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咬合创伤的咬合垫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6166634发布日期:2023-11-23 18:45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咬合创伤的咬合垫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药卫生保健,涉及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咬合创伤的咬合垫及其制备方法,实现在牙齿无创伤的情况下对受伤牙位进行保护,咬合垫内含药液释放在受伤牙位上,起到杀菌抗炎、消除牙周病牙菌斑、镇痛等药理作用。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咬合是实现口腔咀嚼功能的基础。稳定的咬合关系中,上颌牙的功能尖应与下颌牙的面窝接触,下颌牙的功能尖应与上颌牙的面窝接触,咬合接触点均匀分布。某些口腔疾病及临床口腔治疗和修复情况下,咬合的改变是必然的。影响咬合改变的因素主要如下:①口腔颌面局部因素:咀嚼习惯、口颌肌群及颞下颌关节等;②全身因素:如脊柱和颈部肌群等;③疾病因素:如牙体/牙列缺损、颌骨缺损和外伤等;④医疗因素:冠修复、正畸、全口义齿修复、人工种植修复、正颌术后、窝沟封闭和颞下颌关节病治疗等。咬合改变则有可能出现咬合创伤。咬合创伤是指由于咬合关系不正常或咬合力量不协调而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损伤。咬合创伤在口内通常表现为单个或多个牙咬合过高,造成局部颌力过大。咬合创伤既是一种口腔常见病,也是引起许多口腔颌面疾病的病因。咬合创伤相当于在牙之间加以楔力,使牙齿受到持续侧方压力,牙周膜内产生张力侧和压迫侧。张力侧受牵引的牙周膜被拉紧,牙周膜间隙增宽,主纤维束附着的牙槽骨及牙骨质出现骨质新生;压迫侧牙周膜纤维松弛,牙周膜变窄,牙槽骨发生吸收,牙周间隙由于暂时受压变窄,而后由于牙槽骨吸收而变宽。咬合创伤早期牙槽骨会出现吸收,随着创伤时间延长,牙周膜增宽,牙齿动度增加,牙周组织出现适应性改变。

2、咬合创伤是牙周炎的一个重要的局部促进因素,牙周炎是一种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牙齿支持组织的炎性破坏性疾病,菌斑生物膜与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牙周病患者伴发咬合创伤时,牙菌斑会与异常咬合力相互作用,使牙周的局部炎症、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加重,将导致更加严重的牙周损伤,进一步加重牙周病,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研究发现咬合创伤可以增加牙周组织中的破骨细胞数量,并且使炎症细胞、内皮细胞、牙周膜细胞中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表达增加,从而加重牙槽骨吸收和炎症。特别是在牙周炎的晚期,由于牙槽嵴的高度降低,轻微的咬合力既可造成严重的咬合创伤。咬合创伤导致的牙周组织破坏较难恢复,所以需要咬合调整使患牙应力分布均匀,从而改善咬合功能。目前针对咬合创伤的咬合调整主要是传统的调法,即调磨法。调磨法即选用大小形状适宜的砂石轮,对牙齿牙合面的沟、窝、尖、嵴做有选择的磨削,将早接触点磨除,磨时不断滴水,并观察咬合,边调边检查,以接触良好为度,最后将牙面磨光。但这种方法本身是一种损伤性的有创治疗方法。因此,寻求设计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咬合创伤的咬合垫及其制备方法,实现在牙齿无创伤的情况下对受伤牙位进行保护,咬合垫内含药液释放在受伤牙位上,起到杀菌抗炎、消除牙周病牙菌斑、镇痛等药理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解决现有技术进行咬合调整时造成牙位有创损伤的问题,解决受伤牙位发炎、疼痛、长菌斑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咬合创伤的咬合垫,其主体结构包括:颌垫、储备药物孔、储备药物层、软海绵层、药物溶液、硅胶层,颌垫是根据扫描患者牙列信息得出全牙列模型后制得,由硅胶材质或树脂材质制成,其厚度为1~2mm,且不低于受伤牙位早接触点与正常牙齿接触点之差;存在不良接触点的受伤牙位所对应的颌垫牙位打有通孔结构的储备药物孔,储备药物孔的面积能覆盖受伤牙位,大小不超过相邻牙位的1/4~1/2,颌垫高度使其与牙齿均匀接触,同时保证健康牙齿带上咬合垫后以最大力度咬合时,储备药物孔处的受伤牙位不良接触点与对应牙齿距离为0.5~2mm,不发生咬合;在储备药物孔内嵌入储备药物层,储备药物层为双层结构,一层为软海绵层,内含药物溶液,直接与受伤牙位接触,另一层为硅胶层,硅胶层是根据受伤牙位牙齿的扫描数据,3d打印制作,厚度<2mm,最大厚度为颌垫厚度,即受伤牙位早接触点与正常牙齿接触点之差,其外形大小与储备药物孔相匹配,用于固定软海绵层,储备药物层的嵌入位置为硅胶层朝向外侧,含药物溶液的软海绵层为直接与受伤牙位接触的内侧,软海绵层厚度为0.5~2mm,具体可根据受伤牙位不良接触点调整海绵层厚度,使得咬合时不良接触点与储备药物层中的软海绵层软接触,可挤压出软海绵内的药物溶液,同时受伤牙位不良接触点不与储备药物层中的硅胶层硬接触。所述的药物溶液为碘甘油与大麻二酚组合物,大麻二酚与碘甘油溶液重量占比为0.2‰~2‰,可在杀菌抗炎同时,起到镇痛、修复牙龈损伤,促进损伤组织再生的作用。

3、所述的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咬合创伤的咬合垫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包括:

4、步骤1,通过口内扫描患者牙列信息,得出全牙列模型:具体实施时,可以使用口内扫描仪扫取患者全牙列信息,获得全牙列模型。

5、步骤2,确认产生咬合创伤的不良接触点:使用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及咬合纸印记实施对患者的咬合检查和咬合调整,根据咬合力测定结果,获得患者全口牙齿咬合力的分布图和不良接触点情况,以最大咬合力度咬合后详细记录印记。

6、步骤3,测量受伤牙位不良接触点(早接触点)与正常牙齿接触点距离之差,确定个性化颌垫厚度:颌垫厚度大于受伤牙位不良接触点(早接触点)与正常牙齿接触点差值的1mm。

7、步骤4,根据口模型和个性化颌垫厚度制作个性化颌垫:个性化颌垫为硅胶材质,采用3d打印机或者注塑成型的方法,制得颌垫。

8、步骤5,在个性化颌垫上标记不良接触点:在存在不良接触点的受伤牙位所对应的咬合垫牙位打储备药物孔。

9、步骤6,精细化调整颌垫高度:根据咬合印记调整颌垫高度使其与牙齿均匀接触,同时保证健康牙齿带上咬合垫后以最大力度咬合时,储备药物孔处的受伤牙位不良接触点与下牙齿距离1.5mm,不发生咬合。

10、步骤7,根据受伤牙位牙齿的扫描数据,3d打印制作硅胶层,硅胶层的厚度1mm,其外形大小与储备药物孔相匹配。

11、步骤8,在储备药物孔嵌入储备药物层:储备药物层为双层结构,一层为软海绵层,海绵层厚度0.8mm,内含药物溶液,另一层为硅胶层,厚度1mm,用于固定海绵层,药物溶液为碘甘油与大麻二酚组合物,大麻二酚与碘甘油溶液重量占比为0.2‰~2‰,可在杀菌抗炎同时,起到镇痛、修复牙龈损伤,促进损伤组织再生的作用,储备药物层的嵌入位置为硅胶层朝向外侧,含药物溶液的软海绵层为直接与受伤牙位接触的内侧。

12、进一步地,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咬合创伤的咬合垫的制备方法,咬合垫的制备步骤包括:

13、步骤1,通过口内扫描患者牙列信息,得出全牙列模型:具体实施时,可以使用口内扫描仪扫取患者全牙列信息,获得全牙列模型。

14、步骤2,确认产生咬合创伤的不良接触点:使用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及咬合纸印记实施对患者的咬合检查和咬合调整,根据咬合力测定结果,获得患者全口牙齿咬合力的分布图和不良接触点情况,以最大咬合力度咬合后详细记录印记。

15、步骤3,测量受伤牙位不良接触点与正常牙齿接触点距离之差,确定个性化颌垫厚度:颌垫厚度大于受伤牙位不良接触点与正常牙齿接触点差值的1mm。

16、步骤4,根据口模型和个性化颌垫厚度制作个性化颌垫:个性化颌垫为硅胶材质,采用3d打印机或者注塑成型的方法,制得颌垫。

17、步骤5,在个性化颌垫上标记不良接触点:在存在不良接触点的受伤牙位所对应的咬合垫牙位打储备药物孔。

18、步骤6,精细化调整颌垫高度:根据咬合印记调整颌垫高度使其与牙齿均匀接触,同时保证健康牙齿带上咬合垫后以最大力度咬合时,储备药物孔处的受伤牙位不良接触点与下牙齿距离1mm,不发生咬合。

19、步骤7,根据受伤牙位牙齿的扫描数据,3d打印制作硅胶层,硅胶层的厚度1mm,其外形大小与储备药物孔相匹配。

20、步骤8,在储备药物孔嵌入储备药物层:储备药物层为双层结构,一层为软海绵层,海绵层厚度1mm,内含药物溶液,另一层为硅胶层,厚度1mm,用于固定海绵层,药物溶液为碘甘油与大麻二酚组合物,大麻二酚与碘甘油溶液重量占比为0.2‰~2‰,可在杀菌抗炎同时,起到镇痛、修复牙龈损伤,促进损伤组织再生的作用,储备药物层的嵌入位置为硅胶层朝向外侧,含药物溶液的软海绵层为直接与受伤牙位接触的内侧。

21、进一步地,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咬合创伤的咬合垫,其主体结构包括:颌垫、储备药物洞、软海绵层、药物溶液,颌垫是根据扫描患者牙列信息得出全牙列模型后制得,由硅胶材质或树脂材质制成,其厚度为1.5mm,且不低于受伤牙位早接触点与正常牙齿接触点之差;存在不良接触点的受伤牙位所对应的颌垫牙位处设置有储备药物洞,储备药物洞处的硅胶体厚度1~1.5mm,其最大厚度为颌垫厚度,即受伤牙位早接触点与正常牙齿接触点之差,储备药物洞的大小能覆盖受伤牙位,颌垫高度使其与牙齿均匀接触正常咬合,同时保证健康牙齿带上咬合垫后以最大力度咬合时,储备药物洞处的受伤牙位不良接触点与储备药物洞硅胶距离为0.5mm,不发生咬合;在储备药物洞内嵌入软海绵层,内含药物溶液,直接与受伤牙位接触,软海绵层厚度为0.5~1mm,具体可根据受伤牙位不良接触点调整海绵层厚度,使得咬合时不良接触点与储备药物洞中的软海绵层软接触,可挤压出软海绵内的药物溶液,同时受伤牙位不良接触点不与储备药物洞的硅胶体硬接触。所述的药物溶液为碘甘油与大麻二酚组合物,大麻二酚与碘甘油溶液重量占比为0.2‰~2‰,可在杀菌抗炎同时,起到镇痛、修复牙龈损伤,促进损伤组织再生的作用。

22、所述的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咬合创伤的咬合垫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包括:

23、步骤1,通过口内扫描患者牙列信息,得出全牙列模型:具体实施时,可以使用口内扫描仪扫取患者全牙列信息,获得全牙列模型。

24、步骤2,确认产生咬合创伤的不良接触点:使用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及咬合纸印记实施对患者的咬合检查和咬合调整,根据咬合力测定结果,获得患者全口牙齿咬合力的分布图和不良接触点情况,以最大咬合力度咬合后详细记录印记。

25、步骤3,测量受伤牙位不良接触点(早接触点)与正常牙齿接触点距离之差,确定个性化颌垫厚度:颌垫厚度1.5mm,存在不良接触点的受伤牙位所对应的颌垫牙位处设置有储备药物洞,储备药物洞处的硅胶体厚度0.5~1.5mm,其最大厚度为颌垫厚度,即受伤牙位早接触点与正常牙齿接触点之差,储备药物洞的大小能覆盖受伤牙位。

26、步骤4,根据口模型和个性化颌垫厚度制作个性化颌垫:个性化颌垫为硅胶材质,采用3d打印机或者注塑成型的方法,制得颌垫。

27、步骤5,精细化调整颌垫高度:根据咬合印记调整颌垫高度使其与牙齿均匀接触,同时保证健康牙齿带上咬合垫后以最大力度咬合时,储备药物洞处的受伤牙位不良接触点与储备药物洞硅胶距离为0.5mm,不发生咬合。

28、步骤6,在储备药物洞嵌入软海绵层,海绵层厚度0.5~1mm,内含药物溶液,药物溶液为碘甘油与大麻二酚组合物,大麻二酚与碘甘油溶液重量占比为0.2‰~2‰,可在杀菌抗炎同时,起到镇痛、修复牙龈损伤,促进损伤组织再生的作用。

29、进一步地,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咬合创伤的咬合垫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药物溶液为大麻二酚与0.8%甲硝唑溶液的组合物,大麻二酚与0.8%甲硝唑溶液的重量占比为0.2‰-~2‰,可在杀菌抗炎同时,起到镇痛、修复牙龈损伤,促进损伤组织再生的作用。

3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咬合垫的高度,垫高全部牙齿,在受伤牙位对应的咬合垫处打孔或减少受伤牙位咬合垫厚度,造成正常牙位接触点与受伤牙位接触点的高度差,在对牙齿无创伤的情况下实现了对受伤牙位的保护。受伤牙位所对应的孔内加入储备药物层,使得受伤牙位与储备药物层的软海绵软接触,使得受伤牙位的早接触点在经受咬合力时受力低,起到保护受伤牙位的作用。咬合时受伤牙位与储备药物层的软海绵软接触,使内含药液释放在受伤牙位上,起到杀菌抗炎,消除牙周病牙菌斑,镇痛等药理作用;其整体结构设计合理、简单,原理科学,制造成本低,便于普及,应用环境友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