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丸脱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3935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胶丸脱壳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械,特别是制造胶丸的脱壳机。
根据制药工艺的需要,有些粉剂药或细粒状药,需用胶丸包装后才作为成品供应,目前生产胶丸是在钢模上加工制作,其工艺路线大致为熔胶→在模具上涂脱模剂→浸胶→烘干→脱壳→割头→包装。脱壳即是将制好的胶 从钢模上取下来。它是一道繁杂而紧张的工作,目前绝大部份中、小型工厂均由年青姑娘用手工操作,效率很低;最近也有个别大厂引进国外整条胶丸制造生产线,但由于结构复杂,价格昂贵,而且这种生产线仅适用于用进口明胶生产,因此,就是大厂也没有成功地使用进口生产线的典型例子;目前也有一些单位在研究采用大钳夹的脱壳机,但由于胶丸钢模加工精度方面的制造误差以及大钳夹本身结构方面存在的弊端,因此使钳夹夹紧力不均匀,降低了脱壳率;同时,由于钳夹采用橡胶复层,使用后橡胶磨损剥落,使胶丸不符合卫生标准;此外,采用大钳夹后,由于钳夹工艺方面的要求,必须重新更换模板,加重了胶丸厂的负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适用于现有胶丸生产工艺,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效率高,脱壳率高的胶丸脱壳机。
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脱壳工序1.合模将制好胶丸的钢模模板,放进与钢模相匹配的管形钳组;2.夹紧将管形钳夹住胶丸钢模;3.旋转使管形钳旋转一定角度;4.拔模脱壳使胶丸从钢模上取下来;5.复位回复到起始状态。
二、开瓣管形多排小钳夹胶丸制造厂为适应产量的需要,使用钢模模板数量很大,一些中、小型工厂由于条件限制,其钢模加工精度低,制造误差大,如果采用大钳夹脱壳,由于工艺上的原因,必须更换全部模板,并且要提高模板的加工精度,才能适应,这些条件一般工厂不易接受。为了从实际出发,适应现行的加工工艺,本实用新型的钳夹采用管形开瓣多排小钳夹;为了使管形钳对加工精度低,制造误差大的模板也能顺利地套住,夹牢,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钳夹上口为倒喇叭形,有利于钢模导向;(2)管形钳下端有凸肩,与底板连接采用间隙配合和卡簧连接,使管形钳上口能适应钢模的偏移而偏移;(3)管形钳采用弹性金属材料或弹性尼龙材料,保证多瓣管形钳在无外力作用时处于开放状态。
三、夹紧依靠夹紧凸轮推动顶杆上升,夹紧板上移,使套在管形钳上的等直径园柱弹簧产生向上的推力,通过管形钳钳口上倒喇叭的斜面作用,使多瓣管形钳闭合。为了使管形钳在夹持各种不同规格的胶丸时均有相等的夹紧力,以使本机能适应不同大小的胶丸生产,本实用新型采取下列措施(1)用二对以上大小不同的凸轮组变换,使各种规格的胶丸,其夹紧力等同;(2)依靠管形钳外面的弹簧的弹性推力,以补偿因钢模的制造误差及浸胶时,胶壳壁厚薄差异所造成的夹紧力误差,使各胶丸的夹紧力均匀,提高脱壳率。
四、旋转在脱壳过程中,由于钢模外表光洁度不高,或脱模剂漏涂,以及胶丸膨脹不一,而造成胶丸与钢模之间的附着力不一,所以本机在胶丸钢模夹紧后,采取旋转的工序,使胶壳在钢模上旋转一定角度,以减小脱模时的附着力,提高脱壳率。旋转机构是依靠旋转凸轮,推动管形钳下端的偏心摇臂摆动一定角度,带动管形钳旋转,使胶壳与钢模分离。
五、拔模脱壳由拔模凸轮推动模架上升,使钢模从胶壳中脱出。
六、复位夹紧凸轮回程开始时,夹紧弹簧放松,依靠凸轮顶杆弹簧的张力,使管形钳上的夹紧板带动复位板下降,管形钳钳口放松,完成复位工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适应性强进口成套胶丸制造设备只适用于采用进口明胶生产的大型胶丸厂使用,而本机能适用于进口明胶,也适用于用国产明胶生产的大、中、小型工厂使用,对胶丸钢模的制造精度要求较低,同时适用于不同直径的胶丸脱壳。
2.质量好使用橡胶夹层的大钳夹脱壳时,易产生因橡胶磨损而影响胶丸的卫生标准,并易产生因夹偏、变形而影响胶丸的成品率,而经本机脱壳的胶丸,符合卫生标准,并且质量上无碰头、夹痕、夹偏等现象,胶丸的成品率高。
3.生产效率高每使用一台脱壳机,可节省人工4人,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
4.投资省
本机适应国内现有各胶丸厂的生产工艺,从而避免了因采用大钳夹脱壳而引起的更换钢模所需的大量投资,也避免了因引进国外设备和进口明胶而花费的大量外汇。
5.结构简单、可靠,操作方便本机主要工序均采用凸轮机构,结构简单、可靠,操作方便,维护容易。
以下结合附图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胶丸脱壳机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2为胶丸脱壳机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
如图所示,当开启电动机(12)后,电动机转动,将加工好胶丸的钢模模架合入由底板(7)组成的管形钳组(2),踩动离合器开关(11)然后放开,主轴(16)开始转动,夹紧凸轮(14)通过夹紧顶杆(15)推动夹紧板(5)上升,使管钳弹簧(3)产生推力,由于管形钳上口的斜面作用,迫使管形钳(2)闭合,夹紧各只带胶丸的钢模;接着由旋转凸轮(10)推动管钳下端的偏心摇臂(6)使管形钳(2)转动一个角度,将胶壳旋转,与钢模分离;由脱壳凸轮(9)通过顶杆推升模架(1),使钢模从胶壳中拔出,当模架升至最高位置时,拿去钢模模板然后模架下落;由于夹紧顶杆弹簧(13)的推力,使夹紧板(5)通过复位螺钉(17)的作用带动复位板(4)下降,管形钳(2)放松,胶壳从管形钳中心跌落,通过出口(8)转入下一道工序。当主轴旋转一周即停止转动,各运动构件均回复到原始状态,等待下一次合模。
图3为胶丸脱壳机管形钳部件示意图。
如图的管形钳(2)处于放松状态。
权利要求1.一种胶丸脱壳机,具有动力、减速器、离合器、钳夹、夹紧机构、旋转机构、脱壳机构,其特征是钳夹(2)为倒喇叭形开瓣管形多排小钳夹,钳夹下部与底板(7)采用间隙配合;夹紧机构是依靠夹紧凸轮(14)的顶升力,使套在管形钳(2)上的弹簧(3)产生向上的推力,通过管形钳上部倒喇叭的斜面作用,使管形钳(2)闭合;旋转机构是依靠旋转凸轮(10)推动管形钳下端的偏心摇臂(6)摆动,带动管形钳(2)旋转;脱壳机构是依靠脱壳凸轮(9)推动模板(1)上升,使胶丸与钢模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壳机,其特征是管形钳(2)为弹性金属材料或弹性尼龙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脱壳机,其特征是夹紧凸轮(14)采用一组二个以上大小不等的凸轮。
专利摘要胶丸脱壳是胶丸生产中劳动强度大的一道工序,目前大部份工厂尚处于手工劳动状态下。胶丸脱壳机是根据我国胶丸生产厂的加工工艺设计的,其工作部件采用开瓣管形多排小钳夹,主要工序采用凸轮机构控制,整机结构简单、可靠,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脱壳质量好。本实用新型对胶丸钢模的制造精度要求较低,不但适用于进口明胶,也适用于用国产明胶生产的多种规格的胶丸脱壳,是我国中、小型胶丸厂理想的胶丸脱壳设备。
文档编号A61J3/00GK2044493SQ8821413
公开日1989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1988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1988年9月17日
发明者吕传进, 钱旦平 申请人:林宝堂, 吕传进, 钱旦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