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合板

文档序号:31722433发布日期:2022-10-04 23:39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咬合板

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咬合板。


背景技术:

2.咬合治疗是指通过改变牙合的接触状态和颌位关系,以改善口颌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协调与稳定、功能和美观而采取的所有治疗措施的总称,一般分为可逆性的咬合治疗和不可逆性的咬合治疗两类。可逆性的治疗是指暂时性地改变牙合的接触状态,但治疗后仍可恢复到治疗前的牙合接触特征的一类方法,如应用咬合板的治疗。不可逆性的咬合治疗会永久性地改变牙合的接触状态,治疗后不能恢复到原有的状态,如咬合调改、冠桥修复、牙合重建、正畸治疗等。
3.具体地,咬合板治疗就是将咬合板置于上下颌牙弓之间,不改变牙合的形态,而是通过调节颌位关系和牙合的接触状态来治疗口颌系统的功能紊乱,是一种可逆性的无损伤性的治疗方法。咬合板治疗作为咬合治疗的常用方法,在口颌系统疾病如咬合创伤、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磨牙症以及作为口腔修复、正畸、牙周治疗、颌面部外伤、种植术后的辅助治疗手段等方面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4.在咬合板的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咬合板,使用者佩戴咬合板后,在张闭口过程中,咬合板会承受较大的作用力。但是,由于相关技术中咬合板设计不合理,无法很好地适应张闭口运动过程中的弯曲需求,咬合板容易折断或者出现裂痕,缩短咬合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咬合板,其包括:
6.弹性板体;
7.咬合槽,设置在弹性板体上,咬合槽用于容置牙齿;
8.其中,弹性板体包括基体部和设置在基体部上的增韧部。
9.本技术的咬合板,包括弹性板体和咬合槽,咬合槽设置在弹性板体上,咬合槽用于容置牙齿,使用者佩戴咬合板后,使用者的牙齿会嵌设在咬合槽中,从而确保咬合板与牙齿之间的位置稳定性,实现二者之间的稳定固位,避免咬合板相对于牙齿移动。其中,弹性板体由弹性材质制备而成,即对于咬合板而言,其整体均具有弹性,在张闭口过程中,咬合板承受较大作用力时,可以依靠自身的弹性很好地实现弯曲缓冲,为使用者提供所需要的少量弯折,很好地匹配使用者的生理运动需求,令咬合板折断或出现裂痕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有效延长咬合板的使用寿命,提高咬合板的性价比和市场竞争力。此外,由于弹性材质触感柔软,还能够提升使用者的佩戴体验,显著降低佩戴不舒适的可能性。弹性板体包括基体部和增韧部,增韧部设置在基体部上,二者构成具有弹性的整体结构,进而满足使用者张闭口过程中的弯曲需求。其中,基体部和增韧部均具有弹性,基体部的弹性模量与增韧部的弹性模量不同。进一步地,基体部的弹性模量大于增韧部的弹性模量,也就是说,可以采用高弹
性模量的基体部与低弹性模量的增韧部共同构成弹性板体,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同时,也能够降低物料成本。
10.优选地,增韧部的至少部分嵌设于基体部的内部。
11.优选地,增韧部包括多股增韧丝,多股增韧丝相互交叉设置。
12.优选地,多股增韧丝经过编织形成整体编织结构。
13.优选地,多股增韧丝围绕咬合槽分布。
14.优选地,基体部包括树脂部、尼龙部、玻璃纤维部中任意一种。
15.优选地,多股增韧丝包括弹性纤维纺丝。
16.优选地,咬合板为3d打印板。
17.优选地,弹性板体的内表面包括相对的第一缘面和第二缘面,第一缘面相对于第二缘面靠外设置,其中,第一缘面与牙齿的牙弓外侧分隔设置,第二缘面用于与牙齿的牙弓内侧相接触。
18.优选地,第一缘面与牙齿的牙弓外侧之间的距离d,满足,0.5mm≤d≤2.0mm。
19.优选地,弹性板体的内表面还包括连接面,连接面分别与第一缘面和第二缘面相连,连接面用于与牙齿相接触;其中,第一缘面的高度为h1,第二缘面的高度为h2,满足,h1>h2。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下面将对相关的附图做出简单介绍。可以理解,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用于示意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本文中未提及的许多其他的技术特征和连接关系等。
2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咬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咬合板中弹性板体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23.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咬合板安装在牙齿上的装配示意图。
24.图中的附图标记及名称如下:
25.100、咬合板;
26.110、弹性板体;
27.111、基体部;112、增韧部;
28.113、第一缘面;114、第二缘面;115、连接面;
29.120、咬合槽。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31.本技术的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的咬合板,由于咬合板设计不合理,当用户佩戴咬合板后,在张闭口过程中,咬合板承受较大作用力时,咬合板容易折断或者出现裂痕,严重缩短咬合板的使用寿命。
32.有鉴于此,参考下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咬合板100,以使得咬合板100适用于不同使用模式的弯曲需求,降低咬合板100折断或者出现裂痕的可能性,延长咬合板100
的使用寿命。
33.实施方式一
34.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咬合板100,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弹性板体110和咬合槽120,咬合槽120设置在弹性板体110上,咬合槽120用于容置牙齿;其中,弹性板体110包括基体部111和设置在基体部111上的增韧部112。
35.本技术的咬合板100,包括弹性板体110和咬合槽120,咬合槽120设置在弹性板体110上,咬合槽120用于容置牙齿,使用者佩戴咬合板100后,使用者的牙齿会嵌设在咬合槽120中,从而确保咬合板100与牙齿之间的位置稳定性,实现二者之间的稳定固位,避免咬合板100相对于牙齿移动。其中,弹性板体110由弹性材质制备而成,即对于咬合板100而言,其整体均具有弹性,在张闭口过程中,咬合板100承受较大作用力时,可以依靠自身的弹性很好地实现弯曲缓冲,为使用者提供所需要的少量弯折,很好地匹配使用者的生理运动需求,令咬合板100折断或出现裂痕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有效延长咬合板100的使用寿命,提高咬合板100的性价比和市场竞争力。
36.此外,由于弹性材质触感柔软,可以与牙本质更好地匹配,与牙本质的机械相容性好,提升使用者的佩戴体验,显著降低佩戴不舒适的可能性。弹性板体110包括基体部111和增韧部112,增韧部112设置在基体部111上,二者构成具有弹性的整体结构,进而满足使用者张闭口过程中的弯曲需求。
37.比较而言,相关技术中硬质塑料的咬合板,无论是对于夜磨牙还是紧咬牙者,均可能因用力过度而对基牙、对牙以及牙周组织造成一定的伤害,可持续地压低对颌的牙列。另外,还会对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而言,还有可能会影响牙(牙合)的发育。然而,本技术中提出的整体具有弹性的咬合板100,弹性板体110能够对张闭口过程中较大的力进行很好的缓冲和释放,降低对牙体、牙周组织的创伤性应力,从而保护了牙齿和牙周组织,不容易引起咬合紊乱,可以长期佩戴。
3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基体部111和增韧部112均具有弹性,基体部111的弹性模量与增韧部112的弹性模量不同。进一步地,基体部111的弹性模量大于增韧部112的弹性模量,也就是说,可以采用高弹性模量的基体部111与低弹性模量的增韧部112共同构成弹性板体110,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同时,也能够降低物料成本。
39.具体来说,使用者佩戴咬合板100,对于咬合板100而言,其具有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第一模式中咬合板100的弯曲需求小于第二模式中咬合板100的弯曲需求。举例来说,第一模式包括使用者正常讲话模式,此时,咬合板100的弯曲需求较小。第二模式包括用户打哈欠模式,此时,咬合板100的弯曲需求较大。在第一模式下时,仅通过基体部111提供基础弹性模量即可满足较小的弯曲需求,在第二模式下时,在基体部111提供的基础弹性模量的基础上,还通过增韧部112提供补充弹性模量,基体部111和增韧部112共同作用下,以满足第二模式下的弯曲需求,降低咬合板100折断或者出现裂痕的可能性,延长咬合板100的使用寿命。
40.值得说明的是,弹性板体110为沿牙周覆盖至少一颗牙齿的弧形板,其中咬合槽120的包括至少一个牙槽,一个牙槽用于容置一颗牙齿。值得说明的是,牙槽的数量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具体设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41.实施方式二
42.本技术发明人发现,增韧部112设置在基体部111内后能够有效改变弹性板体110的整体弹性模量,提升弹性板体110的整体抗形变力,然而,增韧部112在基体部111内的具体存在形态也尤为重要,合理的排布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3.为此,本技术发明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咬合板100,其主要改进点在于在原先的基础上,对增韧部112在基体部111内的排布方式做出具体说明。
4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增韧部112的至少部分嵌设于基体部111的内部,增加增韧部112与基体部111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保证增韧部112与基体部111之间的结合强度,防止增韧部112从基体部111上脱离,同时也有助于基体部111和增韧部112可以作为整体以满足较大的弯曲需求。
4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增韧部112的一部分嵌设在基体部111的内部,增韧部112的一部分贴设在基体部111的表面,可以保证基体部111由内向外均得到增韧部112的增强,尽可能地减少基体部111的弹性薄弱区,使弹性板体110的弹性分布均匀。
4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增韧部112全部嵌设在基体部111的内部,即增韧部112全部嵌设在基体部111内,增韧部112与基体部111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结合强度高。与此同时,弹性板体110的外表面由基体部111构成,可以使弹性板体110的外观面整洁美观,不存在基体部111和增韧部112交错排布的外观感。
4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增韧部112包括多股增韧丝,增韧丝具有低弹性模量、质量轻的特点,将其加入基体部111内不会造成弹性板体110的重量明显增加,但会令弹性板体110的整体弹性得到显著提升。
48.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由于增韧丝嵌设在基体部111内,增韧丝能够直接对基体部111起到增韧作用,与此同时,由于多股增韧丝之间相互交叉设置,即增韧丝之间也能够彼此联结而相互支撑,当某一位置处的单股增韧丝受到较大作用力时,与该增韧丝交叉联结的其他增韧丝,能够缓冲该作用力,防止单股增韧丝疲劳断裂,进一步地提升咬合板100整体的高弹性能。
4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多股增韧丝经过编织以形成整体编织结构,整体编织结构不仅具有高张力强度,也能够提供高弹性,整体编织结构设置在基体部111内是,对基体部111的弹性增强效果显著,也能够有效避免增韧丝断裂问题。
50.具体地,整体编织结构具有孔隙,孔隙中容置有基体部111的一部分,即对于整体编织结构而言,在保证多股增韧丝之间的联结强度的基础上,也能够确保增韧丝与基体部111之间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
51.值得说明的是,多股增韧丝可以采用三维编织方法进行编织的。比如:三维四向、三维五向、三维六向或三维七向中的一种或多种三维编织方法。
52.其中,整体编织结构的形成可以借助三维建模,通过3d打印技术(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简称3d打印)逐层叠加制造,多股增韧丝通过三维多向编织的编织方法进行制造以形成整体编织结构。值得说明的是,3d打印技术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又称增材制造,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5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多股增韧丝围绕咬合槽120分布,由于咬合槽120用于容置牙齿,在弯曲需求较大的张闭口过程中,靠近咬合槽120的部分弹性板体110的弯曲需求
会更加集中,通过令多股增韧丝围绕咬合槽120设置,能够对作用力分布集中的区域进行针对性的弹性补充,使得弹性板体110的防折断、防疲劳效果更加优异。
54.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当咬合槽120包括多个牙槽时,多个牙槽沿弧形依次排列,此时,多股增韧丝也沿弧形弯曲排布,适应于多个牙槽的排列方式,以对作用力较为集中的区域进行有效的弹性增强。
55.实施方式三
56.本技术发明人发现,当基体部111、增韧部112的选材不合理时容易导致咬合板100的物料成本过高,当咬合板100的成型工艺选择不合理,不仅难以保证咬合板100的制造精准度,削弱咬合板100与牙齿的固位,还会令制备工艺过程复杂化,降低生产效率。为此,本技术的第三方面的实施例对基体部111和增韧部112的具体选材进行优化设计,对增韧部112和基体部111的成型工艺合理设置,在咬合板100的使用性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省物料成本,确保咬合板100的制造精准度,降低制备难度,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咬合板100的市场竞争力。
57.进一步地,基体部111包括树脂部、尼龙部、玻璃纤维部中任意一种。其中,树脂部采用热塑性弹性树脂材料制成,热塑性树脂具有受热软化、冷却硬化的性能,而且不起化学反应,无论加热和冷却重复进行多少次,均能保持稳定性能。
58.进一步地,多股增韧丝包括弹性纤维纺丝,弹性纤维纺丝可以使得咬合板100整体具有低弹性模量的特性,使得咬合板100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匹配张口运动的少量弯折,令使用者的体验更加舒适,更加符合生理运动模式。
59.举例来说,弹性纤维纺丝可以为蚕丝蛋白,蚕丝蛋白是从蚕丝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蚕丝蛋白本身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理化性质,如良好的柔韧性和抗拉伸强度、透气透湿性、缓释性等,而且经过不同处理可以得到不同的形态,多股蚕丝蛋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排布以形成适配的增韧部112,为增韧部112的多样化实施方式提供可能性。
60.进一步地,咬合板100为3d打印板,即咬合板100是借助3d打印技术形成的,咬合板100的尺寸精度能够得以保证,根据使用者的个体特征以及牙列机构的特点专门制作,令使用者佩戴时感觉舒适,同时,3d打印板具有制作方法简单,生产制备难度较低,生产效率较高的优点。
61.具体地,根据使用者的牙列激光扫描结果可以构建高精度数字模型,然后再经过3d打印技术以制造形成3d打印板。
6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在3d打印开始之前,可以将构成基体部111的基体材料、构成增韧部112的增韧材料进行提前混合,然后采用混合后的基体材料和增韧材料进行3d打印。
6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构成基体部111的基体材料、构成增韧部112的增韧材料在3d打印之前不进行混合,在打印过程中同步打印,以形成达到设计目的,进一步降低制备难度,通过对基体材料和增韧材料的单独控制,能够进一步提升咬合板100的制备精度。
64.进一步地,弹性板体110为一体式结构,能够令基体部111和增韧部112的连接可靠性最大化,令咬合板100经久耐用,降低磨损率,延缓老化。同时,弹性板体110可以采用一体式成型工艺制备获得,比如,真空压膜法制备,或者是3d打印技术制备。
65.实施方式四
66.本技术发明人发现,尽管采用整体具有弹性的弹性板体110来匹配使用者在张闭口过程中的弯曲需求,然而,当弯曲需求过大时,此时咬合板100所承受的作用力过大,咬合板100还是存在折断风险。
67.为此,本技术的第四方面的实施例中指出,如图1和图3所示,弹性板体110的内表面包括相对的第一缘面113和第二缘面114,第一缘面113相对于第二缘面114靠外设置,即第一缘面113相对于牙齿而言靠外侧设置,第二缘面114相对于牙齿而言靠内侧设置,第一缘面113与第二缘面114对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由“内”向“外”是指朝向用户的口腔内部指向外部环境的方向。
68.其中,第一缘面113与牙齿的牙弓外侧分隔设置,即第一缘面113与牙齿的牙弓外侧之间具有间隙,即第一缘面113在牙弓外侧向外延伸,从而扩充形成间隙,第一缘面113和牙弓外侧之间的间隙可以为咬合板100的弯曲提供扩充区域,增加辅助固位的同时,还能够令咬合板100在弯曲时不易发生折断和疲劳,延长咬合板100的使用寿命。
69.进一步地,第二缘面114用于与牙齿的牙弓内侧相接触,第二缘面114的具体形态与使用者的牙列激光扫描结果关联,即第二缘面114可以与牙齿的牙弓内侧相互适配,从而实现稳定固位。
70.进一步地,第一缘面113与牙齿的牙弓外侧之间的距离d,满足,0.5mm≤d≤2.0mm,在保证为咬合板100提供合适的扩充区域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咬合板100所占体积,提升佩戴舒适性,减弱使用者佩戴时的异物感。
71.值得说明的是,位于第一缘面113和牙弓外侧之间的间隙在牙齿的高度方向上延伸。能够想到地,在不同高度位置处,第一缘面113和牙弓外侧之间的间隙不一定完全相等。或者是,第一缘面113和牙弓外侧之间的间隙处处相等。
72.进一步地,弹性板体110的内表面还包括连接面115,连接面115分别与第一缘面113和第二缘面114相连,连接面115用于与牙齿的顶部相接触,在第二缘面114和连接面115的作用下,牙齿的牙弓内侧、牙体外形能够与咬合板100之间均匀接触,使得牙齿整体的受力均匀,避免咬合板100施加于牙齿上的作用力分布不均,可能造成的佩戴不便、术后容易引起使用者恶心的症状。
73.进一步地,第一缘面113的高度为h1,第二缘面114的高度为h2,满足,h1>h2,即可以令位于牙弓外侧的第一缘面113的高度略微大于,位于牙弓内侧的第二缘面114,从而可以为咬合板100提供合适、足够的扩充区域。优选地,0.5mm≤h1-h2≤2mm。其中,h1-h2的取值可以为0.5mm、1.0mm、1.5mm、2.0mm中任一者。
7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