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自动采血的采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37422发布日期:2022-08-23 23:14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自动采血的采血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能够自动采血的采血器。


背景技术:

2.采血是现代医疗检验的一个重要手段,医疗检验科从人体采血之后将采集的血液放入检验设备上,检测血液的相应数据,为医疗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静脉采血多采用位于体表的浅静脉,可以采用肘部静脉、手背静脉、内踝静脉或股静脉等方式采血,最常用的就是手背静脉采血,在医院的检验科及采血机构经常有血液检查、化验和抽样,这些都需要用采血针来完成,采血针是常用的采血器。
3.参照现有公开号为cn212489904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自动采血器,包括采血管、保存胶管、密封包和引流管,所述保温胶管的内部安装有保存胶管,所述保温胶管的上方嵌合安装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的内部安装有一组气柱,所述橡胶塞的上方安装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上方通过软管连接有采血管,所述保存胶管的表面密封安装有密封包,且密封包的内部填充有氮气。
4.上述自动采血器通过安装有密封包,密封包内部存放有采血工作所需要使用到的消毒装备以及标签装备,可以有效解决户外采血时相关医疗装备不足的问题,此外密封包内部填充有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对密封包内部的消毒装备以及标签装备形成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保证其在进行采血工作时可以正常使用,使得密封包的保质期得到延长。但是上述自动采血器依旧存在着一些缺点,如:现有的采血器的针头上通常采用套管进行封套,使用时取下套管,使用过的采血器的套管往往直接丢弃,再次套上针头比较麻烦,采血器的针头会暴露在外面,容易扎伤别人,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采血的采血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采血器的套管往往直接丢弃,再次套上针头比较麻烦,采血器的针头会暴露在外面,容易扎伤别人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能够自动采血的采血器,包括采血头和固定在所述采血头端部的采血针,所述采血头异于与所述采血针连接的一端通过软管连接有真空采血管,所述采血头活动设置在防护壳中,所述采血头远离所述采血针的一端与所述防护壳的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采血头的外侧面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弹性卡,所述弹性卡关于所述采血头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防护壳的外侧面开设有与所述弹性卡相对应的限位孔,按压帽与所述限位孔活动连接;所述防护壳的外侧面开设有滑槽,拨块通过所述滑槽固定设置在所述采血头的外侧面,所述拨块滑动设置在所述防护壳的外侧面。
8.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壳与所述真空采血管之间设置有流速调节器,所述流速调节器设置在所述软管的外侧面。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速调节器可以通过调节滚轮的位置控制血液在软管中的流动速度,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采血对象。
10.进一步的,所述软管靠近所述真空采血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瓶塞穿刺,所述瓶塞穿刺穿过所述真空采血管的瓶塞并设置于所述真空采血管内。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瓶塞穿刺的端部十分锐利,可以穿破真空采血管的瓶塞,可以使血液通过软管进入真空采血管内保存。
12.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壳的外侧面靠近所述采血针的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医用胶带,所述医用胶带设置于所述拨块的相异侧。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壳上自带的医用胶带便于将防护壳固定在采血对象的的手腕上,节约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不用额外花时间裁剪并缠绕外界的胶带。
14.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壳靠近所述采血针的一端的端口处固定设置有密封膜。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膜能够防止外界的细菌或者灰尘进入防护壳污染采血针,同时也能通过观察密封膜是否破损辨别本装置是否使用过,防止同一装置多次使用导致交叉感染。
16.进一步的,所述拨块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能够增加拨块与使用者手指这件的摩擦,便于拨动拨块,比较省力。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该实用新型通过拨动拨块带动采血头在防护壳内移动,使得采血针从防护壳中伸出,弹性卡的端部在到达限位孔的位置处于限位孔卡合,将按压帽顶出限位孔,此时采血针固定;采血完成后,手指按住按压帽,弹性卡与限位孔分离,采血头在弹簧的收缩作用下回缩,使得采血针重新回到防护壳的内部,采血针不会暴露在外部,增加了本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簧自然收缩状态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拨块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医用胶带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6.图中:1、防护壳;2、采血头;3、采血针;4、弹性卡;5、限位孔;6、按压帽;7、弹簧;8、软管;9、流速调节器;10、真空采血管;11、瓶塞穿刺;12、拨块;13、滑槽;14、医用胶带;15、密封膜。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中”“上”、“下”、“左”、“右”、“内”、“外”、“顶”、“底”、“侧”、“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实施例1
31.参考图1-图5,一种能够自动采血的采血器,包括采血头2和固定在采血头2端部的采血针3,采血针3能够插入采血对象的静脉中,采血头2异于与采血针3连接的一端通过软管8连接有真空采血管10,真空采血管10利用负压将血液自动吸入真空采血管10中,采血头2活动设置在防护壳1中,采血头2可以在防护壳1中移动,采血头2远离采血针3的一端与防护壳1的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7,弹簧7处于自然收缩状态,采血针3完全处于防护壳1中;采血头2的外侧面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弹性卡4,弹性卡4关于采血头2的轴线对称设置,弹性卡4具有弹性,能够向远离采血头2的方向弹性扩张;防护壳1的外侧面开设有与弹性卡4相对应的限位孔5,按压帽6与限位孔5活动连接,按压帽6可以在限位孔5中移动;防护壳1的外侧面开设有滑槽13,拨块12通过滑槽13固定设置在采血头2的外侧面,拨块12滑动设置在防护壳1的外侧面,拨动拨块12可以带动采血头2在防护壳1中移动,滑槽13给予拨块12移动的空间。
32.具体的,参考图1和图2,防护壳1与真空采血管10之间设置有流速调节器9,流速调节器9设置在软管8的外侧面,流速调节器9可以通过调节滚轮的位置控制血液在软管8中的流动速度,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采血对象。
33.具体的,参考图1和图2,软管8靠近真空采血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瓶塞穿刺11,瓶塞穿刺11穿过真空采血管10的瓶塞并设置于真空采血管10内,瓶塞穿刺11的端部十分锐利,可以穿破真空采血管10的瓶塞,可以使血液通过软管8进入真空采血管10内保存。
34.具体的,参考图3和图4,防护壳1的外侧面靠近采血针3的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医用胶带14,防护壳1上自带的医用胶带14便于将防护壳1固定在采血对象的手腕上,节约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不用额外花时间裁剪并缠绕外界的胶带;医用胶带14设置于拨块12的相异侧,避免固定医用胶带14时拨块12压在手腕上,干涉对拨块12的操作。
35.具体的,参考图1和图2,防护壳1靠近采血针3的一端的端口处固定设置有密封膜15,密封膜15能够防止外界的细菌或者灰尘进入防护壳1污染采血针3,同时也能通过观察密封膜15是否破损辨别本装置是否使用过,防止同一装置多次使用导致交叉感染。
36.具体的,参考图3,拨块12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防滑纹能够增加拨块12与使用者手指这件的摩擦,便于拨动拨块12,比较省力。
37.工作过程,在进行采血时,拨动拨块12带动采血头2在防护壳1中移动,使得弹簧7
拉伸,在弹性卡4到达限位孔5的位置处,弹性卡4向远离采血头2的方向张开,弹性卡4的端部与限位孔5卡合,此时采血针3延伸到防护壳1的外部并固定;采血针3插入采血对象的静脉,并利用医用胶带14将本装置固定在采血对象的腕部,真空采血管10利用负压原理将自动血液吸入真空采血管10中;采血结束后,拔出采血针3,按住按压帽6使得弹性卡4与限位孔5分离,采血头2在弹簧7的收缩作用下回缩,使得采血针3完全收缩进防护壳1内,避免采血针3暴露在空气中,防止造成安全隐患。
3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