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降粘胶囊的制法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8005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中药降粘胶囊的制法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动植物材料的中药制法及其应用方法。
现有的中老年人常患的高血压病、冠心病、高粘血症在中西医的治疗中,常开出维脑路通、复方丹参片、复方降压片、肠溶阿司匹林片或是复方罗布麻片、心痛定、尼群地平、心血康等药,但是病人经多年服用还会出现头晕头昏、口角流涎失控、胸闷肢乏、便闭、言语不流畅、形体肥胖等症状。由此可以认为仅依靠现有的成药,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疗效,当然更谈不上使病人的血压与血流变学指标趋于正常。
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含有动植物材料的中药粉剂构成的胶囊,此中药胶囊可以在服用一个疗程后,可使高粘血症患者的使病人的血压恢复正血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大部分指标趋于正常;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多数恢复正常。
本发明是这样实施的降粘胶囊是采用不同重量的广地龙、生水蛭、蜈蚣、大黄、菌陈、丹参经规定的处理方法处理后磨粉装入胶囊后构成。其处理方法是生广地龙采用环节动物巨蚯蚓科环毛蚓,限用春、夏、秋三季捕捉的或人工饲养的。制作方法剖开腹部,去掉内脏,去泥沙,不能用水洗,然后晒干,并在不得大于40℃的温度下烘干。不得采用制地龙。
生水蛭采用环节动物水蛭科宽身金钱蛭,或水蛭的干燥全体。取用夏秋之季捕捉或人工喂养的水蛭加入石灰或用酒拌泡而死,然后在自然光下晒干。水蛭若用沸水烫死或高温烘干的不得入药,也不得采用制水蛭。
蜈蚣采用节足动物蜈蚣科少棘蜈蚣的自然晒干全体,不得用高温烘干。
生大黄采用蓼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草叶大黄,采后晒干或采用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
菌陈采用菌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菌陈蒿的幼嫩茎叶,在春季采收后晒干。
丹参采用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块将上述六味优质中药,经准确称量
生广地龙150-750克;生水蛭 300-900克;生大黄 100-500克;丹 参 100-700克;菌 陈 50-350克;蜈 蚣 15-50克。分别在制剂室内用紫外线灯光照射消毒8-24小时,在药用烘箱中于30°-40℃下干燥3小时以达到祛潮的目的,然后粉碎过80目筛,再将粉末搅拌至均匀后灌装于胶囊中,每粒胶囊中含混合中药粉剂0.3克。此胶囊即称为降粘胶囊。
中药粉剂的鉴别混合中药粉剂为棕黄色粉末,味腥,微苦,在显微镜下粉剂中可见草酸钙簇晶的直径为60-100μm,丁字形非腺毛从多,大多碎断似纤维状,完整者顶端细胞极长。肌纤维易散离或相互绞结,大多弯曲或稍平直,边缘不平整,置于试管中观察可见管壁碎片具棕色或深棕色的螺旋丝,排列成弧圈状或栅状。其检验结果应符合中华药典1990年版,附录第16页所订的各项规定。
降粘胶囊的功能与应用范围降粘胶囊具有化痰消瘀,泻热降粘的作用,主要适用于高粘血症、脑梗塞的预防及治疗。病人可遵医嘱,停用其他药物,仅服用降粘胶囊,一天三次,每次两个胶囊,一个月后,血流变学指数正常,病状也趋正常,可保持一天三次,每次一个胶囊,以保持疗效。
降粘胶囊的方解高粘血症中医认为主要是痰消瘀血,蕴结生热,熬炼津血,以至血液稠厚所致。治疗时主要应采用化痰消瘀,泻热降粘的方法,使瘀血化、痰浊清、热邪散、气血通。药方中的生水蛭、生地龙可化痰化瘀、清痰通络,共为主药;辅以丹参活血化瘀;佐以生大黄泻热次下、祛瘀通经,菌陈是清利郁热,此两药可通利前后两阴,给邪热以出路;加以蜈蚣可通行经络,取其走窜之力,内达脏腑,外而经络,直达病所。
治疗高粘血症152例的统计学结果及评价高粘血症临床主要以血液粘度异常增高为主要特征,血液粘度主要受到了红细胞变形性,聚集性,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等因素的影响。
临床经152例高粘血症治疗组,经服用降粘胶囊治疗观察,并与治疗前所检测的自身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照,求得的统计指数P<0.01,说明了降粘胶囊具有良好的降低红细胞聚集性、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以及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的作用。从临床观察,降粘胶囊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并对脑梗塞病人具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下面将利用配方中规定的成分举两个病例来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内容。
病例11994年3月18日病人范某,男,57岁,职业为体育教练。诉患高血压病5年,冠心病2年,近一个月来头晕头昏加剧,时有口角流涎失控现象出现,胸闷、肢乏、便秘,服用通用的维脑路通、复方丹参片、复方降压片、肠溶阿斯匹林片等,效果不明显,经查血压为20/13.5KPa,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其数据见下表1,遵医嘱,停用其他药物,仅服用降粘胶囊,一天三次,每次两个胶囊,一个月后,血流变学指数正常,病人自我感觉头脑清醒,体乏消失,胸闷好转,口角流涎消失,大便通畅;血压稳定在18/11.5KPa左右。
上述胶囊的配制方法为生水蛭 350克;生广地龙 200克;生大黄 100克;菌 陈 100克;蜈 蚣20克;丹 参 120克;制成每丸0.3克的胶囊。
表1病人的治疗前后的血检结果切 速230S-146S-111.5S-1115S-123S-15.75S-1治疗前5.22 5.68 6.83 8.30 10.43 14.28治疗后5.06 5.63 6.30 7.709.39 12.32血浆 血 压 聚集 纤维蛋粘度 沉 积 指数 白 原治疗前 1.57 8 54 2.09 3.8治疗后 1.38 20 48 1.95 3.0病例21993年5月13日郭某,男,64岁,机关离休干部。诉患高血压病20年,常年服用复方罗布麻片、心痛定、尼群地平、复方丹参片、心血康、等药,但血压仍超出正常范围。一年前体检发现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血压22/14KPa,自感头晕乏力,言语不流畅,大便干结,且体形变胖。后给以一天三次,每次两个胶囊,一个月后,复查血流变学指标大部分恢复正常,头晕好转,体乏消失,记忆力增强,体重下降近4公斤,大便正常,血压稳定在17/10.5KPa左右。
上述胶囊的配制方法为生水蛭 450克;生广地龙250克;生大黄 200克;菌 陈 100克;蜈 蚣 25克;丹 参 220克;制成每丸0.3克的胶囊。
表2病人的治疗前后的血检结果切 速230S-146S-111.5S-1115S-123S-15.75S-1治疗前6.72 7.90 9.65 12.27 15.90 21.90治疗后4.99 5.45 7.179.21 10.15 12.31血浆 血 压 聚集 纤维蛋粘度 沉 积 指数 白 原治疗前 2.01 15 52 2.22 4.2治疗后 1.57 14 50 1.74 2.权利要求
1.一种中药降粘胶囊的制法与应用,其特征在于其制法是此降粘胶囊是采用不同重量的生广地龙、生水蛭、蜈蚣、生大黄、菌陈、丹参经规定的处理方法处理后磨粉装入胶囊后构成。其处理方法是生广地龙采用环节动物巨蚯蚓科环毛蚓,限用春、夏、秋三季捕捉的或人工饲养的。制作方法剖开腹部,去掉内脏,去泥沙,不能用水洗,然后晒干,并在不得大于40℃的温度下烘干。不得采用制地龙。生水蛭采用环节动物水蛭科宽身金钱蛭,或水蛭的干燥全体。取用夏秋之季捕捉或人工喂养的水蛭加入石灰或用酒拌泡而死,然后在自然光下晒干。水蛭若用沸水烫死或高温烘干的不得入药,也不得采用制水蛭。蜈蚣采用节足动物蜈蚣科少棘蜈蚣的自然晒干全体,不得用高温烘干。生大黄采用蓼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草叶大黄,采后晒干或采用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菌陈采用菌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菌陈蒿的幼嫩茎叶,在春季采收后晒干。丹参采用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块将上述六味优质中药,经准确称量生广地龙 150-750克;生水蛭 300-900克;生大黄 100-500克;丹 参 100-700克;菌 陈50-350克;蜈 蚣15-50克。分别在制剂室内用紫外线灯光照射消毒8-24小时,在药用烘箱中于30°-40℃下干燥3小时以达到祛潮的目的,然后粉碎过80目筛,再将粉末搅拌至均匀后灌装于胶囊中,每粒胶囊中含混合中药粉剂0.3克。此胶囊即称为降粘胶囊。中药粉剂的鉴别混合中药粉剂为棕黄色粉末,味腥,微苦,在显微镜下粉剂中可见草酸钙簇晶的直径为60-100μm,丁字形非腺毛从多,大多碎断似纤维状,完整者顶端细胞极长。肌纤维易散离或相互绞结,大多弯曲或稍平直,边缘不平整,置于试管中观察可见管壁碎片具棕色或深棕色的螺旋丝,排列成弧圈状或栅状。其检验结果应符合中华药典1990年版,附录第16页所订的各项规定。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中药降粘胶囊的制法与应用,其应用的范围与方法是降粘胶囊主要适用于高粘血症、脑梗塞的预防及治疗,对高血压病与脑梗塞病有一定的预防与治疗作用;其使用的方法是对有关病人给以一天三次,每次两个胶囊,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检查血流变学指标,若病情却有改善可进入第二个疗程;若病情已趋正常,可保持一天三次,每次一个胶囊,以保持疗效。
全文摘要
一种中药降粘胶囊的制法与应用,此胶囊采用生广地龙、生水蛭、蜈蚣、生大黄、菌陈、丹参经规定的方法处理、磨粉、装囊后构成。主要适用于高粘血症的治疗及预防,也可对脑梗塞病作预防及治疗,对高血压病有一定的预防与治疗作用;使用方法是对有关病人给以一天三次,每次两个胶囊,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检查病人的血流变学指标变化,若病情有改善可进入第二个疗程;若病情已趋正常,可保持一天三次,每次一个胶囊,以保持疗效。
文档编号A61P7/02GK1142393SQ9611680
公开日1997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4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4日
发明者李慧, 杨汝任, 许曙光, 邢敦洪, 马继媛, 许升堂 申请人:李慧, 杨汝任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