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点滴输液止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8158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点滴输液止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点滴液剂注输止逆结构的改进方案,专指一种医疗用的点滴瓶(袋)内药液耗尽时,得具有自动锁闭功能,以防止血液逆流的装置。
申请人于1993年1月13日向专利局申请的实用新型“点滴输液的止逆装置”(专利号ZL93200504.7)提出了这样一种止逆结构,它由滴室、针锥头、顶盖、浮筒、导管等组成,浮筒下部接一块止泄垫片,这种装置能起到一定的止逆作用,但由于其锁闭作用依靠浮筒及与之相连的止泄垫片对通孔密闭实现,因而对其加工精度要求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对上述方案进行改进,以提高其止逆可靠性,降低加工精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一种改进的点滴输液止逆装置,具有滴室、针锥头、顶盖、浮筒和导管,浮筒位于滴室内,滴室底板上开有一通孔,导管通过该通孔与滴室相通,其改进之处在于在滴室内侧的底板通孔周边上有一环状凸出;浮筒之侧壁下端延伸出一小段,越过浮筒之底板。
其作用原理如下当点滴瓶(袋)内液剂耗尽,滴室内液剂平面达到导管顶端口缘平面高度时,液剂即不能再流入导管,此时,浮筒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下降,其侧壁伸出浮筒底板的那一小段插入液剂中,使得导管内液剂与滴室内的空气隔绝,滴室内空气不能进入导管,此时,导管内尚未流入静脉血管的液剂随即停止流动注输的动作,同时静脉血管的血液亦无法回流入导管中,而有足够时间等待护理人员前来拔出注射针管。
本实用新型对原方案仅作很少改动,就能较显著地提高其锁闭可靠性,降低其加工精度要求,因而整体结构更为合理,安全效果更佳。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浮筒浮起状态剖面示意图图2是液剂耗尽时锁闭状态示意图图3是浮筒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加以描述一种改进的点滴输液止逆装置,具有滴室1、针锥头2、顶盖3、浮筒4和导管5,浮筒4位于滴室1内,滴室1上端由具针锥头2的顶盖3密闭,针锥头2插入点滴瓶(袋)内,导管5顶端与滴室1之底板上所开通孔相联,在滴室1内侧底板通孔周边上有一环状凸出,浮筒4之侧壁6下端延伸出一小段,越过浮筒4之底板7。注射时,浮筒4浮起如图1所示,液剂耗尽时,浮筒将导管5锁闭,锁闭状态如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亦可在滴室1的适当位置处设一具插塞9的气孔,可供当点滴瓶(袋)内液剂耗尽,而需更换另一瓶(袋)的点滴液剂时,借以导气使滴室1内的浮筒4再浮起而恢复使用状态。
权利要求一种改进的点滴输液止逆装置,具有滴室(1)、针锥头(2)、顶盖(3)、浮筒(4)和导管(5),浮筒(4)位于滴室(1)内,滴室(1)底板上开有一通孔,导管(5)通过该孔与滴室(1)相通,其特征在于在滴室(1)内侧的底板通孔的周边上有一环状凸出(8);浮筒(4)之侧壁(6)下端延伸出一小段,越过浮筒(4)之底板(7)。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点滴输液止逆装置,是对申请人作出的实用新型专利“点滴输液的止逆装置”(专利号93200504.7)中的某些不足所做出的改进方案,由滴室、针锥头、顶盖、浮筒和导管等组成,其改进点在于在滴管内侧的底板通孔的周边上有一环状凸出;浮筒之侧壁下端延伸出一小段,越过浮筒之底板。本实用新型较原方案性能更为可靠,加工精度要求降低,因而整体结构更为合理。
文档编号A61M5/14GK2182639SQ93235179
公开日1994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1993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1993年12月9日
发明者林燕堂 申请人:林燕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