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治宫颈疾病的腔内射频电极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4845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专治宫颈疾病的腔内射频电极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疗宫颈炎、宫颈癌等疾病的腔内射频电极导管。
射频热疗目前已广泛应用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它的临床疗效已被肯定。以色列Direx公司生产的Themex-II型射频治疗仪已通过美国FDA鉴定(见《中华泌尿外科杂志》93年第1期),现已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使用。国产的射频治疗仪也有多家通过了鉴定,已在生产销售,例如中国科学院中国大恒公司生产的STAR-II型射频热疗仪(见《中华泌尿外科杂志》93年第5期)。子宫颈癌是人体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不但在女性生殖器官癌瘤中占首位,而且在女性各种恶性肿瘤中也是最多见者。子宫颈炎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病,发病率很高,已婚妇女半数以上均患有此病。而且它和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有宫颈糜烂者比无宫颈糜烂者患宫颈癌的机会大3-5倍。因此宫颈癌和宫颈炎是严重威胁妇女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临床上治疗宫颈癌和宫颈炎需行手术切除或放疗、化疗或冷冻、电熨等,它们均有许多缺点和并发症。手术治疗对病人打击大且常合并有手术并发症;放疗设备复杂、操作繁琐且可出现多种放疗后不良反应;冷冻、电熨等疗效较差,可有全身不良反应(如过敏休克、体温升高等),且可出现焦痂脱落大出血、宫颈疤痕形成等并发症,尤其在年轻妇女还可导致不孕。应用射频疗法治疗宫颈癌等疾病,既可避免手术疗法和放疗的各种缺点和并发症,又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原有的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射频电极导管只有一个定位囊和一对测温电极,如用它治疗宫颈癌等疾病,存在着宫颈外露于阴道内的病变部位难以接受到射频电磁波而不能得到治疗,且易使病变周围的正常经织(如阴道壁等)受到热损伤威胁等弊病,故此种电极导管不能用于治疗宫颈疾病。我们用我们自行设计制作的专治宫颈疾病的腔内射频电极导管治疗了30余例宫颈疾病患者,临床初步结果令人鼓舞。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原有技术(导管)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治疗宫颈癌、宫颈炎等疾病的电极导管,以扩大射频热疗仪的应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来达到一种治疗宫颈疾病的腔内射频电极导管,包括引流导管、定位囊、射频电极和安置在射频电极内的测温热电偶,其特征在于在引流导管上还设有一治疗挡板,其弧形面上缠绕有射频电极。
本实用新型除保留原有电极导管的定位囊和测温电偶等部件外,增设了一个治疗档扳,其弧形面上缠绕有射频电极。在治疗中它可使射频电极紧贴外露于阴道内的宫颈病变部位,且可起到使治疗区周围组织免受热损伤的保护作用,从而提高腔内射频治疗宫颈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可靠性。本实用新型使射频治疗宫颈疾病成为可能,为腔内射频热疗这一九十年代世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于治疗人类众多疾病提供了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段。
附图的图面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导管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参照附图,引流导管5可采用抗热硅胶材料制成。导管5中心制成引流腔13,导管管壁内有定位囊1充气通道12和射频电极及测温热电偶的电缆线通道11。导管头部有一引流孔9,尾部有一引流接口7,导管头部可视临床需要做成弯头或尖头状。引流导管6的作用是使体腔内的液体通过引流孔9和引流腔13引流至体外,也可通过引流腔13行体腔内冲洗之用。定位囊1在引流导管5的前段,用硅胶材料制成,充起时呈球形,它可用于导管的固定和射频电极的定位。治疗档板4,位于定位囊1的尾侧方面并与定位囊隔有一定距离,用硅胶材料制成,朝向定位囊1侧制成斜弧面3,此档板可使射频电极紧贴外露于阴道内的宫颈病变,提高治愈率。射频电极2由金属丝制成,呈螺旋形,位于定位囊1的尾侧方向的导管5外壁上和档板4的弧形面3上,其功能是发射射频电磁波产生热能。一对测温热电偶10安置在射频电极2中,用于监测治疗区域的温度。其他附件还有射频电极和测温热电偶的电缆线及其插头8,定位囊充气阀门6。
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宫颈疾病的腔内射频电极导管,包括引流导管5,定位囊,射频电极2和安置在射频电极2内的测温热电偶10,其特征在于在引流导管5上还设有治疗挡板4,其弧形面3上缠绕有射频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管,导管管壁内有定位囊1充气通道12和射频电极及测温热电偶的电缆线通道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治疗宫颈疾病的腔内射频电极导管,包括引流导管、定位囊、射频电极和安置在射频电极内的测温热电偶,其特征在于在引流导管上还设有一治疗档板,其弧形面上缠绕有射频电极。本实用新型使腔内射频热疗这一九十年代世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于治疗宫颈癌、宫颈炎等疾病成为可能,具有操作简便、无痛苦无并发症,疗程短,安全有效等众多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A61M25/00GK2223112SQ9520079
公开日1996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1995年1月8日 优先权日1995年1月8日
发明者王共先 申请人:王共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