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压疮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008934发布日期:2024-02-09 12:56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压疮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重症医学,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压疮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压疮是长期卧床、老年人、残疾人和慢性疾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亦又称床疮;由于长时间的压迫和摩擦,皮肤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压疮的发生。压疮的严重程度不同,轻者可能表现为皮肤炎症,严重者则可以导致组织坏死、骨髓炎等后果;压疮病人不仅疼痛,而且会降低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费用和治疗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并保证病人的健康,各种防压疮装置被研发和使用;这些装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床垫对病人皮肤造成的压力和摩擦,减少压疮的发生率。

2、相关技术中,在对重症患者进行卧床护理时,往往需要医护人员将患者翻身,再擦拭背部,以防止患者背部造成压疮,而由于重症患者行动不便,在进行翻身时至少需要两名医护人员同时用力才能将患者翻身,导致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为了使患者翻身更加方便,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例如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110916926b的文献提供一种防压疮装置,该装置通过切换结构实现将电机的动力传递给分别传递给相应的左翻身结构或右翻身结构,实现左翻身结构或右翻身结构的动作,进而实现左翻身板或右翻身板的转动,可根据患者需要对患者进行向左向右翻身。

3、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虽然通过左右翻身机构可以实现对患者进行翻身的效果,但是左右翻身机构设置在患者的背部,当擦拭背部时需要先将翻身机构复位,以便于将患者的背部露出,而此时患者失去支撑,对于重症患者而言难以保持身体平衡,需要医护人员维持患者身体的稳定性,导致患者翻身后擦拭背部较为费力,因此存在翻身后擦拭背部时不便于维持患者身体稳定的缺陷。

4、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防压疮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压疮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翻身后擦拭背部时不便于维持患者身体稳定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在翻身后擦拭背部时便于维持患者身体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3、2.技术方案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压疮装置,包含:

5、床体;

6、用于患者穿戴的翻身组件,所述翻身组件可拆卸设置设置于床体的顶部;

7、用于带动所述翻身组件翻转的牵拉组件,所述牵拉组件对称设置于床体的左右两侧,每一侧的所述牵拉组件均对称设置有两个;

8、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设置于床体的底部,所述电机单独驱动其中一侧的所述牵拉组件运行;

9、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在所述电机的驱动下带动同一侧的两个所述牵拉组件同步运行,所述传动组件对称设置于床体底部的两侧;

10、离合组件,所述离合组件位于电机和传动组件之间,所述离合组件带动其中一个所述传动组件与电机的输出端传动配合;

11、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设置于床体的底部,所述切换组件驱动所述离合组件将所述传动组件和电机传动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重症患者翻身时,医护人员将翻身组件穿戴在患者的身上,然后根据患者翻身的方向,手动驱动切换组件运行使离合组件将左侧或右侧的传动组件与电机的输出端传动配合,并且将该侧的牵拉组件与翻身组件连接,然后启动电机运行,使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离合组件驱动一侧的传动组件运行,使传动组件同时带动床体一侧的两个牵拉组件运行,通过牵拉组件带动翻身组件在床体的顶部翻转,使翻身组件带动患者翻身,当患者处于侧卧状态时,停止电机的运行,此时翻身组件自动将患者的身体限位为侧卧状态,保证了患者身体的稳定性,此时患者的后背便于露出,以便于对背部进行擦拭,当需要对患者的身体复位时,将牵拉组件与翻身组件之间断开连接,然后医护人员手动翻转翻身组件,使翻身组件带动患者身体处于平躺状态,由于患者的身体由侧卧翻转到平卧,因此不会对医护人员带来较大的负担,最后将翻身组件从患者身体上拆卸即可。

13、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翻身组件包括腿部翻转组件、腰部翻转组件和颈部翻转组件,所述腿部翻转组件包括弧形支座a,所述弧形支座a位于床体的顶部,所述弧形支座a内侧设置有腿部限位槽,所述腿部限位槽内侧设置有气囊,所述弧形支座a顶部固定设置有插块a,所述插块a插接于连接座a的底部,所述插块a和连接座a内侧对应开设有十字插孔a,所述十字插孔a内侧插接有十字插销。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腿部翻转组件穿戴在患者腿部时,将患者腿部抬起,将弧形支座a置于腿的下方,使患者腿部位于腿部限位槽的内侧,然后将连接座a对应插块a装配在弧形支座a的顶部,最后通过十字插销插入十字插孔a的内侧将弧形支座a和连接座a连接为一体,之后调节气囊的压力,使腿部限位槽的内侧与患者的腿部贴合。

15、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十字插销内侧螺纹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两端均固定设置有防脱块,所述防脱块的长度与十字插销的宽度相等,所述连接座a顶部固定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另一端固定设置有腰部翻转组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座a与插块a相互配合后,将十字插销插入十字插孔a的内侧,此时防脱块长度与十字插销的宽度相互平齐,使得十字插销可以顺利插入十字插孔a的内侧,然后再手动转动防脱块带动螺杆在十字插销的内侧转动,当螺杆转动一定角度后带动防脱块转动一定角度,此时螺杆与十字插销相互锁紧保证了防脱块的稳定性,进而防止十字插销自行脱落,使连接座a与弧形支座a拆卸和安装更加方便。

17、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腰部翻转组件包括弧形支座b,所述弧形支座b内侧设置有腰部限位槽,所述腰部限位槽的内侧设置有气囊,所述弧形支座b顶部对称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侧均插接有插块b,所述插块b固定设置于连接座b的两侧,所述插块b和插槽内侧对应开设有十字插孔b,且所述十字插孔b内侧插接有十字插销,所述连接座b固定设置于伸缩杆远离所述腿部翻转组件的一端,且所述连接座b远离所述腿部翻转组件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另一端带动颈部翻转组件运行。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弧形支座a与连接座a连接之前先将弧形支座b穿戴在患者的腰部,然后根据弧形支座a和弧形支座b之间的距离通过伸缩杆调节连接座a与连接座b之间的距离,以便于在连接连接座a的同时将连接座b与弧形支座b连接,连接时,将连接座b两侧的插块b插入插槽的内侧,然后将十字插销插入十字插孔b的内侧即可,最后调节腰部限位槽内侧的气囊压力,使腰部限位槽的内侧与患者的腰部贴合。

19、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颈部翻转组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患者的肩颈部,所述支撑板远离翻身方向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外侧通过销轴转动设置有连杆b,所述连杆b另一端转动设置于伸缩杆伸缩端的外侧,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弧形限位板,两个所述伸缩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杆a,所述连杆a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拉杆的两端,所述拉杆在牵拉组件的带动下驱动腿部翻转组件、腰部翻转组件和颈部翻转组件翻转。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腿部翻转组件和腰部翻转组件装配后,将支撑板放置在患者的肩颈部,使连接件位于远离翻身方向的一侧,并且将弧形限位板紧靠在患者的肩膀处,最后将连杆b一端的销轴插入连接件的内侧即可,以便于根据患者的翻身方向对颈部翻转组件进行装配,当牵拉组件开始拉动拉杆时,拉杆通过连杆a带动腿部翻转组件、腰部翻转组件和颈部翻转组件一起翻转,以便于带动患者翻身,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21、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牵拉组件包括收卷辊,所述收卷辊转动设置于床体的外侧,所述收卷辊外侧绕设有拉带,所述拉带的自由端固定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挂设于拉杆的外侧,所述收卷辊一端固定设置有齿轮a,所述齿轮a外侧啮合设置有齿轮b,所述齿轮b转动设置于床体的外侧,所述床体同一侧的两个所述齿轮b通过传动组件同步驱动转动。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机通过传动组件驱动齿轮b转动时,齿轮b通过外侧的齿轮a带动收卷辊转动,使收卷辊对外侧的拉带收卷,收卷过程中通过挂钩拉动拉杆转动,使拉杆带动翻身组件完成翻身动作。

23、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转动设置于床体的底部,所述连接轴两端与同一侧的两个所述齿轮b固定设置,所述连接轴外侧固定设置有蜗轮,所述蜗轮外侧啮合设置有蜗杆,所述蜗杆通过转轴转动设置于床体的底部,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离合组件与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设置。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机通过离合组件带动转轴转动时,转轴通过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通过连接轴带动齿轮b转动,进而使床体同一侧的两个牵拉组件同步运行,并且当电机停止运行时,通过蜗轮与蜗杆之间的自锁可将牵拉组件随时锁定,以便于牵拉组件将翻身组件翻转到不同角度,以适应不同程度的翻身。

25、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电机固定设置于床体的底部,所述电机的两输出端均通过驱动轴固定设置有齿套a,所述齿套a通过离合组件与转轴传动设置,所述电机与控制开关电性设置,所述控制开关固定设置于支腿的外侧,所述支腿固定设置于床体的底部;

26、所述离合组件包括花轴,所述花轴固定设置于转轴的一端,所述花轴外侧沿轴向滑动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靠近所述齿套a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齿套b,所述轴套外侧套设有滑板,所述轴套外侧位于滑板与齿套b之间设置有弹簧,两侧的所述滑板在切换组件的驱动下推动齿套b向齿套a靠近。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一侧的传动组件与电机传动配合时,通过切换组件驱动滑板在轴套的外侧移动,滑板通过弹簧推动齿套b使得轴套沿着花轴的轴向滑动,最终使齿套b抵紧在齿套a的外侧,此时滑板对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电机启动后带动齿套a转动,齿套a转动到与齿套b相互配合时,弹簧推动齿套b自动与齿套a相互卡合,使电机通过齿套a带动齿套b转动,齿套b通过轴套带动花轴转动,通过花轴带动转轴转动。

28、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切换组件包括丝杆,所述丝杆转动设置于床体的底部,所述丝杆一端固定设置有手盘,所述丝杆与一侧的所述滑板螺纹设置,两侧的所述滑板之间通过连接板固定设置,所述滑板底部均固定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滑轨的内侧,所述滑轨固定设置于床体的底部。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离合组件与电机的输出端传动配合时,手动转动手盘带动丝杆转动,丝杆驱动外侧的滑板通过滑块在滑轨的顶部滑动,使一侧的滑板通过连接板带动另一侧的滑板同步移动,因此,当一侧的滑板推动齿套b向齿套a靠近时,另一侧的滑板带动齿套b向齿套a远离,以便于根据翻身方向使电机单独驱动一侧的牵拉组件运行。

30、本技术提供了上述防压疮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1、s1、医护人员将翻身组件穿戴在患者的身上;

32、s2、根据患者翻身的方向,手动驱动切换组件运行使离合组件将左侧或右侧的传动组件与电机的输出端传动配合,并且将该侧的牵拉组件与翻身组件连接;

33、s3、启动电机运行,使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离合组件驱动一侧的传动组件运行,使传动组件同时带动床体一侧的两个牵拉组件运行,通过牵拉组件带动翻身组件在床体的顶部翻转,使翻身组件带动患者翻身;

34、s4、当患者处于侧卧状态时,停止电机的运行,此时翻身组件自动将患者的身体限位为侧卧状态,保证了患者身体的稳定性,此时患者的后背便于露出,以便于对背部进行擦拭;

35、s5、并且,当患者翻身到任意角度时,电机停止运行时可通过传动组件对牵拉组件自动锁紧,保证了牵拉组件的稳定性,使患者的身体翻转到任意角度均便于维持稳定;

36、s6、当需要对患者的身体复位时,将牵拉组件与翻身组件之间断开连接,然后医护人员手动翻转翻身组件,使翻身组件带动患者身体处于平躺状态;

37、s7、将翻身组件从患者身体上拆卸。

38、3.有益效果

39、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40、(1)本技术由于采用了牵拉组件驱动翻身组件带动患者翻身,翻身后通过翻身组件保持患者身体的稳定性,所以有效解决了翻身后擦拭背部时不便于维持患者身体稳定的问题,进而实现了翻身后通过自动将患者的身体限位为侧卧状态,保证了患者身体的稳定性,此时患者的后背便于露出,以便于对背部进行擦拭。

41、(2)本技术通过在牵拉组件和电机之间设置传动组件,通过传动组件同时驱动同一侧的两个牵拉组件同步运行,保证牵拉组件带动翻身组件向一侧翻转顺利进行,同时当牵拉组件带动翻身组件翻转到任意角度停止翻身时,通过传动组件可自动对牵拉组件锁紧,以保证牵拉组件的稳定性,并且便于翻身组件带动患者身体稳定在平卧和侧卧之间的任意角度。

42、(3)本技术通过在传动组件和电机之间设置离合组件,通过离合组件将两侧的传动组件中的其中一个与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设置,以便于通过一个电机完成不同方向的翻身,并且结构简单,便于维护。

43、(4)本技术通过在床体的底部设置切换组件驱动离合组件移动,以便于医护人员根据翻身方向手动驱动切换组件运行,切换组件带动离合组件将对应一侧的传动组件与电机传动配合,以便于医护人员选择翻身方向。

44、(5)本技术通过在床体的顶部设置翻身组件,通过穿戴翻身组件带动患者翻转,使患者翻身时不会带动床体顶部的床单被罩等物品翻转,保证了床体顶部的整洁度,并且借助翻身组件的滚动带动患者翻身,使翻身更加省力方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