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推发动力机构及使用其的采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26315发布日期:2023-12-09 15:26阅读:40来源:国知局
采血推发动力机构及使用其的采血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采血器械,具体涉及一种采血推发动力机构及使用其的采血器。这种采血器采用划口式(切割式)采血方式,主要应用于婴幼儿脚后跟采血,也可以应用于人体其它部位的采血。


背景技术:

1、采血器作为医用人体采血装置在各种医疗单位广泛使用。采血器从采血方式上分为穿刺式和划口式(切割式)两种,穿刺式以针刺方式作用于采血部位,主要应用于成人手指采血。而划口式以刀割方式作用于采血部位。由于划口比针刺痛感轻且能获得足够采血量,因此特别适合于婴幼儿,尤其是刚出生的婴儿脚后跟采血。

2、中国专利cn111449660b公开了一件名为《采血器》的发明专利,该发明专利给出了一种采血器方案,这种设计虽然已经相较现有的足跟采血器来说减少了零件数量,但是申请人发现,它的推发动力系统采用了三个部件来组成:触发部主体14+刀座30+弹性部件40,这种推发动力系统的设计不但部件多、难组装,而且在初始状态下,弹性部件40一直在受力,很容易在使用前失效,进而使产品失效。

3、有鉴于此,如何解决现有采血器存在的部件多、难组装,且在初始状态下弹性部件一直在受力很容易在使用前失效的问题,便成为本发明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血推发动力机构及使用其的采血器。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采血推发动力机构,用于为采血器的切割部发射、切割提供推发动力,所述采血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具有供所述切割部伸出的划口,其创新点在于:

3、所述采血推发动力机构包括推发一体机构件以及设于所述壳体上供所述推发一体机构件装配及运动的推发通道、蓄势通道、发射通道;

4、所述推发一体机构件包括一体依次连续设置的推发按键、牵引弹性臂、弹片及座体;所述牵引弹性臂、弹片之间设置有第一运动控制部;在所述座体上设置有第二运动控制部、第三运动控制部;

5、所述推发按键具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装配在推发通道上,所述推发按键为用来承受外部按压力和/或推拉力后沿所述推发通道运动并推动所述第一运动控制部运动的部件;所述推发按键上设置有主动面;

6、所述第一运动控制部装配在蓄势通道上,对应所述主动面在所述第一运动控制部或在所述牵引弹性臂、弹片之间的部位上设置有被动部,所述第一运动控制部为用于承受所述推发按键的作用力后沿所述蓄势通道运动并带动所述牵引弹性臂、弹片蓄势的部件,并且在所述第一运动控制部越过并脱离所述蓄势通道时,所述第一运动控制部在所述牵引弹性臂的牵引力以及蓄势通道的反作用力下带动所述座体运动;

7、所述第二运动控制部、第三运动控制部装配在发射通道上,所述座体为用于连接所述切割部的部件;在所述推发按键未承受外部作用力时所述第二运动控制部、第三运动控制部位于所述发射通道内,在所述第一运动控制部沿所述蓄势通道运动时所述座体在所述弹片的弹性作用下所具备的运动、旋转的趋势由所述第二运动控制部、第三运动控制部抵在所述发射通道上而被阻挡,在所述第一运动控制部越过并脱离所述蓄势通道时,所述第二运动控制部、第三运动控制部在所述座体的带动下沿发射通道朝向所述划口方向运动,待所述第二运动控制部越过并脱离所述发射通道后,在所述弹片的扭力及先前沿发射通道方向惯性作用力下所述座体相对划口处向下方一侧运动,相应地座体带动切割部产生向下方另一侧方向的切割。

8、本发明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9、1.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中,针对现有采血器存在的部件多、难组装以及在初始状态下弹性部件一直在受力很容易在使用前失效的问题来进行深入研究及设计,主要是将用于为采血器的切割部发射、切割提供推发动力的部件设计为一体式的推发一体机构件,并且对应的在壳体上设置推发通道、蓄势通道、发射通道,以此来让推发一体机构件能够进行装配及相应的运动联动,并且能让整个采血推发动力机构能够依次在发射前状态、发射初始状态、发射尾声状态及发射最后状态按序转换,以此来在只使用一个推发一体机构件的情况下完成采血器的切割部发射、切割,且这种切割跟原有的多个零件组合而成的采血器切割时具备完全一样的功能,推发按键的推动、发力顺畅,不会卡滞;所述发射前状态下,所述推发一体机构件呈自然不受力的状态放置于所述壳体中,该推发一体机构件中为座体旋转提供弹性作用力的弹片并不受力,可以很好规避使用前产品失效的可能,确保发射最后状态时能为切割部的切割提供足够大、足够快的切割力,确保出血量、减少痛感;在第一运动控制部承受所述推发按键的作用力后沿所述蓄势通道运动并带动所述牵引弹性臂、弹片蓄势时,所述座体在所述弹片的弹性作用下所具备的运动、旋转的趋势先被阻挡,可让牵引弹性臂、弹片的变形量足够大,从而储蓄足够大的弹性作用力,并在第一运动控制部越过并脱离所述蓄势通道,第一运动控制部在牵引弹性臂的牵引力以及蓄势通道的反作用力下带动座体运动,此时牵引弹性臂能够为座体的运动提供足够大的弹性作用力,使座体能够快速沿发射通道向划口处运动,发射动力足够,发射速度快;在牵引弹性臂的快速带动下将座体上的第二控制部越过并脱离发射通道后,座体解除旋转的限制后会马上在弹片的作用下进行旋转,在此前储蓄了足够多的弹性作用力的弹片,能够带都座体上的切割部进行快速的旋转切割,切割力大、快速,从而能够确保出血量、减少痛感。

10、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采血推发动力机构被配置成依次在发射前状态、发射初始状态、发射尾声状态及发射最后状态按序转换;

11、在所述发射前状态下,所述推发一体机构件呈自然不受力的状态放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推发按键安装于推发通道,所述第一运动控制部位于所述蓄势通道的放置端,所述第二运动控制部、第三运动控制部位于发射通道内并分别靠近发射通道内壁的两侧;

12、在从所述发射前状态转换为发射初始状态时,所述推发按键在外力作用下推动所述第一运动控制部沿所述蓄势通道运动,所述牵引弹性臂、弹片同步运动并蓄势,所述座体在所述弹片的弹性作用下所具备的运动、旋转的趋势被所述发射通道内壁两侧所阻挡;

13、在从所述发射初始状态转换为发射尾声状态时,所述推发按键继续在外力作用下推动所述第一运动控制部沿所述蓄势通道继续运动,所述牵引弹性臂、弹片继续同步运动并蓄势,其中所述第一运动控制部运动至所述蓄势通道的临界端并处于临界待分离的状态;

14、在从所述发射尾声状态转换为发射最后状态时,所述推发按键继续在外力作用下推动所述第一运动控制部并使得所述第一运动控制部越过所述蓄势通道的临界端,所述第一运动控制部在所述牵引弹性臂的牵引力以及蓄势通道的反作用力下带动所述座体沿发射通道朝向所述划口方向运动,所述座体上的第二运动控制部脱离所述发射通道后解除对所述座体旋转趋势的限制,在所述弹片的扭力作用下所述座体及座体上的切割部在划口处旋转切割。

15、由此有序的各种状态的转换,使得该采血器能够被轻松、顺利且有效地进行划口采血,确保推发一体机构件中的弹片不会失效,且能够提供足够的弹性作用力,以此确保采血作业的正常进行。

16、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运动控制部、第二运动控制部、第三运动控制部均为凸起的柱状体,所述推发通道、蓄势通道、发射通道均为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槽或空间,此种设计,可让推发一体机构件的结构设计、各部件的运动以及牵引弹性臂、弹片的弹性结构的实现更加科学、合理,使采血器的整个推动、发射过程更加顺畅,不会卡滞。

17、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挡墙、第二挡墙,第一挡墙、第二挡墙之间的空间构成发射通道,第一挡墙上在靠近划口的位置设置脱离端,所述第二挡墙上在靠近划口的位置设置抵靠端;

18、在所述发射前状态下,所述第二柱体位于发射通道内且靠近第一挡墙,所述第三柱体位于发射通道内且靠近第二挡墙;

19、在从所述发射前状态转换为发射初始状态时,所述座体在所述弹片的弹性作用下所具备的运动、旋转的趋势被所述第一挡墙、第二挡墙所阻挡;

20、在从所述发射尾声状态转换为发射最后状态时,所述座体上的第二运动控制部运动脱离所述第一挡墙后解除对所述座体旋转趋势的限制,所述第三运动控制部运动至抵靠端后与所述抵靠端配合旋转连接。

2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以所述壳体上划口所在的端面为水平基准面,在所述第二运动控制部与所述第三运动控制部两者之间,其中一者的水平高度高于另一者的水平高度,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运动控制部与所述第三运动控制部两者之间具有落差,在从所述发射前状态转换为发射初始状态时,这种落差可以让两者更好地被推发通道(第一挡墙、第二挡墙)阻挡,不会提前脱离;并且在从所述发射尾声状态转换为发射最后状态时,在其中一者脱离推发通道的限制时,能够更好地在弹片的作用下饶另一者进行旋转,具有足够良好的切割角度、速度。

22、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推发按键上设置有主动面,对应所述主动面在所述第一运动控制部或在所述牵引弹性臂、弹片之间的部位上设置有被动部,在所述推发按键承受外部作用力时由所述主动面接触并作用在所述被动部上,从而使得推发按键带动推动所述第一运动控制部运动。

23、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动面被布置成至少在与所述被动部接触的部位处设为斜面,所述被动部被布置成至少在与所述主动面接触的部位设为曲面,以使所述主动面与所述被动部在其横截面的接触部位为点接触,使得在推动推发按键并作用推动第一运动控制部时,特别是蓄势通道不是直道的时候,能在被动部转动角度时,使所述主动面与所述被动部始终保持为点接触,从而减少摩擦力,在让推动过程更加顺畅的同时,也减少推动推发按键的施加力度,避免卡滞。

24、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牵引弹性臂为弯曲状,所述牵引弹性臂上在与所述第一运动控制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弯曲的过渡部,所述牵引弹性臂与所述过渡部弯曲的方向不同,具体的,牵引弹性臂的主体与过渡部两者为反向的圆弧,从而使得推动推发按键、由第一运动控制部推动牵引弹性臂、弹片进行蓄势时,牵引弹性臂被压缩后反抗的力会发散,不会集中在某一个点上,而在第一运动控制部脱离蓄势通道、使得牵引弹性臂为座体的朝向划口的运动提供牵引作用力时,让牵引弹性臂的张力伸展比较均匀,不会过大或过小,手感更好。

25、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射通道朝向划口斜向设置,具体为在大体朝向划口的方位倾斜,从而让座体能够在牵引弹性臂的牵引作用下更好地斜向下运动,并能让第二运动控制部的脱离、第三控制部抵靠到抵靠端的这一过程更加顺畅。

26、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27、所述推发按键上具有用于承受外部按压力和/或推拉力的推发部;

28、所述壳体上在对应所述推发部的位置处设置有推发开口;

29、所述推发部位于所述推发按键的头部时,所述推发开口设于所述壳体的周侧;

30、所述推发部位于所述推发按键的两侧时,所述推发开口设于所述壳体的两侧;

31、所述推发部同时位于所述推发按键的头部和两侧时,所述推发开口同时设于所述壳体的周侧和两侧。

32、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蓄势通道为弯曲状,所述蓄势通道的弯曲方向朝向所述划口设置,从而使得蓄势通道的中间位置要高于两端,第一运动控制部会先从蓄势通道的安装端被斜向上推动到中间,再从中间被斜向下推动临界端,使得牵引弹性臂、弹片的蓄势及释放过程更加合理,使操作手感更好。

33、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包含上壳和下壳,所述推发通道、蓄势通道、发射通道设于所述上壳和下壳的任一者或两者上。

34、13.在本发明中,划口的开口方向为切割部伸出的方向。

35、14.另外,本技术中的术语“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36、由于上述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37、1、本发明的方案,所述发射前状态下,所述推发一体机构件呈自然不受力的状态放置于所述壳体中,该推发一体机构件中为座体旋转提供弹性作用力的弹片并不受力,可以很好规避使用前产品失效的可能,确保发射最后状态时能为切割部的切割提供足够大、足够快的切割力,确保出血量、减少痛感。

38、2、本发明的方案,在第一运动控制部承受所述推发按键的作用力后沿所述蓄势通道运动并带动所述牵引弹性臂、弹片蓄势时,所述座体在所述弹片的弹性作用下所具备的运动、旋转的趋势先被阻挡,可让牵引弹性臂、弹片的变形量足够大,从而储蓄足够大的弹性作用力,并在第一运动控制部越过并脱离所述蓄势通道,第一运动控制部在牵引弹性臂的牵引力以及蓄势通道的反作用力下带动座体运动,此时牵引弹性臂能够为座体的运动提供足够大的弹性作用力,使座体能够快速沿发射通道向划口处运动,发射动力足够,发射速度快。

39、3、本发明的方案,在牵引弹性臂的快速带动下将座体上的第二控制部越过并脱离发射通道后,座体解除旋转的限制后会马上在弹片的作用下进行旋转,在此前储蓄了足够多的弹性作用力的弹片,能够带都座体上的切割部进行快速的旋转切割,切割力大、快速,从而能够确保出血量大、减少痛感。

40、4、本发明的方案,针对现有采血器存在的部件多、难组装以及在初始状态下弹性部件一直在受力很容易在使用前失效的问题来进行深入研究及设计,主要是将用于为采血器的切割部发射、切割提供推发动力的部件设计为一体式的推发一体机构件,并且对应的在壳体上设置推发通道、蓄势通道、发射通道,以此来让推发一体机构件能够进行装配及相应的运动联动,并且能让整个采血推发动力机构能够依次在发射前状态、发射初始状态、发射尾声状态及发射最后状态按序转换,以此来在只使用一个推发一体机构件的情况下完成采血器的切割部发射、切割,且这种切割跟原有的多个零件组合而成的采血器切割时具备完全一样的功能,推发按键的推动、发力顺畅,不会卡滞,且弹片不会失效,因此是提供了一种新颖、合理的结构设计,其技术构思独特、巧妙,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