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静脉瓣膜切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6854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原位静脉瓣膜切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人体下肢动脉原位静脉瓣膜切除的血管外科手术器械。
人体下肢动脉长段闭塞后,患者出现步后腿部疼痛(间跛),甚者夜间疼痛不能入睡,严重患者其足部和小腿坏疸而被迫截肢造成残疾。对患者施以膝关节以下的长段静脉旁路术,可解除症状挽救肢体。目前传统的手术方法是采用反转的大隐静脉旁路术,但由于远端静脉动脉口径不匹配,使手术成功率甚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地对下肢动脉长段闭塞患者施以原位静脉瓣膜切除手术的器械,使手术成功率大幅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按如下方式完成由柱状刀刃;保护扩张管和牵引细丝构成的原位静脉瓣膜切除器,其中柱状刀刃的一端,即头部呈圆锥形,使之易于插入静脉,另一端为刀刃。刀刃口在柱状体的外侧。其内侧为一空腔。空腔用于刀刃将瓣膜切除后,使切除物贮于空腔内带出体外。空腔中心插入连接细丝,与呈柱形体的保护扩张管的一端同轴相连。刀刃口与保护扩张管之间相距一段距离。保护扩张管的另一端由弯曲性能良好的牵引细丝相接后引出便于操作。对患者施行手术时,先在用于移植的浅静脉一端切一小口,将柱状刀刃呈圆锥形的头部先行插入静脉,再依次插入保护扩张管。通过牵引细丝,将柱状刀刃和保护扩张管整个地进入静脉一定深度后再回收。在回收过程中,由于柱状刀刃的外侧刀刃口的作用,将静脉壁上的瓣膜切除並贮于空腔内,待器械从静脉内取出时将瓣膜带出体外。已切除瓣膜的静脉则用于动脉原位旁路移植。
现将结合附图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结构的剖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具体结构的局部正、侧视图。
参照
图1所示结构,该切除器包括一个柱状刀刃管(2);保护扩张管(5);牵引细丝(6)和操作手柄(7)。柱状刀刃管的头部为一圆锥形的圆锥头(1);尾部的外侧是圆形刀刃口(4),尾部内侧形成一个空腔(3)。这样的结构分别为本器械在静脉中的进入,静脉内壁瓣膜的切除,瓣膜的引出而设计。空腔中心(9)与保护扩张管(5)头部之间由连接细丝(8)同轴相接,中间相距一定距离。保护扩张管(5)为一圆柱形结构,起保护和扩张静脉的作用。为了便于保护扩张管(5)在静脉中的通畅操作,保护扩张管(5)的二端均呈圆锥形或半球形。保护扩张管(5)的尾部中心与可弯曲的牵引细丝(6)相接。手术时,先将柱状刀刃管(2)和保护扩张管(5)插入静脉,而后医师可握住操作手柄(7)进行瓣膜切除手术。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切除器刀刃口的另一种形状的正、侧视图。(局部)与
图1切除器相比,差别在于刀刃口的尖形刀刃口(10)为二瓣端部呈尖形的刀刃。
权利要求1.一种主要由柱状刀刃管(2),保护扩张管(5)、连接细丝(7)和牵引细丝(6)构成的原位静脉瓣膜切除器,其特征是圆形刀刃口(4)或尖形刀刃口(10)在柱状刀刃管(2)的外侧,柱状刀刃管(2)的内侧为一空腔(3)。
2.根据权利要求1规定的瓣膜切除器,其特征是柱状刀刃管的外径为1.5~5.5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规定的瓣膜切除器,其特征是保护扩张管的外径为1.5~5.5毫米。
专利摘要一种由柱状刀刃管、保护扩张管及连接细丝和牵引细丝等构成的原位静脉瓣膜切除器,用于人体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原位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手术成功率较传统的反转大隐静脉旁路术大幅度提高,手术时间大幅度缩短,是血管外科中的一种实用新型手术器械。
文档编号A61B17/32GK2067131SQ9020702
公开日1990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1990年3月9日 优先权日1990年3月9日
发明者忻伟钧, 王玉琦 申请人:忻伟钧, 王玉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