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衍生脊灰病毒中和抗原突变位点信息分析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45597发布日期:2023-07-29 01:36阅读:27来源:国知局
疫苗衍生脊灰病毒中和抗原突变位点信息分析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病毒中和抗原突变位点信息分析处理系统,具体涉及疫苗衍生脊灰病毒中和抗原突变位点信息分析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1、脊髓灰质炎(脊灰)又名小儿麻痹症,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989年第42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全球消灭脊灰的总体行动计划,该计划是历史上最大的公共卫生行动计划,1961年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的问世使该计划的实施成为现实,opv的使用消除了全球大部分脊灰野病毒,然而opv疫苗自身所带来的弊端-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成为目前流行病学家和病毒学家关注的焦点。

2、vdpv虽然来源于opv,但其生物学特性类似于脊灰野病毒,具有高神经毒力,能够导致疫苗接种者出现迟缓性麻痹,并能像野病毒一样在人群中发生传播。人们首次认识vdpv是在2000-2001年海地岛发生的i型vdpv循环(circulating vdpv,cvdpv),该事件共造成22例脊灰确诊病例(包括2例死亡病例)。自2000年以来,全球已有28个国家发生了vdpvs的爆发,有些国家出现反复和持久的vdpvs爆发,因此在脊灰野病毒消灭之后vdpvs可能成为全球实现消灭脊灰计划最大的威胁;

3、现有技术中,无法根据新发的vdpvs在中和抗原位点上是否发生了氨基酸突变,同时综合新发vdpvs的病例临床表现,当地疫苗免疫覆盖率情况,当地的经济条件等因素来判断新发的vdpvs是否会引起免疫逃逸的情况进行信息分析处理,使得可能会发生vdpvs的循环和疫情的爆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避免vdpvs循环和疫情爆发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中和抗原突变位点信息分析处理系统。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3、疫苗衍生脊灰病毒中和抗原突变位点信息分析处理系统,包括分析处理模块、病毒模块和区域数据获取模块,所述分析处理模块分别连接病毒模块和区域数据获取模块,所述分析处理模块包括注释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显示模块、云数据储存模块和深度学习模块,所述病毒模块包括孵育模块、病毒检测模块和病毒采样模块;

4、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用于数据的对比分析,并基于对比分析的结果进行判断是否引起免疫逃逸;

5、所述云数据储存模块采用云端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储存,并可连接互联网获取病毒种类、不同种类的数据,其中云数据储存模块可根据互联网获取的病毒种类不同进行自主分类;

6、所述深度学习模块采用神经网络实现深度的学习,所述学习的内容为云数据储存模块的不同种类的数据和病毒模块检测的数据;

7、所述显示模块采用显示器显示数据;

8、所述注释模块基于显示模块显示的数据进行注释和标注;

9、所述孵育模块采用病毒孵育的设备进行孵育病毒;

10、所述病毒检测模块通过孵育模块孵育的病毒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数据传输至孵育数据对比模块中。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发明通过病毒采样模块实现病毒的采样,并通过孵育模块实现病毒的孵育,最后通过病毒检测模块实现病毒数据的检测,从而方便病毒的检测;

13、2、本发明采用深度学习模块根据云数据储存模块搜索的数据进行学习,并通过数据分析模块进行分析采集的病毒数据,从而方便病毒数据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输送至深度学习模块内,从而使得加快后续的识别速度;

14、3、本法明采用区域数据获取模块进行获取出现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的区域数据,并基于区域数据确定是否会引起免疫逃逸,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及时阻断脊灰病毒的传播;

15、总之,本发明具有避免vdpvs循环和疫情爆发的优点。

16、进一步,所述区域数据获取模块包括病毒临床数据模块和地区数据模块;

17、所述病毒临床数据模块采用摄像头实现患者临床图像信息的采集,并获取医院对患者临床检测的数据,并将检测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分析模块内;

18、所述地区数据模块用于获取当地疫苗免疫覆盖率及当地的经济条件,并将获取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分析模块内。

19、进一步,所述病毒采样模块包括圆柱形的存放箱、设置于存放箱内部的多个采集管、可拆卸连接在存放箱上侧面的密封盖、控制主板以及与控制主板电连接的锂电池,所述密封盖与存放箱密封连接,多个所述采集管以存放箱上侧面的圆心为中心点呈圆形分布,所述存放箱底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单个采集管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控制主板;

20、所述密封盖上设置有与采集管数量相同的盖体,所述密封盖能够将盖体盖在采集管上,且当所述盖体盖在采集管上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对应的采集管转动,以使得盖体螺纹连接在采集管上。

21、进一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位于采集管底部的转盘、设置于转盘底部的齿轮、电机以及齿盘,所述转盘转动连接在存放箱上,所述转盘上侧面开设有多个弧形槽,多个弧形槽的圆心同心且位于采集管的底部中心下方,所述采集管底部设置有可插接在弧形槽内的凸起;

22、所述存放箱底部开设有腔体,所述齿轮和齿盘位于腔体内,且所述齿盘通过轴承连接在腔体内,所述齿盘上设置有与齿轮啮合的啮合齿;

23、所述电机连接齿盘,所述电机电连接控制主板。

24、进一步,所述存放箱上设置有位于采集管外侧的啮合组件,所述啮合组件包括竖直插接在存放箱上的多个导向杆、设置于导向杆上端的啮合环、以及位于啮合环与存放箱之间的啮合弹簧,所述存放箱内部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杆插接在导向槽内且不能脱离导向槽;

25、所述啮合环上侧面可与盖体齿咬合,且啮合环套设在采集管上;

26、所述啮合弹簧不能推动采集管上移。

27、进一步,所述密封盖包括外环、转动连接在外环上的内盖、设置于内盖底部中心的送盖组件、安装环以及放料环,所述外环螺纹连接在存放箱上,所述安装环的圆心与内盖的圆心同心;

28、所述内盖开设有环槽,所述安装环可拆卸安装在内盖和送盖组件上,以形成盖体槽,所述盖体呈环形放置在盖体槽内,其中放置在盖体槽内的盖体开口朝下且所述盖体槽的槽深与盖体的高度相同,安装环的一端设置有缺口,且缺口内设置有位于环槽内的下压组件,所述下压组件电连接控制主板,所述送盖组件能够将盖体槽内的盖体送入下压组件内,所述下压组件能够将盖体下压至其中一个采集管上;

29、所述内盖上开设有采样口,所述采样口与下压组件的间距与相邻的采集管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采样口内插接有密封塞;

30、所述放料环放置在存放箱上且内盖下侧面与放料环抵触,所述放料环开设有与采集管对应的口,所述盖体能够自放料环上的口穿过。

31、进一步,所述送盖组件包括位于内盖下侧面圆心的圆柱、设置于圆柱下侧面圆心的圆盘、套设在圆柱上的回力弹簧、以及位于盖体槽内的挤压板,所述回力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圆柱上,所述安装环与内盖之间设置有间隔,以形成滑动槽,所述回力弹簧的另一端穿过滑动槽连接在挤压板上,所述挤压板一侧设置有位于内盖上的限位组件,当挤压板旋转至最大角度时,限位组件限位挤压板;

32、所述圆盘底部通过导电滑环连接有接头,所述存放箱上侧面设置有与控制主板电连接的接口,所述接头插接在接口内,所述导电滑环电连接下压组件。

33、进一步,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位于内盖上侧面的按压板、密封穿过内盖的多边形筒以及插接在多边形筒的多边形杆,所述多边形杆在上移时不能脱离多边形筒,所述按压板通过弹簧连接多边形杆,所述按压板上设置有按压子扣,所述内盖上设置有与按压子扣按压锁紧的按压母扣,所述多边形杆位于滑动槽的一端设置有倒角,以使得挤压板在顺时针旋转时能够推动多边形杆上移。

34、进一步,下压组件包括位于安装环缺口处的孔板、位于孔板上方的永磁体、位于永磁体上的导向筒、以及位于导向筒上方的电磁铁,所述孔板固定在内盖上,所述环槽开设有供电磁铁固定的盲孔,当所述电磁铁磁吸永磁体时,所述永磁体下侧面不凸出盲孔,所述电磁铁电连接导电滑环,所述孔板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永磁体位于出料口上方,所述出料口一侧设置有位于环槽上的限位板,以使得盖体与限位板接触时,所述盖体能够自出料口下移;

35、所述导向筒侧面和环槽的侧面均竖直开设有至少三个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内设置有滚珠,以使得导向筒只能上下移动;

36、所述出料口内设置有弹性环,所述弹性环的内圈小于盖体的直径;

37、所述采样口位于限位板远离永磁体的一侧。

38、进一步,所述内盖的外侧面和存放箱的内侧面接触,且接触侧面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存放箱的放置槽内设置有与采集管数量和位置对应的触发电极片,内盖的放置槽内设置有与永磁体位置对应的接触电极片,所述接触电极片电连接导电滑环,所述触发电极片电连接控制主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