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无菌吸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1867阅读:7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无菌吸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中的吸氧装置。
目前医院所用氧气吸入器,湿化瓶与流量调节阀之间没有隔层隔开,湿化瓶中蒸馏水在使用时临时加入,由于对湿化瓶等部分消毒不严,加上没有采用无菌措施,在这些部分内往往造成细菌蔓延,形成交叉感染,严重威胁病人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本实用新型将现有使用的氧气吸入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如压力表、流量表、减压器、流量调节阀等属长期性使用吸氧装置;另一部分如湿化瓶、氧气输送管、皮管等为一次性吸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一次性无菌吸氧装置。
本实用新型由双口湿化瓶、氧气输送管、皮管与接头组成。双口湿化瓶有两个瓶口,均在瓶的上方,大的瓶口上端有一圆形塑料层,在圆形塑料层中心有一个圆管,蒸馏水或药液在消毒之后,经圆管输入瓶内,然后将圆管进行封口,使用时将封口剪掉,插入氧气输送管后与流量调节阀相连接;氧气输送管下面一段呈截头直圆锥形,其口端外径应小于双口湿化瓶大的瓶口上圆管的内径,以便能方便地插入双口湿化瓶的圆管内,中间段带有微小的锥度,其各处外径均应大于双口湿化瓶上圆管的内径;皮管、接头均与市售结构相同,氧气输送管、皮管、接头通过无菌消毒后装入塑料袋内密封,要输氧时始启封拿出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皮管、接头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双口湿化瓶使用前的外观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位置及工作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由
图1、图4中的双口湿化瓶〔1〕、氧气输送管〔2〕、皮管〔3〕及接头〔4〕共四个部分组成,它们均采用塑料制造。双口湿化瓶〔1〕有两个瓶口,均在瓶的上方,小的瓶口外表面稍带锥度,瓶口封死。大的瓶口外圆柱面上有数圈螺旋槽,瓶口上端有一圆形塑料层,在圆形塑料层中心有一圆管,圆管一端与圆形塑料层相连,蒸馏水或药液在消毒之后经圆管输入瓶内,然后将圆管进行封口。使用时将封口剪掉,插入氧气输送管〔2〕并通过螺旋槽与流量调节阀〔11〕相连接;氧气输送管〔2〕的上端有螺纹并有一圆柱台阶,它与流量调节阀〔11〕上相应处相连接,下面一段呈截头直圆锥形,其口端外径应小于双口湿化瓶〔1〕大的瓶口上圆管的内径,以便能方便地插入双口湿化瓶〔1〕的圆管内,中间段带有微小的锥度,其各处外径均应大于双口湿化瓶〔1〕上圆管的内径。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位置及工作原理图。打开总开关〔7〕后,氧气由氧气筒〔6〕经减压器〔8〕进入流量调节阀〔11〕中,压力表〔9〕指示氧气筒〔6〕内压力,流量调节阀〔11〕上方装有流量表〔10〕,下方与本实用新型双口湿化瓶〔1〕相连,旁边有一接头可连皮管,采用本实用新型时套上封口塑料管将其堵死,氧气经氧气输送管〔2〕进入双口湿化瓶〔1〕,再由双口湿化瓶〔1〕经皮管〔3〕到鼻导管〔5〕进入病人鼻内,由于氧气输送管〔2〕中间段外径比双口湿化瓶〔1〕上的圆管内径稍大,插入后籍圆管弹性变形而密封,细菌等不会进入长期使用的流量调节阀〔11〕等装置内,而双口湿化瓶〔1〕及氧气输送管〔2〕等使用后即丢弃,因而确保了整个氧气吸入器的清洁卫生,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廉,可供中小型企业乡镇企业生产。
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无菌吸氧装置是由双口湿化瓶[1]、氧气输送管[2]、皮管[3]及接头[4]组成,其特征在于a、双口湿化瓶[1]有两个瓶口,均在瓶的上方,大的瓶口上端有一圆形塑料层,在圆形塑料层中心有一圆管,圆管输入药液后进行封口,小的瓶口带有锥度并封死,b、氧气输送管[2]的下面一段呈截头直圆锥形,其口端外径应小于双口湿化瓶[1]上圆管的内径,中间段带有微小的锥度,其各处外径均应大于双口湿化瓶[1]上圆管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双口湿化瓶〔1〕大的瓶口外圆柱面上有数圈螺旋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中的吸氧装置,它是由双口湿化瓶、氧气输送管、皮管及接头四部分组成。其主要特点是双口湿化瓶上方有两个瓶口,大的瓶口上端圆形塑料层中心有一个圆管,输入无菌药液后进行封口,使用时剪开封口插入氧气输送管,由于它们之间系紧配合,这样就使双口湿化瓶与氧气吸入器其他部分装置完全隔开,避免细菌传播、交叉感染等问题的发生。本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制造容易。
文档编号A61M16/00GK2123331SQ9220885
公开日1992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1992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1992年4月28日
发明者方国美 申请人:方国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