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体植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2699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工晶体植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白内障术后植入人工晶体是目前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最佳方法,但目前尚无理想的人工晶体植入器械,一般临床上使用眼科镊子植入,存在的问题是,当镊子放松退出时,人工晶体也向外向上退出或向上移位,并且不易将上弹送入囊袋内。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人工晶体植入专用器械,能够方便地将人工晶体植入到囊袋内。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改变镊子的结构,将其下齿做成前后活动的,捏夹时下齿伸出,配合上齿夹住人工晶体和其上弹一次送入囊袋内。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斜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镊齿的斜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下镊齿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夹持人工晶体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上镊齿前部的仰视图。
图6是使用本实用新型植入人工晶体的示意图。
参照
图1-6,管形上镊齿[1](图2所示)后端与上、下镊柄[3,7]焊于一体,弹簧片[5]与下镊齿[2](图3所示)焊在一起后将下镊齿[2]装于上镊齿[1]中,弹簧片[5]末端用螺钉[4]固于上镊柄[3],螺钉[6]穿过弹簧片[5]中部的槽固于下镊柄[7]上。捏压上下镊柄[3,7],下镊齿[2]在弹簧片[5]的推动下伸出,与上镊齿[1]配合夹持人工晶体[8](如图4所示),送入囊袋后,放松上下镊柄[3,7]使下镊齿[2]退回上镊齿[1]管内,此时上镊齿[1]仍支持着人工晶体[8](如图6所示),使其不能上浮,人工晶体的上弹[9]便自然弹入到囊袋内,然后调整人工晶体位置,植入过程即告结束。
为了夹持不同厚度的人工晶体,在上镊齿[1]管部的前端下方纵向开一小口(如图5所示),使下镊齿[2](不锈弹性材料)有一定的活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晶体植入器能够一次性将人工晶体及其上下弹植入囊袋,使用方便,对眼内组织刺激小,解决了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技巧性极强不易掌握的难题,对初学者来说也能操作自如。
权利要求1.由镊柄、镊齿构成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管形上镊齿后端与上下镊柄焊于一体,弹簧片与下镊齿焊在一起后将下镊齿装于上镊齿中,弹簧片末端用螺钉固于上镊柄,捏压镊柄时下镊齿伸出,放松镊柄时下镊齿缩回。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下镊齿由弹性材料制成。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上镊齿管部的前端下方开有纵向小口。
专利摘要人工晶体植入器,其结构为管形上镊齿[1]后端与上下镊柄[3,7]焊于一体,弹簧片[5]与下镊齿[2]焊在一起后将下镊齿[2]装于上镊齿[1]中,弹簧片[5]末端用螺钉[4]固于上镊柄[3],螺钉[6]穿过弹簧片[5]中部的槽固于下镊柄[7]上。捏压镊柄[3,7],下镊齿[2]在弹簧片[5]推动下伸出。使用该器械能够一次性将人工晶体及其上下弹植入囊袋中,对眼内组织刺激小,使用方便,解决了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技巧性强不易掌握的难题。
文档编号A61F9/00GK2137511SQ9221931
公开日1993年7月7日 申请日期1992年7月9日 优先权日1992年7月9日
发明者于教国 申请人:于教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