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34484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止咳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止咳中成药包括片剂、胶囊、冲剂、丸剂、口服液、糖浆等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传统的中药止咳制剂主要由川贝、枇杷等制成,如川贝枇杷露、蛇胆川贝液等,有良好的止咳理肺作用,但疗效还不太高(约80%),有待开发新的高疗效止咳中成药。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疗效高、适应症广、毒性低的新的止咳中成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中成药由紫菀、橘红、桔梗、枳壳、百部、五味子、陈皮、干姜、荆芥、罂粟壳浸膏、甘草、氯化铵、前胡和薄荷油等十四味药制成。
上述各味药的用量以如下配比(重量份)为宜紫菀2.0~4.5,橘红2.0~4.0,桔梗2.0~4.5、枳壳0.3~1.5、百部2.0~4.0、五味子0.3~1.5、陈皮2.0~4.5、干姜0.3~1.5、荆芥1.0~3.0、罂粟壳浸膏5.0~15.0、甘草8.0~12.0、氯化铵6.0~12.0、前胡3.0~6.0、薄荷油0.03~0.8。
本发明取上述各味药按上述规定量用下述方法之一制成半成品,然后用传统的工艺方法,压片制成片剂、装囊制成胶囊,以及冲剂、丸剂、口服液、糖浆等各种中成药。
方法一将紫菀、甘草用水煎煮两次,每次水量以刚浸过药料为宜,每次煎煮1~3小时,合并煎液,浓缩,得水提浸膏;将橘红、桔梗、枳壳、百部、五味子、陈皮、干姜、荆芥、前胡粉碎成粗粉,用40%~80%(W/W)乙醇浸渍两次,每次乙醇用量为刚好浸过药料为宜,每次浸渍时间为30~60小时,合并浸渍液,蒸馏回收乙醇,浓缩,得醇提浸膏;将与水提浸膏与醇提浸膏合并,干燥、粉碎,加入罂粟壳浸膏和氯化铵,混匀,加入赋形剂、制粒,喷加薄荷油,混匀,得中成药半成品。
方法二将紫菀、橘红、桔梗、枳壳、百部、五味子、陈皮、干姜、荆芥、甘草、前胡用水煎煮两次,每次加水量为刚浸过药料,每次煎煮1~3小时;合并煎液,浓缩至8~36°Be,加入乙醇作沉淀剂,搅拌,至无沉淀产生,沉降或过滤,取药液,蒸馏回收乙醇,浓缩成膏,干燥、粉碎、加入氯化铵和罂粟壳浸膏,干燥,混匀,喷加薄荷油,混匀,得半成品。
方法三将紫菀、橘红、桔梗、枳壳、百部、五味子、陈皮、干姜、荆芥、甘草、前胡粉碎成粗粉,加入30%~80%(W/W)乙醇浸渍8~50小时,乙醇用量以刚好浸过药料为宜,过滤,药液蒸馏回收乙醇,浓缩成膏,加入氯化铵和罂粟壳浸膏,干燥,混匀,喷加薄荷油、混匀,得半成品。
方法四将紫菀、橘红、桔梗、枳壳、百部、五味子、陈皮、干姜、荆芥、甘草、前胡用水浸2~6天,水量以刚好浸过药料为宜,过滤,药液浓缩成膏,加入氯化铵和罂粟壳浸膏,干燥、混匀,喷加薄荷油,混匀,得半成品。
方法五将紫菀、橘红、桔梗、枳壳、百部、五味子、陈皮、干姜、荆芥、甘草、前胡用水或酒精浸渍2~60小时,水或酒精的量以刚浸过药料为宜;然后进行渗漉,取渗漉液浓缩成膏,干燥,加入罂粟壳浸膏和氯化铵,干燥,粉碎,混匀,喷加薄荷油,混匀,得半成品。
本发明中成药经药理实验证明有祛痰、镇咳、平喘的作用,见表1。毒性试验测得LD50为3078mg/kg。属无毒。临床试验证实对慢性支气管炎及上呼吸感染、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引起的咳嗽疗效显著,尤其对肺寒咳嗽有理想的疗效。见表2、表3。
下面给出实施例。
例1取紫菀3kg、橘红3kg、桔梗3kg、枳壳0.8kg、百部2.5kg、五味子0.6kg、陈皮3.2kg、干姜0.8kg、荆芥1.8kg、甘草10kg、前胡4kg、罂粟壳浸膏8kg、氯化铵8kg、薄荷油0.1kg。
将紫菀、甘草加水至浸过药料,加热煎煮1.5小时;重复加水煎煮一次,合并两次煎液,微沸浓缩成稠膏。另将橘红、桔梗、枳壳、百部、五味子、陈皮、干姜、荆芥、前胡等九味药粉碎成粗粉,加70%(W/W)乙醇至浸过药料,浸渍40小时,重复加乙醇浸渍一次,合并浸渍液,蒸馏回收乙醇,加热浓缩成稠膏,与紫菀、甘草稠膏合并,加入罂壳浸膏和氯化铵,干燥,混匀,喷加薄荷油,得半成品。将半成品制成片剂或胶囊,每粒含半成品0.2g,临床应用时每次2粒,每日三次。或做成丸剂、冲剂、口服液、糖浆等。
例2取紫菀2.0~4.5kg、橘红2.0~4.0kg、桔梗2.0~4.5kg、百部2.0~4.0kg、五味子0.3~1.5kg、陈皮2.0~4.5kg、干姜0.3~1.5kg、荆芥1.0~3.0kg、甘草8.0~12.0kg、氯化铵6.0~12.0kg、前胡3.0~6.0kg、薄荷油0.03~0.8kg、罂粟壳浸膏5.0~15.0kg、枳壳0.3~1.5kg。
除薄荷油、氯化铵、罂粟壳浸膏外,其余中成药粉碎成粗粉,加70%(W/W)乙醇至刚好浸过药料,40小时后过滤,药液蒸馏回收乙醇,浓缩成膏,加入氯化铵和罂粟壳浸膏,干燥,混匀,喷加薄荷油,混匀,得半成品,再制成片剂、胶囊、丸剂、冲剂、口服液、糖浆或注射液等。
例3配方同例1或例2。
除薄荷油、氯化铵、罂粟壳浸膏外,其余中成药混合,加水至刚好浸过药材,加热煎煮2小时,过滤,药渣重复加水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微沸或真空浓缩至20°Be,边搅拌边加乙醇,至无沉淀产生,药液回收乙醇,浓缩成膏,加入氯化铵、罂粟壳浸膏,干燥、粉碎、混匀,喷加薄荷油,混匀,得半成品,再制成片剂、胶囊、冲剂、丸剂、口服液、糖浆或注射液等。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表1.本发明片剂对小鼠的镇咳作用
表2.本发明片剂对慢支各类型治疗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止咳中成药,其特征在于由紫菀、橘红、桔梗、枳壳、百部、五味子、陈皮、干姜、荆芥、罂粟壳浸膏、甘草、氯化铵、前胡和薄荷油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咳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各味药的用量按如下重量份紫菀2.0~4.5,橘红2.0~4.0,桔梗2.0~4.5、枳壳0.3~1.5、百部2.0~4.0、五味子0.3~1.5、陈皮2.0~4.5、干姜0.3~1.5、荆芥1.0~3.0、罂粟壳浸膏5.0~15.0、甘草8.0~12.0、氯化铵6.0~12.0、前胡3.0~6.0、薄荷油0.03~0.8。
3.一种止咳中成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半成品的制备及将半成品制成片剂、胶囊、丸剂、口服液、冲剂、注射液,其特征在于半成品的制备方法为A.将紫菀、甘草用水煎煮两次,每次水量以刚浸过药料为宜,每次煎煮1~3小时,合并煎液,浓缩,得水提浸膏;将橘红、桔梗、枳壳、百部、五味子、陈皮、干姜、荆芥、前胡粉碎成粗粉,用40%~80%(W/W)乙醇浸渍两次,每次乙醇用量为刚好浸过药料为宜,每次浸渍时间为30~60小时,合并浸渍液,蒸馏回收乙醇,浓缩,得醇提浸膏;将与水提浸膏与醇提浸膏合并,干燥、粉碎,加入罂粟壳浸膏和氯化铵,混匀,加入赋形剂、制粒,喷加薄荷油,混匀,得中成药半成品;或B.将紫菀、橘红、桔梗、枳壳、百部、五味子、陈皮、干姜、荆芥、甘草、前胡用水煎煮两次,每次加水量为刚浸过药料,每次煎煮1~3小时;合并煎液,浓缩至8~36°Be,加入乙醇作沉淀剂,搅拌,至无沉淀产生,沉降或过滤,取药液,蒸馏回收乙醇,浓缩成膏,干燥、粉碎、加入氯化铵和罂粟壳浸膏,干燥,混匀,喷加薄荷油,混匀,得半成品;或C.将紫菀、橘红、桔梗、枳壳、百部、五味子、陈皮、干姜、荆芥、甘草、前胡粉碎成粗粉,加入30%~80%(W/W)乙醇浸渍8~50小时,乙醇用量以刚好浸过药料为宜,过滤,药液蒸馏回收乙醇,浓缩成膏,加入氯化铵和罂粟壳浸膏,干燥,混匀,喷加薄荷油、混匀,得半成品;或D.将紫菀、橘红、桔梗、枳壳、百部、五味子、陈皮、干姜、荆芥、甘草、前胡用水浸2~6天,水量以刚好浸过药料为宜,过滤,药液浓缩成膏,加入氯化铵和罂粟壳浸膏,干燥、混匀,喷加薄荷油,混匀,得半成品;或E.将紫菀、橘红、桔梗、枳壳、百部、五味子、陈皮、干姜、荆芥、甘草、前胡用水或酒精浸渍2~60小时,水或酒精的量以刚浸过药料为宜;然后进行渗漉,取渗漉液浓缩成膏,干燥,加入罂粟壳浸膏和氯化铵,干燥,粉碎,混匀,喷加薄荷油,混匀,得半成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止咳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由紫菀、桔梗、橘红、枳壳、百部、五味子、陈皮、干姜、荆芥、罂粟壳浸膏、甘草、氯化铵、前胡、薄荷油等组成。除氯化铵、罂粟壳浸膏和薄荷油外,其余药材经水提或醇提,浓缩成稠膏,再加入氯化铵和罂粟壳浸膏,再喷加薄荷油,得半成品。将半成品制成片剂、胶囊、丸剂、口服液、冲剂、糖浆或注射液等。本发明中成药具有祛痰、镇咳、平喘的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引起的咳嗽有显著疗效。
文档编号A61K9/48GK1124634SQ94119468
公开日1996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1994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1994年12月15日
发明者刘得之, 朱国儒, 谭锦畴, 罗建群 申请人:广东省台山市台城制药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