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波换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2616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脉搏波换能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人体的动静脉搏动的医用电子仪器,具体地说是脉搏波换能器。
目前判断心脏疾病的方法,医生一般采用听诊器或者有损伤测量。也有采用医用电子仪器对人体的动、静脉搏动状况进行动态连续测量,经放大器放大后讯号可在示波器或记录器上显示动态脉搏波形,从而判断心脏功能和病变。用电子仪器诊断心脏疾病比用听诊器测量人体心脏搏动功能全。所以疑难心脏疾病一般要用电子仪器进行跟踪测量。关于放大器、示波器及记录器不在本实用新型讨论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测量正确,使用方便的与医用电子仪器配套使用的测量人体动静脉搏动的脉搏波换能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测量人体的动静脉搏动的脉搏波换能器,包括外壳、装在外壳前后的罩盖和后盖、通过手柄螺杆固定在后盖上的手柄,其特征在于外壳内包含一个能感应和输出脉搏跳动信号的粘贴半导体片的应变梁,该应变梁通过连接螺杆固定在座架上,座架与外壳连接,中间设有垫圈,感应触头穿过罩盖、外壳及垫圈的中心孔通过连接螺杆固定在应变梁上。
本实用新型粘贴在应变梁上的半导体片组成以A、B为电源输入端,E、F为信号输出端的全桥电路或以A′为电源输入端,E′、F′为信号输出端的半桥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使用方便,灵敏度高,结构简单,体积小,与一般的医用电子仪器的放大器,示波器、记录器配套使用,可无损伤地测量人体的动静脉搏动的情况。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观示意图(引入和引出的导线末画);图2是本实用新型构成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半导体片组成的全桥电路;图4是本实用新型半导体片组成的半桥电路。

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测量人体的动静脉搏动的脉搏波换能器,包括外壳3、装在外壳前后的罩盖2和后盖6、通过手柄螺杆7固定在后盖上的手柄10,外壳内包含一个能感应和输出脉搏跳动信号的应变梁5。该应变梁通过连接螺杆9固定在座架8上,座架与外壳连接,中间设有垫圈4,感应触头1穿过罩盖、外壳及垫圈的中心孔通过连接螺杆固定在应变梁上。粘贴在应变梁上的半导体片D1、D2、D3、D4组成以A、B为电源输入端、E、F为信号输出端的全桥电路或粘贴在应变梁上的半导体片D1′、D2′组成以A′为电源输入端,E′、F′为信号输出端的半桥电路,与该半桥电路匹配的另外由D3′、D4′组成的半桥电路装在放大器内,不参与应变。本实用新型的应变梁为铍青铜材质,有优良的弹性,加工成梁形。应变梁上粘贴的半导体片采用专门的应变胶,主要成份为K-211树脂,在特种配制的溶剂中溶解,溶剂为三种试剂配成,即氯化苯、异戊醇、乙二醇乙醚。半导体材料粘贴必须加温,温度控制在50°-70°之间,应变梁在上好底胶后固化,但必须尽量地薄,以保证粘贴平整。在专用加温平板上用手指将半导体应变材料贴在指定的位置,指压时间一般不少于5分钟,然后在烘箱内以180℃保持4小时,160℃保持2小时,140℃保持2小时连续供干固化,并随炉冷却,以保证贴片质量。本实用新型功能的实现是通过上述的感应触头,触及人体动静脉,将人体脉搏的搏动传给应变梁,通过应变梁上的半导体片,转换成电阻量的变化,输出人体及脉搏信号,用以诊断疾病。
权利要求1.一种测量人体的动静脉搏动的脉搏波换能器,包括外壳、装在外壳前后的罩盖和后盖、通过手柄螺杆固定在后盖上的手柄,其特征在于外壳内包含一个能感应和输出脉搏跳动信号的粘贴半导体片的应变梁,该应变梁通过连接螺杆固定在座架上,座架与外壳连接,中间设有垫圈,感应触头穿过罩盖、外壳及垫圈的中心孔通过连接螺杆固定在应变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搏波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贴在应变梁上的半导体片以A、B为电源输入端,E、F为信号输出端的全桥电路或以A′为电源输入端,E′、F′为信号输出端的半桥电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量人体的动静脉搏动的脉搏波换能器,包括外壳、装在外壳前后的罩盖和后盖、通过手柄螺杆固定在后盖上的手柄,其特征在于外壳内包含一个能感应和输出脉搏跳动信号的粘贴半导体片的应变梁,该应变梁通过连接螺杆固定在座架上,座架与外壳连接,中间设有垫圈,感应触头穿过罩盖、外壳及垫圈的中心孔通过连接螺杆固定在应变梁上。粘贴在应变梁上的半导体片组成全桥电路或半桥电路。
文档编号A61B5/024GK2198875SQ9423953
公开日1995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1994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1994年10月25日
发明者潘家城 申请人:潘家城, 窦素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