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热理疗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073阅读:7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热理疗袋的制作方法
自热理疗袋是一种利用化学热能医治腰酸、腿痛等多种疾病的特殊袋子。
近几年国内外利用化学热能医治疾病的自发热袋,一般都一次使用,相应成本和价格比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反复使用,发热温度,使用次数可以控制,成本较低,可用于医治受风寒,腰酸腿痛、四肢麻木、肾寒疝气、神经痛、肌肉痛等多种疾病的自热理疗袋。凡是发热物质一种是固体粉沫,另一种是液体的,也都可以使用本发明的自热理疗袋。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自热理疗袋的结构由袋子和提把两部分组成,袋子内装有固体粉沫状发热物质,如活性氧化铁等,提把内装有对人体和衣物无害的液体发热物,如弱醋酸溶液等。经特殊设计的提把,能使得不使用时,药粉和药液严格分开。即使落地,受振动、受挤压、和在运输过程中、都不能使提把内的药液进入袋子里,因而袋子不会发热。当治病需要发热时,用规定的方法按挤提把(如将两对安全耳立起等),即可将药液挤入袋子里,使其与药粉混合。经化学反应产生热能,袋子将很快自动发热,发热的温度,延续的时间,使用次数都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通过挤入袋子里的药液量来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附图1是自热理疗袋的正视图。
附图2是自热理疗袋的侧视图。
袋子1是一个长方形的密封口袋,柔软而结实。袋子1的上面是弯折边2,其余三条边3、4、5是通过加热挤压粘接的密封边、发热药粉6就装在袋子里。
自热理疗袋的上部是提把7,里面装有发热药液8。袋子1上面弯折边2的两侧,有两个小孔9,而提把7的两侧有相应的两个连接头10,它分别穿过两个小孔9,再穿过压条11后翻边,使得提把7和袋子1连成为一体。压条11使得柔软的袋子1,被提起后平整、受力均匀。
连接头10上有一个锥形的开孔12,并塞着一个与孔相配合的杆锥13,它将锥形开孔12严密的堵死。杆锥13的上部连着一条横向的压杆14,而14的两端被顶在提把7两侧各两个凸肩15上,使得杆锥13紧压在锥孔12上。即使由于运输等原因,提把7的上下面受挤压,药液8也不能通过锥孔12,药液压在杆锥13上,使得杆锥销13塞得更紧。
要想让药液8进入袋子1内,必须使杆锥13拔出锥孔12,为此,可以在压杆14的两头17处加压,使得14向上弯曲变形、这样也就带动杆锥13一起向上运动,使13拔离锥孔12,这时再挤提把7,即可将药液8挤进袋子1内,袋子就可以发热。
为了防止在运输和不需要时药液进入袋子,在提把7的左右两边、杆锥13的两侧,共有四个安全耳16,它们平时就如图1以示的平放状态。安全耳16的存在,提高了17处的局部刚度,也使得不能在压杆14两端加压,杆锥13也就不能拔离锥孔12,起到了保护作用。使用发热袋时,只要将安全耳16折起90度角,这样就可以通过挤压杆14的两端,使锥孔12暴露,药液8也就可以进入袋子里了。
为了使提把7装液多,提携方便和外形美观,在提把中部,有一个向下的鼓包18和向上的拱起19。在提把7的表面,还制有标记20,以便掌握和控制挤入袋子的药液量。
药液8挤入袋子1后,再轻轻搓揉袋子1,使其均匀混合,即可逐渐发热,将其贴到人体有病部位,即可以起到治病效果。药物6和8对人体和衣物无害,药物本身还有中医治病作用,因而,必要时还可以在密封袋子1贴皮肤的一面,中部用针扎一些小孔,疗效会更好。
药液8到处都有、极为廉价。当提把内的药液用完以后,还可以打开堵盖21,将提把7挤扁,并把进液咀22伸入到盛有药液8的碗里,即可把药液吸入到提把7内,供再次使用。一般提把每装一次药液8可使用4~6次,一个自热理疗袋可使用十几次到几十次。
整个自热理疗袋的大小,与一本普通书本差不多,发热温度五、六十度上下,发热延续时间五、六个小时到一、二十个小时。
自热理疗袋基本是密封的,在使用过程可以做到没有药味外洩,没有空气污染。
权利要求
1.自热理疗袋是一种医治疾病的袋子。有一种自发热袋,由袋子和袋内药品组成。本实用新型有装发热药粉(6)的袋子(1),其特征在于袋子(1)上部有一个提把(7),内装有药液(8)。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自热理疗袋,其提把(7)的特征是两侧有连接头(10),锥孔(12),杆锥(13),凸肩(15),安全耳(16)。杆锥(13)的锥部与锥孔(12)密封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自热理疗袋,其袋子(1)特征在于上面弯折边的两侧各有一个插连接头(10)的开孔(9)。并与提把(7)固定在一起。
专利摘要
自热理疗袋是一种可以自动发热加温的特殊袋子。可用于医治受风寒,腰酸腿痛等多种疾病。自热袋的大小与一本普通书差不多,可以反复使用。结构包括袋子,提把,发热物等。发热物由固体粉末和液体两种组成,分别装在袋子和提把内,能使装运和不使用时安全可靠,即使受挤压,两种发热物也不接触,因而不会发热,只有按规定的方式使用,才能将药液挤入袋子内。通过挤入量的多少来控制发热温度,使用次数,发热物对人体和衣物无害。
文档编号A61F7/03GK85202959SQ85202959
公开日1986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1985年7月20日
发明者陈智海 申请人:陈智海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