瞌睡抑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2934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瞌睡抑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瞌睡抑制器的构造,特别是指可产生电子高压脉波,透过电极刺激人体神经穴道,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以达到提神效果的新型结构。
按一般行车中,人在密闭的车内,由于使用冷暖气空调系统,易因空气中正、负离子失调而感到疲惫,尤其长途驾驶汽车,会有短暂无知觉状态,对瞬时的状况无法反应,易发生车祸。此种状况造成了难以计数的生命、财产的损失,以及造成家庭的悲剧,是令人惋惜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一脉波电流,透过电极刺激人体神经穴位,以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达到提神的效果,改变在行使中感觉眼睛疲劳或意识不能集中的状态。
本发明瞌睡抑制器,主要由机壳本体1、基板电路装置2及连接器3所组成;其中机壳本体1由上盖11、底盖12及电池盖13组成,该机壳1内部间隔有一电池室14及一基板容置室15,电池室14可供容置一个电池,并以一电池盖13予以封盖,基板容置室15中装有基板电路装置2,以上盖11及底盖12相对嵌合而封闭,使容置于电池室中的电池可将输送直流电输送到基板电路装置2中。
基板电路装置2由一电源开关T1、二个电容C1、C2、一频率控制开关T2、二个电阻R1、R2、一变压器TT1、一电晶体Q1、一电感器TR、一二极体D1、一双向二极体D2、一高压变压器TT2及一脉波输出插座T3等元件所组成。
连接器3由一延伸导线31、一端子插座32及一电极夹33所构成,延伸导线31一端连接端子插座32,另一端连接电极夹33,其端子插座32可插接于基板电路装置2的脉波输出插座T3上,电极夹33可与人体的感测部位相接。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结构、特点及它的功效加以说明。


图1本发明瞌睡抑制器的外观示意图。
图2本发明瞌睡抑制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中基板电路装置的电路图。
图4本发明瞌睡抑制器的使用流程方块图。
1-机壳 11-上盖 12-底盖 121-扣夹组件 13-电池盖 14-电池室 15-基板容置室 2-基板电路装置3-连接器 31-延伸导线 32-端子插座 33-电极夹T1-电源开关 C1、C2-电容 T2-频率控制开关 R1、R2-电阻TT1-变压器 Q1-电晶体 TR-电感器 D1-二极体 D2-双向二极体 TT2-高压变压器 T3-脉波输出插座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的具体构成上,主要由机壳本体1、基板电路装置2及连接器3所构成。其中机壳本体1包括有上盖11、底盖12及电池盖13,其内部间隔出一电池室14和基板容置室15,该电池室14可供一个电池容置,并以电池盖13予以封盖,使容置的电池可供输直流电于基板电路装置2中;该基板容置室15则供基板电路装置2容置,以上盖11及底盖12相对嵌合而封闭。又该底盖12于外缘固定连接一扣夹组件121,使机壳1具有可随身携带的使用特性。
上述的基板电路装置2,主要由一电源开关T1、二个电容C1、C2、一频率控制开关T2、二个电阻R1、R2、一变压器TT1、一电晶体Q1、一电感器TR、一二极体D1、一双向二极体D2、一高压变压器TT2及一脉波输出插座T3等元件所组成,参见图3所示。由于电池室14的电池将1.5V直流电输送给电源开关T1,使于电源开关T1导通时,经变压器TT1、电阻R1、R2、电感器TR所构成的振荡线路及频率控制开关T2频率控制而产生一高频讯号,此讯号经电晶体Q1的升压工作及二极体D1、电容C2、双向二极体D2所构成的充放电路,再导入于高压变压器TT2转换成高压的讯号,最后可由脉波输出插座T3的两输出端输出高压脉波,使脉波输出插座T3的输出端具有供输约百万分之五安培左右的脉波电流;再者,基板电路装置2的电源开关T1、频率控制开关T2外露于机壳本体1的上盖11表面,以利调整控制。而脉波输出插座T3则为固定于机壳本体1的底盖12顶部,并使其两输出端外露出来,便于连接器3的连接。
上述的连接器3,由一延伸导线31一端连接端子插座32,一端连接电极夹33所构成。其中端子插座32插接于基板电路装置2的脉波输出插座T3上,而电极夹33可夹于人体的感侧部位,使脉波电流可经延伸导线31传输至电极夹33的两极上,且其中电极夹33的一极发射磁波透过人体穴位神经,当作磁道,至另一接收极完成一循环回路,因此电极夹33两极之间的人体部位,由于有些微微电晕及刺激神经作用,而会游离内部血管的含氧成瞬间初生氧的状态,以促进新陈代谢的活络,进而具有提神的效果。
根据上述说明可知,本发明瞌睡抑制器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中基板电路装置2在1.5V直流电供输下,即能产生高压脉波电流,借由连接器3的传导至人体感测部位,而完成如图4的实施过程,可刺激人体神经穴位,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具有提神的效果,进而达到抑制瞌睡的目的。
权利要求
一种瞌睡抑制器,主要由机壳本体(1)、基板电路装置(2)及连接器(3)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机壳本体(1)由上盖(11)、底盖(12)及电池盖(13)组成,该机壳内部间隔有一电池室(14)及一基板容置室(15),电池室(14)以一电池盖(13)予以封盖,基板容置室中(2)装有基板电路装置(2),以上盖(11)及底盖(12)相对嵌合而封闭;基板电路装置(2)由一电源开关(T1)、二个电容(C1)、(C2)、一频率控制开关(T2)、二个电阻(R1)、(R2)、一变压器(TT1)、一电晶体(Q1)、一电感器(TR)、一二极体(D1)、一双向二极体(D2)、一高压变压器(TT2)及一脉波输出插座(T3)等元件所组成;连接器(3)由一延伸导线(31)、一端子插座(32)及一电极夹(33)所构成,延伸导线一端连接端子插座(32),另一端连接电极夹(33),其端子插座(32)可插接于脉波输出插座(T3)上,电极夹(33)可与人体的感测部位相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瞌睡抑制器,主要由机壳本体、基板电路、装置及连接器所组成。机壳本体包括有上盖、底盖及电池盖,机壳内部间隔有电池室及基板容置室,基板电路装置由电源开关、电容、频率控制开关、电阻、变压器、电晶体、电感器、二极体、双向二极体、高压变压器及脉波输出插座等元件组成。连接器由延伸导线、端子插座、电极夹构成,端子插座可插接于基板电路装置的脉波输出插座上,电极夹可与人体的感测部位相接。
文档编号A61N1/36GK1212894SQ9711702
公开日1999年4月7日 申请日期1997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1997年9月26日
发明者叶国忠 申请人:叶国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