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笛膜式单向排气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6584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笛膜式单向排气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双笛膜式单向排气阀的发明,属于医用的创口引流器。
在医疗上,对于气胸、液气胸(或血气胸)的患者,必须采取一定措施排出胸腔的气体,以降低压力,减轻痛苦,挽救生命。常规的办法是用水封瓶,但由于水封瓶笨重,给病人带来很大不便。为了克服水封瓶的缺点,英国J.E.斯塔克等人提出了一种振翼式阀,或称Heimlich Valve,(见《胸部内科手册》,科学出版社1989年1月第一版)。该阀的结构见


图1。在阀的进气管末端接有橡皮薄膜制作的活瓣,例如在橡皮指套前开十字切口或其它方法制作活瓣。排出的气体经过活瓣从排气管引出,当外界压力大于胸腔内压力时,活瓣被压紧,外界空气无法进入胸腔。由于这种阀比较轻便,病人可以自由活动,移送病人也很方便、安全。但在使用中发现,由于活瓣较长,当阀的安放位置不当,或胸腔内有积液随气体排出时,会引起活瓣的扭曲、折叠,导致管路的堵塞。所以在使用中必须十分注意阀的安放位置,并不能用于液气胸或血气胸的场合。而且对于呈负压的液气胸无法将吸引器接到这种阀上使用。此外,用这种阀,为了确定气体的逸出情况,要将排气口接近水面或棉花纤维,简接地进行观察,因而使用这种阀,有较大的局限性。
本发明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轻便的,能任意放置的,能用于液气胸并可以保证绝对单向排气的引流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了一种排气阀,这种阀由进气管、排气管和阀体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出气孔位于进气管盲端附近的侧壁上,复盖出气孔的内膜以十字切口型式形成活瓣,外膜的一端固定,一端游离,以保证完全的单向排气。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2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结合图2,阀体2和排气管3是一个整体,阀体2和进气管1用螺纹方式连接在一起。进气管1接肋间导管,进气管1的端头不开口,出气孔开在进气管的侧壁上。用一片面积约为30×20毫米的乳胶薄膜复盖出气孔,胶膜的厚度约为0.05毫米,将其用手术丝线固定在进气管的管芯上,形成内膜4,内膜在出气孔处切十字口,形成活瓣,使气体可以通过内膜逸出。另用一片较厚的乳胶薄膜复盖在内膜上,形成外膜5,外膜的厚度约为0.14毫米。外膜剪成舌状,舌根部也固定在进气管的管芯上,舌端部呈游离状。这样,当胸腔内气体压力大于外界压力时,气体通过内膜活瓣和外膜,经排气管3引出。当胸腔内呈负压时,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外膜便被压紧在进气管的管壁上,使外界气体不能反向进入胸腔,既避免了逆行感染,也保证了绝对的单向排气。由于内外膜都平整地复盖于出气孔之上,不会产生扭曲和折叠,所以本发明的排气阀可以任意置放而不影响其排气功能,当胸腔内有积液随气体排出时,也不会引起堵塞现象。尤其是胸腔内有积液且呈负压时,可以直接将吸引器接在本排气阀上,不需从肋间导管上取下排气阀。另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特殊的优点是,在排气的过程中,随排气量及压力的变化,薄膜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哨笛声,而且在排气过程中,薄膜也会产生明显的博动,所以通过声响和博动情况便可以很直接地判断排气的情况。
本排气阀可以用有机玻璃加工制作,大小约为φ20×80毫米,重量仅为15克左右,利用挂钩6即可佩带于患者的扣眼、皮带或衣袋上,使用极为方便。
本排气阀取材容易,制作简单,内膜可以用避孕套,外膜可以用废乳胶手套等代用,因此成本很低。如果将进气管和阀体用聚乙烯分别压铸成型,批量生产,则成本会更低。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胸腔引流的排气阀,由进气管、排气管和阀体组成,其特征在于出气孔位于进气管盲端附近的侧壁上,复盖出气孔的内膜以十字切口型式形成活瓣,外膜的一端固定,一端游离以保证安全的单向排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排气阀用两个聚乙烯压铸件装配组成。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胸腔引流的排气阀,由进气管、排气管和阀体等组成,主要特点是在出气孔上有两层乳胶薄膜覆盖。本阀有良好的单向排气性,可用于气胸、液气胸患者。在排气过程中,本阀会随排气的压力和容量的变化发出高低不同的哨笛声,便于判断排气的情况。本阀结构简单,重量轻,佩带方便,而且取材容易,制作方便,成本低廉。
文档编号A61M1/00GK2062230SQ9020362
公开日1990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1990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1990年3月26日
发明者张本恒 申请人:武汉钢铁公司技术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