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萸五平片及其制作工艺与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840092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吴萸五平片及其制作工艺与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及其制作工艺与使用方法,尤其是吴萸五平片及其制作工艺与使用方法。
目前治疗肝胆、消化系统等疾病所用药物,大都采用中、西成药,病人服用方便,疗效好,但采用中草药制成片剂或粉剂进行外敷,还很少见,尚在研究开发之中。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方科学、使用方便、疗效明显的中草药成药吴萸五平片及其制作工艺与使用方法。
本发明为吴萸五平片及其制作工艺与使用方法。其吴萸五平片的配方为每百份组份比例为吴茱萸90~95份,醋2~5份,糯米粉2~5份。所述的吴茱萸性大热,入肝、胃、脾、肾,其性虽热,能引热下行,并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呕之功。吴茱萸对人体的中上部的盛、逆、热、火的疼痛都可在两足足底少阴肾经的“涌泉穴”治疗,尤其对肝经的疾病更为显著。本发明所述的制作工艺为选取优良中草药吴茱萸,将其捣碎或研末,按比例将吴茱萸粉剂、醋、糯米粉混合,压模成型凉干待用。其使用方法为将吴萸五平片片剂放在两足前足中心“涌泉穴”位置,用胶布将其固定即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点和积极效果一是治疗范围广,效果好。可主治下述疾病(1).口苦为肝胆相附,肝热胆也热,胆汁上泛,少受肝的控制和调节之故,本发明可协助脾胃维持正常消化功能。
(2).惊、悸而烦,急燥易怒,是胆热痰扰。
(3).胃脘胀闷,甚或疼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呃逆等病,都是胃失通降。
(4).舌质黄色较厚是食物所过的积证,因此胃纳不振。
(5).舌边赤或芒刺,是肝的灼热。
(6).舌中苔厚而黄,是胃热,如苔厚而黑燥,胃大热,除用大量生石膏外,以降为和。
(7).目赤肿痛,风火上炎,因肝开窍于目。
(8).头痛、肋痛,系肝火郁结。
(9).小便不禁,肝气热,肝失职。
(10).头晕目眩,肝风上冲。
(11).妇女经来乳房胀痛,是肝胆之气郁结气热,肝胆上亢,肝失条达,情志不畅,故有乳房胀痛。
(12).牙床胀痛是胃火上炎。
(13).高血压。
(14).口舌生疮,系心火上炎,口舌强硬。
(15).鼻衄,虚热上冲。
(16).咳嗽肝火侵肺。
(17).失眠肝郁胸闷不舒,情绪低沉,肝气亢奋,急躁易怒,因此心烦失眠。
(18).血热扰心,失眠健忘,沾语,躁狂,痰迷心窍,举止失常。
以上主治的病症,人体中上部都是盛、逆、热、火的病变,吴茱萸可将盛、逆、热、火引向下,使其消散。主要是引火归原。“涌泉”是肾经的“井”穴,井水充足,人体自然健康。
肾为水脏,是先天之本,肾无实证,肾的功能正常,肾水通利,各脏腑功能活动正常,维持代谢平衡。
肾阳对脾、肝、肺、膀胱等脏腑阳气有温煦推动作用,肾阴对各脏腑阴液有滋润,濡养作用,从而维持各脏腑阴阳平衡,肾水充足阴阳平衡能使用人身体健康、长寿。
二是制作工艺简单,可用机械操作,也可用手工小批量制作。
三是治疗方便。只是将吴萸五平片片剂或粉剂敷于足底“涌泉穴”,用胶布固定即可。
本发明适用于肝、胆、胃、肾等方面的疾病使用。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取吴茱萸粉未95份,醋2份,糯米粉3份,混合搅拌均匀,压块成型,即成吴萸五平片片剂,凉干待用。使用时,将吴萸五平片中成药置于两足底“涌泉穴”处,用胶布将其固定即可。
实施例2取吴茱萸粉未98份,醋2份,混合搅拌均匀,即成取吴萸五平片粉剂,敷于两足底“涌泉穴”处,用胶布将其固定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吴萸五平片及其制作工艺与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吴萸五平片的每百份组份比例为吴茱萸90~95份,醋2~5份,糯米粉2~5份。
2.一种吴萸五平片及其制作工艺与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作工艺为将吴茱萸捣碎或研末成粉剂,后将吴茱萸粉剂、醋、糯米粉按比例混合拌匀即成吴萸五平片粉剂,经压模成型,即成吴萸五平片片剂。
3.一种吴萸五平片及其制作工艺与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使用方法为将吴萸五平片片剂或粉剂置于两足底“涌泉穴”处,用胶布将其固定即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吴萸五平片及其制作工艺与使用方法,其吴萸五平片的每百份组份的比例为:吴茱萸90~95份,醋2~5份,糯米粉2~5份;其制作工艺为将吴茱萸研成末,后与醋、糯米粉按比例混合拌匀即得吴萸五平片粉剂,如压模压型晾干即得片剂;其使用方法为将吴萸五平片粉剂或片剂置于两足底“涌泉穴”处,用胶布固定即可。本发明治疗范围广、效果好,制作工艺简单,治疗方便。适用于肝、胆、胃、肾等方面病症使用。
文档编号A61K9/20GK1211430SQ97115749
公开日1999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29日
发明者朱思义 申请人:朱思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