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给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2462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鼻腔给药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例如向病人的左右鼻腔送入粉末状药品的给药器。
一般,通过鼻腔送入粉末状药品的治疗方法可用于患鼻腔过敏症,哮喘病等的病人。在这种治疗方法中,通常使用专用的喷射器或给药装置,在这种给药装置中,装满粉末状药品的胶囊放在存药腔中。胶囊内的粉末状药品送入病人的鼻腔中。在日本专利临时性刊物59-34267号中公布了用于这种治疗方法的这种喷射器的一个例子。
这种通常的喷射器包括一个圆筒形的喷射器体,体内作出一个胶囊放置腔,装有粉末状药品的胶囊就放在该腔中。供气通道与该胶囊放置腔连接。在圆筒形喷射器顶端作有一个药品喷射孔,胶囊中的药品通过该孔喷射至病人的一个鼻腔中。药品喷射孔与胶囊放置腔连通。通过药品喷射孔插入的针给胶囊放置腔中的胶囊穿孔。
采用这种通常的喷射器时,给病人导入粉末状药品的操作是这样进行的首先,将圆筒形喷射器体的顶端(作有喷药孔)插入病人的一个鼻腔中。然后,空气通过供气通道送入已经穿孔的胶囊中,将胶囊中的药品通过喷药孔送入病人的鼻腔中。为了完成给病人送入药物的过程,需要交替地对病人的左右鼻腔重复这个操作。
然而,上述通常的喷射器存在一些缺点,即需要通过交替地和重复地将圆筒形的喷射器体的顶端插入左、右鼻腔才能完成给病人给药的过程,因此很难将相等数量的药物送入左鼻腔和右鼻腔,而这时却需要重复将圆筒形的喷射器主体插入左右鼻腔的操作。这使给药操作变得麻烦,并且给药操作需要较长的时间。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鼻腔给药器,它可以有效地克服通常的喷射器或鼻腔给药器存在的缺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鼻腔给药器,它能大大地简化给病人鼻腔送入粉末状药物的操作,同时有可能向各种各样的人,包括小孩和成人送入粉末状药物。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鼻腔给药器包括一个胶囊夹持部分,用于夹持装有粉末状药品的胶囊。供气部分将空气送往夹持在胶囊夹持部分中的胶囊。供气部分与胶囊夹持部分连接。给药器作有第一和第二药物通道,从供气部分出来的空气流过该第一和第二药物通道,将胶囊中的药物送入病人的左右鼻腔中。第一和第二喷药孔分别与第一和第二药物通道连通。从第一药物通道来的药物和从第二药物通道来的药物分别从第一和第二喷药孔喷出。第一和第二喷药孔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轴线,它们彼此隔开一个12~25毫米的距离。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鼻腔给药器包括一个胶囊夹持部分,该部分包括一个构成存放装有粉末状药物的胶囊的胶囊放置腔的装置。供气部分与胶囊夹持部分的第一个末端连接,并作有和胶囊放置腔连通的供气通道,它将空气送往夹持在胶囊夹持部分中的胶囊。分支通道部分使得与胶囊放置腔连通的空气流动通道在分支通道部分分叉出来,以形成第一和第二通道部分。一般,空气流动通道和第一、第二输出通道为Y形形状。
分支通道部分与胶囊夹持部分的第二个末端连接。第一和第二药物通道作成使从分支通道部分出来的空气可以在其中流动,将胶囊中的药物送入病人的左右鼻腔中。第一和第二通道分别与分支通道部分的第一和第二输出通道连通。第一和第二喷药孔分别与第一和第二药物通道连通,从第一药物通道来的药物和从第二药物通道来的药物分别从第一和第二喷药孔喷出。第一和第二喷药孔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轴线,它们彼此隔开一个12~25毫米的距离。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鼻腔给药器包括第一和第二药物通道,它们与病人的左右鼻腔连通。第一和第二胶囊放置腔分别用于贮存装有粉末状药物的第一和第二胶囊。第一和第二胶囊放置腔分别与第一和第二药物通道连通,使第一胶囊中的药物和第二胶囊中的药物可以分别送入第一和第二药物通道。供气部分上作有供气通道,要送出的空气即通过该通道流动。在给药器中设有分支通道部分,使得与供气通道连通的空气流动通道在分支通道部分处分叉开来,形成第一和第二输出通道部分。该第一和第二输出通道分别与第一和第二胶囊放置腔连通,而一般空气流动通道和第一及第二输出通道部分均为Y形形状。分支通道部分放在第一和第二胶囊放置腔之间,形成一个装置和供气部分。第一和第二喷药孔分别与第一和第二药物通道连通。从第一药物通道来的药物和从第二药物通道来的药物分别从第一和第二喷药孔中喷出。第一和第二喷药孔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轴线,它们彼此隔开一个12~25毫米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以上各方面,在给病人以粉末状药物过程中,空气从供气部分送往胶囊,并流入胶囊中,形成含有药物的气流。然后,含有药物的气流通过右端和左端的药物通道,并从喷嘴部分的右侧和左侧喷药孔喷入病人的右鼻腔和左鼻腔。这样,可以同时将药物送入病人的两个鼻腔,因此可省去用通常的给药器交替地重复将喷射器插入病人的左右鼻腔和多次给每个鼻腔送药。这可大大地简化给药操作,同时缩短给药操作所需的时间。另外,喷嘴部分的相应的喷药孔的中心(轴线)设置在12~25毫米范围内,因此,喷药孔可以分别牢固地放在各种各样的病人的鼻腔中,包括鼻腔间距离较小的小孩和鼻腔间距离较大的成人。这使得有可能将药物送入每一个鼻腔的需要位置处,同时改善药物的作用。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鼻腔给药器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垂直截面图,它表示该给药器的第一个操作状态;图2为图1的给药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与图1相似的垂直截面图,它表示图1的给药器的第二个操作状态;图4为与图1相似的垂直截面图,但表示图1的给药器的第三个操作状态;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鼻腔给药器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垂直截面图。
参见图1至图4,参考数字1表示鼻腔给药器的第一个实施例,一般,给药器1包括一个胶囊夹持器2,它由塑料制成,并作成圆筒形状。胶囊夹持器2的上端部分的外圆周表面上作有外螺纹3。胶囊夹持器2作成带有一个胶囊孔下部4,它是在轴向延伸的,并且在胶囊夹持器2的上端面处敞开。胶囊孔下部4与胶囊夹持器2同轴。胶囊孔下部4与胶囊孔上部17组合,形成胶囊放置腔5,胶囊孔上部将在以后讨论。
胶囊放置腔5用于存放通常为圆柱形的胶囊K(如图2所示)。胶囊的体积在0.1~1.4立方厘米(cc)范围内,最好为0.2~0.6立方厘米(cc)。胶囊K中装入了适当数量的粉末状药物(以后称为“药粉”)。此外,胶囊放置腔5设定为使其轴向尺寸L0比胶囊K的轴向尺寸Lk略小一些,这样,胶囊K可在轴向牢固支承的状态下存放在胶囊放置腔5中。
供气部分6的上端部分与胶囊夹持器2整体作出,并与胶囊夹持器2同轴延伸。供气部分6的下端部分带有供气阀腔8,它与泵13(以后讨论)通过空气流动通道7连通。在供气阀腔8中作有阀开口量限制部分9,它从胶囊夹持器2向下突出,并向着供气通道7延伸。供气阀芯10放置在供气阀腔8内,并且面对着阀开口量限制部分9,二者相互间隔开一定距离。供气阀芯10位于空气流动通道7上,并且当空气从泵13中送出时,可以向上运动,与阀开口量限制部分9接触,将空气动通道7打开;同时又可以座落在供气部分6的底面上,将供气通道7关闭。供气部分6的上部作出供气通道11。该通道11在供气部分6的中心部分,并沿轴向延伸。供气通道11的下端与药粉接收部分或横向延伸的孔12连通。该孔12贯穿阀开口量限制部分9,在供气部分6的直径方向延伸。当销子27在胶囊K上作出通孔H时,药粉接收部分12可接收从胶囊落下至供气阀芯10上的药粉。销子27在胶囊K上作出通孔H的情况将在后面讨论(见图3)。
供气通道11的上端与胶囊孔下部4的底部连通。供气通道11的横截面积在0.2~6.0平方毫米(mm2)范围内。最好为1.0~4.5平方毫米(mm2)。这样,从泵13送出的适量的空气,可以适当的流速流入胶囊K中,并以良好的混合比,使胶囊K中的药粉与空气混合。供气通道11的横截面积可防止供气通道11被药粉等堵塞。
泵13为手动操作式的,并由挠性材料(例如橡胶或塑料)制成,形状如风箱一样。一般,泵13作成具有封闭底部的圆筒形状,它包括圆筒形的嘴部13A,圆形的底部13B和圆筒形的挤压部分13C。嘴部13A与挤压部13C的上端作成一个整体,而底部13B与挤压部分13C的下端作成一个整体。嘴部13A与供气部分6的外圆周表面配合,以保持气密密封。挤压一次挤压部分13C,泵13可输出10~60立方厘米(cc)量的空气,最好为20~40立方厘米(cc)(这个气体量称为“空气排出量”)。这个挤压动作,例如可由病人的手指来完成,一般是将泵13内的全部空气排出。这样,通过供气部分6可送出适当数量的空气至胶囊K。换言之,包含在泵13中的空气体积可在10~60立方厘米(cc)范围,最好是20~40立方厘米(cc)范围内变化。
吸入阀14放在底部13B的中心部分处,并包括一个阀芯14B,它用于打开或关闭空气吸入通道14A。在阀体(没有数字标注)上作有空气吸入通道14A。阀体牢固地与底部13B的壁面配合。当空气要输送至胶囊K时,阀芯14B将空气吸入通道14A关闭,而当空气要吸入至泵13中时,则将空气吸入通道14A打开。
通道零件15与胶囊夹持器2的上端部分连接,它由塑料制成。通道件15的下端部分(或沿轴向的一端)的外圆周表面作成圆筒形,其外径较小,与胶囊夹持器2的上部的外径相同。通道零件15的上部(具有沿轴向的另一端)的外圆周表面一般作成圆筒形,其外径较大,比其下端部分的外径大些。这样,通道零件15整体作成带有环形台阶的立柱形。通道零件15的下端部分的内圆周表面上作有内螺纹6,它与胶囊夹持器2的外螺纹3啮合。另外,通道零件15的下端部分与胶囊孔的上部17同轴作出。该胶囊孔上部17的一端敞开,与胶囊夹持器2的胶囊孔下部4组合,形成胶囊放置腔5。
通道15包括一个分支通道部分18,它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输入通道部分18A,并与胶囊放置腔5(更具体地说,是与胶囊孔上部17)连接。分支通道部分18还具有左端和右端输出通道部分18B,18B,它们从输入通道部分18A分叉,并与输入通道部分18A连通。每一个输出通道部分18B作成弯曲的,并向上延伸成为弓形。这样,分支通道部分18的通道部分18A,18B,18B一般做成Y形形状。输出通道18B,18B的上端分别与作在通道零件15中的药粉通道19,19连接。分支通道部分18的作用是单独地将含有药粉(从胶囊K流入胶囊放置腔5中的)的空气通过输入通道部分18A送往右端和左端的输出通道部分18B,18B。在右端输出通道部分18B中的含有药粉的空气和在左端输出通道部分18B中含有药粉的空气分别流向右端和左端的药粉通道19,19。
右端和左端药粉通道19,19沿轴向延伸,其上端分别与右端和左端药粉喷射孔20A,20A连接。每一个药粉通道19作成直的加长的形状,以便给通过每一个药粉通道19的药粉提供流量可调节的特性和直线前进特性,使药粉能从每一个喷药孔20A中被强制性地喷射出去。喷药孔20A,20A分别通过右端和左端的药粉喷射喷嘴部分20,20作出。该喷嘴部分20,20从通道件15的上部的上端面突出出来。为了容易插入病人的每个鼻腔,一般,每一个喷射喷嘴部分20均作成截锥形。在喷射喷嘴部分20的中心部位处,作出同轴的每一个喷药孔20A。该喷药孔20A沿轴向延伸,与药粉通道19连接,因此,含有药粉的空气可以通过喷药孔20A喷射入病人的每个鼻腔中。
如图1所示,右端和左端的药粉喷射喷嘴部分20,20分别具有中心或轴线(没有数字标号),它们隔开一个12~25毫米(mm)的距离L1。结果,喷嘴部分20,20可以插入各种各样病人的鼻腔中,包括鼻腔之间距离较小(例如,12~16毫米)的小孩和鼻腔之间距离较大(例如,16~22毫米)的成人。
通道件15带有穿孔器腔21。该穿孔器腔21作在通道件15的中心部分处,并沿着轴向延伸,位于药粉通道19,19之间。如图2所示,通道件15带有二个加长的孔22,22,它们与穿孔器腔21连通,并且在通道件15的外圆周表面上敞开。每一个长孔21是在轴向延伸的,并相对于通道件15的轴线对称配置。通道件15带有一个销子插入孔23,它与穿孔器腔21的底部和分支通道部分18连接。由橡胶或塑料制成的密封件29牢固地放在密封件安装凹部(没有数字标号)中。该安装凹部作在通道件15位于穿孔器腔21和分支通道部分18之间的一个部分上。密封件29离开输入通道部分18A一定距离,并面对着输入通道部分18A。
穿孔器25放在穿孔器腔21中,可以移动。穿孔器25包括一个推板26,它具有圆盘部分26A。圆盘部分26A放在穿孔器腔21中,可以滑动。圆盘部分26A带有二个操作伸出杆26B,26B,它们沿径向向外伸出,并分别放在通道件15的加长孔22,22中。销子27的上端或基底部分固定在推板26的圆盘部分26A上,并沿轴向延伸,其下端尖端部分作成锋利的针头形27A。另外,在穿孔器腔21中放置着返回弹簧28,用以将销子27返回至其开始位置。在开始位置时,锋利的针头27A处在密封件29内。
如图3所示,穿孔器25是这样设计的当相应的操作伸出杆26B,26B,按照图2箭头A的方向,沿着加长孔22移动时,针头27A沿轴向插入胶囊放置腔5中的胶囊K中,在胶囊K上形成通孔H,H。密封件29由弹性材料制成,可以相对销子27滑动,并保持对于流过分支通道部分18的药粉的密封能力,因此可防止药粉渗入穿孔器腔21中。
下面将讨论鼻腔给药器1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操作方式。
首先说明胶囊K的穿孔操作。
将胶囊K放入胶囊夹持器2的胶囊孔下部4中,然后使胶囊夹持器2的外螺纹3与通道件15的内螺纹16啮合,这样胶囊K就被放入胶囊放置腔5内了。该胶囊放置腔5包括胶囊夹持器中的胶囊孔下部4和胶囊夹持器2中的胶囊孔上部17及通道件15。
此后,压下推板26的相应的操作伸出杆26B,26B,或使它们按照图2箭头A的方向运动,使销子27的针头27A,通过输入通道部分18A,沿轴向穿透胶囊K,在胶囊K的轴向相对二侧作出通孔H,H。这时,胶囊K中的药粉,在销子27的针头27A的作用下,可以落入供气通道11中。药粉接收部分12将落入的药粉收集起来,从而可防止药粉粘在和积存在供气阀的阀芯10上。
在胶囊穿孔操作之后,在返回弹簧28的作用下,推板26自动返回至其开始位置,这样,分支通道部分18的通道部分18A,18B,在通孔H,H作在胶囊K的轴向相对末端的状态下,与供气通道11连通。
下面,参照图4来说明在上述胶囊K的穿孔操作之后,向病人给药的操作。
首先,将左右药粉喷射喷嘴部分20,20分别插入病人的左右鼻腔中。然后,按照箭头P,P的方向压缩泵13的挤压部分13C。这样,在供气阀芯10的阀开启动作使空气流动通道7打开时,空气可以通过供气通道11送往放在胶囊放置腔5中的胶囊K。相应地,胶囊K中的药粉受到搅拌,并散布至空气中。结果,药粉与气流混合,并通过分支通道部分18,流入右端和左端的药粉通道19,19,然后通过右端和左端的喷药孔20A,20A喷射至病人鼻腔中。
在上述给药操作以后,泵13的挤压部分13C,按箭头R,R的方向恢复至其开始状态。这时,供气阀的阀芯10将空气流动通道7关闭,而阀芯14B打开空气吸入通道14A,将空气通过空气吸入通道14A从外界吸入泵13中。
因此,根据这个实施例的给药器1,通过设定左右喷药喷嘴部分20,20的喷药孔20A,20A之间的距离L1为12~25毫米(mm),可将相应的喷药孔20A,20A适当地放入从鼻腔之间距离较小的小孩至鼻腔之间距离较大的成人的各种各样人的鼻腔中。结果,药粉可以喷射至相应鼻腔内的所要求的位置上,因而改善了药物的作用,同时还扩展了给药器1的使用范围。
应当理解,从胶囊K出来的含有药粉的流动气流是通过分支通道部分18分配至右端和左端的药粉通道19,19中的,因此可以同时给药粉,并且送入病人左右鼻腔中的药粉量相等。结果,大约只需要压缩三次泵13,即可将胶囊内的药粉给予病人,而不需要象在使用通常的给药器那样,要重复多次将给药器插入病人相应左右鼻腔的操作和对每一个鼻腔的多次给药操作。因此,本实施例的给药器1可以使给药操作容易进行,并且简化了给药操作,同时还可缩短给药所需的时间。
另外,胶囊K的内部容积(内容物体积)设定在0.1~1.4立方厘米(cc)范围内。结果,在给药过程中,在流入胶囊K的气流作用下,可将胶囊K内的药粉完全供给病人,没有剩余,这样,可将预先决定量的药粉供给病人。这有效地改善了药物的作用和给药器1的可靠性。
另外,供气通道11的气流横截面积设定在0.2~6.0平方毫米(mm2)范围内。结果,从泵13送出的空气可以适当的流量和速度流入胶囊K中,因此,可防止供气通道11被药粉等堵塞,同时可以良好的混合比,使胶囊K中的药粉与空气混合。相应地,药粉以能够有效地散开的状态喷入病人的鼻腔中,因此改善了供给病人的药物的作用。
再者,由于手动操作的泵13与供气部分6连接,以将空气送入供气部分6中,病人用手指压缩挤压部分13C,可以很容易形成气流,因此使给药操作容易进行。此外,每压缩一次从泵13输出的空气量设定在16~60立方厘米(cc)范围内,因此,可以将适当的空气量通过供气部分6送至胶囊K,从而改善了药粉在胶囊K内的搅拌效率。
图5表示根据本发明的鼻腔给药器1’的第二个实施例,它与第一个实施例的给药器相似。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的零件和元件采用相同的参考数字标注,因此,为了说明简单起见,省略了相同零件和元件的说明。这个实施例的特点是,胶囊放置腔分别作在右端和左端的药粉通道中。
在这个实施例中,鼻腔给药器1’包括供气部分6,它带有通过空气流动通道7与泵13连通的供气阀腔8。阀开口量限制部分9突出在阀腔8中,并面对空气流动通道7。供气阀芯10位于阀腔8内,用于打开或关闭空气流动通道7。供气通道11轴向延伸,并通过药粉接收部分12与阀腔8连通。药粉接收通道12位于供气通道11的上游,用于收集通过供气通道11落下的药粉。
供气通道11的上端与分支通道部分45连接。该分支通道部分11将在以后讨论。与第一个实施例的给药器1相同,供气通道11的横截面积在0.2~6.0平方毫米(mm2)范围内变化,最好为1.0~4.5平方毫米(mm2)。这样,从泵13送出的空气可以适当的流量和流速流入胶囊K中,使胶囊K中的药粉与空气在良好的混合比下进行混合。
通道件15放在供气部分6的上端,它包括与供气部分6的上端整体作出的胶囊夹持器40。胶囊夹持器40作成带有相互隔开的右端和左端胶囊孔下部41,41。胶囊夹持器下部41,41分别与右端和左端胶囊孔上部44,44(以后讨论)组合,构成右端和左端的胶囊放置腔42,42。每一个胶囊放置腔42用于存放胶囊K,其容积在0.1~1.4立方厘米(cc)范围内变化,最好为0.2~0.6立方厘米(cc)。
通道件15包括喷嘴件43,它可拆卸地安装在胶囊夹持器40的上端。喷嘴件43的上端作有药粉喷射喷嘴部分20,20。喷嘴件43带有右端和左端胶囊孔上部44,44,它们在喷嘴件43的底面上是敞开的。
上述的分支通道部分45具有右端和左端输出通道部分45A,45A,它们从供气通道11的上端部分分支开来。每一个输出通道部分45A倾斜地向上延伸,并且是直的,因此一般,输出通道部分45A,45A和供气通道11为Y形形状。输出通道45A,45A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α,在包含给药器1’的轴线的垂直平面上在70°~180°范围内变化,最好为90°~160°。这样,从供气通道11送出的空气一般相等地分配至右端和左端的药粉通道19,19中,同时每一个输出通道45A的高度减小,使给药器1’的尺寸减小。
右端和左端的药粉通道19,19贯穿整个胶囊夹持器40和喷嘴件43。每一个药粉通道19,从分支通道部分45的输出通道45A轴向延伸,穿过胶囊放置腔42,到达右端和左端喷药孔20A,20A中的每一个喷药孔20A。
右端和左端药粉喷嘴部分20,20一般作成截锥形,并且从喷嘴件43的上端面向上突出出来。每一个药粉喷嘴部分20在其中心部分作有喷药孔20A,含有药粉的气流通过该孔喷出。右端和左端喷嘴部分20,20的喷药孔20A,20A的轴线之间的距离L2设定在12~25毫米(mm)范围内。因此,喷嘴部分20,20可以插入从鼻腔之间距离较小(例如12~16毫米)的小孩至鼻腔之间距离较大(例如16~22毫米)的成人的各种各样人的鼻腔中。
第一穿孔器48相对胶囊夹持器40可以移动,并包括一个可动地放置在供气部分6的外圆周表面上的操作圆环49。两个销子50,50的下端或基底部分固定在操作圆环49上,并向上伸出。每一个销子50的上端部分可插入胶囊放置腔42中。每一个销子50的上端尖端部分作成锋利的针头50A形状。第一穿孔器48,通过移动其操作圆环49,可在放置在每一个胶囊放置腔42中的胶囊K的轴向相对二端作出通孔。
两个密封件51,51分别固定地放置在分支通道部分45的输出通道部分45A,45A的上端附近。每一个密封件51与作在胶囊夹持器40上的凹部(没有数字标注)配合,并由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或塑料)制成。每一个密封件51可以保持对于销子50的不漏药粉的密封。
第二个穿孔器52与通道件15分开,并包括一个握持部分53。在握持部分53的上端或基底部分上固定着销子54。销子54的下端部作成锋利的针头54A的形状。第二个穿孔器这样使用销子54通过喷药孔20A,在操作者或病人用手指握住握持部分53的状态下,插入每一个喷嘴部分20的药粉通道19中,因此可在胶囊K的轴向相对二端作出通孔H,H。应当理解,第二个穿孔器52可以省略掉。
下面将讨论第二个实施例的给药器1’的操作方式。
胶囊K,K分别放置在右端和左端的胶囊放置腔42,42中。在这种状态下,第一穿孔器48的操作圆环49向上移动,或向着喷嘴件43移动,分别在二个胶囊K,K的轴向相对二端作出通孔H,H。
接着,说明上述胶囊K穿孔操作以后的给病人给药的操作。
首先,将右端和左端药粉喷嘴部分20,20分别插入病人的右鼻腔和左鼻腔中。然后,压缩泵13,将空气通过供气通道11和分支通道部分45送至分别放在胶囊放置腔42,42中的胶囊K,K中,搅拌胶囊K中的药粉,并使药粉散布在空气中。这样,胶囊K中的药粉与空气混合,形成含有药粉的气流,然后通过分支通道部分45的通道部分45A,45A送入右端和左端药粉通道19,19中。因此,药粉通过药粉喷嘴部分20,20的右端和左端喷药孔20A,20A喷入病人的右端和左端鼻腔中。
采用这个实施例的给药器1’,一般可以获得在第一个实施例的给药器1中同样的效果。另外,根据这个实施例,分支通道部分45的输出通道部分45A,45A之间形成一个在70°~180°范围内变化的角度α,因此,从供气通道11送出的空气一般可以相等的量分配至右端和左端的药粉通道19,19中,并且可给病人左右鼻腔中的每个鼻腔都供应等量的药粉。这改善了药粉的喷射效率和鼻腔给药器的可靠性。
虽然已经表示和说明了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给药器1,1’,它们的穿孔器25,48是放置在通道件15内,并利用销子27,50对胶囊进行轴向穿透,使得在胶囊K的轴向相对二端作出通孔H,H,然而可以理解,通孔H,H也可以利用图5所示的穿孔器52作出。
权利要求
1.一种鼻腔给药器(1,1’),它包括一个胶囊夹持部分(2,40),用于夹持包含粉末状药物的胶囊(K);一个供气部分(6),用于将空气送往夹持在所述胶囊夹持部分中的胶囊,所述供气部分与所述胶囊夹持部分连接;一个构成第一和第二药粉通道(19,19)的装置,从供气部分送出的空气通过该通道流动,将胶囊中的药粉送入病人左右鼻腔中;一个构成第一和第二喷药孔(20A,20A)的装置,它们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药粉通道连通,从所述第一药粉通道送出的药粉和从所述第二药粉通道送出的药粉分别从所述第一和第二喷药孔中喷出,所述第一和第二喷药孔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轴线,它们彼此隔开一个12~25毫米(mm)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药器,其特征为,所述供气部分(6)包括构成供气通道(11)的装置,空气即通过该通道流动,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给药器还包括一个分支通道部分(18,45),与所述供气通道(11)连通的空气流动通道(18A)在该通道处分叉出来,形成第一和第二输出通道部分(18B,18B,45A,45A),该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药粉通道连通,所述空气流动通道和所述第一和第二输出通道部分一般呈Y形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药器,其特征为,所述胶囊夹持部分(2,40)包括构成用于存放胶囊的胶囊放置腔(5,42),所述胶囊的内容物容积在0.1~1.4立方厘米(cc)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药器,其特征为,所述供气部分(6)包括构成供气通道(11)的装置,空气通过该通道送往胶囊中,所述供气通道的横截面积为0.2~6.0平方毫米(mm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药器,它还包括与所述供气部分连接的泵(13),用于将空气通过所述供气部分送至胶囊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给药器,其特征为,所述泵(13)为手动操作式的,并且其空气输出量在10~60立方厘米(cc)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给药器,其特征为,所述分支通道部分的第一和第二输出通道部分之间形成一个70°~180°范围的角度(α)。
8.一种鼻腔给药器(1),它包括一个胶囊夹持部分(2),它包括构成用于存放包含粉末状药物的胶囊(K)的胶囊放置腔;一个供气部分(6),用于将空气送往夹持在所述胶囊夹持部分中的胶囊,所述供气部分与所述胶囊夹持部分的第一末端连接,并且包括形成供气通道(11)的装置,该装置与所述胶囊放置腔连通;一个分支通道部分(18,45),与所述胶囊放置腔连通的空气流动通道(18A)在该通道处分叉出来,形成第一和第二输出通道部分(18B,18B),所述空气流动通道和所述第一和第二输出通道部分一般呈Y形形状,所述分支通道部分与所述胶囊夹持部分的第二末端连接;一个构成第一和第二药粉通道(19,19)的装置,从所述分支通道部分送出的空气通过该通道流动,将胶囊中的药粉送入病人的左右鼻腔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药粉通道分别与所述分支通道部分的第一和第二输出通道连通;和一个构成第一和第二喷药孔(20A,20A)的装置,它们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药粉通道连通,从所述第一药粉通道送出的药粉和从所述第二药粉通道送出的药粉分别从所述第一和第二喷药孔中喷出,所述第一和第二喷药孔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轴线,它们彼此隔开一个12~25毫米(mm)的距离。
9.一种鼻腔给药器(1’),它包括一个构成第一和第二药粉通道(19,19)的装置,它们与病人的左右鼻腔连通;一个构成第一和第二胶囊放置腔(42,42)的装置,该腔分别用于存放包含粉末状药物的第一和第二胶囊(K,K),所述第一和第二胶囊放置腔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药粉通道连通,使第一胶囊中的药粉和第二胶囊中的药粉分别送入所述第一和第二药粉通道;一个供气部分(6),它包括构成供气通道(11)的装置,要送出的空气通过该通道流动;一个分支通道部分(45),与所述供气通道(11)连通的空气流动通道在该通道处分叉出来,形成第一和第二输出通道部分(45A,45A),它们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胶囊放置腔连通,所述空气流动通道和所述第一和第二输出通道部分一般是Y形形状,所述分支通道部分放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胶囊放置腔之间,形成一个装置和所述供气部分;和一个构成第一和第二喷药孔(20A,20A)的装置,它们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药粉通道连通,从所述第一药粉通道送出的药粉和从所述第二药粉通道送出的药粉分别从所述第一和第二喷药孔中喷出,所述第一和第二喷药孔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轴线,它们彼此隔开一个12~25毫米(mm)的距离。
全文摘要
一种鼻腔给药器,它包括带有包含粉末状药物的胶囊的胶囊夹持部分。供气部分与胶囊夹持部分的下端连接,并作出一个与胶囊放置腔连通的供气通道。分支通道部分与胶囊夹持部分的上端连接,并具有一个与胶囊放置腔连通的空气流动通道。空气流动通道分叉出来,形成第一和第二输出通道部分,它们一般呈Y形形状。第一和第二药粉通道作成使得从分支支通道部分送出的空气通过该通道流动,将胶囊中的药粉送入病人的左右鼻腔中。
文档编号A61M11/00GK1161866SQ97101939
公开日1997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1997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1997年3月21日
发明者大木久朝, 中村茂己, 石关一则, 柳川明 申请人:株式会社优尼希雅杰克斯, 有限会社德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