作用大的问题,进而扩大雷公藤多苷片的临床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的雷公藤多苷片的副作用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雷公藤多苷片及其制备方法。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雷公藤多苷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雷公藤多苷片,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60-100份雷公藤多苷、20-40份辅料、10-12份复合载体、6-8份粘合剂、4-5份表面活性剂、2-4份助剂;所述辅料由黄芪总皂苷、三叶青总黄酮、白藜芦醇按质量比为4:5-11:2-8混合而得。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雷公藤多苷片包括雷公藤多苷、辅料、复合载体、粘合剂、表面活性剂、助剂,且辅料由黄芪总皂苷、三叶青总黄酮、白藜芦醇按照一定的质量比混合而成,黄芪总皂苷有抗炎和增强免疫的作用,三叶青总黄酮不仅可用于消炎镇痛,保肝抗炎,还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的功能,而且对肿瘤细胞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白藜芦醇能明显降低雷公藤多苷的肝毒性,且对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也均有保护作用,黄芪总皂苷、三叶青总黄酮、白藜芦醇,三者协同作用,能够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雷公藤多苷引起的消化系统损伤,对胃肠道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8.本技术的复合载体与雷公藤多苷和辅料形成缓控释给药系统,不仅能够将雷公藤多苷和辅料输送到特定靶器官,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雷公藤多苷和辅料的理化性质和药理活性,有效降低了雷公藤多苷的副作用。另外,粘合剂、表面活性剂、助剂的添加,有利于增强雷公藤多苷片中各组分的功效,使得本技术的雷公藤多苷片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9.优选的,所述雷公藤多苷,由以下方法制得:
先将雷公藤根进行干燥、粉碎,得雷公藤粉末;再将雷公藤粉末与椰壳活性炭、纳米多孔分子筛按质量比为1:0.2-0.6:0.4-0.8进行混合,在超声作用下吸附1-2h后,随后加入溶剂,浸渍8-12h,过滤;最后将滤液进行硅胶洗脱,洗脱液进行真空浓缩至干,得雷公藤多苷。
10.优选的,所述雷公藤粉末的粉碎粒径控制在30-50目。
11.优选的,所述溶剂由体积比为4-6:1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混合而得;所述雷公藤粉末的质量与溶剂的体积用量比为1g:3-7ml。
12.优选的,所述硅胶洗脱采用梯度洗脱,梯度洗脱规律为二氯甲烷-甲醇的体积比从15-20:1至1:1。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雷公藤多苷从雷公藤根中提取,通过控制提取过程中的各工艺参数,有效提高了雷公藤多苷的提取率和纯度,且雷公藤多苷的品质优良,有效保留了雷公藤多苷原有的生理活性方面,能够更好地发挥药理作用,使本技术的雷公藤多苷片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14.优选的,所述复合载体,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16-20份青藤碱改性壳聚糖、7.5-10份木质素、1-5份介孔纳米二氧化硅、3-6份聚乙二醇、20-30份四氢呋喃、40-80份水。
15.优选的,所述复合载体,由以下方法制得:取青藤碱改性壳聚糖、木质素、介孔纳米二氧化硅、聚乙二醇加入四氢呋喃中,混合均匀,得混合液;随向混合液中加入水,充分搅拌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复合载体。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复合载体包括青藤碱改性壳聚糖、木质素、介孔纳米二氧化硅、聚乙二醇,其中,青藤碱改性壳聚糖兼具壳聚糖和青藤碱的优点,不仅具有良好的药品缓释作用,还具有抗炎、抗风湿、免疫抑制、镇痛、镇静的药理作用;木质素可以提高雷公藤多苷和辅料的水溶性,并且降低雷公藤多苷在体内的毒副作用,持续释放所载药物,大大提高药物的利用率;介孔纳米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能够与其他组分以静电吸附、共价连接的形式结合;同时本技术制备复合载体的过程中,控制各工艺参数,有利于促进各组分之间相互作用,使得复合载体的综合性能更加优异。
17.优选的,所述青藤碱改性壳聚糖,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10-20份壳聚糖、5-7份琥珀酸、1-2份碳化二亚胺、9-13份青藤碱、20-30份水、10-30份乙酸乙酯。
18.优选的,所述青藤碱改性壳聚糖,由以下方法制得:先将琥珀酸与碳化二亚胺加入水中,活化反应0.5-1h,加入壳聚糖,在1-5℃下继续反应4-6h后,再加入青藤碱,并在40-60℃下,以转速400-800r/min反应1-3h,随后用乙酸乙酯稀释,最后在40-50℃下,旋转蒸发10-25min除去溶剂,得青藤碱改性壳聚糖。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青藤碱具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本技术利用青藤碱对壳聚糖进行改性,使得形成的复合载体具有较强的靶向性,且缓释性能佳、药物毒副作用低;本技术的青藤碱改性的壳聚糖先利用琥珀酸与碳化二亚胺,使壳聚糖发生酰化反应,引入羧基基团,有效提高了壳聚糖与青藤碱的结合能力,同时控制各工艺参数,使得青藤碱改性壳聚糖的结构更加稳定,性能更佳。
20.优选的,所述粘合剂由质量比为1-3:1-5:4.5-6.5的羧甲基纤维素、魔芋胶和水混合而得。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以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羧甲基纤维素与魔芋胶形成
粘合剂,二者协同增效,能够加强雷公藤多苷片中的各组分之间的结合,有效降低了雷公藤多苷的副作用,增强了雷公藤多苷片的药理作用。
22.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由质量比为3-7:4的大豆卵磷脂与泊洛沙姆混合而得。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表面活性剂由大豆卵磷脂与泊洛沙姆按照一定质量比混合而得,不仅能够促进雷公藤多苷片的化学稳定性,而且能够减缓雷公藤多苷片在人体胃肠道中的水解速度,进而减小雷公藤多苷片对胃肠道的损伤。
24.优选的,所述助剂为丙二醇和/或柠檬酸三乙酯。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以丙二醇和/或柠檬酸三乙酯为助剂,提高雷公藤多苷片中各组分之间的相容性,使得雷公藤多苷片的性能更加优异。
26.第二方面,一种雷公藤多苷片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雷公藤多苷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复合载体、粘合剂、表面活性剂、助剂混合均匀后,再加入雷公藤多苷、辅料,均质后,冷冻干燥,压片,得雷公藤多苷片。
27.优选的,所述雷公藤多苷片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先将复合载体、粘合剂、表面活性剂、助剂进行混合,在40-60℃下,以转速400-600r/min搅拌20-40min后,再加入雷公藤多苷、辅料,在压强60-80mpa,均质30-60min后,在温度为-40-(-20)℃进行冷冻干燥1-2h,最后压片,得雷公藤多苷片。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雷公藤多苷片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制备成本低,优化了雷公藤多苷片的综合性能,使雷公藤多苷片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29.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雷公藤多苷片包括雷公藤多苷、辅料、复合载体、粘合剂、表面活性剂、助剂,且辅料由黄芪总皂苷、三叶青总黄酮、白藜芦醇而得;雷公藤多苷与黄芪总皂苷、三叶青总黄酮、白藜芦醇进行配伍,能够减毒增效,降低雷公藤多苷片的副作用,提高雷公藤多苷片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30.2、本技术的复合载体的原料包括青藤碱改性壳聚糖、木质素、介孔纳米二氧化硅、聚乙二醇,各组分之间相互作用,使得复合载体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和缓释性能,有效缓解雷公藤多苷对胃肠道的伤害,使得本技术的雷公藤多苷片具有临床现实意义。
31.3、本技术的雷公藤多苷片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制备成本低,所获得的雷公藤多苷片降低雷公藤多苷的毒性,提高了雷公藤多苷片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制备例1-5提供了雷公藤多苷的制备方法。
34.制备例1先将1kg雷公藤根进行干燥、粉碎至30目,得雷公藤粉末;再将雷公藤粉末与0.2kg椰壳活性炭、0.4kg纳米多孔分子筛进行混合,在功率为600w的超声波下吸附1h后,随后加入3l溶剂,浸渍8h,过滤;最后将滤液进行硅胶洗脱,采用梯度洗脱,梯度洗脱规律为二氯甲烷-甲醇的体积比从15:1至1:1,洗脱液进行真空浓缩至干,得雷公藤多苷。
35.其中,溶剂由体积比为4:1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混合而得。
36.制备例2先将1kg雷公藤根进行干燥、粉碎至30目,得雷公藤粉末;再将雷公藤粉末与0.3kg椰壳活性炭、0.5kg纳米多孔分子筛进行混合,在功率为650w的超声波下吸附1.2h后,随后加入4l溶剂,浸渍9h,过滤;最后将滤液进行硅胶洗脱,采用梯度洗脱,梯度洗脱规律为二氯甲烷-甲醇的体积比从16:1至1:1,洗脱液进行真空浓缩至干,得雷公藤多苷。
37.其中,溶剂由体积比为4.5:1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混合而得。
38.制备例3先将1kg雷公藤根进行干燥、粉碎至40目,得雷公藤粉末;再将雷公藤粉末与0.4kg椰壳活性炭、0.6kg纳米多孔分子筛进行混合,在功率为700w的超声波下吸附1.5h后,随后加入5l溶剂,浸渍10h,过滤;最后将滤液进行硅胶洗脱,采用梯度洗脱,梯度洗脱规律为二氯甲烷-甲醇的体积比从18:1至1:1,洗脱液进行真空浓缩至干,得雷公藤多苷。
39.其中,溶剂由体积比为5:1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混合而得。
40.制备例4先将1kg雷公藤根进行干燥、粉碎至40目,得雷公藤粉末;再将雷公藤粉末与0.5kg椰壳活性炭、0.7kg纳米多孔分子筛进行混合,在功率为750w的超声波下吸附1.8h后,随后加入6.5l溶剂,浸渍11h,过滤;最后将滤液进行硅胶洗脱,采用梯度洗脱,梯度洗脱规律为二氯甲烷-甲醇的体积比从19:1至1:1,洗脱液进行真空浓缩至干,得雷公藤多苷。
41.其中,溶剂由体积比为5.5:1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混合而得。
42.制备例5先将1kg雷公藤根进行干燥、粉碎至50目,得雷公藤粉末;再将雷公藤粉末与0.6kg椰壳活性炭、0.8kg纳米多孔分子筛进行混合,在功率为800w的超声波下吸附2h后,随后加入7l溶剂,浸渍12h,过滤;最后将滤液进行硅胶洗脱,采用梯度洗脱,梯度洗脱规律为二氯甲烷-甲醇的体积比从20:1至1:1,洗脱液进行真空浓缩至干,得雷公藤多苷。
43.其中,溶剂由体积比为6:1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混合而得。
44.制备例6-10提供了青藤碱改性壳聚糖及其制备方法。
45.制备例6青藤碱改性壳聚糖,包括以下原料:10g壳聚糖、5g琥珀酸、1g碳化二亚胺、9g青藤碱、20g水、10g乙酸乙酯。
46.青藤碱改性壳聚糖,由以下方法制得:先将琥珀酸与碳化二亚胺加入水中,活化反应0.5h,加入壳聚糖,在1℃下继续反应6h后,再加入青藤碱,并在40℃下,以转速400r/min反应3h,随后用乙酸乙酯稀释,最后在40℃下,旋转蒸发25min除去溶剂,得青藤碱改性壳聚糖。
47.制备例7青藤碱改性壳聚糖,包括以下原料:12g壳聚糖、5.5g琥珀酸、1.2g碳化二亚胺、10g青藤碱、22g水、15g乙酸乙酯。
48.青藤碱改性壳聚糖,由以下方法制得:先将琥珀酸与碳化二亚胺加入水中,活化反应0.6h,加入壳聚糖,在2℃下继续反应5.5h后,再加入青藤碱,并在45℃下,以转速500r/min反应2.5h,随后用乙酸乙酯稀释,最后在43℃下,旋转蒸发20min除去溶剂,得青藤碱改性壳聚糖。
49.制备例8青藤碱改性壳聚糖,包括以下原料:15g壳聚糖、6g琥珀酸、1.5g碳化二亚胺、11g青藤碱、25g水、20g乙酸乙酯。
50.青藤碱改性壳聚糖,由以下方法制得:先将琥珀酸与碳化二亚胺加入水中,活化反应0.8h,加入壳聚糖,在3℃下继续反应5h后,再加入青藤碱,并在50℃下,以转速600r/min反应2h,随后用乙酸乙酯稀释,最后在45℃下,旋转蒸发18min除去溶剂,得青藤碱改性壳聚糖。
51.制备例9青藤碱改性壳聚糖,包括以下原料:18g壳聚糖、6.5g琥珀酸、1.8g碳化二亚胺、12g青藤碱、28g水、25g乙酸乙酯。
52.青藤碱改性壳聚糖,由以下方法制得:先将琥珀酸与碳化二亚胺加入水中,活化反应0.9h,加入壳聚糖,在4℃下继续反应4.5h后,再加入青藤碱,并在55℃下,以转速700r/min反应1.5h,随后用乙酸乙酯稀释,最后在48℃下,旋转蒸发15min除去溶剂,得青藤碱改性壳聚糖。
53.制备例10青藤碱改性壳聚糖,包括以下原料:20g壳聚糖、7g琥珀酸、2g碳化二亚胺、13g青藤碱、30g水、30g乙酸乙酯。
54.青藤碱改性壳聚糖,由以下方法制得:先将琥珀酸与碳化二亚胺加入水中,活化反应1h,加入壳聚糖,在5℃下继续反应4h后,再加入青藤碱,并在60℃下,以转速800r/min反应1h,随后用乙酸乙酯稀释,最后在50℃下,旋转蒸发10min除去溶剂,得青藤碱改性壳聚糖。
55.制备例11-15与对比制备例1-4提供了复合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制备例11复合载体,包括以下原料:16g青藤碱改性壳聚糖、7.5g木质素、1g介孔纳米二氧化硅、3g聚乙二醇、20g四氢呋喃、40g水;其中,青藤碱改性壳聚糖由制备例6制得;复合载体,由以下方法制得:取青藤碱改性壳聚糖、木质素、介孔纳米二氧化硅、聚乙二醇加入四氢呋喃中,以转速200r/min搅拌50min,得混合液;随向混合液中加入水,在转速2000r/min下,搅拌2h后,进行喷雾干燥,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00℃,出风温度为40℃,得复合载体。
56.制备例12复合载体,包括以下原料:17g青藤碱改性壳聚糖、8g木质素、2g介孔纳米二氧化硅、4g聚乙二醇、22g四氢呋喃、50g水;其中,青藤碱改性壳聚糖由制备例7制得;复合载体,由以下方法制得:取青藤碱改性壳聚糖、木质素、介孔纳米二氧化硅、聚乙二醇加入四氢呋喃中,以转速400r/min搅拌45min,得混合液;随向混合液中加入水,在转速2100r/min下,搅拌1.8h后,进行喷雾干燥,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05℃,出风温度为45℃,得复合载体。
57.制备例13
复合载体,包括以下原料:18g青藤碱改性壳聚糖、8.5g木质素、3g介孔纳米二氧化硅、4.5g聚乙二醇、25g四氢呋喃、60g水;其中,青藤碱改性壳聚糖由制备例8制得;复合载体,由以下方法制得:取青藤碱改性壳聚糖、木质素、介孔纳米二氧化硅、聚乙二醇加入四氢呋喃中,以转速400r/min搅拌40min,得混合液;随向混合液中加入水,在转速2300r/min下,搅拌1.5h后,进行喷雾干燥,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10℃,出风温度为50℃,得复合载体。
58.制备例14复合载体,包括以下原料:19g青藤碱改性壳聚糖、9g木质素、4g介孔纳米二氧化硅、5g聚乙二醇、28g四氢呋喃、70g水;其中,青藤碱改性壳聚糖由制备例9制得;复合载体,由以下方法制得:取青藤碱改性壳聚糖、木质素、介孔纳米二氧化硅、聚乙二醇加入四氢呋喃中,以转速500r/min搅拌35min,得混合液;随向混合液中加入水,在转速2400r/min下,搅拌1.2h后,进行喷雾干燥,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15℃,出风温度为55℃,得复合载体。
59.制备例15复合载体,包括以下原料:20g青藤碱改性壳聚糖、10g木质素、5g介孔纳米二氧化硅、6g聚乙二醇、30g四氢呋喃、80g水;其中,青藤碱改性壳聚糖由制备例10制得;复合载体,由以下方法制得:取青藤碱改性壳聚糖、木质素、介孔纳米二氧化硅、聚乙二醇加入四氢呋喃中,以转速600r/min搅拌30min,得混合液;随向混合液中加入水,在转速2500r/min下,搅拌1h后,进行喷雾干燥,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20℃,出风温度为60℃,得复合载体。
60.对比制备例1对比制备例1,与制备例11,不同之处仅在于:用等质量的壳聚糖替换青藤碱改性壳聚糖。
61.对比制备例2对比制备例2,与制备例11,不同之处仅在于:用等质量的青藤碱替换青藤碱改性壳聚糖。
62.对比制备例3对比制备例3,与制备例11,不同之处仅在于:不添加木质素。
63.对比制备例4对比制备例4,与制备例11,不同之处仅在于:不添加介孔纳米二氧化硅。
64.实施例1-5提供了一种雷公藤多苷片及其制备方法。
65.实施例1一种雷公藤多苷片,包括以下原料:60g雷公藤多苷、20g辅料、10g复合载体、6g粘合剂、4g表面活性剂、2g助剂;其中,雷公藤多苷由制备例1制得;辅料由黄芪总皂苷、三叶青总黄酮、白藜芦醇按质量比为4:5:2混合而得;复合载体由制备例11制得;粘合剂由质量比为1:1:4.5的羧甲基
纤维素、魔芋胶和水混合而得;表面活性剂由质量比为3:4的大豆卵磷脂与泊洛沙姆混合而得;助剂由质量比为1:1的丙二醇和柠檬酸三乙酯混合而得;一种雷公藤多苷片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先将复合载体、粘合剂、表面活性剂、助剂进行混合,在40℃下,以转速400r/min搅拌40min后,再加入雷公藤多苷、辅料,在压强60mpa,均质60min后,在温度为-40℃进行冷冻干燥1h,最后压片,得雷公藤多苷片。
66.实施例2一种雷公藤多苷片,包括以下原料:70g雷公藤多苷、25g辅料、10.5g复合载体、6.5g粘合剂、4.2g表面活性剂、2.2g助剂;其中,雷公藤多苷由制备例2制得;辅料由黄芪总皂苷、三叶青总黄酮、白藜芦醇按质量比为2:3:2混合而得;复合载体由制备例12制得;粘合剂由质量比为1.5:2:5的羧甲基纤维素、魔芋胶和水混合而得;表面活性剂由质量比为1:1的大豆卵磷脂与泊洛沙姆混合而得;助剂由质量比为1:2的丙二醇和柠檬酸三乙酯混合而得;一种雷公藤多苷片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先将复合载体、粘合剂、表面活性剂、助剂进行混合,在45℃下,以转速450r/min搅拌25min后,再加入雷公藤多苷、辅料,在压强65mpa,均质55min后,在温度为-35℃进行冷冻干燥1.2h,最后压片,得雷公藤多苷片。
67.实施例3一种雷公藤多苷片,包括以下原料:80g雷公藤多苷、30g辅料、11g复合载体、7g粘合剂、4.5g表面活性剂、3g助剂;其中,雷公藤多苷由制备例3制得;辅料由黄芪总皂苷、三叶青总黄酮、白藜芦醇按质量比为4:8:5混合而得;复合载体由制备例13制得;粘合剂由质量比为2:3:5.5的羧甲基纤维素、魔芋胶和水混合而得;表面活性剂由质量比为5:4的大豆卵磷脂与泊洛沙姆混合而得;助剂由质量比为2:1的丙二醇和柠檬酸三乙酯混合而得;一种雷公藤多苷片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先将复合载体、粘合剂、表面活性剂、助剂进行混合,在50℃下,以转速500r/min搅拌30min后,再加入雷公藤多苷、辅料,在压强70mpa,均质50min后,在温度为30℃进行冷冻干燥1.5h,最后压片,得雷公藤多苷片。
68.实施例4一种雷公藤多苷片,包括以下原料:90g雷公藤多苷、35g辅料、11.5g复合载体、7.5g粘合剂、4.8g表面活性剂、3.5g助剂;其中,雷公藤多苷由制备例4制得;辅料由黄芪总皂苷、三叶青总黄酮、白藜芦醇按质量比为4:9:7混合而得;复合载体由制备例14制得;粘合剂由质量比为2.5:4:6的羧甲基纤维素、魔芋胶和水混合而得;表面活性剂由质量比为3:2的大豆卵磷脂与泊洛沙姆混合而得;助剂为丙二醇;一种雷公藤多苷片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先将复合载体、粘合剂、表面活性剂、助剂进行混合,在55℃下,以转速550r/min搅拌25min后,再加入雷公藤多苷、辅料,在压强75mpa,均质40min后,在温度为-25℃进行冷冻干燥1.8h,最后压片,得雷公藤多苷片。
69.实施例5一种雷公藤多苷片,包括以下原料:100g雷公藤多苷、40g辅料、12g复合载体、8g粘合剂、5g表面活性剂、4g助剂;其中,雷公藤多苷由制备例5制得;辅料由黄芪总皂苷、三叶青总黄酮、白藜芦醇按质量比为4:11:8混合而得;复合载体由制备例15制得;粘合剂由质量比为3:5:6.5的羧甲基纤维素、魔芋胶和水混合而得;表面活性剂由质量比为7:4的大豆卵磷脂与泊洛沙姆混合而得;助剂为柠檬酸三乙酯;一种雷公藤多苷片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先将复合载体、粘合剂、表面活性剂、助剂进行混合,在60℃下,以转速600r/min搅拌20min后,再加入雷公藤多苷、辅料,在压强80mpa,均质30min后,在温度为-20℃进行冷冻干燥2h,最后压片,得雷公藤多苷片。
70.为了验证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雷公藤多苷片及其制备方法,所获得雷公藤多苷片的性质,申请人设置了对比例1-15其中:对比例1对比例1,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辅料由黄芪总皂苷、三叶青总黄酮按质量比为4:5混合而得。
71.对比例2对比例2,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辅料由三叶青总黄酮、白藜芦醇按质量比为5:2混合而得。
72.对比例3对比例3,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辅料由黄芪总皂苷、白藜芦醇按质量比为2:1混合而得。
73.对比例4对比例4,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不添加辅料。
74.对比例5对比例5,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复合载体由对比制备例1制得。
75.对比例6对比例6,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复合载体由对比制备例2制得。
76.对比例7对比例7,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复合载体由对比制备例3制得。
77.对比例8对比例8,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复合载体由对比制备例4制得。
78.对比例9对比例9,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不添加复合载体。
79.对比例10对比例10,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粘合剂由质量比为1:4.5的羧甲基纤维素和水混合而得。
80.对比例11对比例11,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粘合剂由质量比为1:4.5的魔芋胶和水混
合而得。
81.对比例12对比例12,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不添加粘合剂。
82.对比例13对比例13,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表面活性剂仅为大豆卵磷脂。
83.对比例14对比例14,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表面活性剂仅为泊洛沙姆。
84.对比例15对比例15,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不添加表面活性剂。
85.其中,本技术通过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aa模型,检测本技术实施例1-5、对比例1-15中制得的雷公藤多苷片以及市售雷公藤多苷片的性质,得出如下结果,具体见表1与表2。
86.(1)大鼠aa模型的建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3组,每组5只,分别为模型组、正常组、实施例1-5、对比例1-15中制得的雷公藤多苷片以及市售雷公藤多苷片(10mg/kg,1次/d)。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右后足跖皮下注射0.1ml弗氏完全佐剂,正常组用同样方法于其右后足跖底部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87.(2)给药剂量及给药方式于造模后第1d开始灌胃给药:灌胃2ml,模型组、正常组、实施例1-5、对比例1-15中制得的雷公藤多苷片以及市售雷公藤多苷片,共给药28d。分别于给药前1h,及给药后第1、7、14、21、28d,用游标卡尺测量大鼠右后足足爪长径(mm),取平均值,各组大鼠足肿胀程度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28d后,取大鼠的血液,并以3000r/min离心10min后取血清,检测血清的alt/got,ast/gpt活力单位(u/l)取平均值,各组大鼠肝功能指标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88.表1: 第0d第1d第7d第14d第21d第28d实施例17.028.467.757.397.367.34实施例27.048.457.727.387.357.34实施例37.018.427.647.357.347.32实施例47.038.437.697.377.347.33实施例57.048.417.707.367.357.34对比例17.018.477.927.577.527.45对比例27.028.487.917.577.547.52对比例37.028.497.927.597.557.53对比例47.018.517.987.657.627.60对比例57.018.557.847.597.447.38对比例67.018.487.787.387.367.35对比例77.048.507.857.587.487.45对比例87.028.427.807.537.517.51对比例97.018.477.787.427.417.38
对比例107.038.467.807.437.427.37对比例117.048.437.817.507.457.44对比例127.038.487.787.427.387.36对比例137.048.487.807.447.397.38对比例147.018.477.827.527.437.41对比例157.058.467.837.547.457.43市售6.848.327.737.647.697.64模型组6.548.858.678.568.518.42正常组6.836.677.037.177.247.32表2: alt/(u/l)ast/(u/l)实施例126.9596.12实施例226.4595.89实施例326.0195.24实施例425.9895.18实施例526.0795.32对比例127.2297.56对比例227.2598.52对比例327.2498.15对比例427.3599.23对比例527.1297.02对比例627.0196.46对比例727.1597.45对比例827.2198.34对比例926.9796.25对比例1026.9696.32对比例1127.0196.38对比例1226.9696.15对比例1326.9996.21对比例1427.0596.25对比例1527.0496.23市售37.82118.51模型组27.6594.88正常组24.8392.56由上述表1与表2显示数据可知:本技术实施例1-5中所制得的雷公藤多苷片的综合品质远优于对比例1-15中所制得的雷公藤多苷片与市售雷公藤多苷片,实施例1-5对大鼠关节炎症状改善效果为明显,且血清的alt,ast的活力单位较低,有效减轻了大鼠脏毒性,充分说明本技术的雷公藤多苷片具有显著地减毒增效的功能。
89.由实施例1以及对比例1-4可知:实施例1中添加了辅料,且辅料由黄芪总皂苷、三
叶青总黄酮、白藜芦醇按照一定质量比混合而得,较对比例1-4,实施例1所得的雷公藤多苷片的减毒增效功能明显,说明黄芪总皂苷、三叶青总黄酮、白藜芦醇三者协同增效,配伍雷公藤多苷,有效降低了雷公藤多苷的副作用。
90.由实施例1以及对比例5-8可知:实施例1中添加复合载体,且复合载体包括青藤碱改性壳聚糖、木质素、介孔纳米二氧化硅,较对比例5-8,实施例1所得的雷公藤多苷片在1-28天里能够缓释有效成分,减缓了雷公藤多苷的副作用,同时对大鼠的关节炎症状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91.由实施例1以及对比例9-11可知,实施例1中添加了粘合剂,且粘结剂包含羧甲基纤维素、魔芋胶,较对比例9-11,实施例1所得的雷公藤多苷片的综合性能更加优异。
92.由实施例1以及对比例12-14可知,实施例1添加了表面活性剂,且表面活性剂由大豆卵磷脂与泊洛沙姆混合而得,较对比例12-14,实施例1所得的雷公藤多苷片具有显著的减毒增效功能。
93.由实施例1以及对比例15可知,实施例1添加了助剂,较对比例15,实施例1所得的雷公藤多苷片的品质更优,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94.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