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凝胶释放装置、除颤电极及其控制方法、除颤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36917542发布日期:2024-02-02 21:45阅读:17来源:国知局
导电凝胶释放装置、除颤电极及其控制方法、除颤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导电凝胶释放装置、除颤电极及其控制方法、除颤器。


背景技术:

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疾病的急救用设备得到迅猛发展,其中,穿戴式体外除颤器(wcd)将自动除颤器和电极穿戴到患者身上,实时监测患者心电信号,当出现危及患者生命的心律信号时能够在极短时间内自动进行电击除颤,实现心电的转复,是应对心搏骤停的有效手段。

2、现有技术中,由于穿戴需求,除颤电极不能长期使用凝胶电极粘附在患者皮肤上,但是当需要除颤时又必须在除颤电极和皮肤接触的中间表面涂满除颤导电胶,以建立临时的凝胶电极,避免除颤高压在皮肤附近产生火花甚至灼伤皮肤,避免能量损失以确保有足够能量进行有效除颤。目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导电凝胶的喷胶系统,在穿戴时存储好导电凝胶,在治疗的时候能够将导电凝胶快速喷射到皮肤上。现有喷胶系统如专利us20180117326a1、us5078134,除了存在结构复杂之外,还涉及到压力气源的工艺,对材料要求和设备要求高,而且火药或者其他化学反应方法产生压力源是特殊工艺,需要较大研发投入和安全性验证测试,同时存在生成成本和许可证等影响因素,这就导致导电凝胶的喷胶系统的制作效率较低、难度较大的问题。

3、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无需气源的导电凝胶释放装置、除颤电极及其控制方法、除颤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提供一种导电凝胶释放装置、除颤电极及其控制方法、除颤器,结构简单且导电凝胶的释放无需气源。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电凝胶释放装置,与除颤金属板配合使用,包括:

3、驱动电极对,用于在连通电源设备时产生驱使其间距减小的静电吸引力;

4、壳体,在与所述除颤金属板配合使用时设于所述除颤金属板的一侧;所述壳体与所述除颤金属板配合至少形成第一受限空间,所述第一受限空间容纳有第一可形变腔体;所述第一可形变腔体用于封闭容置导电凝胶,所述第一可形变腔体朝向所述除颤金属板一侧设有凝胶释放区域;

5、第二可形变腔体,适于容纳可流动目标介质;所述第二可形变腔体包括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位于所述第一受限空间外侧且部分分布于所述驱动电极对之间;所述第二区段位于所述第一受限空间内且部分分布在所述第一可形变腔体的远离所述除颤金属板一侧;所述第二区段响应于所述第一区段的体积变化而驱动所述第一可形变腔体形变。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除颤金属板处于非除颤的状态时,所述第一区段内限制有预设容量的目标介质,所述凝胶释放区域封闭;

7、在所述除颤金属板处于除颤状态时,所述驱动电极对连通所述电源设备,且产生的静电吸引力大于所述第一受限空间对所述目标介质的限制力,以将所述第一区段内限制的目标介质挤压至所述第二区段,所述第二区段体积变大并对所述第一可形变腔体进行挤压,破坏所述凝胶释放区域。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硬质壳,所述第一硬质壳罩设于所述除颤金属板,且与所述除颤金属板配合形成所述第一受限空间;在垂直于所述除颤金属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可形变腔体在所述第一硬质壳的边缘端面处的宽度小于所述驱动电极对在未连通所述电源设备时所述第二区段的最大宽度。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可形变腔体包括相互粘附的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所述第一薄膜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薄膜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可形变腔体;位于所述第一受限空间内的所述第一薄膜的另一侧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可形变腔体。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凝胶释放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薄膜相粘附的第三薄膜,所述第一受限空间内的所述第一薄膜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三薄膜配合形成所述第一可形变腔体。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薄膜在所述第一受限空间远离所述驱动电极对的一端粘附至所述第二薄膜,且所述第一薄膜在所述驱动电极对远离所述第一受限空间的一端粘附至所述第二薄膜。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受限空间对应至少两个所述驱动电极对;相应地,不同所述驱动电极对对应不同所述第二可形变腔体,不同所述第二可形变腔体对应不同所述第一薄膜;

13、同一所述第二薄膜和不同所述第一薄膜,形成不同所述第二可形变腔体。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凝胶释放装置还包括适于与所述除颤金属板的一侧贴合的第一膜体,所述第一膜体上开设有第一膜孔,所述第一受限空间内的所述除颤金属板所开设的板孔与所述第一膜孔相对,且所述第一膜孔的漏胶范围大于或等于所述板孔的漏胶范围;

15、所述第三薄膜包括第二膜体以及第三膜体,所述第三膜体上开设有第二膜孔,所述第二膜体与所述第二膜孔相对且部分遮挡所述第一膜孔;所述第二膜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膜孔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膜孔的一侧粘合;所述第二膜体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膜孔的另一侧粘合;

16、所述凝胶释放区域包括所述第一膜孔、所述第二膜体以及所述第二膜孔,所述第二膜体与所述第一膜孔的粘合强度高于所述第二膜体与所述第二膜孔的粘合强度。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受限空间内的所述第一薄膜的另一侧围绕形成所述第一可形变腔体。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薄膜在所述驱动电极对远离所述第一受限空间的一端粘附至所述第二薄膜,且所述第一薄膜在所述第一受限空间内粘附至所述第二薄膜,得到边缘粘附端;

19、在所述第一受限空间对应一个所述驱动电极对的情况下,所述边缘粘附端粘附至所述第一薄膜另一侧在所述第一受限空间内的目标薄膜位置,所述目标薄膜位置与所述除颤金属板的板孔相对;

20、在所述第一受限空间对应至少两个所述驱动电极对的情况下,每个所述驱动电极对对应一组所述第一薄膜和所述第二薄膜;不同组所述第一薄膜和所述第二薄膜的边缘粘附端在所述第一受限空间内远离所述除颤金属板的一侧相互粘附;不同所述驱动电极对对应的第一薄膜另一侧在所述第一受限空间内的目标薄膜位置相互粘附。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凝胶释放装置还包括适于与所述除颤金属板的一侧贴合的第一膜体,所述第一膜体上开设有第一膜孔,所述第一受限空间内的所述除颤金属板所开设的板孔与所述第一膜孔相对,所述第一膜孔的漏胶范围大于或等于所述板孔的漏胶范围;

22、所述凝胶释放区域包括所述第一膜孔以及所述目标薄膜位置,所述目标薄膜位置的粘附强度弱于所述边缘粘附端的粘附强度。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二硬质壳,所述第二硬质壳与所述除颤金属板配合至少形成第二受限空间,所述第二受限空间用于容纳所述驱动电极对。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介质为在所述驱动电极对连通所述电源设备时不被击穿的液体。

25、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除颤电极,包括除颤金属板,所述除颤金属板包括板孔,还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导电凝胶释放装置,所述导电凝胶释放装置粘附在所述除颤金属板的一侧上,所述凝胶释放区域与所述板孔相对。

26、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除颤器,包括:

27、心电感应电极,用于采集目标对象的心电信号;

28、除颤电极,用于在除颤状态时将导电凝胶喷出到所述目标对象的皮肤上,并且向所述目标对象输出除颤能量;所述除颤电极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除颤电极;以及,

29、与所述心电感应电极和所述除颤电极均电连接的主机,所述主机包括电连接的电源设备以及分析模块,所述分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心电信号确定是否对所述目标对象除颤;所述电源设备用于在所述分析模块在确定出对所述目标对象除颤后,向所述除颤电极中的驱动电极对提供第一电能,以通过所述除颤金属板向所述目标对象输出导电凝胶;向所述除颤电极中的除颤金属板提供第二电能,以向具有所述导电凝胶的目标对象输出除颤能量。

30、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除颤电极的控制方法,所述除颤电极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除颤电极,所述除颤电极的控制方法包括:

31、获取目标对象的心电信号;

32、基于所述心电信号确定是否对所述目标对象除颤;

33、在确定出对所述目标对象除颤后,向所述除颤电极中的驱动电极对提供第一电能,以通过所述除颤金属板向所述目标对象输出导电凝胶;

34、向所述除颤电极中的除颤金属板提供第二电能,以向具有所述导电凝胶的目标对象输出除颤能量。

35、上述导电凝胶释放装置、除颤电极及其控制方法、除颤器中,在非除颤状态时,驱动电极对并没有连通电源设备,没有产生静电吸引力;此时,第一可形变腔体和第二可形变腔体的体积不变,导电凝胶被密封存储在第一可形变腔体内。在除颤状态时,驱动电极对连通电源设备,产生静电吸引力,静电吸引力驱使驱动电极对之间的间距减小;第二可形变腔体发生形变,第一区段的体积随之减小,目标介质从第一区段进入到第二区段内以使得第二区段的体积增大,第二区段驱动第一可形变腔体形变,凝胶释放区域的封闭性被挤压破坏,第一可形变腔体内的导电凝胶挤压释放。导电凝胶释放无需压力气源,释放稳定可靠,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整体尺寸较小,可以解决导电凝胶的喷胶系统的制作效率较低、难度较大的问题;降低导电凝胶释放装置的实现难度,提高实现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