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器的针/帽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38888发布日期:2023-09-23 14:48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射器的针/帽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辅助,特别涉及一种针帽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1、为了防止在注射器不使用时针头直接与空气接触使空气中的细菌对针头造成污染导致针头无法使用,一般会对针头进行隔离保护,针帽是一种对注射器针头进行保护的装置,针帽虽然能阻隔空气中的细菌不与针头接触,但在取下针帽的时候操作人员的手可能会直接与针头或针筒头部接触导致针头受到污染。

2、专利号为cn201910492089.0,专利名称为一种医用针帽分离器,通过针帽与主体固定座中间匹配的活瓣凹槽,将针帽插入中心孔中,轻轻旋转,旋转至两者活瓣凹槽内时,听到针帽扣卡入匹配的活瓣凹槽中发出的响声,持注射器的手上提空针筒,针帽就会彻底与针头分离,可达到自行分离针帽的目的,在主体固定座顶部设置有固定机构,内部的固定件内对针帽进行固定,在分离后,中心孔内的顶出机构,能对针帽进行顶出,不会快速弹出,在插入孔内设置有硅胶层,使其缓慢滑出,操作简单、方便,使护士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避免了与针头的接触,从而达到减少针刺伤的目的。虽然上述的分离器能起到一定的针帽分离效果,但是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几个问题,1、在旋转的过程中也会带动针头与针管连接位的脱离,反而造成针管内药剂的污染;2、旋转过程中,用力不正确,还会导致针管、针帽相互连接更加紧实,反而造成不能针帽分离;3、被旋转脱离下来的针帽还需要用顶出结构将其弹出来,在操作上多了一个步骤,且弹出的针帽容易飞得到处,还需要进一步花时间去收集,浪费了医护人员的时间,增大了内耗。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注射器的针/帽分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注射器的针/帽分离装置,用于解决针头和针帽的分离,防止针头扎伤医护人员的风险;另外,有效快速的收集针帽,减少操作时间浪费。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射器的针/帽分离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分离结构、第二分离结构、弹性块和收集箱,

3、所述第一分离结构为圆的凹型,凹型内侧是斜面向内,凹型的底部中心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内侧面沿径向设有方形通孔,所述方形通孔内设有与方形通孔匹配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贯通方形通孔,第一连杆朝圆形通孔的一端套结有第一弹簧,其端部固定设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朝圆形通孔中心的一面为斜面且斜面朝上,所述第一弹簧套结在第一连杆上并卡在第一卡块和圆形通孔侧面之间;所述第一连杆的另外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在圆形通孔侧面上该方通孔的对称位也设置如上相同的结构形成第一限位结构;

4、所述第二分离结构也为凹型,且凹型底部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内侧面沿径向设有方形通孔,所述方形通孔内设有与方形通孔匹配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贯通方形通孔,所述第二连杆朝圆形通孔的一端套结有第二弹簧,其端部固定设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朝圆形通孔中心的一面为平整的锤面,所述第二弹簧套结在第二连杆上并卡在第二卡块和圆形通孔侧面之间;所述第二连杆的另外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的端面为斜面且斜面朝下,与第一分离结构的凹型内侧斜面坡度匹配且紧贴;在第二限位结构的圆形通孔侧面上该方通孔的对称位也设置如上相同的结构形成第二限位结构;

5、所述第一分离结构和第二分离结构之间设有至少三块弹性块,所述弹性块的下表面与第一分离结构的凹型底部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块的上表面与第二分离结构的凹型底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分离结构的凹型底部的圆形通孔直径大于针帽的最大直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上两个对应连杆端部之间最近的距离大于针帽的最大直径;所述第一分离结构的凹型底部的圆形通孔直径大于针帽的最大直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中两个对应的斜面上部间距大于针帽的最大直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中两个对应的斜面上部间距小于针帽的最大直径;所述弹性块在大于20n的外力压缩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分离结构的第一卡块的下边缘和第二分离结构的第二卡块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针头沿的下边缘与针帽沿的上边缘之间的间距不超过1mm;所述收集箱为锥形瓶状,收集箱的上边缘为敞口且与第一分离结构底部的外边缘可拆卸连接。

6、较优地,本发明所述弹性块为橡胶块,所述弹性块的压缩极限至正常厚度的三分之一。

7、较优地,本发明所述第二分离结构的圆形通孔直径小于针筒的外径。

8、较优地,本发明以针筒头的根部对应的针筒外端面到所述第二连杆端部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与到所述针头沿下边缘的距离一致。

9、较优地,本发明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为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金属材料为不锈钢或铜。

10、较优地,本发明所述第二分离结构的圆形通孔直径小于注射器的针筒的外径。

11、较优地,在非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弹簧在第一卡块和圆形通孔侧面之间为压缩或正常状态;在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弹簧在第一卡块和圆形通孔侧面之间处于压缩状态。

12、较优地,本发明在非工作状态下,第二弹簧在第二卡块和圆形通孔侧面之间为非压缩或非拉伸状态;在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二弹簧在第二卡块和圆形通孔侧面之间处于拉伸状态。

13、较优地,本发明所述第一分离结构的凹型底部内表面大于所述第二分离结构的凹型底部外表面。

14、较优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注射器的针/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的底部设有吸盘或纳米胶。

15、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发明采用弹性块压缩的原理,在弹性块被压缩的过程中,减小第一分离结构和第二分离结构中连杆端部的间距,使所述第一分离结构的第一卡块的下边缘和第二分离结构的第二卡块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针头沿的下边缘与针帽沿的上边缘之间的间距不超过1mm;在这个过程中针帽沿上边缘先通过第二分离结构的圆形通孔后再通过第一分离结构的圆形通孔,然后针帽沿先挤压第二卡块并完全通过第二卡块的限制往下行进,然后第二卡块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回弹,针帽沿的上边缘被第一分离结构的第一连杆端部的第一卡块卡住;而同时第二分离结构的第二连杆在弹性块压缩的过程中被第一分离结构的凹型侧壁内表面作用下,挤压第二限位块,带动第二连杆沿径向往圆形通孔中心运动,卡住针头沿的下边缘,在撤掉外力的是所述弹性块自动回弹的作用下,则针头沿和针帽沿分别在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的作用力下面带动相互分离,达到自动脱离针帽的效果。

17、本发明在操作的过程中,既采用了弹性块可以压缩的功能,又采用了第一分离结构和第二分离结构之间的相对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达到自锁的作用,而且弹性块回弹的过程中,第二弹簧被拉升后回弹又可以重新回到原来初始状态的位置,保证已分离掉针帽的针头沿可以顺利的从圆形通孔中取出。



技术特征:

1.一种注射器的针/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分离结构、第二分离结构、弹性块和收集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射器的针/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块为橡胶块,所述弹性块的压缩极限至正常厚度的三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射器的针/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离结构的圆形通孔直径小于针筒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射器的针/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以针筒头的根部对应的针筒外端面到所述第二连杆端部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与到所述针头沿下边缘的距离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射器的针/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为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金属材料为不锈钢或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射器的针/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离结构的圆形通孔直径小于注射器的针筒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射器的针/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非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弹簧在第一卡块和圆形通孔侧面之间为压缩或正常状态;在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弹簧在第一卡块和圆形通孔侧面之间处于压缩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射器的针/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非工作状态下,第二弹簧在第二卡块和圆形通孔侧面之间为非压缩或非拉伸状态;在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二弹簧在第二卡块和圆形通孔侧面之间处于拉伸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射器的针/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结构的凹型底部内表面大于所述第二分离结构的凹型底部外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射器的针/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的底部设有吸盘或纳米胶。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帽分离装置,属于医疗器械辅助技术领域,其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分离结构、第二分离结构、弹性块和收集箱,本发明采用弹性块压缩的原理,在弹性块被压缩的过程中,减小第一分离结构和第二分离结构中连杆端部的间距,然后针帽沿先挤压第二卡块并完全通过第二卡块的限制往下行进;而同时第二分离结构的第二连杆在弹性块压缩的过程中被第一分离结构的凹型侧壁内表面作用下,挤压第二限位块,带动第二连杆沿径向往圆形通孔中心运动,卡住针头沿的下边缘,在撤掉外力的是所述弹性块自动回弹的作用下,则针头沿和针帽沿分别在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的作用力下面带动相互分离,达到自动脱离针帽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汤艳华,蓝凤林,莫炼,唐向荣,汤静,何靓,黄曼,陈金妹,韦香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